熊少平說的那場大戰,就是薩爾滸之戰。
那是一場決定明朝和後金國運走向的一次大戰,當時的主戰場之一,就是在撫順以東的……鐵背山!
那一戰,明軍集結了全國精銳20多萬人馬,號稱47萬大軍,兵分四路向遼東發起進攻。因主帥楊鎬指揮失誤,杜鬆貪功冒進,導致慘敗!
這次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此之後,明朝方麵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而後金方麵則由防禦轉為進攻。
努爾哈赤的後金,因此而正式通過薩爾滸這道“門戶”,走出……長白山脈……的山林,走向遼東平原,並進而崛起東北。
而明軍則開始陷入被動,努爾哈赤的騎兵通過薩爾滸這道“門戶”長驅之入,橫掃遼陽、沈陽、蓋州、鳳凰城,迫使明軍不得不退守遼西。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薩爾滸位置地圖。)
……
如今,風水輪流轉。
多爾袞連遭慘敗,被打得想要將都城遷迴薩爾滸,並且做好了一旦戰事不利,便退入……長白山脈……的山林中的打算。
王昊自然不會讓他如願!
如前所述,薩爾滸就是一道由東北(吉林)的山林進入遼東平原的門戶。
即然建奴進了這道門,那就不要走了。
王昊現在想要做的就是……關門打狗!
……
因此,在接到玄狼司的信報之後,王昊馬上就將熟悉遼東地形和道路的熊少平找了過來。
經過一番商討之後,王昊決定以熊少平為主將,賀忠和肖熊為副將,率領一支五千人的騎兵繞小道急奔鐵背山。
意欲在多爾袞的遷都人馬趕到薩爾滸之前將其擊敗,然後進一步拿下薩爾滸。徹底斷了建奴……重返山林的退路!
擔心這熊少平的謀略不足,王昊又將右軍師李岩派給熊少平做軍師。
並且,命令他要不惜一切代價,關上薩爾滸這扇大門,堵死建奴的退路。
不給建奴退迴山林的機會!
……
六千精銳騎兵,一人三匹馬。
帶足了各種物資。
當天晚上就出了遼陽城,冒著大風雪,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
送走了這支去“關門”的熊少平之後,王昊又召開會議,商量著接下來如“打狗”。
眾人在一起討論了一整個晚上。
直到天快亮時,才各自迴去休息。
然而,王昊才剛剛躺下,便有親兵來報:“廣寧總兵孛兒索求見。”
王昊隻好又爬起來,穿好衣服,命人將孛兒索帶入房中相見。
……
這一次孛兒索來遼東,是王昊召來的。
起因是此前收到宋獻策的來信,在信中,宋獻策說明了蒙古的朵顏部和察哈爾部已經相繼表態,想要擁立孛兒索為蒙古汗王。
宋獻策擔心孛兒索得勢之後,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蒙古,再反噬中原民族。
實際上,這也是王昊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草原民族,通常是在漢族強大時俯首稱臣,而在漢族虛弱或內亂時,便會反戈一擊。
想想唐朝。
在盛唐時期,中原民族對草原民族多好。
那是真正的親如一家!
連身為草原民族首領的安祿山,都成了楊貴妃的幹兒子。當然,這個“幹”字,也是有著兩種詞性的。
乃至於增廣賢文裏都有說:“新剝雞頭肉,安祿山愛貴妃之乳。”
然後,一轉眼間,便是: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
也正是因為這種擔憂,王昊才讓人飛鴿傳書,召孛兒索來遼陽相見。
本以為還要過幾天才到的。
沒想到這麽快就到了。
看到孛兒索那風塵撲撲的樣子,王昊心裏暗暗點頭。親自為孛兒索倒了一碗熱茶。
然後,又讓人上些酒菜。
陪他喝點酒,讓他暖和一下身子。
……
酒過三巡之後,王昊才放下酒杯。
對孛兒索說道:
“聽說最近草原上的朵顏部和察哈爾部,都聲稱要擁立你為蒙古汗王。而北方軍中,卻有人擔心你以後背叛本將,危害中原民族。這件事……你怎麽想?”
語音不疾不徐,不重不輕。
卻如一道驚雷,在孛兒索耳朵炸響。
嚇得孛兒索連酒杯都掉在地上!
趕緊拜倒在地上道:“總督大人明鑒,你永遠是孛兒索的主人。如果總督大人不放心,末將寧願迴到總督大人的身邊做一名小卒,絕不會去做蒙古的汗王。
末將在此發誓,今生今世如果背叛總督大人……”
“本督信得過你!”
王昊沒等孛兒索把誓言說完,便上前扶起孛兒索道:“你我雖為主從,卻情同兄弟,本督自然是信得過你的。”
但旋即又道:“可是,你可曾想過,如果將來,你和我都不在了,咱們的子孫,會不會又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反目成仇?”
“這個……”
孛兒索有些懵了。
因為王昊說的也是事實,畢竟,千百年來無不如此,誰也不能保證以後會有什麽變故。
看到孛兒索不急於爭辯,王昊對孛兒索倒是多了幾分讚許,說明這人還是屬於比較實誠的人。
遂又笑了笑,拍了拍孛兒索的肩膀道:“你可曾想過,千百年來,草原人為什麽要劫掠漢境?”
“為了糧食。”
孛兒索坦誠地說道:“草原上少有耕種糧食,而冬天又寒冷又漫長,每到冬天,都會有很多人凍餓而死。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去漢境搶糧。”
“你說得很對。”
王昊重重地點了點頭道:“生存是人類的第一需要。當一個人被逼到生存不下去時,不論是道德還是律法,都約束不了他。
更何況是……蒙古人與漢人之間,並沒有什麽共同需要遵守的道德和律法。
所以,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乃至恩怨情仇,並不是你我之間的幾句誓言就能解決得了的。”
“那麽,大人的意思是……”
“首先是糧食的問題。”
王昊道:“本督在朝鮮推廣的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糧種,在蒙古草原上也能種植。
我會讓人去教你們怎麽種。
等你們學會了種植這些高產糧種,你們就會有吃不完的糧食。有了吃不完的糧食,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從根本上得到緩和。”
孛兒索聞言,臉露欣喜之色,重重地點了點頭。
卻聽王昊又道:“不過,這還……遠遠不夠!”
“大人的意思是……”
“咱們還得有共同的法律。”
王昊道:“唯有用共同的法律來保障彼此的利益,蒙古人與漢人之間,才會長治久安,永遠不再互相殺戮,並從此親如一家。
而共同的法律,意味著蒙古不可能再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國家!”
意思是不同意蒙古建國!
……
……
那是一場決定明朝和後金國運走向的一次大戰,當時的主戰場之一,就是在撫順以東的……鐵背山!
那一戰,明軍集結了全國精銳20多萬人馬,號稱47萬大軍,兵分四路向遼東發起進攻。因主帥楊鎬指揮失誤,杜鬆貪功冒進,導致慘敗!
這次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此之後,明朝方麵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而後金方麵則由防禦轉為進攻。
努爾哈赤的後金,因此而正式通過薩爾滸這道“門戶”,走出……長白山脈……的山林,走向遼東平原,並進而崛起東北。
而明軍則開始陷入被動,努爾哈赤的騎兵通過薩爾滸這道“門戶”長驅之入,橫掃遼陽、沈陽、蓋州、鳳凰城,迫使明軍不得不退守遼西。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薩爾滸位置地圖。)
……
如今,風水輪流轉。
多爾袞連遭慘敗,被打得想要將都城遷迴薩爾滸,並且做好了一旦戰事不利,便退入……長白山脈……的山林中的打算。
王昊自然不會讓他如願!
如前所述,薩爾滸就是一道由東北(吉林)的山林進入遼東平原的門戶。
即然建奴進了這道門,那就不要走了。
王昊現在想要做的就是……關門打狗!
……
因此,在接到玄狼司的信報之後,王昊馬上就將熟悉遼東地形和道路的熊少平找了過來。
經過一番商討之後,王昊決定以熊少平為主將,賀忠和肖熊為副將,率領一支五千人的騎兵繞小道急奔鐵背山。
意欲在多爾袞的遷都人馬趕到薩爾滸之前將其擊敗,然後進一步拿下薩爾滸。徹底斷了建奴……重返山林的退路!
擔心這熊少平的謀略不足,王昊又將右軍師李岩派給熊少平做軍師。
並且,命令他要不惜一切代價,關上薩爾滸這扇大門,堵死建奴的退路。
不給建奴退迴山林的機會!
……
六千精銳騎兵,一人三匹馬。
帶足了各種物資。
當天晚上就出了遼陽城,冒著大風雪,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
送走了這支去“關門”的熊少平之後,王昊又召開會議,商量著接下來如“打狗”。
眾人在一起討論了一整個晚上。
直到天快亮時,才各自迴去休息。
然而,王昊才剛剛躺下,便有親兵來報:“廣寧總兵孛兒索求見。”
王昊隻好又爬起來,穿好衣服,命人將孛兒索帶入房中相見。
……
這一次孛兒索來遼東,是王昊召來的。
起因是此前收到宋獻策的來信,在信中,宋獻策說明了蒙古的朵顏部和察哈爾部已經相繼表態,想要擁立孛兒索為蒙古汗王。
宋獻策擔心孛兒索得勢之後,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蒙古,再反噬中原民族。
實際上,這也是王昊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草原民族,通常是在漢族強大時俯首稱臣,而在漢族虛弱或內亂時,便會反戈一擊。
想想唐朝。
在盛唐時期,中原民族對草原民族多好。
那是真正的親如一家!
連身為草原民族首領的安祿山,都成了楊貴妃的幹兒子。當然,這個“幹”字,也是有著兩種詞性的。
乃至於增廣賢文裏都有說:“新剝雞頭肉,安祿山愛貴妃之乳。”
然後,一轉眼間,便是: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
也正是因為這種擔憂,王昊才讓人飛鴿傳書,召孛兒索來遼陽相見。
本以為還要過幾天才到的。
沒想到這麽快就到了。
看到孛兒索那風塵撲撲的樣子,王昊心裏暗暗點頭。親自為孛兒索倒了一碗熱茶。
然後,又讓人上些酒菜。
陪他喝點酒,讓他暖和一下身子。
……
酒過三巡之後,王昊才放下酒杯。
對孛兒索說道:
“聽說最近草原上的朵顏部和察哈爾部,都聲稱要擁立你為蒙古汗王。而北方軍中,卻有人擔心你以後背叛本將,危害中原民族。這件事……你怎麽想?”
語音不疾不徐,不重不輕。
卻如一道驚雷,在孛兒索耳朵炸響。
嚇得孛兒索連酒杯都掉在地上!
趕緊拜倒在地上道:“總督大人明鑒,你永遠是孛兒索的主人。如果總督大人不放心,末將寧願迴到總督大人的身邊做一名小卒,絕不會去做蒙古的汗王。
末將在此發誓,今生今世如果背叛總督大人……”
“本督信得過你!”
王昊沒等孛兒索把誓言說完,便上前扶起孛兒索道:“你我雖為主從,卻情同兄弟,本督自然是信得過你的。”
但旋即又道:“可是,你可曾想過,如果將來,你和我都不在了,咱們的子孫,會不會又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反目成仇?”
“這個……”
孛兒索有些懵了。
因為王昊說的也是事實,畢竟,千百年來無不如此,誰也不能保證以後會有什麽變故。
看到孛兒索不急於爭辯,王昊對孛兒索倒是多了幾分讚許,說明這人還是屬於比較實誠的人。
遂又笑了笑,拍了拍孛兒索的肩膀道:“你可曾想過,千百年來,草原人為什麽要劫掠漢境?”
“為了糧食。”
孛兒索坦誠地說道:“草原上少有耕種糧食,而冬天又寒冷又漫長,每到冬天,都會有很多人凍餓而死。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去漢境搶糧。”
“你說得很對。”
王昊重重地點了點頭道:“生存是人類的第一需要。當一個人被逼到生存不下去時,不論是道德還是律法,都約束不了他。
更何況是……蒙古人與漢人之間,並沒有什麽共同需要遵守的道德和律法。
所以,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乃至恩怨情仇,並不是你我之間的幾句誓言就能解決得了的。”
“那麽,大人的意思是……”
“首先是糧食的問題。”
王昊道:“本督在朝鮮推廣的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糧種,在蒙古草原上也能種植。
我會讓人去教你們怎麽種。
等你們學會了種植這些高產糧種,你們就會有吃不完的糧食。有了吃不完的糧食,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從根本上得到緩和。”
孛兒索聞言,臉露欣喜之色,重重地點了點頭。
卻聽王昊又道:“不過,這還……遠遠不夠!”
“大人的意思是……”
“咱們還得有共同的法律。”
王昊道:“唯有用共同的法律來保障彼此的利益,蒙古人與漢人之間,才會長治久安,永遠不再互相殺戮,並從此親如一家。
而共同的法律,意味著蒙古不可能再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國家!”
意思是不同意蒙古建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