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很深了,霜風浩浩,冰寒刺骨。皇宮的禦書房中,依舊亮著燈。
崇禎坐在上首,手拿捷報,卻臉有憂色。
身前站著五個人。
分別是陳新甲、周延儒、張四知、謝陞、陳演。除了兵部尚書陳新甲外,另外三人都是內閣輔臣。
加上王承恩,方正化,共有八人。吃席可圍成一桌,打麻將可湊兩桌。
此刻,六人都低著頭,縮著肩,默不作聲。
風從窗外吹進來,吹得房中的燈光忽閃忽閃,明明滅滅。寬大的禦書房中,雖有數人,卻顯得很是冷靜,甚至有些陰森。
……
“大捷,確實是大捷。”
沉默了許久,臉色鐵青的崇禎終於說話了,卻隻說了這七個字。
說完這七個字之後,又閉緊了雙唇,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伸出枯瘦的手。
又拿起另外兩封奏章。在手中晃了晃,自言自語地說道:“焉知是禍是福?”
這兩封奏章,一封來自日本天皇,一封來自鄭芝龍。
都是針對王昊而來的!
兩封奏章,都讓崇禎看後心情很是不好。
……
在來自日本天皇的那份奏章中,日本天皇自稱外臣,顯得很是恭敬。在對崇禎好一番吹捧恭維之後,才筆鋒一轉,詳細描述了王昊攻破長崎,揮軍屠城的慘景。
最後,以悲憤的語氣寫道:
“外臣不知何罪,引得天朝皇帝如此暴怒,竟遣將屠戮國民,老弱婦孺皆不得免。
竊以為,天朝禮儀之邦,當為天下表率。行此殘忍之事,當非聖主所為。
又或者是王昊為貪長崎之財,而私自出兵,搶奪財物之後,為掩口遮罪,而將人殺絕?
懇請聖主明鑒,若果真是外臣有錯,定當自剖肚腹,以報聖主,以救國民!”
顯得又恭敬,又悲情。
……
而來自鄭芝龍那封信,則顯得有些咄咄逼人!
除了表達自己對嶽父母慘死的哀痛之外,還請求崇禎為他報仇雪恨,否則,不排除私自出兵,向王昊討還公道的可能。
鄭芝龍在信中寫道:“臣本為匪寇,霸絕東海,得聞天子仁德,故歸附朝廷,為朝廷鎮守海疆萬裏。
臣自福建駐兵至今,數十年來克盡職守,使西夷不敢來犯,群盜俯首為民,此皆賴聖上之德也!
今有惡賊王昊,為劫財而殺人。無端盡誅臣嶽父母一家,殺人奪財後,又以火焚之,其狀之慘,不忍目睹。
微臣及麾下數萬將士見之,盡皆怒發衝冠、目眥欲裂。懇請聖天子作主,還吾公道!”
意思是,如果崇禎不處理此事,他鄭芝龍就要出兵攻打王昊,甚至反了朝廷,重新再做迴他的海盜之王。
……
這兩封奏章,崇禎都是昨天下午就收到的。
想了一夜不知如何應對。
本想今天跟大臣們商議,卻不料又接到了王昊派王尚才送來的捷報。於是,就將這幾名心腹大臣叫到禦書房來商討對策。
再看這幾名所謂的心腹。
都是些什麽樣的人。
陳新甲和周延儒,這兩人,都是貪財戀權之輩,因“不能持廉”,貽誤國事而留下曆史罵名。
張四知是有名的貪官,而且私德極差,此人在家中竟然設計奪取他弟弟的財產,使他弟弟無家可歸。
在朝為官時,張四知多次被人舉報貪汙之事,卻因與薛國觀、周延儒等人結黨,而得免於處罰。
謝陞,本是貧民出身,為官之初還算清廉。到後來,因為沒有遠大理想和信仰,不能守住初心,也成了有名的貪官。
這人的特點就是非常兇狠毒辣,行事毫無底線,通過投靠溫體仁和周延儒,成為溫體仁和周延儒手中清除異己的利刀,也因此而一路升遷入閣。
明亡之後,謝陞又投靠滿清,犯下諸多罪行,最後被寫入《貳臣錄》裏麵。
陳演,此人號稱是崇禎帝末年的的頭號寵臣,才能平庸,為人刻薄。善於勾結內臣。廣受賄賂,最後被李自成所殺。因貪得無厭而被載入史冊。
這就是崇禎所寵信的一幫人!
都是這邦人當權,大明王朝焉有不敗之理。
……
聽到崇禎說出“焉知是禍是福”的話之後,謝陞便首先抬起頭來,對崇禎說道:
“王昊擅自發起外戰,攻打日本,還揮軍屠城,有損吾大國顏麵。而鄭芝龍海寇出身,若不能給他個答複,東南沿海必亂。如今流寇猖獗,遼東不寧,若是東南再亂,則國事將更加艱難。
王昊雖然屢立戰功,但如今盤踞皮島,不聽命於朝廷,屢違聖意,若不加製止,亦恐尾大不掉,終成大患。”
很明顯,這人收了鄭芝龍不少銀子。
當然,這段話,也說出了崇禎的心事。
不過,卻沒有說出任何對策……說了等於沒說,隻是為了添亂。
然後,又是陳演上前說道:“鄭芝龍勢力強橫,戰船數千艘,兵力幾十萬,不如暗令鄭芝龍出兵皮島,除此禍害?”
這也是在為鄭芝龍說話,很明顯是鄭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之一。
“不可!”
崇禎以手拍桌,沉聲說道:“王昊地處建奴之側,若被攻伐,必投建奴。若王昊投建奴,其為禍之烈,必遠勝孔有德和尚可喜百倍。
況且,若任由鄭芝龍攻伐王昊,到最後,他們不論誰勝誰敗,都會自成一方勢力,不再聽命於朝廷!
這兩人,一人歸自海外,一人是海上巨盜出身。都隻能安撫平衡,不能助其得勢,否則,後患無窮,國無寧日矣!”
崇禎並非昏君,在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
隻不過,孤家寡人,又性格多疑,缺乏雄主魄力,身邊又都是一群小人,這才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最後,還是太監王承恩站出來說道:“陛下聖明,鄭芝龍和王昊,現在都不能得罪,隻能安撫。”
“如何安撫?”崇禎問道。
王承恩想了一下,說道:“王昊誤殺鄭芝龍嶽父母一家,陛下宜出言嗬責,給予適當懲戒。而鐵山大捷,又可適當褒獎,多給一些虛職,使其不至於對陛下心懷怨懟。
與此同時,再給山東總兵劉澤清增加軍餉,讓他暗中擴軍備戰,以防王昊作亂。
鄭芝龍那邊,可派出禮部大臣為使,致祭其嶽父嶽母,再賜以諡號,讓其得享浩蕩皇恩。”
又問:“日本天皇那邊,如何迴應?”
“可去信一封,直言嗬責。”
“如何嗬責?”
王承恩道:“據微臣所知,先有日本攻打濟州島,後有王昊長崎屠城。
濟州島乃是太祖皇帝送與朝鮮的一塊海外飛地。島上許多百姓本是漢人血脈。日本攻伐濟州島在先,王昊在長崎屠城在後。雖手段過激,亦於理不虧。”
“還是王伴伴所思慮周全。”
崇禎讚了一聲,然後,才讓眾人散去,各自迴家安歇。
……
第二天,崇禎在朝堂上接見了王昊的特使王尚才,對王昊的功績深加讚賞。
加王昊太子少保銜,晉階為從一品。
與此同時,又斥責王昊擅自攻略日本,誤殺鄭芝龍嶽父嶽母,令其閉門……陪陳圓圓……自省半月。
而對於鄭芝龍,崇禎則派出禮部侍郎親往祭奠其嶽父嶽母亡靈,並封其嶽父田川昱皇諡號為“忠靖”。
又將鄭芝龍的妻子田川氏封為二品誥命夫人,長子鄭森封為石井侯。希望能以此平息鄭芝龍心中的怒火。
最後,崇禎又下旨,將碩讬和九百多建奴戰俘,盡斬於菜市口,以揚國威。
憑心而論,崇禎的這種應對,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其實也是可圈可點。
隻不過,崇禎所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王昊與鄭芝龍之間的爭鬥,實際上已經開始了。
……
……
崇禎坐在上首,手拿捷報,卻臉有憂色。
身前站著五個人。
分別是陳新甲、周延儒、張四知、謝陞、陳演。除了兵部尚書陳新甲外,另外三人都是內閣輔臣。
加上王承恩,方正化,共有八人。吃席可圍成一桌,打麻將可湊兩桌。
此刻,六人都低著頭,縮著肩,默不作聲。
風從窗外吹進來,吹得房中的燈光忽閃忽閃,明明滅滅。寬大的禦書房中,雖有數人,卻顯得很是冷靜,甚至有些陰森。
……
“大捷,確實是大捷。”
沉默了許久,臉色鐵青的崇禎終於說話了,卻隻說了這七個字。
說完這七個字之後,又閉緊了雙唇,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伸出枯瘦的手。
又拿起另外兩封奏章。在手中晃了晃,自言自語地說道:“焉知是禍是福?”
這兩封奏章,一封來自日本天皇,一封來自鄭芝龍。
都是針對王昊而來的!
兩封奏章,都讓崇禎看後心情很是不好。
……
在來自日本天皇的那份奏章中,日本天皇自稱外臣,顯得很是恭敬。在對崇禎好一番吹捧恭維之後,才筆鋒一轉,詳細描述了王昊攻破長崎,揮軍屠城的慘景。
最後,以悲憤的語氣寫道:
“外臣不知何罪,引得天朝皇帝如此暴怒,竟遣將屠戮國民,老弱婦孺皆不得免。
竊以為,天朝禮儀之邦,當為天下表率。行此殘忍之事,當非聖主所為。
又或者是王昊為貪長崎之財,而私自出兵,搶奪財物之後,為掩口遮罪,而將人殺絕?
懇請聖主明鑒,若果真是外臣有錯,定當自剖肚腹,以報聖主,以救國民!”
顯得又恭敬,又悲情。
……
而來自鄭芝龍那封信,則顯得有些咄咄逼人!
除了表達自己對嶽父母慘死的哀痛之外,還請求崇禎為他報仇雪恨,否則,不排除私自出兵,向王昊討還公道的可能。
鄭芝龍在信中寫道:“臣本為匪寇,霸絕東海,得聞天子仁德,故歸附朝廷,為朝廷鎮守海疆萬裏。
臣自福建駐兵至今,數十年來克盡職守,使西夷不敢來犯,群盜俯首為民,此皆賴聖上之德也!
今有惡賊王昊,為劫財而殺人。無端盡誅臣嶽父母一家,殺人奪財後,又以火焚之,其狀之慘,不忍目睹。
微臣及麾下數萬將士見之,盡皆怒發衝冠、目眥欲裂。懇請聖天子作主,還吾公道!”
意思是,如果崇禎不處理此事,他鄭芝龍就要出兵攻打王昊,甚至反了朝廷,重新再做迴他的海盜之王。
……
這兩封奏章,崇禎都是昨天下午就收到的。
想了一夜不知如何應對。
本想今天跟大臣們商議,卻不料又接到了王昊派王尚才送來的捷報。於是,就將這幾名心腹大臣叫到禦書房來商討對策。
再看這幾名所謂的心腹。
都是些什麽樣的人。
陳新甲和周延儒,這兩人,都是貪財戀權之輩,因“不能持廉”,貽誤國事而留下曆史罵名。
張四知是有名的貪官,而且私德極差,此人在家中竟然設計奪取他弟弟的財產,使他弟弟無家可歸。
在朝為官時,張四知多次被人舉報貪汙之事,卻因與薛國觀、周延儒等人結黨,而得免於處罰。
謝陞,本是貧民出身,為官之初還算清廉。到後來,因為沒有遠大理想和信仰,不能守住初心,也成了有名的貪官。
這人的特點就是非常兇狠毒辣,行事毫無底線,通過投靠溫體仁和周延儒,成為溫體仁和周延儒手中清除異己的利刀,也因此而一路升遷入閣。
明亡之後,謝陞又投靠滿清,犯下諸多罪行,最後被寫入《貳臣錄》裏麵。
陳演,此人號稱是崇禎帝末年的的頭號寵臣,才能平庸,為人刻薄。善於勾結內臣。廣受賄賂,最後被李自成所殺。因貪得無厭而被載入史冊。
這就是崇禎所寵信的一幫人!
都是這邦人當權,大明王朝焉有不敗之理。
……
聽到崇禎說出“焉知是禍是福”的話之後,謝陞便首先抬起頭來,對崇禎說道:
“王昊擅自發起外戰,攻打日本,還揮軍屠城,有損吾大國顏麵。而鄭芝龍海寇出身,若不能給他個答複,東南沿海必亂。如今流寇猖獗,遼東不寧,若是東南再亂,則國事將更加艱難。
王昊雖然屢立戰功,但如今盤踞皮島,不聽命於朝廷,屢違聖意,若不加製止,亦恐尾大不掉,終成大患。”
很明顯,這人收了鄭芝龍不少銀子。
當然,這段話,也說出了崇禎的心事。
不過,卻沒有說出任何對策……說了等於沒說,隻是為了添亂。
然後,又是陳演上前說道:“鄭芝龍勢力強橫,戰船數千艘,兵力幾十萬,不如暗令鄭芝龍出兵皮島,除此禍害?”
這也是在為鄭芝龍說話,很明顯是鄭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之一。
“不可!”
崇禎以手拍桌,沉聲說道:“王昊地處建奴之側,若被攻伐,必投建奴。若王昊投建奴,其為禍之烈,必遠勝孔有德和尚可喜百倍。
況且,若任由鄭芝龍攻伐王昊,到最後,他們不論誰勝誰敗,都會自成一方勢力,不再聽命於朝廷!
這兩人,一人歸自海外,一人是海上巨盜出身。都隻能安撫平衡,不能助其得勢,否則,後患無窮,國無寧日矣!”
崇禎並非昏君,在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
隻不過,孤家寡人,又性格多疑,缺乏雄主魄力,身邊又都是一群小人,這才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最後,還是太監王承恩站出來說道:“陛下聖明,鄭芝龍和王昊,現在都不能得罪,隻能安撫。”
“如何安撫?”崇禎問道。
王承恩想了一下,說道:“王昊誤殺鄭芝龍嶽父母一家,陛下宜出言嗬責,給予適當懲戒。而鐵山大捷,又可適當褒獎,多給一些虛職,使其不至於對陛下心懷怨懟。
與此同時,再給山東總兵劉澤清增加軍餉,讓他暗中擴軍備戰,以防王昊作亂。
鄭芝龍那邊,可派出禮部大臣為使,致祭其嶽父嶽母,再賜以諡號,讓其得享浩蕩皇恩。”
又問:“日本天皇那邊,如何迴應?”
“可去信一封,直言嗬責。”
“如何嗬責?”
王承恩道:“據微臣所知,先有日本攻打濟州島,後有王昊長崎屠城。
濟州島乃是太祖皇帝送與朝鮮的一塊海外飛地。島上許多百姓本是漢人血脈。日本攻伐濟州島在先,王昊在長崎屠城在後。雖手段過激,亦於理不虧。”
“還是王伴伴所思慮周全。”
崇禎讚了一聲,然後,才讓眾人散去,各自迴家安歇。
……
第二天,崇禎在朝堂上接見了王昊的特使王尚才,對王昊的功績深加讚賞。
加王昊太子少保銜,晉階為從一品。
與此同時,又斥責王昊擅自攻略日本,誤殺鄭芝龍嶽父嶽母,令其閉門……陪陳圓圓……自省半月。
而對於鄭芝龍,崇禎則派出禮部侍郎親往祭奠其嶽父嶽母亡靈,並封其嶽父田川昱皇諡號為“忠靖”。
又將鄭芝龍的妻子田川氏封為二品誥命夫人,長子鄭森封為石井侯。希望能以此平息鄭芝龍心中的怒火。
最後,崇禎又下旨,將碩讬和九百多建奴戰俘,盡斬於菜市口,以揚國威。
憑心而論,崇禎的這種應對,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其實也是可圈可點。
隻不過,崇禎所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王昊與鄭芝龍之間的爭鬥,實際上已經開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