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潰了岸上的守軍後,韋何迅速帶領麾下人馬登上了沙灘。然後,下令將船上的裝備也卸到岸上備用。


    在將士們搬運物資的時候。


    韋何來到了看押俘虜的地方。


    一共四百多名俘虜,有的受了傷,有的完好無損,全都被綁了手腳,蹲在地上,瑟瑟發抖。


    一眼看去,全是漢人麵孔。


    這些人,都是隨吳三桂投降了滿清的。吳三桂有八萬人馬,這次去鳳凰城帶去了六萬人馬,在遼西走廊的幾個城池和岸防上,留下了兩萬人馬。


    韋何走到他們前麵。


    鐵青著臉,殺氣騰騰地說道:“爾等投靠建奴,認賊作父,可知罪否?!”


    俘虜們一聽,都大驚失色。


    大家都認為這是韋何要殺俘的前兆。


    這些人生於亂世,也都見過聽過很多了……在這種戰爭尚未結束俘虜會變成拖累的情況下,殺俘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而韋何這麽鐵青著臉,殺氣騰騰的一問,可把大家嚇得不輕。紛紛跪在地上求饒。有說自己是聽命行事的;有說自己還有父母孩子,請韋何饒命開恩的。


    “本將也知道你們是聽命行事。”


    韋何依舊殺氣騰騰地說道:“可是,如果有人要你們殺自己的父母和祖宗,你們會去做嗎?爾等從軍,為的是保境安民,如果上級的命令背離了保境安民,還要讓你們拿起刀子殺自己的親人,爾等為什麽要聽命,為什麽不反抗。”


    這下眾人更害怕了,全都高唿饒命。


    “要本將饒了你們也可以。”


    韋何猶豫了一下道:“本將可以給你們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本將此去錦州,需要幾名向導。如果能讓本將滿意,本將使將爾等全都免死,送去平安道分田分地予以安置。”


    這話當然是騙人的。


    韋何以前就是在這一帶當兵,對道路熟悉得很。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有一些特殊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


    跟王昊和宋獻策這些人在一起久了。


    此時的韋何,也是一肚子壞主意。


    聽到韋何這麽一說,俘虜中有大膽的開口問道:“不知要怎樣才能讓將軍滿意?”


    韋何沉聲說道:“本將想用你們為向導,不過不太放心。我看這樣吧,爾等當中,父子都在者站出來。”


    隨著韋何這一聲令下,一共有8人站了出來,。”


    韋何又道:“父子者,父為向導。這樣本將才會放心。本將也不會虧待爾等,凡為向導者,先賞銀三兩,若是助吾攻下錦州,再賞銀百兩。其它人等,可先去戰艦上,待此戰過後,送去平安道分田分糧。”


    眾人聞言,紛紛拜謝。


    如此一來,韋何便成功忽悠到了4名俘虜。這4名俘虜,韋何將會讓他們去執行一項至關重要的,甚至是有去無迴的任務。


    ……


    在安排完了這件事情之後,東江軍將士們也差不多都登上了沙灘。


    韋何見狀,便又下令道:


    “讓將士們準備一下,一刻鍾之後,便隨本將,直接殺奔錦州城!


    直接殺奔錦州城。


    其實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韋何的這種打法,甚至會被人看做是用兵大忌!


    因為離登陸的地方最近的是鬆山城,鬆山城離這片沙灘僅有30多裏路程;其次是杏山城,杏山城離這片沙灘約有40裏路程。


    而錦州城離這片沙灘卻有150多裏路程!


    如果韋何直接去進攻錦州,很容易被鬆山城守軍和杏山城守年攆在屁股後麵,然後與錦州城的守軍對韋何的東江軍進行前後夾擊。


    而且,根據之前的情報,杏山城和鬆山城各有守軍3000多人。兩座城池加在一起就有6000人。錦州城還有守軍8000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韋何想要采用“蛙跳戰術”,很容易會遭到三倍的敵人前後夾攻。


    那麽,對韋何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的軍隊一定要跑得非常快,並且打得非常快。


    必須得將從鬆山和杏山趕來的敵軍甩在後麵老遠,然後,在這些敵軍還沒有趕到錦州城之前,先將錦州攻破,再據城而守對付身後跟過來的追兵。


    玩的就是心跳。


    拚的就是速度!


    雙方都是沒有騎兵的。


    由於戰船的運載能力有限,韋何這一次隻帶了300多匹戰馬,這些戰馬主要是用來馱運物資的。


    遼西地區的守軍,也是沒有什麽戰馬。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馬,都是原來吳三桂手下的軍隊,吳三桂手下的騎兵都調去了鴨綠江西岸的鳳凰城,留在這裏守城的主要都是步兵。


    不過,韋何敢這麽做,自然是有所倚仗的。


    而韋何所倚仗的,就是……自行車。


    我國最早的自行車,本來就是王徵發明的。並且已經發明了二十多年了,隻是適用性比較差,沒有得到推廣。


    當時他發明的就是下麵圖片中這個。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徵發明的自行車。)


    ……


    後來,王昊騎過王徵的自行車


    覺得很不爽。


    於是,就幫他改進了一下,改成了下麵這個樣子。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昊改進過的自行車。)


    ……


    因為王昊覺得,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種自行車會比戰馬更好用。而且養單車比養戰馬後勤壓力也要小很多。一匹戰馬的成本及飼養費用,至少是這種單車的二十倍以上。


    於是在改進好了之後,王昊就讓人秘密生產了六千多輛。又找了個小島讓這五千人在上麵練習騎單車。


    被他折騰壞了五百多輛。


    現在還有五千五百多輛。


    有了這些自行車,韋何的這五千人馬就可以甩開鬆山和杏山的追兵大概一天的路程。


    (備注:杏山、鬆山、錦州三個地方,並不是在一條直線上,而是呈三角形的三個點分布。)


    ……


    隨後,韋何便下令將一些必須的物資或馱在戰馬上或綁在單車後座上,然後,大家騎上單車,趕著十幾輛馬車,飛快地向錦州城急奔而去。


    而許策則讓人那些水手們,將那幾百個俘虜押上戰船,並在這裏等候郭紹振後續大軍的到來。


    ……


    錦州城,這是遼西走廊最為關鍵的城池,被稱為遼西的兵家必爭之地。


    自明代開辟出遼西走廊這條沿海道以來,每逢戰爭年代,都會在這裏爆發出幾次大戰。


    比方說,後世三大戰役中的“遼沈戰役”,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戰就是錦州打的。


    如今,駐守在這裏的是吳三桂的兄長……鬆錦總兵吳三鳳,有守軍8000人。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