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來朝,固然能夠彰顯煌煌大明之巍巍天威,而且這個朝貢的儀式確實舉辦的隆重熱鬧,但這絕不僅僅隻是一個外交層麵上的禮儀,更不是隨隨便便走個過場那麽簡單,其中還包含著很多棘手的問題。


    比如說大食王的奏請,就很讓長平公主為難。


    作為皇家在“總理事物司”的代表之一,長平公主顯然比“好大喜功”的興武皇帝更加務實,因為具體的事務必須有她做出決策,至少她是決策人之一。


    那個十一歲的大食王除了給“天可汗”帶來了諸多的珠玉寶物和一匹象征著吉祥富貴的白駱駝之外,還上呈了一份“奏請”:出兵平叛的奏請國書。


    這個隻有十一歲的大食王,懇請上國天朝體恤屬國之艱難,盡快出兵平定國內叛亂,而且說的言辭懇切有理有據。


    除了一句“吾皇萬歲”之外,這個大食王連漢話都不會說,更不認得漢字,甚至連國內的形勢都說不清楚呢,所謂的奏請肯定不是出自他的本意。


    不用想也可以知道,這份所謂的“出兵平叛”的奏請,有七成的可能是出自郎太平之手,還有三成的概率是桑德子桑總督的“代筆之作”,因為他們二人才是半個大食國事實上的統治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而那個十一歲的“大食王”不過是他們操控的一個傀儡而已。


    現如今這大食國的形勢,像極了崇禎十七年的國內。


    大食國內部本就是錯綜複雜戰亂頻仍,原本那個名正言順的大食國主不僅要麵對驕傲不遜的地方勢力,還要麵對層出不窮的本地造反大軍。


    當郎太平帶著學生兵正式入侵了大食國之後,極大的打擊了大食國的實力,本地的造反軍趁勢而起,就好像當年的李自成那樣殺進了皇宮,感到了大食皇帝。緊接著,一個權臣打著為“國主”複仇的名義趕走了造反軍,卻沒有迎請老皇帝的子嗣,而是自己加冕稱帝了。


    古今中外,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畢竟“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是萬古不亙的真理,誰的拳頭大誰就做皇帝,確實沒有什麽好稀奇的。但是在這個時候,郎太平、桑德子等人竟然在實際占領的區域之內又擁立了一個娃娃皇帝。


    天知道這個娃娃皇帝到底是什麽來曆,鬼知道郎太平和桑德子在哪個犄角旮旯找到了這麽一位“皇室後裔”,反正他們在事實上控製著半個大食國,他們說誰是皇帝那誰就是皇帝了。


    這個舉動,把古老的大食國徹底撕裂,一分為二成了兩個國家出現了兩個政權。


    因為要臣服於大明天子的緣故,那個娃娃皇帝剛一個登基就“主動”去掉了帝號,改大食皇帝為大食王,成了大明王朝的藩屬國。


    事實上,東大食連藩屬國都不如,因為是軍事占領區,官員都是從內地過去的,實際上就要正式納入版圖的意思。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個大食國總不能有倆君主吧!


    按照這位十一歲的大食王的說法,天朝就應該出兵,消滅西大食的那個“反賊”,樹立大食正統。


    如此一來,郎太平和桑德子這種典型的侵略軍,就搖身一變成了“尊奉正統”的“正義之師”了。兩萬多學生兵帶領著十幾萬大食人馬,要對西邊的另外一個大食政權發動“平叛戰爭”!


    這出“平叛”的好戲,根本就是郎太平和桑德子二人一手導演出來的。


    這樣的話,西邊的那場戰爭性質就變了。不再是大食人和學生侵略軍的戰爭,而是大食“正統王師”和“大食叛軍”之間的戰爭了。


    這種事情,大明王朝一定不能置身事外,要不然如何彰顯對於大食的法理所有權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反正也是李吳山的學生兵在大食國唿風喚雨,索性就讓他們去盡情的折騰好了。但是、長平公主卻不這麽看,永王也不這麽認為。


    雖說大食國是西方的古老大國,但是已折騰了近百年,在內憂外患之下苦苦支撐了這麽久,內部早已無比空虛,又被桑德子和郎太平一分為二的撕裂開來,早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隻要雷霆一擊就可以事實上滅亡他們,全部納入大明版圖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若是朝廷沒有任何動作,真到了滅亡大食國的事情,那廣闊的疆土和龐大的人口數量到底算誰呢?


    是算在他李吳山的頭上還是算在大明朝的頭上?


    必須出兵,一定要出兵。


    不僅僅隻是象征意義上的出兵,而是實實在在的出動軍隊,在事實上參與到滅亡大食國的戰爭當中,隻有如此才能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戰爭,雖然拚的是士卒血勇,但歸根到底還是對綜合功力的總體考量,尤其是這種萬裏之外的異域遠征,於其說是在打仗,還不如說是拚錢糧。


    為了這一戰,李吳山謀劃了長達十年之久,窮十年之功才占領了半個大食國。


    若是朝廷組織遠征軍的話,絕不是一句話就可以做到的。


    人員軍隊的調集,糧草銀錢的籌備,方方麵麵都得要錢,不能有任何疏漏,而且要用很大一筆錢。


    為了造幾十條海船,戶部都能和工部大打出手,組織遠征軍的話,那絕對會捅馬蜂窩的。


    朝廷拿不出這麽一大筆天文數字的錢財,但遠征卻勢在必行,而且李吳山那邊已經給出了準確的消息,會在年底之前發動總攻,最後滅亡大食國。


    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絕對不會因為朝廷這邊的銀錢不湊手而又絲毫拖延……


    長平公主知道遠征不可避免,朝廷絕對不能置身事外,但卻無力發動這麽大規模的戰爭,確實犯了難。


    但是,問題最終還是解決了,並且得到了朝野上下和“總理事務司”的一致通過。


    這是自從政體改革以來,朝廷官僚和“總理事務司”配合最默契意見最統一的一次行為。


    因為有人墊付了這次遠征的前期費用。


    浙江的潞王掏自己的腰包,去給朝廷打仗了。


    潞王挑頭,聯合了浙商群體,拿出七百萬兩作為軍費,資助朝廷出兵去“大食平叛”。


    從名義上來看,這筆錢確實是潞王出的,其實他僅僅隻是一個發起人,事實上他連一個銅板都沒有掏出來,全都浙商群體“讚助”的。


    這也是潞王對於大明王朝做的最大貢獻,同時也是最後一次貢獻。


    因為僅僅隻過了兩個多月,潞王就一命嗚唿了。


    潞王的年紀確實已經很大了,八十多歲的高齡死了也就死了吧,朝廷給了很隆重的哀榮,這事也就算是過去了。但是關於潞王的死法,卻眾說紛紜。


    有不少證據表明,潞王是服用了過量的“長生藥”引發了中毒而死,而且死的非常不體麵。還有人說,潞王是聽信了方士之言,想要通過巫術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結果卻弄巧成拙害了自家的老命。


    不管是哪個版本,都和“長生藥”“方士”等等這些不體麵不棺材的字眼兒有關,好在他已經死了。


    潞王到底是怎麽死的,已經不重要了,本著“死者為大”原則,朝廷很正式的給朱明王朝這位年紀最大資格最老的宗室上了一個很不錯的尊號,這事也就算是稀裏糊塗的遮掩過去了,隻是給市井小民留下了很多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但是,潞王影響並沒有因為他的死而徹底煙消雲散,反而愈發的彰顯了。


    年底的時候,朝廷終於組織起了一萬兩千大軍參與到了“平定大食叛亂”的軍事行動之中了。


    潞王生前組織起來的浙商們讚助了這次軍事行動,事實上他們並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戰陣爭鋒兩軍廝殺從來都不是這支軍隊的強項,要不是有學生軍在前麵頂著,這支完全用金錢硬生生堆出來的軍隊早就被打敗過無數次了。


    這樣的軍事,充其量也就是充當一下治安軍而已,最多也就是維持一下地方治安罷了。


    但是,這支用金錢硬堆出來的軍隊,不僅沒有給大明朝長臉,不僅沒有彰顯出上國天朝的氣度和威嚴,反而是在不停的給大明王朝的臉上抹黑。


    這樣的軍隊,與其說是“大明王師”,還不如說是“土匪”更加貼切一些,甚至連土匪都不如。


    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就是最公正的評語了。


    這支“大明王師”最大本事不是打仗和維持治安,恰恰相反,他們才是治安惡化的根源,因為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


    見什麽搶什麽,瘋狂壓製早已投降歸順的大食人,在地方上惹是生非不算,甚至直接就把搶掠四方當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了職業土匪。


    搶掠金銀財務,象當年的李自成是北京城做過的事情那樣,不論是大食的前朝官員還是地方大戶,全都帶著兵過去一擁而上,一繩子捆了就大刑伺候嚴加拷打,索要“贖身錢”。尤其令人發指的是,這些人竟然拆毀了當地的神廟。


    那是一座有著千年曆史的神廟,壯麗輝煌名動四海,這一群名為王師實際上就是土匪的家夥,先是強行奪取了神廟所有的金銀器物,甚至把神廟上的金箔剝下來。尤其讓人無法忍受的,這些家夥竟然把廟裏的“胡人和尚”用繩子捆起來當做奴隸販賣給紅毛鬼和羅刹鬼。


    但凡是有點姿色的胡姬,或者是身強力壯的胡人,全都當做奴隸運迴來,公然在市井之間販賣,就好像是在販賣牲口一樣。


    僅僅隻是小半年的時光,就把占領區弄的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這番情形傳迴國內之後,立刻就引來了鋪天蓋地的謾罵之聲。


    打著王師的幌子,做賊寇的行徑,甚至連賊寇都不如,大明王朝的體麵還要不了?


    那些就浙商可以不要臉,朝廷不能不要臉啊。


    嚴旨申斥,口誅筆伐,對於那些浙商破口大罵頓時就成了政治正確。


    但是,不管怎麽說,那都是一支軍隊,而且是正經的“大明王師”,既然已經派出去了,總不可能因為某些“宵小”的不法行徑就撤迴來吧?


    畢竟天高皇帝遠,所謂的懲罰並不能真的落到實處,最多也就是把幾個做的實在過分實在不要臉的家夥撤職查辦而已。


    這些人,原本就不是官員,他們僅僅隻是商人,下了大本錢資助了這次軍事行動,絕對不是出於“為國為民”的想法,事實上他們的想法極其單純:就是為了賺錢。


    為了賺錢,他們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


    隻要能賺錢,他們一點都不擔心被撤職。


    當這些被撤職的家夥迴國之後,每一個人的荷包都裝滿了,成車成車的金銀玉器珠寶翡翠,還有各色的大食特產,以及成串成串的奴隸,全都賺飽了。


    美貌的胡姬被拉到人市上去販賣,竟然引發了風潮,有錢的人家若是不買一兩個胡姬伺候著,就顯得很沒有麵子似的。那些個身強力壯的胡人奴隸,受到了兩浙作坊主的極大歡迎……


    這種強盜行徑,自然會引發鋪天蓋地的罵聲,但是在喝罵這些人的同時,人們也變得無比眼紅了。


    很顯然,戰爭是可以產生利潤的,是可以賺錢的。


    什麽樣的生意都不如大發戰爭財來的更加暴利,這才幾個月的光景,而且這些人是因為做的太過分才被“驅趕”迴來的,就已經賺了這麽多。若是把這個事情當做是生意來做,做的不那麽過分,若是做的更溫和一點更長久一點,必然可以賺的更多……


    有了這些人作為榜樣,曾經作為“外貿霸主”的浙商們立刻就找到了一條發財的路子:戰爭!


    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浙商們的行動能力和執行力簡直爆棚,好像嗅到了血腥味道的鯊魚一般變得空前活躍。


    勢大財雄的浙商第一個行動起來,他們竟然做出了前輩們不敢做的事情:公然招募人手,組織軍隊。


    當然,他們不會承認自己組織起來的那些人就是軍隊,而是美其名曰“護航隊”,說是為了防範海賊,事實上他們就是最大的海賊。


    由浙商出錢資助,閩地的鄭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直接就帶著船隊南下去搶劫了……是去護航了。


    稍小一點的商幫和商隊,沒有資格聯合鄭家這樣的“大鱷”,但他們卻有自己的辦法,而且他們的辦法更加正規。


    出錢從劉三房處購買武器,雇傭退役的軍校生作為教官和骨幹,訓練自己的家丁,同時組織成為更大規模的雇傭軍……


    這些人是手麵很大,雖然劉三房很想把淘汰的老式火器賣給他們,但他們卻寧願花費更多的銀錢下更大的本錢購買新式的火槍而不是老式的火銃。


    武器市場……當然是黑市,交易異常頻繁,很多剛剛出廠的武器,把銘號刮去之後就流通到黑市之中。


    事實上掌控著軍校和整個北方的李吳山到底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呢?


    或許不知道吧,因為堂堂的李大帥怎麽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呢?


    或許他是知道的,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若不是有了他的默許,又怎麽可能有那麽的武器流入黑市?又怎麽可能有那麽多軍校生成為搶劫團夥的教官和骨幹呢?


    劉三房素來謹小慎微,若不是有了李吳山李大帥的默許,又怎麽敢做的如此明目張膽?


    李大帥到底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至少那些越來越多的“盜賊團夥”們從來都不承認是得到了某種默許,而是始終是私下進行著……


    這樣的風潮一旦掀起來,就變得無法抑製了。


    最先倒黴的就是荷蘭人。


    因為爪哇諸島就是這些盜賊團夥的第一個目標,在荷蘭人控製之下的爪哇人民深受其害,簡直苦不堪言。


    這些架著大船大船上還有火炮和武裝人員的“商隊”,在做正經生意的同時,也在充當著海賊的角色。到底是做正經生意的商人還是攔路搶劫的盜賊,完全取決於對手的實力。


    若是對手的實力太強,他們就做正正經經的生意,若是對手的實力稍弱一些,或者幹脆就是這些人認為有機可乘,就直接撕破經商的幌子上去搶掠一番。


    兩百多人的商隊,就敢於洗劫一座小島,這種事情早已屢見不鮮了。


    鄭家的實力最強,而且戰鬥經驗豐富,最要緊的是得到了近乎於無限的資金支持,他們做的也最肆無忌憚,在搶掠爪哇主島的時候,麵對氣勢洶洶的荷蘭戰艦,不僅沒有象那些偷雞摸狗的小賊一樣趕緊挑明,反而在海陸兩個層麵上直接與對手開戰了。


    海麵之上戰艦往來,陸地上炮聲隆隆,打的不可開交……


    至於說正義與是非善惡的說法,這些個東西隻有在國內才有市場,在這裏毫無用處。


    因為誰都不是正義的一方。


    荷蘭鬼不遠萬裏來到這裏,殘酷壓榨爪哇人民,不就是為利益二字嘛!


    大明朝的商隊……準確的說是海盜們,在這裏還荷蘭人打了個不亦樂乎,同樣是因為利益。


    大家根本就是半斤對八兩了,烏鴉對黑豬,誰也別說他娘的什麽狗屁的正義了,隻有實實在在的利益才是硬邦邦的道理,誰的拳頭硬誰就有理!


    弱者沒有發言權。


    沒有人再提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之道,全都是最純粹的利益!


    這個世界正在經曆一場翻天覆地的劇變,而且早已變得麵目全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