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的一通忽悠,說得李蔭連連點頭。
這也難怪。
朝鮮本來就是個半島,外敵隻能從南、北兩個方向而來。若是兩個方向都有明軍幫他守住了,他就再也不用擔心被外敵入侵了。
如圖所示:
……
(附錄:半島局勢地圖。)
……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朝鮮人並不善戰於打仗,更無知兵之人。而且,這一點似乎貫穿了整個朝鮮民族的發展曆史。
朝鮮最早是商朝的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的,稱“箕子朝鮮,後來被滅國,再與東夷融合變成“衛滿朝鮮。到漢朝時,進一步分裂成高句麗、辰韓、弁韓,馬韓四國;後來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和半個遼東,再到唐朝時被滅國。
唐朝末年,又由一位姓王的……名叫王建……的人重新建立高麗國,稱為王氏朝鮮。
這個王建的祖宗是……太原王氏。
王氏高麗延續475年,曆經三十四位君主。從唐朝末年的公元918年到明朝的朱元璋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直是姓王的在朝鮮做國王。1388年,李成桂奪權,建立李氏朝鮮。
因此,朝鮮民族是一個由多個民族融合的民族,而其主體其實是多次中原戰亂時,跑去朝鮮半島避難的中原人。
……
然後,從朝鮮的戰鬥能力來講,不善作戰幾乎是幾千年的傳承。
他們打仗是真的不行!
縱觀幾千年曆史,他們幾乎就沒打過什麽大的勝仗。
漢朝時期,先稱臣於匈奴,後稱臣於鮮卑。
三國時期,擁有兩百萬多人口的高句麗,被才剛到遼東、僅有幾千人馬的公孫度打敗而稱臣。到隋朝時,雖然隋煬帝東征失敗,但是,那不是被高麗在戰場上打敗的,而是被嚴寒的氣候和糧草後勤拖垮的。
唐朝初時,朝鮮被滅國。
唐朝末期,高麗太祖王建再次建國。
王建在建國之後,第一時間跑到唐朝來稱臣。
到後來,朝鮮又稱臣於蒙古人,稱臣於明朝,稱臣於滿清,稱臣於日本,再被日本占了很多年。
到最後分裂成兩塊,一塊是有我國支持的朝鮮,一塊是相當於美國殖民地的韓國。
不是在向別人稱臣。
就是在去稱臣的路上。
後世的韓國人“迷之自信”,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曆史上,幾乎就從來沒有真正獨立自主過。
那其實是一種……從未雄起,缺乏尊嚴的表現。
……
再說朝鮮與日本之間的關係。
古往今來,從來就隻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沒聽說朝鮮入侵過日本。
而在曆次與日本的戰爭中,朝鮮一直都很悲催,一直都是被打得很慘的那個角色。
唯一值得他們吹噓的,就是李舜臣的鳴梁海戰。但也隻是抵抗日本入侵,殺敵幾千而已,並沒有打到日本去。
當然,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朝鮮的國王李倧,才會對明朝產生“天朝如父母”的父子之情。
並且,在明朝滅亡之後,朝鮮一直堅持沿用崇禎的年號。
用了多久?
用了265年!
崇禎十七年,崇禎就在歪脖子樹上吊死了,但是,在朝鮮,卻出現了……崇禎265年……這個年號。
由此可見,當時的朝鮮對明朝有多忠誠。
……
而王昊,現在看上了濟州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想將這裏做為一塊海軍向外擴張的跳板。
占據了這個跳板,就可以隨時進攻日本。
占據了這個跳板,也有助於“同化收納”朝鮮。
可以通過北邊的東江鎮和南邊的濟州島,將朝鮮夾在了中間,使朝鮮變成了“國中之國”。待時機成熟,這種“國中之國”,直接就可以讓它變成我國的一個省。
這就是王昊更深層的考慮。
因此,王昊才這樣忽悠李蔭。
而李蔭並沒有看出王昊的陰謀,聽到王昊願意……將朝鮮保護在身後,更是非常感動。
趕緊說道:“吾當速迴漢城,向國王稟報。”
“不急。”
王昊笑了笑,說道:“且先隨本將去看看那些俘虜。”
說罷,就帶著宋獻策、王尚文,李蔭等人,下了蒼龍號,向港口碼頭走去。
……
在碼頭房的一個貨倉中,王昊見到了這次日寇的主將……被五花大綁起來的福原直次郎。
這人五短身材,身高隻有“根號二”……√2(1.……)米左右。
不過,卻長得很是粗壯。
腦袋上的頭發,四周剃得光光的,隻有頭頂有一個高高的衝天發髻。這是日本矮子的習慣。
……
(附錄圖片:日本古代發型。)
……
日本人量身高,是連發髻一起量的。
理由是……頭發也是身體的一部分。
是真正的身高不足,就用發髻來補。所以,他們很喜歡紮這種衝天發髻。
但是,這個福原直次郎,加上發髻,也才1.50米左右。
除了福原直次郎之外,一起帶來的還有十幾名日本軍官。全都是身高低於1.35米,並且都是紮著衝天發髻的矮子。
見到王昊到來,福原直次郎就是嘰裏呱啦的一陣瞎叫,說的是日語,王昊聽不懂。
一旁的李蔭趕緊翻譯道:“這日本賊是說……”
“且慢!”
王昊阻止了正要翻譯的李子蔭。轉頭對一旁的典虎道:“不會說漢話的,殺了!”
典虎走上前去,對著福原直次郎的脖頸就是一刀。刀光掠過,一顆頭顱滾落地下。
脖頸上的鮮血,“嗞嗞嗞”地噴出數尺之高。
將福原直次郎身後的日寇軍官們全都淋了一身的鮮血。
王昊冷哼一聲,又看向福原直次郎屍體旁的另一個矮子。那人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也是嘰裏呱啦一陣亂叫。
也不會說漢話。
王昊懶得理他,依舊直接對典虎道:“不會說漢話,殺了!”
於是,又是一顆人頭落地,鮮血狂噴數尺。
連殺五人。
貨倉的地上已經被鮮血浸成了一片紅色的泥濘。
直到第六人時,才聽那人吞吞吐吐地用漢話說道:“我的,梅川內庫的,請天朝將軍的,饒命!”
“很好!”
王昊點了點頭,又看向剩下的幾人。那幾人盡皆跪在地上,顫顫巍巍。
有一人趕緊說道:“我的,日川岡板的,會說漢話。”
“很好!”
王昊讓人將這兩人拉到一側,然後,示意典虎將剩下的幾人全殺了。
這是立威。
對付日本人,絕不能手軟,更不能有仁慈之心。你越狠,他越服你。
在王昊的後續計劃中,需要用到幾個日本人,為了震懾他們,才將這現場弄得這麽血腥。
殺完了其它人之後,才又看向梅川內庫和日川岡板,說道:“看你倆會說漢話,就暫且饒你倆狗命,今後好好聽話,才可得以活命,否則,死啦死的!”
兩人聞言,又趕緊一邊磕頭,一邊高喊:“謝天朝將軍饒命,謝天朝將軍饒命!”
王昊點了點頭,讓幾名親衛將這兩人帶去蒼龍號,先關在船艙中備用。
然後,才轉過身對李蔭道:“其它的日寇俘虜,先將他們的盔甲,衣袍都剝下來,本將另有他用。再將戰死日寇的人頭割下來,連同那些投降的日寇俘虜,你將它們一起帶去漢城,向朝鮮國王報捷。”
名義上,是讓李蔭去報捷。
而實際上,是想要讓朝鮮的國王和朝中大臣們,看到他王昊的實力,從而相信……如果將濟州島交給他王昊派兵駐守,必可讓日軍不敢入侵朝鮮,使他們朝鮮從此南方無憂,國泰民安。
李蔭聞言,也是高興不已。
因為,此事若是談成,他李蔭也必是大功一件,甚至飛黃騰達,亦是指日可待。
……
……
這也難怪。
朝鮮本來就是個半島,外敵隻能從南、北兩個方向而來。若是兩個方向都有明軍幫他守住了,他就再也不用擔心被外敵入侵了。
如圖所示:
……
(附錄:半島局勢地圖。)
……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朝鮮人並不善戰於打仗,更無知兵之人。而且,這一點似乎貫穿了整個朝鮮民族的發展曆史。
朝鮮最早是商朝的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的,稱“箕子朝鮮,後來被滅國,再與東夷融合變成“衛滿朝鮮。到漢朝時,進一步分裂成高句麗、辰韓、弁韓,馬韓四國;後來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和半個遼東,再到唐朝時被滅國。
唐朝末年,又由一位姓王的……名叫王建……的人重新建立高麗國,稱為王氏朝鮮。
這個王建的祖宗是……太原王氏。
王氏高麗延續475年,曆經三十四位君主。從唐朝末年的公元918年到明朝的朱元璋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直是姓王的在朝鮮做國王。1388年,李成桂奪權,建立李氏朝鮮。
因此,朝鮮民族是一個由多個民族融合的民族,而其主體其實是多次中原戰亂時,跑去朝鮮半島避難的中原人。
……
然後,從朝鮮的戰鬥能力來講,不善作戰幾乎是幾千年的傳承。
他們打仗是真的不行!
縱觀幾千年曆史,他們幾乎就沒打過什麽大的勝仗。
漢朝時期,先稱臣於匈奴,後稱臣於鮮卑。
三國時期,擁有兩百萬多人口的高句麗,被才剛到遼東、僅有幾千人馬的公孫度打敗而稱臣。到隋朝時,雖然隋煬帝東征失敗,但是,那不是被高麗在戰場上打敗的,而是被嚴寒的氣候和糧草後勤拖垮的。
唐朝初時,朝鮮被滅國。
唐朝末期,高麗太祖王建再次建國。
王建在建國之後,第一時間跑到唐朝來稱臣。
到後來,朝鮮又稱臣於蒙古人,稱臣於明朝,稱臣於滿清,稱臣於日本,再被日本占了很多年。
到最後分裂成兩塊,一塊是有我國支持的朝鮮,一塊是相當於美國殖民地的韓國。
不是在向別人稱臣。
就是在去稱臣的路上。
後世的韓國人“迷之自信”,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曆史上,幾乎就從來沒有真正獨立自主過。
那其實是一種……從未雄起,缺乏尊嚴的表現。
……
再說朝鮮與日本之間的關係。
古往今來,從來就隻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沒聽說朝鮮入侵過日本。
而在曆次與日本的戰爭中,朝鮮一直都很悲催,一直都是被打得很慘的那個角色。
唯一值得他們吹噓的,就是李舜臣的鳴梁海戰。但也隻是抵抗日本入侵,殺敵幾千而已,並沒有打到日本去。
當然,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朝鮮的國王李倧,才會對明朝產生“天朝如父母”的父子之情。
並且,在明朝滅亡之後,朝鮮一直堅持沿用崇禎的年號。
用了多久?
用了265年!
崇禎十七年,崇禎就在歪脖子樹上吊死了,但是,在朝鮮,卻出現了……崇禎265年……這個年號。
由此可見,當時的朝鮮對明朝有多忠誠。
……
而王昊,現在看上了濟州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想將這裏做為一塊海軍向外擴張的跳板。
占據了這個跳板,就可以隨時進攻日本。
占據了這個跳板,也有助於“同化收納”朝鮮。
可以通過北邊的東江鎮和南邊的濟州島,將朝鮮夾在了中間,使朝鮮變成了“國中之國”。待時機成熟,這種“國中之國”,直接就可以讓它變成我國的一個省。
這就是王昊更深層的考慮。
因此,王昊才這樣忽悠李蔭。
而李蔭並沒有看出王昊的陰謀,聽到王昊願意……將朝鮮保護在身後,更是非常感動。
趕緊說道:“吾當速迴漢城,向國王稟報。”
“不急。”
王昊笑了笑,說道:“且先隨本將去看看那些俘虜。”
說罷,就帶著宋獻策、王尚文,李蔭等人,下了蒼龍號,向港口碼頭走去。
……
在碼頭房的一個貨倉中,王昊見到了這次日寇的主將……被五花大綁起來的福原直次郎。
這人五短身材,身高隻有“根號二”……√2(1.……)米左右。
不過,卻長得很是粗壯。
腦袋上的頭發,四周剃得光光的,隻有頭頂有一個高高的衝天發髻。這是日本矮子的習慣。
……
(附錄圖片:日本古代發型。)
……
日本人量身高,是連發髻一起量的。
理由是……頭發也是身體的一部分。
是真正的身高不足,就用發髻來補。所以,他們很喜歡紮這種衝天發髻。
但是,這個福原直次郎,加上發髻,也才1.50米左右。
除了福原直次郎之外,一起帶來的還有十幾名日本軍官。全都是身高低於1.35米,並且都是紮著衝天發髻的矮子。
見到王昊到來,福原直次郎就是嘰裏呱啦的一陣瞎叫,說的是日語,王昊聽不懂。
一旁的李蔭趕緊翻譯道:“這日本賊是說……”
“且慢!”
王昊阻止了正要翻譯的李子蔭。轉頭對一旁的典虎道:“不會說漢話的,殺了!”
典虎走上前去,對著福原直次郎的脖頸就是一刀。刀光掠過,一顆頭顱滾落地下。
脖頸上的鮮血,“嗞嗞嗞”地噴出數尺之高。
將福原直次郎身後的日寇軍官們全都淋了一身的鮮血。
王昊冷哼一聲,又看向福原直次郎屍體旁的另一個矮子。那人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也是嘰裏呱啦一陣亂叫。
也不會說漢話。
王昊懶得理他,依舊直接對典虎道:“不會說漢話,殺了!”
於是,又是一顆人頭落地,鮮血狂噴數尺。
連殺五人。
貨倉的地上已經被鮮血浸成了一片紅色的泥濘。
直到第六人時,才聽那人吞吞吐吐地用漢話說道:“我的,梅川內庫的,請天朝將軍的,饒命!”
“很好!”
王昊點了點頭,又看向剩下的幾人。那幾人盡皆跪在地上,顫顫巍巍。
有一人趕緊說道:“我的,日川岡板的,會說漢話。”
“很好!”
王昊讓人將這兩人拉到一側,然後,示意典虎將剩下的幾人全殺了。
這是立威。
對付日本人,絕不能手軟,更不能有仁慈之心。你越狠,他越服你。
在王昊的後續計劃中,需要用到幾個日本人,為了震懾他們,才將這現場弄得這麽血腥。
殺完了其它人之後,才又看向梅川內庫和日川岡板,說道:“看你倆會說漢話,就暫且饒你倆狗命,今後好好聽話,才可得以活命,否則,死啦死的!”
兩人聞言,又趕緊一邊磕頭,一邊高喊:“謝天朝將軍饒命,謝天朝將軍饒命!”
王昊點了點頭,讓幾名親衛將這兩人帶去蒼龍號,先關在船艙中備用。
然後,才轉過身對李蔭道:“其它的日寇俘虜,先將他們的盔甲,衣袍都剝下來,本將另有他用。再將戰死日寇的人頭割下來,連同那些投降的日寇俘虜,你將它們一起帶去漢城,向朝鮮國王報捷。”
名義上,是讓李蔭去報捷。
而實際上,是想要讓朝鮮的國王和朝中大臣們,看到他王昊的實力,從而相信……如果將濟州島交給他王昊派兵駐守,必可讓日軍不敢入侵朝鮮,使他們朝鮮從此南方無憂,國泰民安。
李蔭聞言,也是高興不已。
因為,此事若是談成,他李蔭也必是大功一件,甚至飛黃騰達,亦是指日可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