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會...怎麽會這樣?這家夥怎麽這麽厲害?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完全失去了控製。”
兩名匈奴將領麵麵相覷,喃喃自語。
他們從未如此感受到束手無策和絕望,本以為聯手就能迅速扭轉局勢,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加棘手的存在。
他們並非如野人般強大或狂暴,攻擊無法穿透青龍嚴密的防禦,隻能仰仗自身的精湛刀法和敏捷身手不斷繞場閃避,持續輸出。
而且,他們的攻擊必須集中一點突破,才有望打破青龍防線。
即使成功破防,也無法真正擊敗它。
驅動青龍的力量並非來自單個部位,而是那兩股關鍵且核心的氣息,賦予它生命和思維。
隻要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還在,青龍便不會陷入徹底動彈不得。
趙高那邊依舊毫無援助,被贏澤逼近至死局邊緣,贏熙能察覺趙高的士氣已開始下降。
盡管之前躲避贏熙的致命一擊讓他振奮,實力短暫恢複如頂峰,重拾起當初的信心,但差距是無法僅憑氣勢彌合的。
俗話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若趙高不能趁現在氣勢旺盛時重傷贏熙或戰勝他,落敗的結局將無疑指向趙高自己。
贏熙的另外兩位夥伴狀態也同樣不佳,努哈迪眼角餘光掃過,發現他們渾身發抖,顯然無法分心援手。
\"你在看什麽?\"贏熙直接扔出手中的土矛。
嗖!土矛速度飛快,卻被努哈迪巧妙躲開。
正當努哈迪以為自己躲過一劫時,投擲的土矛驟然起了變化。
原來,贏熙的目標不是努哈迪,因為其敏捷,贏熙明白單次攻擊要命中並非易事。
所以他計劃利用飛出手土矛來引人分神。
土矛觸及地麵的那一刻即隱沒無蹤,沒錯,它直接轉化成泥土元素,鑽入了大地之下。
再者,當這土元素再度顯現,已成一隻巨手。
一切皆悄無聲息進行,這隻大手從地麵探出,將努哈迪牢牢抓握於掌中。
不過這一切並未結束。
下一瞬,被困無法移動的努哈迪就這樣被這地麵伸出的手拖拽至地下。
顯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是贏熙的獨特優勢,也是他能力不斷提升的關鍵。
現在,贏熙深深理解了這一點,通過對贏澤的觀察,這種理解更為深透。
贏澤之所以強韌,就在於他富有想象,能夠創造出變化無窮的招式,這樣的攻勢常讓人措手不及。
此刻贏熙施展的這一招,正是受贏澤啟發。
在敵方被他攻擊的那一刹那,其注意力必定毫無保留地集中在攻勢上。
正是因為預料到了這點,贏奚的先前招數,並未寄予取勝的期待,隻是為後續的手法布局。
結果,果然奏效了。
這一擊令努哈迪反應不及,全然未料到會有如此結果。
盡管匈奴軍隊戰鬥力強大,但他們的心智並不如秦人精細。
即便博覽諸多戰策,熟悉秦方謀略,他們也無法在戰場上瞬時全盤吸收並運用這些知識。
對於他們來說,將秦國的兵法融入實戰策略並非易事,他們需要經過深入思索、詳盡權衡和長久籌備。
這一點明顯地體現在努哈迪與贏奚間智慧差距上。
在對兵法理解及臨場決斷力以外,他們在戰場經驗豐富度上的差距同樣懸殊。
贏奚閱曆豐富,親身經曆過數千戰役累積下來的深厚經驗是他無可估量的財富,唯有生死曆練,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才能磨煉得此等珍貴心得。
正是這份寶貴的經驗,在實際交鋒中彌補了他的戰力不足。
如果初始就優於對手,則珍貴的經曆能加速獲勝。
\"嗬嗬,你現在絕望了嗎?無法擺脫這種束縛就意味著隻有等死的份。
\"贏奚毫不留情,他知道多言隻會暴露自身。
但他並未擔憂,因為自身的實力和獨有能力使他對此信心滿滿。
實際上,努哈迪想要掙脫絕非普通約束那般簡單。
如今已被陷入大地之下,掙脫需對抗整個大地的力量,其強度非銳器所能切割。
對於嘲諷,努哈迪無言反駁,他的所有力量已被耗盡,仍是束手就擒。
此刻他意識到自己兩位同伴正在與強大的對手對抗,顧不得自己。
他深感後悔曾輕易信任趙高。
曾在北京匈奴軍大營中,趙高信誓旦旦,說得似乎一切都輕而易舉,隻需執行就足以輕鬆應對秦。
然而如今看來,兩國間的實力天差地別。
秦國雖精英極少,但每一個都是駭世之傑。
匈奴的戰鬥力固然強大,但他們缺乏協調,不能達到相輔相成、威力翻倍的效果。
相反,秦國的三位絕頂強者看似毫無配合跡象,然而彼此間對夥伴的戰術了如指掌,他們之間建立了十足的信任,能全心依賴隊友,把自己的後背放心交托。
他們每個人的戰鬥方式各具特色,手段犀利卻又獨特,各自有著驚人的能力,而他們的多樣性在對抗匈奴的單一戰術時占據了上風。
匈奴的騎兵與彎刀劍術顯得單調乏味,敵人的戰略和攻擊方式難以預測。
以努哈迪為例,他輕易敗給嬴奚就是因為在對戰過程中,無法預料對手會靈活切換戰鬥方式。
即使一次進攻落空,對方還能立即展開新的攻擊。
努哈迪已知實力相差懸殊,他承認自己的戰法單一,即便逃脫重圍繼續交戰,結局也不會改觀,因為他明白,無法改變敗局。
所以在那一刻,他選擇了放棄抵抗。
青龍的優勢更為顯著。
他的冰霜弩炮不但威力驚人,覆蓋麵廣,即使是兩位匈奴將軍避開了正麵打擊,但依然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後續戰鬥力大幅度降低。
他們幾乎失去戰鬥能力,握槍無力,更不可能與眼前的大敵抗衡。
但青龍的手段遠不止如此,在嬴澤增強的機關輔助下,發射弩箭的裝置也融入了暗屬性。
這個屬性威力強大,之前在對陣東皇太一的戰役中就已經證明。
暗屬性有極強的吞噬力,接觸任何事物都能輕易摧毀並使其消弭無蹤。
無數的箭矢猶如烏雲般自青龍周身激射而出,用“黑壓壓”
形容箭雨之眾再合適不過。
青龍機關中的箭矢經過強化後,皆轉化為帶有暗屬性的力量,一經命中,便瞬間瓦解對方。
此時,青龍所操控的機關再次打開,正是由這些隱匿於陰影中的暗屬性箭矢承擔攻擊職責。
嗖嗖嗖!
無數漆黑夜幕下的箭矢紛飛,青龍的攻勢宛如滾滾黑雲覆蓋戰場。
黑壓壓一詞用在此形容,無比精準。
由於箭矢每支上都附著燃燒般的東西,看似烈焰但其實並非火焰,而是幽暗的能量。
這種充滿貪婪性的暗屬性攻擊,讓兩位將軍完全難以抵擋,已無力逃離其摧殘。
他們的每塊肌肉、每寸皮膚都像僵固的雕像般動彈不得。
盡管他們清晰察覺箭雨中蘊含了恐怖的吞噬能量,知道一旦被擊中將是無法預測的毀滅。
然而,此刻他們毫無辦法,隻能寄希望於青龍的攻擊雖不精確,覆蓋不到他們周邊全部區域,這是他們的最後生機。
而青龍並非尋常物體,他是一個具有生命且具備 ”
”
思考的存在,力量超群,怎可能射偏攻擊?盡管大範圍攻擊難免減低準確度,依賴增加打擊幅散與密集性來彌補。
但攻擊如此猛烈,他們真的無法躲避暗屬性力量已穿透防禦,侵入體內。
瘋狂噬咬的暗屬性如久曠餓鬼般無情撕裂他們盔甲、血肉和骨質,帶來的劇痛幾乎令他們窒息。
每一片肌膚仿佛都受到億萬隻蟲豸吞噬,而他們除承受痛苦與悲號之外,無所作為。
對於迅速擊敗這兩名難纏將軍,贏溪深感驚訝。
這僅相隔數日,這位龐然大物已產生翻天覆地之變。
他曾未想過,一台機器也能擁有如此驚人的成長潛力。
贏澤的力量,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他的激光威力強大無比。
一切,即將塵埃落定。
雖然時間似乎不過是一年的跨度,對於多數秦國民眾來說,這段等待漫長得像是幾個世紀。
趙高的強大不容小覷,在戰場上他的存在足以左右局勢。
任由這樣懷有敵意者存活,對秦國無疑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然而在贏澤心中,這一年漫長得猶如永恆。
他意圖引導秦國走向世界,展示其強大威信,使各國敬畏,征服全球,必須首先排除這一隱患。
即是要清除趙高,這就是贏澤所踏出的那一步。
現在,兩位匈奴將軍已解決,存活的也隻是被徹底封印,趙高正麵臨著生死兩難的選擇。
今日之事,他絕對無法逃避或求勝。
“青龍果不負吾望,助我之策乃明智之舉。”
贏澤心裏暗讚。
贏澤後退,他並未深陷與趙高的爭鬥,因為結局已然定型,無論趙高如何掙紮,都無法改變結局。
聞言,青龍滿是驕傲之情,畢竟,他是複仇之子,唯有血與殺戮能讓他感到愉悅。
獲得秦國民眾的認同與敬意後,青龍更是無法自控。
得到殿下的讚譽是他最大的喜悅,得到民眾的愛戴、士兵的跟隨同樣讓他欣喜。
兩名匈奴將領麵麵相覷,喃喃自語。
他們從未如此感受到束手無策和絕望,本以為聯手就能迅速扭轉局勢,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加棘手的存在。
他們並非如野人般強大或狂暴,攻擊無法穿透青龍嚴密的防禦,隻能仰仗自身的精湛刀法和敏捷身手不斷繞場閃避,持續輸出。
而且,他們的攻擊必須集中一點突破,才有望打破青龍防線。
即使成功破防,也無法真正擊敗它。
驅動青龍的力量並非來自單個部位,而是那兩股關鍵且核心的氣息,賦予它生命和思維。
隻要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還在,青龍便不會陷入徹底動彈不得。
趙高那邊依舊毫無援助,被贏澤逼近至死局邊緣,贏熙能察覺趙高的士氣已開始下降。
盡管之前躲避贏熙的致命一擊讓他振奮,實力短暫恢複如頂峰,重拾起當初的信心,但差距是無法僅憑氣勢彌合的。
俗話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若趙高不能趁現在氣勢旺盛時重傷贏熙或戰勝他,落敗的結局將無疑指向趙高自己。
贏熙的另外兩位夥伴狀態也同樣不佳,努哈迪眼角餘光掃過,發現他們渾身發抖,顯然無法分心援手。
\"你在看什麽?\"贏熙直接扔出手中的土矛。
嗖!土矛速度飛快,卻被努哈迪巧妙躲開。
正當努哈迪以為自己躲過一劫時,投擲的土矛驟然起了變化。
原來,贏熙的目標不是努哈迪,因為其敏捷,贏熙明白單次攻擊要命中並非易事。
所以他計劃利用飛出手土矛來引人分神。
土矛觸及地麵的那一刻即隱沒無蹤,沒錯,它直接轉化成泥土元素,鑽入了大地之下。
再者,當這土元素再度顯現,已成一隻巨手。
一切皆悄無聲息進行,這隻大手從地麵探出,將努哈迪牢牢抓握於掌中。
不過這一切並未結束。
下一瞬,被困無法移動的努哈迪就這樣被這地麵伸出的手拖拽至地下。
顯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是贏熙的獨特優勢,也是他能力不斷提升的關鍵。
現在,贏熙深深理解了這一點,通過對贏澤的觀察,這種理解更為深透。
贏澤之所以強韌,就在於他富有想象,能夠創造出變化無窮的招式,這樣的攻勢常讓人措手不及。
此刻贏熙施展的這一招,正是受贏澤啟發。
在敵方被他攻擊的那一刹那,其注意力必定毫無保留地集中在攻勢上。
正是因為預料到了這點,贏奚的先前招數,並未寄予取勝的期待,隻是為後續的手法布局。
結果,果然奏效了。
這一擊令努哈迪反應不及,全然未料到會有如此結果。
盡管匈奴軍隊戰鬥力強大,但他們的心智並不如秦人精細。
即便博覽諸多戰策,熟悉秦方謀略,他們也無法在戰場上瞬時全盤吸收並運用這些知識。
對於他們來說,將秦國的兵法融入實戰策略並非易事,他們需要經過深入思索、詳盡權衡和長久籌備。
這一點明顯地體現在努哈迪與贏奚間智慧差距上。
在對兵法理解及臨場決斷力以外,他們在戰場經驗豐富度上的差距同樣懸殊。
贏奚閱曆豐富,親身經曆過數千戰役累積下來的深厚經驗是他無可估量的財富,唯有生死曆練,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才能磨煉得此等珍貴心得。
正是這份寶貴的經驗,在實際交鋒中彌補了他的戰力不足。
如果初始就優於對手,則珍貴的經曆能加速獲勝。
\"嗬嗬,你現在絕望了嗎?無法擺脫這種束縛就意味著隻有等死的份。
\"贏奚毫不留情,他知道多言隻會暴露自身。
但他並未擔憂,因為自身的實力和獨有能力使他對此信心滿滿。
實際上,努哈迪想要掙脫絕非普通約束那般簡單。
如今已被陷入大地之下,掙脫需對抗整個大地的力量,其強度非銳器所能切割。
對於嘲諷,努哈迪無言反駁,他的所有力量已被耗盡,仍是束手就擒。
此刻他意識到自己兩位同伴正在與強大的對手對抗,顧不得自己。
他深感後悔曾輕易信任趙高。
曾在北京匈奴軍大營中,趙高信誓旦旦,說得似乎一切都輕而易舉,隻需執行就足以輕鬆應對秦。
然而如今看來,兩國間的實力天差地別。
秦國雖精英極少,但每一個都是駭世之傑。
匈奴的戰鬥力固然強大,但他們缺乏協調,不能達到相輔相成、威力翻倍的效果。
相反,秦國的三位絕頂強者看似毫無配合跡象,然而彼此間對夥伴的戰術了如指掌,他們之間建立了十足的信任,能全心依賴隊友,把自己的後背放心交托。
他們每個人的戰鬥方式各具特色,手段犀利卻又獨特,各自有著驚人的能力,而他們的多樣性在對抗匈奴的單一戰術時占據了上風。
匈奴的騎兵與彎刀劍術顯得單調乏味,敵人的戰略和攻擊方式難以預測。
以努哈迪為例,他輕易敗給嬴奚就是因為在對戰過程中,無法預料對手會靈活切換戰鬥方式。
即使一次進攻落空,對方還能立即展開新的攻擊。
努哈迪已知實力相差懸殊,他承認自己的戰法單一,即便逃脫重圍繼續交戰,結局也不會改觀,因為他明白,無法改變敗局。
所以在那一刻,他選擇了放棄抵抗。
青龍的優勢更為顯著。
他的冰霜弩炮不但威力驚人,覆蓋麵廣,即使是兩位匈奴將軍避開了正麵打擊,但依然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後續戰鬥力大幅度降低。
他們幾乎失去戰鬥能力,握槍無力,更不可能與眼前的大敵抗衡。
但青龍的手段遠不止如此,在嬴澤增強的機關輔助下,發射弩箭的裝置也融入了暗屬性。
這個屬性威力強大,之前在對陣東皇太一的戰役中就已經證明。
暗屬性有極強的吞噬力,接觸任何事物都能輕易摧毀並使其消弭無蹤。
無數的箭矢猶如烏雲般自青龍周身激射而出,用“黑壓壓”
形容箭雨之眾再合適不過。
青龍機關中的箭矢經過強化後,皆轉化為帶有暗屬性的力量,一經命中,便瞬間瓦解對方。
此時,青龍所操控的機關再次打開,正是由這些隱匿於陰影中的暗屬性箭矢承擔攻擊職責。
嗖嗖嗖!
無數漆黑夜幕下的箭矢紛飛,青龍的攻勢宛如滾滾黑雲覆蓋戰場。
黑壓壓一詞用在此形容,無比精準。
由於箭矢每支上都附著燃燒般的東西,看似烈焰但其實並非火焰,而是幽暗的能量。
這種充滿貪婪性的暗屬性攻擊,讓兩位將軍完全難以抵擋,已無力逃離其摧殘。
他們的每塊肌肉、每寸皮膚都像僵固的雕像般動彈不得。
盡管他們清晰察覺箭雨中蘊含了恐怖的吞噬能量,知道一旦被擊中將是無法預測的毀滅。
然而,此刻他們毫無辦法,隻能寄希望於青龍的攻擊雖不精確,覆蓋不到他們周邊全部區域,這是他們的最後生機。
而青龍並非尋常物體,他是一個具有生命且具備 ”
”
思考的存在,力量超群,怎可能射偏攻擊?盡管大範圍攻擊難免減低準確度,依賴增加打擊幅散與密集性來彌補。
但攻擊如此猛烈,他們真的無法躲避暗屬性力量已穿透防禦,侵入體內。
瘋狂噬咬的暗屬性如久曠餓鬼般無情撕裂他們盔甲、血肉和骨質,帶來的劇痛幾乎令他們窒息。
每一片肌膚仿佛都受到億萬隻蟲豸吞噬,而他們除承受痛苦與悲號之外,無所作為。
對於迅速擊敗這兩名難纏將軍,贏溪深感驚訝。
這僅相隔數日,這位龐然大物已產生翻天覆地之變。
他曾未想過,一台機器也能擁有如此驚人的成長潛力。
贏澤的力量,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他的激光威力強大無比。
一切,即將塵埃落定。
雖然時間似乎不過是一年的跨度,對於多數秦國民眾來說,這段等待漫長得像是幾個世紀。
趙高的強大不容小覷,在戰場上他的存在足以左右局勢。
任由這樣懷有敵意者存活,對秦國無疑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然而在贏澤心中,這一年漫長得猶如永恆。
他意圖引導秦國走向世界,展示其強大威信,使各國敬畏,征服全球,必須首先排除這一隱患。
即是要清除趙高,這就是贏澤所踏出的那一步。
現在,兩位匈奴將軍已解決,存活的也隻是被徹底封印,趙高正麵臨著生死兩難的選擇。
今日之事,他絕對無法逃避或求勝。
“青龍果不負吾望,助我之策乃明智之舉。”
贏澤心裏暗讚。
贏澤後退,他並未深陷與趙高的爭鬥,因為結局已然定型,無論趙高如何掙紮,都無法改變結局。
聞言,青龍滿是驕傲之情,畢竟,他是複仇之子,唯有血與殺戮能讓他感到愉悅。
獲得秦國民眾的認同與敬意後,青龍更是無法自控。
得到殿下的讚譽是他最大的喜悅,得到民眾的愛戴、士兵的跟隨同樣讓他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