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很嚴重的指責了。
科場舞弊在明朝可是要掉腦袋的,從洪武年到現在,死在這個罪名的士子和官員,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特別是明朝初年的南北榜案,簡直是殺得血流成河。
可即便如此,也沒有能震懾作弊者,實在是科舉是社會各階層唯一的升通道。
拋開賤戶不論,即便是一個窮無立錐之地的農夫、城市無業遊民,隻要了秀才,能搖身一變成為統治階級。一旦得了舉人功名,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徐養大這話一說出口,周楠倒是嚇了一大跳,心虛地朝周圍看了看。
“對,肯定是走了門子,咱們不服。”
徐養大:“咱們要覲見學政討要說法。”
“對對對,找提學。”
眾昌平秀才一陣鼓噪,幾十人朝學政衙門湧去。
周楠麵色大變,既想立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又想跟著過去。
一個密雲秀才拉住他的手,笑道:“願賭服輸,這徐養大這麽輸不起,沒得叫人瞧不起。且不要理睬,咱們吃酒去。”
沈寧也笑著說:“對對對,子木兄不用管他。你可是咱們通縣這次加試的第一,明日大家都要迴縣裏去,再次見麵要等到八月秋闈。不如今日聚聚,為各位拿到考試資格的同窗賀。”
他也了榜,心情極好。
“對對對,擇日不如撞日,正好親近。”大家都跟著拱手施禮。
盛情難卻,考慮到以後又要在密雲知識分子圈裏混,周楠隻得無奈地跟著大家一起找了家酒樓。
這迴密雲的秀才有四十來人,開了四桌,倒是熱鬧。
讀書人聚會,除了飲酒作樂,自然少不了詩詞唱和。
這本是周楠大出風頭的機會,可惜他心擔憂,隻能勉強地抄了一首普通清詩應付。到聯句的環節,更是一連出兩次錯。
沈寧見周楠心神不屬,笑道:“子木兄可是擔心徐養大找學政老爺鬧事,其實你想多了。不過是一場加試而已,沒人當真的。”
“是啊,誰當真呀,子木兄,當是一隻癩蛤蟆跳你腳背來,又咬不著你。”大家安慰。
周楠:“雖說咬不了人,卻惡心死人啊!”
眾人又一通勸,周楠這才明白。原來,正因為洪武年太祖朱元璋為政太酷,殺功臣,殺官員,藍玉案,空印案,南北榜案,可說是每過得幾年要割一次韭菜。殺得官員和知識階層聞風喪膽,最後大夥兒都想通了,做官固然風光,可性命要緊啊!
到後來,大家都不去參加科舉了,安心在家裏當縉紳,當大地主家的大少爺。
洪武朝之後,國家的政治風氣漸漸寬容。到仁宗、宣宗朝的時候,朝廷善待士大夫,如非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輕易不殺讀書人。
沒錯,考場作弊是要砍頭。可那也是要到鄉試、會試這種直接關係到考生官帽子的考場再說,至於童子試,其實都較水。卷子又不糊名,考官看你順眼了,能放你過關。
作弊,多麻煩,直接和考官溝通不好嗎?
童子試如此,更別說這種加試了。
沈寧又說:“段提學願意取誰,給誰什麽名次,自有考量,何須別人多說?徐養大這次過去怕是要自討沒趣。而且,他聚眾鬧事,罪責難逃,子木你將心揣在懷裏吧!愚弟已經派了家人過去打探,一有消息會來報。咱們今日坐在城樓觀山景,看那徐養大倒黴吧!”
周楠一聽,是這個道理啊!若這種考試也要追究作弊,喊打喊殺的,大明朝的知縣和學政官豈不是要殺個幹淨。他們每年也不知道在童子試要送出去多少人情,追究得過來嗎?
“是極,是極。”眾人都哈哈大笑。
一個書生道:“不過,徐家在昌平還是有些勢力的,徐家乃是軍戶出身,家出了不少官員。同朝為官,段提學估計也不會拿他怎麽樣,最多斥退了事。”
周楠:“徐養大是軍戶嗎?”
“算是。”又有人介紹說徐養大的祖籍河南睢州,是歸德豪門。
在明朝,睢州的軍事、政治地位和洛陽、開封相當。/
徐家在明朝開國的時候乃是明軍的軍官,還得過爵位,是地方軍事權貴。
睢州有四大豪門,分別是湯家、葉氏家族、侯家、徐家。除了四大豪門之外,還有王家、宋家等十幾個等豪門。
四大豪門特別值得說的是侯家,這個家族從明初起出了許多人才。晚明四大才子之一,《桃花扇》一書的主角侯方域是睢州侯家人。
徐養大的父親徐翰是孝宗時的進士現榮休在家,他哥哥徐養相是正德丙辰年進士現在廣西做官。
徐家還出了一個人物,是徐養大的二叔徐乾,現任福建布政使。
這簡直是一個閃光的官宦世家啊!
周楠心好,問這徐家明明是睢州人,怎麽落籍密雲?
“無他,河北科舉容易耳。”那人笑著對周楠道:“子兄不也如此?”
原來徐家也是高考移民啊,周楠恍然大悟,也有點心虛。
他有點窘,端起酒杯和眾生飲了一杯,裝著不在意的樣子繼續打聽。
洪武年,朱元璋考慮到南方士子讀書考試實在太厲害,每次科舉,式名額都被他們給包圓了,以至北方士人怨氣極大,實行了南北分榜製。
後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原地區也跟著繁榮起來。北方的科場競爭日趨激烈。於是,又在南北榜的基礎,將河南、四川、湖北等幾個省份劃出去單獨成立一個榜。
榜的難度也大,到正德年,甚至不南榜輕鬆多少。
這個時候,恰好徐養大父親調防薊鎮,於是一家人落籍昌平,成為睢州徐家的分之。
昌平考區屬於順天府,對徐家人來說參加這裏的考試真踏馬太簡單了,簡直是後世的山東考生跑進了雪域高原和西域的考場。也因為這樣,徐家一口氣出了三個進士。
“原來徐養大也是高考移民啊!”周楠心想。
科場舞弊在明朝可是要掉腦袋的,從洪武年到現在,死在這個罪名的士子和官員,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特別是明朝初年的南北榜案,簡直是殺得血流成河。
可即便如此,也沒有能震懾作弊者,實在是科舉是社會各階層唯一的升通道。
拋開賤戶不論,即便是一個窮無立錐之地的農夫、城市無業遊民,隻要了秀才,能搖身一變成為統治階級。一旦得了舉人功名,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徐養大這話一說出口,周楠倒是嚇了一大跳,心虛地朝周圍看了看。
“對,肯定是走了門子,咱們不服。”
徐養大:“咱們要覲見學政討要說法。”
“對對對,找提學。”
眾昌平秀才一陣鼓噪,幾十人朝學政衙門湧去。
周楠麵色大變,既想立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又想跟著過去。
一個密雲秀才拉住他的手,笑道:“願賭服輸,這徐養大這麽輸不起,沒得叫人瞧不起。且不要理睬,咱們吃酒去。”
沈寧也笑著說:“對對對,子木兄不用管他。你可是咱們通縣這次加試的第一,明日大家都要迴縣裏去,再次見麵要等到八月秋闈。不如今日聚聚,為各位拿到考試資格的同窗賀。”
他也了榜,心情極好。
“對對對,擇日不如撞日,正好親近。”大家都跟著拱手施禮。
盛情難卻,考慮到以後又要在密雲知識分子圈裏混,周楠隻得無奈地跟著大家一起找了家酒樓。
這迴密雲的秀才有四十來人,開了四桌,倒是熱鬧。
讀書人聚會,除了飲酒作樂,自然少不了詩詞唱和。
這本是周楠大出風頭的機會,可惜他心擔憂,隻能勉強地抄了一首普通清詩應付。到聯句的環節,更是一連出兩次錯。
沈寧見周楠心神不屬,笑道:“子木兄可是擔心徐養大找學政老爺鬧事,其實你想多了。不過是一場加試而已,沒人當真的。”
“是啊,誰當真呀,子木兄,當是一隻癩蛤蟆跳你腳背來,又咬不著你。”大家安慰。
周楠:“雖說咬不了人,卻惡心死人啊!”
眾人又一通勸,周楠這才明白。原來,正因為洪武年太祖朱元璋為政太酷,殺功臣,殺官員,藍玉案,空印案,南北榜案,可說是每過得幾年要割一次韭菜。殺得官員和知識階層聞風喪膽,最後大夥兒都想通了,做官固然風光,可性命要緊啊!
到後來,大家都不去參加科舉了,安心在家裏當縉紳,當大地主家的大少爺。
洪武朝之後,國家的政治風氣漸漸寬容。到仁宗、宣宗朝的時候,朝廷善待士大夫,如非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輕易不殺讀書人。
沒錯,考場作弊是要砍頭。可那也是要到鄉試、會試這種直接關係到考生官帽子的考場再說,至於童子試,其實都較水。卷子又不糊名,考官看你順眼了,能放你過關。
作弊,多麻煩,直接和考官溝通不好嗎?
童子試如此,更別說這種加試了。
沈寧又說:“段提學願意取誰,給誰什麽名次,自有考量,何須別人多說?徐養大這次過去怕是要自討沒趣。而且,他聚眾鬧事,罪責難逃,子木你將心揣在懷裏吧!愚弟已經派了家人過去打探,一有消息會來報。咱們今日坐在城樓觀山景,看那徐養大倒黴吧!”
周楠一聽,是這個道理啊!若這種考試也要追究作弊,喊打喊殺的,大明朝的知縣和學政官豈不是要殺個幹淨。他們每年也不知道在童子試要送出去多少人情,追究得過來嗎?
“是極,是極。”眾人都哈哈大笑。
一個書生道:“不過,徐家在昌平還是有些勢力的,徐家乃是軍戶出身,家出了不少官員。同朝為官,段提學估計也不會拿他怎麽樣,最多斥退了事。”
周楠:“徐養大是軍戶嗎?”
“算是。”又有人介紹說徐養大的祖籍河南睢州,是歸德豪門。
在明朝,睢州的軍事、政治地位和洛陽、開封相當。/
徐家在明朝開國的時候乃是明軍的軍官,還得過爵位,是地方軍事權貴。
睢州有四大豪門,分別是湯家、葉氏家族、侯家、徐家。除了四大豪門之外,還有王家、宋家等十幾個等豪門。
四大豪門特別值得說的是侯家,這個家族從明初起出了許多人才。晚明四大才子之一,《桃花扇》一書的主角侯方域是睢州侯家人。
徐養大的父親徐翰是孝宗時的進士現榮休在家,他哥哥徐養相是正德丙辰年進士現在廣西做官。
徐家還出了一個人物,是徐養大的二叔徐乾,現任福建布政使。
這簡直是一個閃光的官宦世家啊!
周楠心好,問這徐家明明是睢州人,怎麽落籍密雲?
“無他,河北科舉容易耳。”那人笑著對周楠道:“子兄不也如此?”
原來徐家也是高考移民啊,周楠恍然大悟,也有點心虛。
他有點窘,端起酒杯和眾生飲了一杯,裝著不在意的樣子繼續打聽。
洪武年,朱元璋考慮到南方士子讀書考試實在太厲害,每次科舉,式名額都被他們給包圓了,以至北方士人怨氣極大,實行了南北分榜製。
後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原地區也跟著繁榮起來。北方的科場競爭日趨激烈。於是,又在南北榜的基礎,將河南、四川、湖北等幾個省份劃出去單獨成立一個榜。
榜的難度也大,到正德年,甚至不南榜輕鬆多少。
這個時候,恰好徐養大父親調防薊鎮,於是一家人落籍昌平,成為睢州徐家的分之。
昌平考區屬於順天府,對徐家人來說參加這裏的考試真踏馬太簡單了,簡直是後世的山東考生跑進了雪域高原和西域的考場。也因為這樣,徐家一口氣出了三個進士。
“原來徐養大也是高考移民啊!”周楠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