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王憶祖,對吧?”
軍陣之前,王昊突然對自己身邊的一位朝鮮國防軍的總兵來了興趣。
“是的,大人。”
“你之前是在……金尚憲將軍手下任職?”
“是的,大人。”
“後來呢?”
“迴稟大人。”
那位名叫王憶祖的總兵恭敬地迴答道:“末將原本是金尚憲將軍手下的部將。後來金尚憲將軍戰死,末將就帶著手下三千餘殘部義士,去了太白山的山區發展,這次聞將軍出兵討賊,就召集了一萬多百姓青壯,前來投靠將軍。”
王昊點了點頭,又隨囗問道:“家裏還有些什麽人,可都還安好?”
“迴稟人人。”
一問到家裏的人,王憶祖的眼圈就紅了。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才又接著說道:“末將的家裏已經沒什麽人了,原本是有幾百口人的大家族,後來……有的死於建奴屠殺,有的死於日本人的刀下。
昔日三百餘口的嶺東王家,如今,隻剩下末將和兩個小弟。二弟名叫王憶太,三弟名叫王憶原……”
“憶祖,憶太,憶原?”
王昊……似乎……突然間意識到了什麽,趕緊問道:“你們嶺東王家,莫非出自山西的太原王氏?”
“正是!”
王憶祖道:“末將的祖上,正是來自山西的太原王氏。末將的父親為了讓咱們記住自己的祖宗,才給咱們三兄弟取了這樣的名字。
末將的父親……去年在江原道隨金尚憲與日本人作戰,身受重傷,雖被末將拚死救出,也隻活了三天就仙逝了。父親臨終彌留之際,還不忘叮囑咱們兄弟,那段話,至今言猶在耳……”
說到這裏,王憶祖已經蹲在地上,泣不成聲。
王昊走上前去,親手扶起王億祖,又輕聲問道:“令尊……說了什麽?”
“父親說:‘樹有根,水有源,人皆有祖,凡吾子孫,須當謹記。爾等兄弟三人……將來一定要去太原看看,看看咱們祖先曾經生活過的的地方,並且,去王氏宗祠裏祭拜一番。為父走了之後,魂魄當在太原……”
說到這裏,王憶祖便哽咽不已,再也說不下去了。
“好一個魂魄當在太原!”
王昊的心,仿佛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感到非常的壓抑,非常的難受。
其實,很多人離開家園故國,都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戰爭;有的是迫於生存環境。有的……或者是為了尋找光明。
然而,如果可以的話,誰又願意離開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生活生存的家園故國呢?
著名詩人於右任先生,晚年曾經寫道: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其故土之思、黍離之悲,躍然紙上。
……
看到王憶祖說出他父親……仙逝之後,‘魂魄當在太原’這句話,原本鐵石心腸般的王昊,也被觸動了深藏在內心的一絲柔軟。
忍不住輕輕歎息了一聲。
用力拍了招王憶祖的肩膀,很是感慨地說道:
“本將雖是出自山東琅琊王氏,但是,山東琅琊王氏也是源自太原王氏,與兄弟你也算是同根同源。
剛好,本將也一直很想去山西太原的王氏宗祠看看。等到將來打敗了建奴,本將一定與你同去!”
略一沉吟,又道:“本將也是命運多舛,如今在這世上也是沒有骨肉兄弟。今日倒是覺得與你很是投緣,不如……從今往後,你就做我王昊的弟弟?”
“…………”
王憶祖被震驚到了。
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做夢都沒想到王昊會認他做弟弟。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隻是看著王昊發愣。
此時,王昊身旁的宋獻策已經看不下去了,上前輕輕推了王憶祖一把,開口說道:“莫非……王將軍不願意?”
“當然願意,求之不得!”
王憶祖猛醒過來,趕緊拜倒在地道:“末將……小弟……小弟拜見大哥!”
“弟弟快快請起!”
王昊趕緊上前扶起王憶祖道:“弟弟不必多禮。”
說罷,便放聲大笑,開心不已。
……
正在此時,卻見孫傳庭帶著數人縱馬過來。
見了王昊後,便抱拳行禮道:“請問提督大人,敵軍已經放下武器多時,為何不見提督大人派人收降?”
“不急不急。”
王昊笑了笑,又道:“本將還沒想好要不要收降他們。”
說罷,便又轉頭看向王憶祖,問道:“弟弟,這些人,你覺得該怎麽辦?”
“死有餘辜!”
王憶祖狠聲說道:“先王之死,與金自點脫不了幹係。此後,勾結日本人殘殺無數朝鮮百姓,又導致金尚憲將軍、趙長泰將軍戰死。其罪罄竹難書!”
王昊點了點頭。
再轉頭看了看碼頭上那一群放下武器的日軍和偽朝軍。
笑了笑,對王憶祖道:“今天,那群人的命運,就交由弟弟你來決定!”
說罷,就將這裏的事情交給王憶祖和孫傳庭。
而王昊自己,則帶著5千親衛,再叫上韋何帶上所部人馬,先行離開返迴漢城。
……
將那些人交給王憶祖,自然是借刀殺人。
王昊不想背負殺俘的惡名。
但那些人又確實是罪惡滔天,死有餘辜,百死莫贖,不殺不足以謝天下,不殺不是以平民憤!
於是,就借王憶祖之手來處置他們。
王憶祖一家數百親人死於戰亂,大部分家庭成員都是被日本人和金自點的偽朝軍殺死的。而且,他之前的上司和戰友,如金尚憲、趙長泰等人,也都是死於日本人的刀下。如今讓他來決定酒井忠勝等人的命運,那些人焉有活命的機會?
當然,該死的不隻是金自點和酒井忠勝。一同隨他們逃出漢城的,都是他們的嫡係!
在王昊離開之後,王憶祖便下令將這六千餘人,不論男女老少,全部綁了,然後,就地挖坑活埋。
……
這一切,其實也都是宋獻策早就計劃好了的。
不過,卻絕非為了“殺俘”這麽簡單。
“借刀殺俘”隻不過是宋獻策的計劃中很次要的一部分而已。
而最重要的,則是因為王昊想要快速控製朝鮮,就必須有一幫真正支持他,並且完全可以信賴的人來擁戴王昊。
這些人中,首推李蔭。
但是,還不夠。
於是,宋獻策就又巧妙安排,讓王昊認了一個……弟弟。
……
……
軍陣之前,王昊突然對自己身邊的一位朝鮮國防軍的總兵來了興趣。
“是的,大人。”
“你之前是在……金尚憲將軍手下任職?”
“是的,大人。”
“後來呢?”
“迴稟大人。”
那位名叫王憶祖的總兵恭敬地迴答道:“末將原本是金尚憲將軍手下的部將。後來金尚憲將軍戰死,末將就帶著手下三千餘殘部義士,去了太白山的山區發展,這次聞將軍出兵討賊,就召集了一萬多百姓青壯,前來投靠將軍。”
王昊點了點頭,又隨囗問道:“家裏還有些什麽人,可都還安好?”
“迴稟人人。”
一問到家裏的人,王憶祖的眼圈就紅了。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才又接著說道:“末將的家裏已經沒什麽人了,原本是有幾百口人的大家族,後來……有的死於建奴屠殺,有的死於日本人的刀下。
昔日三百餘口的嶺東王家,如今,隻剩下末將和兩個小弟。二弟名叫王憶太,三弟名叫王憶原……”
“憶祖,憶太,憶原?”
王昊……似乎……突然間意識到了什麽,趕緊問道:“你們嶺東王家,莫非出自山西的太原王氏?”
“正是!”
王憶祖道:“末將的祖上,正是來自山西的太原王氏。末將的父親為了讓咱們記住自己的祖宗,才給咱們三兄弟取了這樣的名字。
末將的父親……去年在江原道隨金尚憲與日本人作戰,身受重傷,雖被末將拚死救出,也隻活了三天就仙逝了。父親臨終彌留之際,還不忘叮囑咱們兄弟,那段話,至今言猶在耳……”
說到這裏,王憶祖已經蹲在地上,泣不成聲。
王昊走上前去,親手扶起王億祖,又輕聲問道:“令尊……說了什麽?”
“父親說:‘樹有根,水有源,人皆有祖,凡吾子孫,須當謹記。爾等兄弟三人……將來一定要去太原看看,看看咱們祖先曾經生活過的的地方,並且,去王氏宗祠裏祭拜一番。為父走了之後,魂魄當在太原……”
說到這裏,王憶祖便哽咽不已,再也說不下去了。
“好一個魂魄當在太原!”
王昊的心,仿佛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感到非常的壓抑,非常的難受。
其實,很多人離開家園故國,都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戰爭;有的是迫於生存環境。有的……或者是為了尋找光明。
然而,如果可以的話,誰又願意離開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生活生存的家園故國呢?
著名詩人於右任先生,晚年曾經寫道: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其故土之思、黍離之悲,躍然紙上。
……
看到王憶祖說出他父親……仙逝之後,‘魂魄當在太原’這句話,原本鐵石心腸般的王昊,也被觸動了深藏在內心的一絲柔軟。
忍不住輕輕歎息了一聲。
用力拍了招王憶祖的肩膀,很是感慨地說道:
“本將雖是出自山東琅琊王氏,但是,山東琅琊王氏也是源自太原王氏,與兄弟你也算是同根同源。
剛好,本將也一直很想去山西太原的王氏宗祠看看。等到將來打敗了建奴,本將一定與你同去!”
略一沉吟,又道:“本將也是命運多舛,如今在這世上也是沒有骨肉兄弟。今日倒是覺得與你很是投緣,不如……從今往後,你就做我王昊的弟弟?”
“…………”
王憶祖被震驚到了。
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做夢都沒想到王昊會認他做弟弟。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隻是看著王昊發愣。
此時,王昊身旁的宋獻策已經看不下去了,上前輕輕推了王憶祖一把,開口說道:“莫非……王將軍不願意?”
“當然願意,求之不得!”
王憶祖猛醒過來,趕緊拜倒在地道:“末將……小弟……小弟拜見大哥!”
“弟弟快快請起!”
王昊趕緊上前扶起王憶祖道:“弟弟不必多禮。”
說罷,便放聲大笑,開心不已。
……
正在此時,卻見孫傳庭帶著數人縱馬過來。
見了王昊後,便抱拳行禮道:“請問提督大人,敵軍已經放下武器多時,為何不見提督大人派人收降?”
“不急不急。”
王昊笑了笑,又道:“本將還沒想好要不要收降他們。”
說罷,便又轉頭看向王憶祖,問道:“弟弟,這些人,你覺得該怎麽辦?”
“死有餘辜!”
王憶祖狠聲說道:“先王之死,與金自點脫不了幹係。此後,勾結日本人殘殺無數朝鮮百姓,又導致金尚憲將軍、趙長泰將軍戰死。其罪罄竹難書!”
王昊點了點頭。
再轉頭看了看碼頭上那一群放下武器的日軍和偽朝軍。
笑了笑,對王憶祖道:“今天,那群人的命運,就交由弟弟你來決定!”
說罷,就將這裏的事情交給王憶祖和孫傳庭。
而王昊自己,則帶著5千親衛,再叫上韋何帶上所部人馬,先行離開返迴漢城。
……
將那些人交給王憶祖,自然是借刀殺人。
王昊不想背負殺俘的惡名。
但那些人又確實是罪惡滔天,死有餘辜,百死莫贖,不殺不足以謝天下,不殺不是以平民憤!
於是,就借王憶祖之手來處置他們。
王憶祖一家數百親人死於戰亂,大部分家庭成員都是被日本人和金自點的偽朝軍殺死的。而且,他之前的上司和戰友,如金尚憲、趙長泰等人,也都是死於日本人的刀下。如今讓他來決定酒井忠勝等人的命運,那些人焉有活命的機會?
當然,該死的不隻是金自點和酒井忠勝。一同隨他們逃出漢城的,都是他們的嫡係!
在王昊離開之後,王憶祖便下令將這六千餘人,不論男女老少,全部綁了,然後,就地挖坑活埋。
……
這一切,其實也都是宋獻策早就計劃好了的。
不過,卻絕非為了“殺俘”這麽簡單。
“借刀殺俘”隻不過是宋獻策的計劃中很次要的一部分而已。
而最重要的,則是因為王昊想要快速控製朝鮮,就必須有一幫真正支持他,並且完全可以信賴的人來擁戴王昊。
這些人中,首推李蔭。
但是,還不夠。
於是,宋獻策就又巧妙安排,讓王昊認了一個……弟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