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提這些要求,當然有自己的打算。


    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勢力。


    現在是崇禎十四年(1641年)農曆九月,李自成攻破京師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農曆三月十九日。


    離李自成攻破京師,僅剩兩年半時間!


    因此,王昊必須得在李自成入京之前,發展出足夠的勢力,這樣才能阻止滿清入關,才能重整河山。


    才能在一統天下之後,用巨艦大炮與歐州列強爭鋒。


    才能使華夏民族不再遭受數百年劫難,從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


    王昊其實不恨滿清旗人,也不恨蒙古人。


    打鐵還需身硬。


    明朝的滅亡,是漢人自己不爭氣,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明亡於東林黨和內亂,而不是滿族和蒙古。


    但是,阻止滿清入關是必須的!!


    因為,滿清這個民族並沒有開化多久,他們沒有能力擔當華夏民族的盟主或領袖。並且,從社會的發展來看,他們還處在非常野蠻的奴隸社會,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一旦讓滿清入關中原,必將給整個華夏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是必須要製止的!


    因此,王昊提的條件,其實就四樣:要船、要兵、要官、要地盤。


    而張若麒為了自己的仕途,也答應了王昊全部的條件。


    ……


    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備戰階段。


    兩千敢死士,很快就招夠了。


    辦法很簡單,就是砸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給的錢多,很多人就會變得勇敢。


    王昊開出了二十兩白銀的價格招募死士,寧遠城中至少有一萬軍卒前來應募。然後優中選優,挑了兩千。按之前與張若麒的約定,這兩千人被直接劃入王吳的麾下。


    等於是王昊花四萬兩銀子,組建了一支兩千人的敢戰精兵。


    當然,所謂的死士,隻是借口而已。


    王昊其實根本就沒想過要讓他們去送死,隻是用這個借口挑選敢戰精銳之士,用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覺華島的三百多條戰船和五千水師也調過來了。


    王昊依舊是進行挑選。


    挑選其中精壯敢戰者一千人,給他們多發了一個月軍餉,然後直接劃入自己麾下,五十艘較大較好的戰船也被王昊直接征用了過來。


    其它的那些弱雞兵和船隻,依舊讓他們迴覺華島去待著。


    這樣一來,王昊手上就有了七千人了。這七千人,堪稱精兵!


    分成三營:


    第一營為親兵營,共兩千人,主要來自參加海灘血戰和臨海堡之戰的老兄弟組成,統領是許策,副統領為周熊。


    第二營為左營,共兩千人,主要由這次招募的敢戰死士組成。由賀忠統領,副統領則為敢戰士中新提拔起來的一名把總,名叫趙武。


    第三營為右營,共二千八百人,由之前的老兄弟和覺華島調來的水師精壯之士組成,由林明任統領,韋何為副統領


    除此之外,便是兩百家丁,由典虎統領,肖羽為副統領,專職負責在“蒼龍”號上護衛王昊。


    這兩百家丁,也同時擔任“蒼龍”號上的炮兵。


    前裝滑膛火炮的發射是很簡單的。這些人經過十幾天的反複訓練,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合格的炮兵了。


    關於炮彈的問題,王昊在“蒼龍”號的船艙中找到了幾百個開花彈。


    這個時代的開花彈,就是在空心鐵球裏塞上火藥,再弄一根引線,發出去後延時爆炸,就叫開花彈。


    其實沒什麽技術含量。


    ……


    (附錄,明代開花彈圖片。)


    ……


    功勞也不可以一個人全占了。


    剛好,塔山離筆架山比較近。


    為了防止塔山的清軍救援筆架山,王昊讓張若麒下令,由吳三桂帶著其它六大總兵,佯攻塔山,吸引清軍的注意力。


    用了兩天準備,大軍開始開拔。


    吳三桂率六大總兵的軍隊共三萬餘人,從陸路先行。


    王昊先是按兵不動,待到吳三桂與塔山守軍交戰之時,才帶著船隊北上進入筆架山東邊海域。


    而張若麒和邱民仰,也與王昊同船而行。


    走海路很近。幾十裏路而已。


    晚上借著月光出發,早上天一亮就到了。


    ……


    當王昊的船隊到達筆架山外的海域時,清軍守軍還剛剛睡醒過來。


    “蒼龍”號以側舷對著筆架山上的軍營,先用一側23門舷炮發射開花彈就行了。


    因為船隻掉頭緩慢,重新裝彈還更快一些。


    筆架山上也有炮台,但是,射程夠不著“蒼龍”號大帆船。火炮也沒有“蒼龍”號上多。


    幾輪狂轟濫砸之後,筆架山上的炮台盡被摧毀。


    於是,“蒼龍”號再將距離拉近,抵近炮轟。筆架山上的清軍營地,被打得七零八落、血肉橫飛。


    而就在此時,賀忠帶著兩千敢死之士,繞到筆架山伸入海域的瓶頸部位,一舉切斷了筆架山與陸上的聯係,並隨即從西邊向東攻打筆架山。


    而和林明和韋何,則分從南北兩邊登陸,從左右兩側攻打筆架山營地。


    如此一來,筆架山上的三千清軍,等於是遭到了四麵攻擊,很快就陷於崩潰之中。


    不到兩個時辰,即被全殲。


    此戰,殺敵兩千三百餘人,俘虜六百餘人,還有不少清兵墜海而亡。而明軍自身傷亡才六百餘人。可謂是一次酣暢淋漓的大勝。


    張若麒和邱民仰見識了“蒼龍”號的火力,被驚得目瞪口呆。王昊新組建這支軍隊的士氣和戰力,也讓張若麒和邱民仰讚歎不已。


    邱民仰更是仰天長歎:“向使十三萬大軍有這一半的戰力,也不會令建奴如此猖獗!”


    計點繳獲,收得戰馬一千多匹。


    糧草方麵,洪承疇曾在此屯糧五十萬石,被皇太極運走了一些,這次又被清軍敗兵焚毀了不少,但仍有二十多萬石!


    張若麒的臉上樂開了花。


    跟在王昊身後,賢侄賢侄叫個不停。


    這稱唿變了又變,以前叫壯士,後來叫王參將,再後來叫賢世侄。現在幹脆將“世”字省略,直接叫“賢侄”了。


    王昊本來有些不情不願的。


    但是,想到這人以後或許還用得上,便也改口稱他為世叔。


    ……


    由於糧草太多,王昊並沒有急著撤軍,而是先讓人給吳三桂帶信,讓吳三桂停止佯攻塔山,原路退迴寧遠。


    然後,筆架山這邊,由於繳獲的糧草、戰馬、銅炮及其它物資太多,船隻運力不足,至少要三趟才能運完。


    所以,王昊就一邊讓人將糧草和戰馬裝船,由許策帶兩千人馬,押運至寧遠城中。


    其它五千將士,則在筆架山上設防,擺出一副反攻鬆山的架式,等著許策帶船隻迴來“擺渡”。


    ……


    這一戰,利用“蒼龍”號巨艦大炮之利,以快打快,給了皇太極一個沉重的教訓,也為大明朝挽迴了一些鬆錦大敗的顏麵。


    戰果頗豐,意義非凡。


    不過,王昊此舉,也再次引起了皇太極足夠的警惕,並從此成為皇太極的重點關照對象。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