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再說鄭芝龍的第二條毒計。
鼓動建奴出兵登萊。
當王昊和王廷臣在濰坊城與流寇作戰的時候,留守登州的賀忠,也在登州港中與建奴展開了一場大戰!
而且,這是一場自滿清建國以來。
明軍與清軍之間最大的一場炮戰!
……
登州港,是登州城外的港口。
也就是後世的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區。位於渤海和黃海的分界點上。這個地方北邊的海域,分布著大量的島嶼,並且,也是山東到遼東最近的距離。
因為有這些島嶼在。
渤海才成為我國的內海。
……
(附錄:登州城及登州港地圖。)
……
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州府,始興於商朝紂王的叔父箕子,商朝滅亡後,箕子率五萬百姓從這裏渡海到遼東,建立“箕子朝鮮”。
三國時,東萊太史慈從這裏跑去遼東避禍。公孫度從遼東出兵渡海攻打青州在這裏登陸。
隋朝時,幾次征高麗。
唐朝時,薛仁貴征東,都是從這裏出發。
明朝時的倭寇,也是從這裏進入中國內陸沿海。那些倭寇就是從朝鮮半島到遼東沿海,再到廟島群島,最後從登州登陸山東半島。
因此,戚繼光抗倭也就是在這裏。
由於此地非常重要,戚繼光在這裏修建了非常完備和堅固的城堡和海防設施,後來被稱之為“登萊備倭城”,或“蓬萊水城”。
蓬萊水城圖片如下。
……
(附錄圖片:登州城防,蓬萊水城。)
……
在鄭芝龍派出的使者的鼓動下,皇太極毫不遲疑地出兵了。
這次的主帥是多爾袞,副將是孔有德。
“開炮,開炮!”
多爾袞站在一艘高大的福船上,意氣風發地揮舞著雙手,大聲叫喊道:“炸破岸防,屠戮登州;殺盡明狗,報吾血仇!
船上的建奴們,也盡跟著大喊:“炸破岸防,屠戮登州;殺盡明狗,報吾血仇!”
一時之間,建奴的的氣勢,竟然高得爆棚。
數百門火炮對著岸防狂轟!
硝煙彌漫,炮聲隆隆。
鐵彈如雨點般射向岸防,將岸防工事砸得土石飛揚,不少明軍將士被鐵彈砸中,或死或殘,哀聲一片。
……
“打得好,繼續!繼續!”
多爾袞揮舞著雙手,大聲唿喝,顯得異帶興奮。那些建奴獸兵們,也都尖聲怪叫。
如魑魅魍魎,群魔亂舞!
而炮兵們則一刻不停地忙碌著:裝藥、裝彈、點炮、清理炮膛,再裝藥、裝彈、點炮……
……
也難怪多爾袞和這些建奴們如此興奮。
此時的登州城,兵力極其空虛。
王昊的明軍主力南巡未迴。
鄭芝龍又用了一招……調虎離山。使得留守登州城的王廷臣,不得不帶著八千守軍前往濰坊與流寇作戰。如今,登州城和萊州城的留守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五千多人。
而作為治所的登州城,兵力隻有三千!
戰船也僅有四十多艘小型戰船。
本來還有七十多條戰船的,另有三十多條守在南邊的膠州灣來不及趕迴。
來不及趕迴就被滿清水師圍住了港囗的外海。想迴都迴不來。
……
當然,這還不足以讓建奴們如此興奮。
而讓他們如此興奮的,是就在十幾天前,他們在朝鮮的一個港口中,“意外”繳獲了福建總兵鄭芝龍的一隊商船。
那隊商船,共有一百條炮艦!
……
有了這一百條炮艦,建奴的水師實力大增。
大小戰船加起來達到了四百多艘。尤其是“繳獲”的鄭芝龍的那些炮艦,大炮的數量很多,大炮口徑較大。比較而言,相當於建奴的水師實力增加了一倍。
當然,所謂的“繳獲”隻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托詞。
實際上,是鄭芝龍為了對付王昊,直接送給建奴的。
在得到了鄭芝龍的一百條炮艦後,皇太極就派多爾袞為主帥,孔有德為副將,出兵三萬,搭乘全部的四百多條戰船,對登州港展開了一場突襲戰。
先是封鎖了港口的外海。
逼得登州港的水師,不得不自沉戰船登岸防守。
然後,多爾袞又下令炮轟新建的造船廠。
將船塢中的兩具大船龍骨,全都被炸得稀爛,並將造船廠的其它設施也全都摧毀。
然後,便齊聚登州港外。
與登州的岸防守軍展開了一場炮戰。意欲攻下登州城,殺戮搶劫一番,徹底摧毀王昊的這一份基業。
雙方兵力懸殊。
但是,守軍也打得很頑強。在賀忠的帶領下,守軍們雖然死傷慘重,仍然堅守著炮台,寸步不讓。
……
登萊港的岸防炮台,在戚繼光抗倭時代,原本是有炮台三十餘處,共有火炮一百五十多門。
但是,孔有德投靠皇太極時。
將這些火炮全都拆了裝船,運去了遼東!
之後,明朝的軍隊又陸續鑄造了二十多門火炮安置在這裏。王昊任職登萊總兵之後,也非常重視登萊的岸防,又讓湯若望等人鑄炮,意欲恢複戚繼光時代的火炮數量。
但是,由於時日較短,戰艦上的火炮也得增加或更換,迄今為止,僅增加了二十多門。現有四十多門火炮。
不過,岸防炮的口徑,要比艦載炮的口徑大一些。
射程也更遠一些。
最大口徑為18磅炮,最小口徑也是12磅炮。而建奴的艦載炮,口徑在5磅到12磅炮之間。
岸防炮口徑大,射程遠,目標戰艦又是木頭的。那些木頭戰艦要是被18磅炮擊中,立即便會被打得碎屑橫飛,
有些甚至被一炮擊出一個大洞,使海水湧入戰艦,導致戰艦傾覆。
……
但是,建奴的火炮數量,是岸防炮的數十倍。
有大小船隻四百多艘,大火炮數量達到了一千多門!
巨大的火力優勢之下,隻要抵近到艦炮的射程之內,就會對岸防形成火力壓製,將岸防的炮兵壓得抬不起頭來。
並進一步將岸防炮砸爛,摧毀。
……
賀忠一直戰鬥在第一線,不懼敵軍的炮火,站在指揮台上,不停的發出一道道命令:
“三號、五號、六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左側張字福船!”
“一號、七號、十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中間李字廣船!”
“四號、八號、十二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右側熊字沙船!”
其它炮台,自主尋找攻擊目標!”
……
旁邊的傳令兵,則根據賀忠的命令,打出各種旗語,將命令傳遞給各個炮台。
在這種統一的指揮下。
那些被集火攻擊的敵艦,很快就會被打得稀巴爛。
建奴的戰船,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傷亡和損失。
……
而建奴一方,實際負責指揮的孔有德。
孔有德的旗艦,並沒有靠前,而是在比較靠後的位置,雖然也岸防炮的射程之內,但是相距比較遠。
而且,這艘旗艦並不是停在海麵,一直處於移動狀態。
要遠距離擊中移動狀態的目標,以這個時代的瞄準水平,是非常難的。
……
與賀忠一樣。
孔有德也在不停地發布命令:
“李長喬分隊、蘇老八分隊,集火攻擊三號炮台!”
“張狗子分隊、陳傑輝分隊,集火攻擊五號炮台!”
“陳老八,肖顯楚,鍾浩涪分隊,集火攻擊敵軍指揮塔!”
……
一旁的多爾袞,則大聲喊道:“靠近,靠近了打!”
高大的桅杆吊鬥之上。
傳令兵不停地吹著號角,揮動彩旗,將一條條命令用旗語傳達出去。
……
一時之間,登州港內。
炮聲如雷,鐵彈如雨。
一方是據險死守,寸步不讓;一方是自恃強大,勢在必得。
雙方都傷亡很大。
卻又都憋足了氣,誰也不願認輸,誰也不願放棄。你來我往,短時間內勝負難分。
……
……
鼓動建奴出兵登萊。
當王昊和王廷臣在濰坊城與流寇作戰的時候,留守登州的賀忠,也在登州港中與建奴展開了一場大戰!
而且,這是一場自滿清建國以來。
明軍與清軍之間最大的一場炮戰!
……
登州港,是登州城外的港口。
也就是後世的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區。位於渤海和黃海的分界點上。這個地方北邊的海域,分布著大量的島嶼,並且,也是山東到遼東最近的距離。
因為有這些島嶼在。
渤海才成為我國的內海。
……
(附錄:登州城及登州港地圖。)
……
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州府,始興於商朝紂王的叔父箕子,商朝滅亡後,箕子率五萬百姓從這裏渡海到遼東,建立“箕子朝鮮”。
三國時,東萊太史慈從這裏跑去遼東避禍。公孫度從遼東出兵渡海攻打青州在這裏登陸。
隋朝時,幾次征高麗。
唐朝時,薛仁貴征東,都是從這裏出發。
明朝時的倭寇,也是從這裏進入中國內陸沿海。那些倭寇就是從朝鮮半島到遼東沿海,再到廟島群島,最後從登州登陸山東半島。
因此,戚繼光抗倭也就是在這裏。
由於此地非常重要,戚繼光在這裏修建了非常完備和堅固的城堡和海防設施,後來被稱之為“登萊備倭城”,或“蓬萊水城”。
蓬萊水城圖片如下。
……
(附錄圖片:登州城防,蓬萊水城。)
……
在鄭芝龍派出的使者的鼓動下,皇太極毫不遲疑地出兵了。
這次的主帥是多爾袞,副將是孔有德。
“開炮,開炮!”
多爾袞站在一艘高大的福船上,意氣風發地揮舞著雙手,大聲叫喊道:“炸破岸防,屠戮登州;殺盡明狗,報吾血仇!
船上的建奴們,也盡跟著大喊:“炸破岸防,屠戮登州;殺盡明狗,報吾血仇!”
一時之間,建奴的的氣勢,竟然高得爆棚。
數百門火炮對著岸防狂轟!
硝煙彌漫,炮聲隆隆。
鐵彈如雨點般射向岸防,將岸防工事砸得土石飛揚,不少明軍將士被鐵彈砸中,或死或殘,哀聲一片。
……
“打得好,繼續!繼續!”
多爾袞揮舞著雙手,大聲唿喝,顯得異帶興奮。那些建奴獸兵們,也都尖聲怪叫。
如魑魅魍魎,群魔亂舞!
而炮兵們則一刻不停地忙碌著:裝藥、裝彈、點炮、清理炮膛,再裝藥、裝彈、點炮……
……
也難怪多爾袞和這些建奴們如此興奮。
此時的登州城,兵力極其空虛。
王昊的明軍主力南巡未迴。
鄭芝龍又用了一招……調虎離山。使得留守登州城的王廷臣,不得不帶著八千守軍前往濰坊與流寇作戰。如今,登州城和萊州城的留守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五千多人。
而作為治所的登州城,兵力隻有三千!
戰船也僅有四十多艘小型戰船。
本來還有七十多條戰船的,另有三十多條守在南邊的膠州灣來不及趕迴。
來不及趕迴就被滿清水師圍住了港囗的外海。想迴都迴不來。
……
當然,這還不足以讓建奴們如此興奮。
而讓他們如此興奮的,是就在十幾天前,他們在朝鮮的一個港口中,“意外”繳獲了福建總兵鄭芝龍的一隊商船。
那隊商船,共有一百條炮艦!
……
有了這一百條炮艦,建奴的水師實力大增。
大小戰船加起來達到了四百多艘。尤其是“繳獲”的鄭芝龍的那些炮艦,大炮的數量很多,大炮口徑較大。比較而言,相當於建奴的水師實力增加了一倍。
當然,所謂的“繳獲”隻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托詞。
實際上,是鄭芝龍為了對付王昊,直接送給建奴的。
在得到了鄭芝龍的一百條炮艦後,皇太極就派多爾袞為主帥,孔有德為副將,出兵三萬,搭乘全部的四百多條戰船,對登州港展開了一場突襲戰。
先是封鎖了港口的外海。
逼得登州港的水師,不得不自沉戰船登岸防守。
然後,多爾袞又下令炮轟新建的造船廠。
將船塢中的兩具大船龍骨,全都被炸得稀爛,並將造船廠的其它設施也全都摧毀。
然後,便齊聚登州港外。
與登州的岸防守軍展開了一場炮戰。意欲攻下登州城,殺戮搶劫一番,徹底摧毀王昊的這一份基業。
雙方兵力懸殊。
但是,守軍也打得很頑強。在賀忠的帶領下,守軍們雖然死傷慘重,仍然堅守著炮台,寸步不讓。
……
登萊港的岸防炮台,在戚繼光抗倭時代,原本是有炮台三十餘處,共有火炮一百五十多門。
但是,孔有德投靠皇太極時。
將這些火炮全都拆了裝船,運去了遼東!
之後,明朝的軍隊又陸續鑄造了二十多門火炮安置在這裏。王昊任職登萊總兵之後,也非常重視登萊的岸防,又讓湯若望等人鑄炮,意欲恢複戚繼光時代的火炮數量。
但是,由於時日較短,戰艦上的火炮也得增加或更換,迄今為止,僅增加了二十多門。現有四十多門火炮。
不過,岸防炮的口徑,要比艦載炮的口徑大一些。
射程也更遠一些。
最大口徑為18磅炮,最小口徑也是12磅炮。而建奴的艦載炮,口徑在5磅到12磅炮之間。
岸防炮口徑大,射程遠,目標戰艦又是木頭的。那些木頭戰艦要是被18磅炮擊中,立即便會被打得碎屑橫飛,
有些甚至被一炮擊出一個大洞,使海水湧入戰艦,導致戰艦傾覆。
……
但是,建奴的火炮數量,是岸防炮的數十倍。
有大小船隻四百多艘,大火炮數量達到了一千多門!
巨大的火力優勢之下,隻要抵近到艦炮的射程之內,就會對岸防形成火力壓製,將岸防的炮兵壓得抬不起頭來。
並進一步將岸防炮砸爛,摧毀。
……
賀忠一直戰鬥在第一線,不懼敵軍的炮火,站在指揮台上,不停的發出一道道命令:
“三號、五號、六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左側張字福船!”
“一號、七號、十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中間李字廣船!”
“四號、八號、十二號炮台,集火攻擊敵軍右側熊字沙船!”
其它炮台,自主尋找攻擊目標!”
……
旁邊的傳令兵,則根據賀忠的命令,打出各種旗語,將命令傳遞給各個炮台。
在這種統一的指揮下。
那些被集火攻擊的敵艦,很快就會被打得稀巴爛。
建奴的戰船,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傷亡和損失。
……
而建奴一方,實際負責指揮的孔有德。
孔有德的旗艦,並沒有靠前,而是在比較靠後的位置,雖然也岸防炮的射程之內,但是相距比較遠。
而且,這艘旗艦並不是停在海麵,一直處於移動狀態。
要遠距離擊中移動狀態的目標,以這個時代的瞄準水平,是非常難的。
……
與賀忠一樣。
孔有德也在不停地發布命令:
“李長喬分隊、蘇老八分隊,集火攻擊三號炮台!”
“張狗子分隊、陳傑輝分隊,集火攻擊五號炮台!”
“陳老八,肖顯楚,鍾浩涪分隊,集火攻擊敵軍指揮塔!”
……
一旁的多爾袞,則大聲喊道:“靠近,靠近了打!”
高大的桅杆吊鬥之上。
傳令兵不停地吹著號角,揮動彩旗,將一條條命令用旗語傳達出去。
……
一時之間,登州港內。
炮聲如雷,鐵彈如雨。
一方是據險死守,寸步不讓;一方是自恃強大,勢在必得。
雙方都傷亡很大。
卻又都憋足了氣,誰也不願認輸,誰也不願放棄。你來我往,短時間內勝負難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