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昊“哼哼”了兩聲之後,熊少平和許策都不敢再“哼哼”了。
這就是一哼降一哼。
小哼哼不敵大哼哼。
不過,也由此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少。
王昊的這些手下將領,除了曹變蚊、賀人龍和王廷臣這三人之外,其它人從軍的時間都不長。
基本上都是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從什長、隊長、哨長這些基層小官,如同坐火箭一樣升職到了參將、總兵甚至提督的高位。
升得太快。
又沒打過什麽敗仗,全都牛屁哼哼,目空一切。這種情況也是難免的,但卻要不得。
……
“一個個都長能耐了啊!”
王昊臉色鐵青,緩緩地說道:“古之先賢曾有言曰:憂患積於忽微,智勇困於所溺。自古至今,因心高氣傲而最終敗亡者比比皆是。
秦穆公、項羽、袁紹、龐涓、關雲長、苻堅。
這些人,全是曾經稱雄一方,名傳千古的人物。最終卻都是敗在一個“驕”字上。
你熊少平和許策,比之項羽如何?比之龐涓如何,比之關雲長又如何?!”
“屬下不敢!”
熊少平和許策見王昊發火,趕緊拜伏在地,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起來吧!”
王昊揮了揮手,讓兩人站起來。又接著說道:“咱們軍隊之中,有驕縱之氣的將領並不隻有你們兩人,而是大部分將領都有這種心態。
以前,咱們主要屬於沿海作戰,幾乎每一場戰役都有水師的參與。
由於咱們的水師占盡優勢,本督也就一直由著你們。但是,現在卻不行了!
以後的戰場會在內陸,離大海幾百幾千甚至上萬裏。強大的水師根本就幫不上咱們。
可以說,戰爭的形式都已經改變了!
因此,本督再也不能容忍你們這種驕縱心態了。必須從根本上予以整頓。”
說到這裏,便掃了一眼帳中那些低眉順眼的將領們。
然後,對邱民仰道:
“邱總管學貫古今,你幫我……從古今戰例中,抽十個驕兵必敗的案例,給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將軍們上上課!
每講完一個案例之後,這些將領們都需要寫三千字的反省!
寫的反省你看過之後,再交給本督過目。不合格者重寫,多次重寫不合格者,取消參加此次戰役的資格。”
“大人英明!”邱民仰道。
其它將領聞言,雖臉上也有為難之色,也都不敢反抗,紛紛表示:“願聽大人教誨。”
……
軍隊的建設,首在思想建設。
後世我國的那支人民的軍隊,經曆過多次整編、整風、肅反、改編,最後才成為舉世矚目的一支強軍。
王昊心裏很清楚,時刻關注自己軍隊的思想動態,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必須去做的事情。
手下這些人,底子是比較薄的。
但是,隨著自己這股勢力的發展,他們以後必然需要成為獨擋一麵的大將之才。
戰勝敵人,首先就得戰勝自己。
要想讓他們成為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首先就得讓他們具有戒驕戒躁的心態。
這才是王昊今天這樣做的目的。
……
至於宋獻策的什麽“三勝四敗”論,也是有明確目的性的。
並不是說北方軍什麽都不行。
而是不說自己的優點。
專挑缺點來說。
三國時期,袁曹決戰時,袁紹數十萬大軍壓境。鬼才郭嘉對曹操說:袁紹有十敗,而主公有十勝。
那就是對袁紹一方隻說缺點,對曹操一方則隻說優點。
不是說袁軍隻有缺點,而曹軍沒有缺點。
袁紹兵勢強大、裝備精良、糧草豐足,還得到天下世家大族的支持,就連曹操手下的官吏都紛紛私下裏給袁紹寫信討好。這些優點,郭嘉一個字都沒提。
因為曹軍本來就士氣低落,說出來會嚇到大家。所以,在那種時候,就要多說敵人的缺點,多說自己的優點,給自己的軍隊打氣。
而現在,剛好相反。
王昊的這些手下,一個個心高氣傲、眼高於頂、目空一切,那麽,就需要多說清軍的優點,多說自己的缺點,給這些將領們潑幾盆冷水,讓他們的傲氣降一降溫。
由此可見,宋矮子也算得上是一隻合格的軍師。
……
接下來,就是針對宋獻策的“三勝四敗”進行討論。
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兵團作戰的問題。
王昊也指揮過皮島之戰和漢城之戰。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場戰役都不能算是大兵團作戰。皮島之戰是……三萬人的守島之戰。
而漢城之戰,是攻城之戰。
如果是敵我雙方各自出動十幾萬兵力進行大規模決戰,王昊還真是沒有這方麵的經驗。
至少,在這方麵的經驗不如……洪承疇。若是說到大兵團作戰,讓王昊對上洪承疇,王昊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
王昊沒有。
不過,孫傳庭有!
明末時期,若論大兵團作戰,有兩人是很厲害的,一個是洪承疇,一個是孫傳庭。
原本的曆史上,清軍入關之後的大兵團作戰,幾乎都是洪承疇在或明或暗地指揮著。
而孫傳庭從軍二十多年,號稱“明末的最後戰神”,其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能力亦毋庸置疑。
不過,此時孫傳庭不在這裏。
為了震懾李自成,孫傳庭被王昊派去了登萊。那麽,為了彌補自己在古代大兵團作戰方麵經驗的不足,也為了對付洪承疇這隻厲害的建奴走狗,就必須將孫傳庭調來遼東戰場了。
想到這裏,王昊便下令道:“從漢城抽調朝鮮國防軍三萬,由殷根偉帶領,前往增援登萊。由王廷臣擔任登萊提督,殷根偉擔任登萊總兵,同守登萊。
僉事都督孫傳庭調迴遼東戰場!
……
除此之外,關於遼東的這場決戰,還有多需要準備。
兵力方麵,王昊也覺得還有些不足。現在,遼西戰場放了4萬人馬,登萊放了6萬人馬,濟州島放3萬人馬,皮島還放了1萬人馬。朝鮮半島這麽大的地方放上8萬軍隊一點都不算多。
再加上鴨綠江防線的5萬人馬,以及水師2萬人馬。
這樣算起來,就有29萬人馬了。這29萬人馬中,原屬東江軍的有12萬,屬於朝鮮國防軍的有17萬。
29萬軍隊,看起來很多了。
但是,真正能用於遼東決戰的卻還隻有5萬。而滿清能用於遼東決戰的兵力,再加上吳三桂的人馬,總數在12萬以上。
再從戰力上來看,朝鮮國防軍的戰力遠低於清軍和吳三桂的關寧軍。
因此,王昊再次下令,從朝鮮半島再招5萬新兵用於駐守地方,然後,將有戰鬥經驗5萬人馬抽調出來,增援遼東前線,使參加這次決戰的軍隊增加到十萬。
……
遼東的戰事暫時停下來了。
然而,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戰爭的準備。
一場決定誰是北方霸主的、世所罕見的大決戰,正在緊張地醞釀著。
……
……
這就是一哼降一哼。
小哼哼不敵大哼哼。
不過,也由此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少。
王昊的這些手下將領,除了曹變蚊、賀人龍和王廷臣這三人之外,其它人從軍的時間都不長。
基本上都是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從什長、隊長、哨長這些基層小官,如同坐火箭一樣升職到了參將、總兵甚至提督的高位。
升得太快。
又沒打過什麽敗仗,全都牛屁哼哼,目空一切。這種情況也是難免的,但卻要不得。
……
“一個個都長能耐了啊!”
王昊臉色鐵青,緩緩地說道:“古之先賢曾有言曰:憂患積於忽微,智勇困於所溺。自古至今,因心高氣傲而最終敗亡者比比皆是。
秦穆公、項羽、袁紹、龐涓、關雲長、苻堅。
這些人,全是曾經稱雄一方,名傳千古的人物。最終卻都是敗在一個“驕”字上。
你熊少平和許策,比之項羽如何?比之龐涓如何,比之關雲長又如何?!”
“屬下不敢!”
熊少平和許策見王昊發火,趕緊拜伏在地,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起來吧!”
王昊揮了揮手,讓兩人站起來。又接著說道:“咱們軍隊之中,有驕縱之氣的將領並不隻有你們兩人,而是大部分將領都有這種心態。
以前,咱們主要屬於沿海作戰,幾乎每一場戰役都有水師的參與。
由於咱們的水師占盡優勢,本督也就一直由著你們。但是,現在卻不行了!
以後的戰場會在內陸,離大海幾百幾千甚至上萬裏。強大的水師根本就幫不上咱們。
可以說,戰爭的形式都已經改變了!
因此,本督再也不能容忍你們這種驕縱心態了。必須從根本上予以整頓。”
說到這裏,便掃了一眼帳中那些低眉順眼的將領們。
然後,對邱民仰道:
“邱總管學貫古今,你幫我……從古今戰例中,抽十個驕兵必敗的案例,給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將軍們上上課!
每講完一個案例之後,這些將領們都需要寫三千字的反省!
寫的反省你看過之後,再交給本督過目。不合格者重寫,多次重寫不合格者,取消參加此次戰役的資格。”
“大人英明!”邱民仰道。
其它將領聞言,雖臉上也有為難之色,也都不敢反抗,紛紛表示:“願聽大人教誨。”
……
軍隊的建設,首在思想建設。
後世我國的那支人民的軍隊,經曆過多次整編、整風、肅反、改編,最後才成為舉世矚目的一支強軍。
王昊心裏很清楚,時刻關注自己軍隊的思想動態,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必須去做的事情。
手下這些人,底子是比較薄的。
但是,隨著自己這股勢力的發展,他們以後必然需要成為獨擋一麵的大將之才。
戰勝敵人,首先就得戰勝自己。
要想讓他們成為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首先就得讓他們具有戒驕戒躁的心態。
這才是王昊今天這樣做的目的。
……
至於宋獻策的什麽“三勝四敗”論,也是有明確目的性的。
並不是說北方軍什麽都不行。
而是不說自己的優點。
專挑缺點來說。
三國時期,袁曹決戰時,袁紹數十萬大軍壓境。鬼才郭嘉對曹操說:袁紹有十敗,而主公有十勝。
那就是對袁紹一方隻說缺點,對曹操一方則隻說優點。
不是說袁軍隻有缺點,而曹軍沒有缺點。
袁紹兵勢強大、裝備精良、糧草豐足,還得到天下世家大族的支持,就連曹操手下的官吏都紛紛私下裏給袁紹寫信討好。這些優點,郭嘉一個字都沒提。
因為曹軍本來就士氣低落,說出來會嚇到大家。所以,在那種時候,就要多說敵人的缺點,多說自己的優點,給自己的軍隊打氣。
而現在,剛好相反。
王昊的這些手下,一個個心高氣傲、眼高於頂、目空一切,那麽,就需要多說清軍的優點,多說自己的缺點,給這些將領們潑幾盆冷水,讓他們的傲氣降一降溫。
由此可見,宋矮子也算得上是一隻合格的軍師。
……
接下來,就是針對宋獻策的“三勝四敗”進行討論。
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兵團作戰的問題。
王昊也指揮過皮島之戰和漢城之戰。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場戰役都不能算是大兵團作戰。皮島之戰是……三萬人的守島之戰。
而漢城之戰,是攻城之戰。
如果是敵我雙方各自出動十幾萬兵力進行大規模決戰,王昊還真是沒有這方麵的經驗。
至少,在這方麵的經驗不如……洪承疇。若是說到大兵團作戰,讓王昊對上洪承疇,王昊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
王昊沒有。
不過,孫傳庭有!
明末時期,若論大兵團作戰,有兩人是很厲害的,一個是洪承疇,一個是孫傳庭。
原本的曆史上,清軍入關之後的大兵團作戰,幾乎都是洪承疇在或明或暗地指揮著。
而孫傳庭從軍二十多年,號稱“明末的最後戰神”,其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能力亦毋庸置疑。
不過,此時孫傳庭不在這裏。
為了震懾李自成,孫傳庭被王昊派去了登萊。那麽,為了彌補自己在古代大兵團作戰方麵經驗的不足,也為了對付洪承疇這隻厲害的建奴走狗,就必須將孫傳庭調來遼東戰場了。
想到這裏,王昊便下令道:“從漢城抽調朝鮮國防軍三萬,由殷根偉帶領,前往增援登萊。由王廷臣擔任登萊提督,殷根偉擔任登萊總兵,同守登萊。
僉事都督孫傳庭調迴遼東戰場!
……
除此之外,關於遼東的這場決戰,還有多需要準備。
兵力方麵,王昊也覺得還有些不足。現在,遼西戰場放了4萬人馬,登萊放了6萬人馬,濟州島放3萬人馬,皮島還放了1萬人馬。朝鮮半島這麽大的地方放上8萬軍隊一點都不算多。
再加上鴨綠江防線的5萬人馬,以及水師2萬人馬。
這樣算起來,就有29萬人馬了。這29萬人馬中,原屬東江軍的有12萬,屬於朝鮮國防軍的有17萬。
29萬軍隊,看起來很多了。
但是,真正能用於遼東決戰的卻還隻有5萬。而滿清能用於遼東決戰的兵力,再加上吳三桂的人馬,總數在12萬以上。
再從戰力上來看,朝鮮國防軍的戰力遠低於清軍和吳三桂的關寧軍。
因此,王昊再次下令,從朝鮮半島再招5萬新兵用於駐守地方,然後,將有戰鬥經驗5萬人馬抽調出來,增援遼東前線,使參加這次決戰的軍隊增加到十萬。
……
遼東的戰事暫時停下來了。
然而,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戰爭的準備。
一場決定誰是北方霸主的、世所罕見的大決戰,正在緊張地醞釀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