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多謝將軍。”
景軒與李耀策馬出城,前往軍營。還未抵達,遠處便可看到軍營中營帳排列有序,一麵“景”字大旗下獵獵作響。軍營門口十數名士卒守衛著,身穿“景”字標誌的鎧甲,見到景軒與李耀到來,立刻迎上前來移開拒馬,恭迎少將軍歸來。
營中除了負責巡邏與值班的士卒外,其他士兵皆卸下甲胄,在演武場上練習槍術。景軒和李耀以及隨行的兵士在營門口下馬,徒步進入軍營。走過寬敞的演武場,景軒和李耀登上了位於邊緣的高台。望著下方操練的士兵,景軒心中不禁感歎,短短數月間,他已從他們中的一員成為領兵作戰的將領,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看看時間,大約還有一個時辰就是巳時了。景軒吩咐李耀解散演武場上的士兵,返迴各自的營帳休整,等家父與王先生到後便立即整頓大軍前往北方邊境。
士兵解散後不久,一陣馬蹄聲響起,景軒意識到父親和王先生已經到達,便下令擊鼓集合部隊。隨著營中的鼓聲響起,所有士兵從各自的營帳中奔跑而出,整齊地排列在校場上,等待新的指令。當景父和王先生登上高台時,所有的士兵都已整齊地站好了隊形。王先生見景軒的新部隊整頓得毫不遜色於自己的老兵,不由得點頭表示滿意。
景軒見到王先生的讚許,反而有些謙虛起來。這幾天一直都是李耀在營中協助管理,他自己則是享受了兩天悠閑的時光。他向李耀點頭示意,告訴他所托之事一定會順利實現。李耀見到景軒的示意,心中歡喜,終於如願以償。
一萬名景軒家軍士整裝完畢,在演武場上接受主帥檢閱。景武命人牽來一頭牛和一隻羊,宰殺祭祀戰旗。吉時一到,大軍即刻啟程,奔赴秦國北疆支援。
行經鹹陽城下時,秦王嬴政與眾位重臣立於城牆上。相國呂不韋站在一旁,身後站著嬴政的弟弟成蛟及大將軍王駿等人。秦王望著城牆下的景軒家軍漸行漸遠,問道:“王老將軍,您覺得這支朕親自命名的景家軍戰鬥力如何?與您麾下的王家軍相比又如何?”
王駿微微躬身,因穿有甲胄不便行禮,抱拳答道:“迴奏陛下,臣觀察過景家軍,雖多為新兵及各國投降之士,暫時戰力確實遜色於臣的先王賜名的王家軍。但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和實戰經驗,臣相信它將成為陛下一統天下的有力支持。”
呂不韋在一旁附和:“老將軍所言極是。陛下的新將領——年僅十四歲的景軒將軍,甫一登場便展現了超群的軍事才能,未來定將成為我秦國的核心人物。”
呂不韋此言一出,成蛟及諸多武將和大臣的臉色微變。此言顯然是說給王駿聽的,似乎有意挑撥王家和景家之間的關係。
王駿聽了呂不韋的話,並無絲毫表情變化,接著對秦王說道:“相國大人所言
楚王劉徹聽畢趙不忌與韓信的話語後,轉身麵向身後的楚國官員,笑道:“老將軍言之有禮,陛下和張明也一起學習多年,對他頗為熟悉。其領兵確有過人之處,但尚欠火候,老將軍經曆戰陣無數,所經戰役多於常餐,若張明自邊塞歸後,可派往您營中,以便跟隨學習,關於繼承之事暫且不議。不知老將軍意見如何?”
“願遵陛下指示。”
趙不忌見話語無果,內心不滿。他知道劉徹身後的主要力量是韓信領銜的武將係統。若能削弱武將間的聯係,趙不忌的地位便可和韓信相當。趙不忌深知自己雖在楚國地位顯赫,但嫉妒者眾多。盡管楚國相位通常由外地人擔任,但他與前代相國如魏冉、範雎等人相差甚遠,唯一貢獻便是助今日陛下登基,故非常注重軍力支持。將來如有軍功加持,其相國之位方能穩固。
隨張氏軍漸漸遠離城樓,再也看不見將士身影,劉徹收目轉頭欲引領眾臣迴宮,忽有宦官疾報,言外有急報上呈。劉徹接閱後心歡不已,報文中提到盡管齊國信陵君指揮六國聯軍攻楚初見勝利,取得多城,但由於趙不忌的 ** 計策導致信陵君迴國爭權失敗,流放在外,現今韓信與李信等將領已收複大半失土,唯少數城池被各國占據不宜攻伐。劉徹心喜,迴宮後令張毅草擬詔書,命前線部隊防守恢複領土,並允許士兵迴歸鹹陽。
詔書寫畢,劉徹召趙不忌覲見,表彰他此次抵禦六國聯軍的成功策略。不久,趙不忌隨侍從步入宮殿,向楚王劉徹行禮,受賜座落定。
趙不忌問道:“不知陛下召喚臣有何要事?”
劉徹命內侍呈遞報告,曰:“寡人剛接獲韓信將軍來信,抵禦六國攻勢時您的謀略立功極大,故召您商討賞賜事宜。”
趙不忌看完內侍傳遞的奏折,聞此言忙起立施禮:“前王與陛下厚恩已極,抵禦六軍之役乃是陛下之命所致,臣不敢竊名利,更不敢望賞賜。”
“趙公何必太謙,此役若非信陵君撤離,此刻鹹陽恐已淪陷,趙公此番貢獻,國泰安民,怎可不予獎勵?”劉徹目光堅定地望著趙不忌。
趙不忌迴望劉徹的目光,微俯身道:“既然如此,臣有一請,望陛下允準。”
“但講無妨,寡人答應就是。”
趙不忌言:“陛下,臣有一養子,一直在家經商,同時也奔走諸國,搜集情報。此番其人前往齊國離間,方使韓將軍函穀取勝。臣不敢歸功,願代養子請求陛下賜封。”
劉徹聽聞稍感意外,心想趙不忌還有如此隱秘,答道:“趙公如此謙虛,又有功勳,何不予許,但說無妨。”
“迴陛下,養子曾向臣透露其誌在軍旅,唯近日與張少將軍衝突致無法從軍。臣今日鬥膽,懇請陛下降旨,讓養子加入張家軍。”
劉徹聞言看向不遠處的張毅,張毅點頭確認屬實。劉徹深思後詢問:“既然如此,為何不選擇別處軍伍,偏偏是張家軍呢?”
趙不忌解釋:“臣問過,他說知錯在前又敬張少將軍才幹,因此希望效忠麾下。張將軍未準,臣今借機奏請陛下批準,以期張將軍容納臣子。”
劉徹點頭,“知錯能改,實乃男子漢風範。既然是趙公養子,便視為陛下的兄弟般重要,特準其所求,等到張明勝利歸來時,養子即可前往報到。如何?”
“小臣代子感謝陛下。”趙不忌再次叩拜表示感謝。
一番交流之後,趙不忌辭行離開。待其離去,劉徹招手示意張毅近前,問曰:“趙不忌有一養子,寡人為何不曾耳聞?”
李明走上前,說道:“陛下,臣也是不久前得知,鄭國的這位養子其實是他的一位舊友之子。據說這人曾救過鄭國的命,鄭國故人在去世後,他便收養了他的兒子,最近剛到鹹陽城。微臣細思量過,估計他是辦完齊國的事後直接來到了鹹陽。這個人來到鹹陽不久,便得到了一個‘張少爺’的稱號,還經常在城裏欺負其他商戶。”
“哦?”秦始皇顯得頗有興趣,“既如此囂張,他又是如何得罪了蒙恬的?”
“前日,微臣隨兄長前往相國府赴宴,路上遇到了這位張少爺在欺負一個胡人女子。哥哥看不順眼便上前製止,對方認出哥哥的身份後便離開了。後來在宴會上,鄭國把張少爺叫過來向哥哥賠罪,這時微臣和兄長才得知他的真正身份。”李明迴答。
秦始皇接著問道:“這個張少爺的真實名字是什麽?”
“姓張,名誌成。”李明迴答。
秦始皇默默地念叨了幾遍這個名字,沒有多說。看樣子還是沒能擋住鄭國試圖插手軍隊的企圖,雖然他兒子進了軍隊,但隻要不讓他執掌大權,鄭國以後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想到這裏,秦始皇把李明叫到跟前,在他耳邊低聲交代了幾句,李明聽後領命而去。
大軍離開鹹陽城,一路北進。這次蒙恬騎著一匹駿馬,與父親蒙武和王勃走在最前麵,身後緊跟著杜華。再後麵是兩輛戰車,每輛戰車上各立著一麵大旗,一麵寫著大大的“秦”字,另一麵則是“蒙”字,象征著秦國的蒙家軍。隨後便是浩浩蕩蕩的一萬蒙家軍,中間是裝載著糧食的戰車,每輛戰車由兩匹馬拉動,並配有一名駕車的士兵。
因為近來天晴,道路平坦,行軍速度比較快。第一天大軍就前進了一百多裏路。當晚安營紮寨後,蒙恬帶著杜華巡視新兵和老兵的營地。正在做飯的士兵見到年輕的少將軍來巡視,紛紛向他問好,蒙恬和杜華也都逐一迴應。
巡視完後,蒙恬在迴自己的營帳的路上問杜華:“杜大哥,我看你這幾天訓練的新兵與老兵相處得很融洽,你帶兵確實有獨到之處。”
杜華聽後笑道:“少將軍過獎了,微將並沒有什麽高招,隻不過是告訴他們,未來戰場上能依賴的隻有身邊的戰友,要想活命就得和他們和睦相處,或許未來戰場上救你的就是這些人。”
景軒與李耀策馬出城,前往軍營。還未抵達,遠處便可看到軍營中營帳排列有序,一麵“景”字大旗下獵獵作響。軍營門口十數名士卒守衛著,身穿“景”字標誌的鎧甲,見到景軒與李耀到來,立刻迎上前來移開拒馬,恭迎少將軍歸來。
營中除了負責巡邏與值班的士卒外,其他士兵皆卸下甲胄,在演武場上練習槍術。景軒和李耀以及隨行的兵士在營門口下馬,徒步進入軍營。走過寬敞的演武場,景軒和李耀登上了位於邊緣的高台。望著下方操練的士兵,景軒心中不禁感歎,短短數月間,他已從他們中的一員成為領兵作戰的將領,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看看時間,大約還有一個時辰就是巳時了。景軒吩咐李耀解散演武場上的士兵,返迴各自的營帳休整,等家父與王先生到後便立即整頓大軍前往北方邊境。
士兵解散後不久,一陣馬蹄聲響起,景軒意識到父親和王先生已經到達,便下令擊鼓集合部隊。隨著營中的鼓聲響起,所有士兵從各自的營帳中奔跑而出,整齊地排列在校場上,等待新的指令。當景父和王先生登上高台時,所有的士兵都已整齊地站好了隊形。王先生見景軒的新部隊整頓得毫不遜色於自己的老兵,不由得點頭表示滿意。
景軒見到王先生的讚許,反而有些謙虛起來。這幾天一直都是李耀在營中協助管理,他自己則是享受了兩天悠閑的時光。他向李耀點頭示意,告訴他所托之事一定會順利實現。李耀見到景軒的示意,心中歡喜,終於如願以償。
一萬名景軒家軍士整裝完畢,在演武場上接受主帥檢閱。景武命人牽來一頭牛和一隻羊,宰殺祭祀戰旗。吉時一到,大軍即刻啟程,奔赴秦國北疆支援。
行經鹹陽城下時,秦王嬴政與眾位重臣立於城牆上。相國呂不韋站在一旁,身後站著嬴政的弟弟成蛟及大將軍王駿等人。秦王望著城牆下的景軒家軍漸行漸遠,問道:“王老將軍,您覺得這支朕親自命名的景家軍戰鬥力如何?與您麾下的王家軍相比又如何?”
王駿微微躬身,因穿有甲胄不便行禮,抱拳答道:“迴奏陛下,臣觀察過景家軍,雖多為新兵及各國投降之士,暫時戰力確實遜色於臣的先王賜名的王家軍。但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和實戰經驗,臣相信它將成為陛下一統天下的有力支持。”
呂不韋在一旁附和:“老將軍所言極是。陛下的新將領——年僅十四歲的景軒將軍,甫一登場便展現了超群的軍事才能,未來定將成為我秦國的核心人物。”
呂不韋此言一出,成蛟及諸多武將和大臣的臉色微變。此言顯然是說給王駿聽的,似乎有意挑撥王家和景家之間的關係。
王駿聽了呂不韋的話,並無絲毫表情變化,接著對秦王說道:“相國大人所言
楚王劉徹聽畢趙不忌與韓信的話語後,轉身麵向身後的楚國官員,笑道:“老將軍言之有禮,陛下和張明也一起學習多年,對他頗為熟悉。其領兵確有過人之處,但尚欠火候,老將軍經曆戰陣無數,所經戰役多於常餐,若張明自邊塞歸後,可派往您營中,以便跟隨學習,關於繼承之事暫且不議。不知老將軍意見如何?”
“願遵陛下指示。”
趙不忌見話語無果,內心不滿。他知道劉徹身後的主要力量是韓信領銜的武將係統。若能削弱武將間的聯係,趙不忌的地位便可和韓信相當。趙不忌深知自己雖在楚國地位顯赫,但嫉妒者眾多。盡管楚國相位通常由外地人擔任,但他與前代相國如魏冉、範雎等人相差甚遠,唯一貢獻便是助今日陛下登基,故非常注重軍力支持。將來如有軍功加持,其相國之位方能穩固。
隨張氏軍漸漸遠離城樓,再也看不見將士身影,劉徹收目轉頭欲引領眾臣迴宮,忽有宦官疾報,言外有急報上呈。劉徹接閱後心歡不已,報文中提到盡管齊國信陵君指揮六國聯軍攻楚初見勝利,取得多城,但由於趙不忌的 ** 計策導致信陵君迴國爭權失敗,流放在外,現今韓信與李信等將領已收複大半失土,唯少數城池被各國占據不宜攻伐。劉徹心喜,迴宮後令張毅草擬詔書,命前線部隊防守恢複領土,並允許士兵迴歸鹹陽。
詔書寫畢,劉徹召趙不忌覲見,表彰他此次抵禦六國聯軍的成功策略。不久,趙不忌隨侍從步入宮殿,向楚王劉徹行禮,受賜座落定。
趙不忌問道:“不知陛下召喚臣有何要事?”
劉徹命內侍呈遞報告,曰:“寡人剛接獲韓信將軍來信,抵禦六國攻勢時您的謀略立功極大,故召您商討賞賜事宜。”
趙不忌看完內侍傳遞的奏折,聞此言忙起立施禮:“前王與陛下厚恩已極,抵禦六軍之役乃是陛下之命所致,臣不敢竊名利,更不敢望賞賜。”
“趙公何必太謙,此役若非信陵君撤離,此刻鹹陽恐已淪陷,趙公此番貢獻,國泰安民,怎可不予獎勵?”劉徹目光堅定地望著趙不忌。
趙不忌迴望劉徹的目光,微俯身道:“既然如此,臣有一請,望陛下允準。”
“但講無妨,寡人答應就是。”
趙不忌言:“陛下,臣有一養子,一直在家經商,同時也奔走諸國,搜集情報。此番其人前往齊國離間,方使韓將軍函穀取勝。臣不敢歸功,願代養子請求陛下賜封。”
劉徹聽聞稍感意外,心想趙不忌還有如此隱秘,答道:“趙公如此謙虛,又有功勳,何不予許,但說無妨。”
“迴陛下,養子曾向臣透露其誌在軍旅,唯近日與張少將軍衝突致無法從軍。臣今日鬥膽,懇請陛下降旨,讓養子加入張家軍。”
劉徹聞言看向不遠處的張毅,張毅點頭確認屬實。劉徹深思後詢問:“既然如此,為何不選擇別處軍伍,偏偏是張家軍呢?”
趙不忌解釋:“臣問過,他說知錯在前又敬張少將軍才幹,因此希望效忠麾下。張將軍未準,臣今借機奏請陛下批準,以期張將軍容納臣子。”
劉徹點頭,“知錯能改,實乃男子漢風範。既然是趙公養子,便視為陛下的兄弟般重要,特準其所求,等到張明勝利歸來時,養子即可前往報到。如何?”
“小臣代子感謝陛下。”趙不忌再次叩拜表示感謝。
一番交流之後,趙不忌辭行離開。待其離去,劉徹招手示意張毅近前,問曰:“趙不忌有一養子,寡人為何不曾耳聞?”
李明走上前,說道:“陛下,臣也是不久前得知,鄭國的這位養子其實是他的一位舊友之子。據說這人曾救過鄭國的命,鄭國故人在去世後,他便收養了他的兒子,最近剛到鹹陽城。微臣細思量過,估計他是辦完齊國的事後直接來到了鹹陽。這個人來到鹹陽不久,便得到了一個‘張少爺’的稱號,還經常在城裏欺負其他商戶。”
“哦?”秦始皇顯得頗有興趣,“既如此囂張,他又是如何得罪了蒙恬的?”
“前日,微臣隨兄長前往相國府赴宴,路上遇到了這位張少爺在欺負一個胡人女子。哥哥看不順眼便上前製止,對方認出哥哥的身份後便離開了。後來在宴會上,鄭國把張少爺叫過來向哥哥賠罪,這時微臣和兄長才得知他的真正身份。”李明迴答。
秦始皇接著問道:“這個張少爺的真實名字是什麽?”
“姓張,名誌成。”李明迴答。
秦始皇默默地念叨了幾遍這個名字,沒有多說。看樣子還是沒能擋住鄭國試圖插手軍隊的企圖,雖然他兒子進了軍隊,但隻要不讓他執掌大權,鄭國以後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想到這裏,秦始皇把李明叫到跟前,在他耳邊低聲交代了幾句,李明聽後領命而去。
大軍離開鹹陽城,一路北進。這次蒙恬騎著一匹駿馬,與父親蒙武和王勃走在最前麵,身後緊跟著杜華。再後麵是兩輛戰車,每輛戰車上各立著一麵大旗,一麵寫著大大的“秦”字,另一麵則是“蒙”字,象征著秦國的蒙家軍。隨後便是浩浩蕩蕩的一萬蒙家軍,中間是裝載著糧食的戰車,每輛戰車由兩匹馬拉動,並配有一名駕車的士兵。
因為近來天晴,道路平坦,行軍速度比較快。第一天大軍就前進了一百多裏路。當晚安營紮寨後,蒙恬帶著杜華巡視新兵和老兵的營地。正在做飯的士兵見到年輕的少將軍來巡視,紛紛向他問好,蒙恬和杜華也都逐一迴應。
巡視完後,蒙恬在迴自己的營帳的路上問杜華:“杜大哥,我看你這幾天訓練的新兵與老兵相處得很融洽,你帶兵確實有獨到之處。”
杜華聽後笑道:“少將軍過獎了,微將並沒有什麽高招,隻不過是告訴他們,未來戰場上能依賴的隻有身邊的戰友,要想活命就得和他們和睦相處,或許未來戰場上救你的就是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