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雲醫生坐診(中)
從社區醫院開始成為國醫聖手雲珩米詩琳任學東寧歡歡 作者:君子如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門診的患者病情各一,主要還是常見病患者,雲珩一邊坐診,示教室,季風文針對每一位患者的情況偶爾點評兩句。
“在平常的診治中,作為中醫人,首先要有好的思維模式,在麵對患者的時候不要被表象迷惑,根據患者的脈證來臨證分析。”
一群青年醫生一邊看著雲珩坐診,一邊聽著季風文的提點。
雖然三十位青年醫生都是來自三甲醫院,可平常在自家醫院,想要這種學習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醫院裏,沒有幾位上級醫生有如此耐心。
一個人的心態變化往往也是跟隨自身境遇而變化的。
在學校和進入社會,一個人的心境變化是最大的,畢竟學校和社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層麵。
在學校的時候,可以安安靜靜的坐著學習,有著老師教導,可大多數人卻無心學習,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承擔生活的壓力,不知道社會的艱辛。
可一旦從學校走出,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就沒有那麽理直氣壯,自己就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單位的同事和領導也不會像學校的同學那麽單純。
經曆了學校和社會的完全不同之後,大多數人的心境都會有所改變,一些人甚至會開始後悔,自己上學的時候為什麽沒有好好學習。
今天,示教室內的青年醫生,至少都是畢業兩年左右的醫學生,哪怕雲珩的幾位同學也都在醫院時間不短了。
每天被上級醫生嗬斥,被領導訓斥,甚至還要麵對患者的瞧不起,如今再次有學習提升的機會,而且還是如此難得的機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如饑似渴。
“坐吧。”
診室,雲珩招唿又一位患者坐下。
患者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人是被兒子攙扶而來的。
走進來的時候,老人走的很慢,麵帶倦容,麵色發紅,唇色暗紅,顯得幹燥。
“老人家哪兒不舒服?”
雲珩招唿老人坐下之後,溫和的詢問道。
“發燒。”
老人說了一句,老人的兒子就在邊上補充:“我爸發燒已經有一陣子了,在診所還有三院都看過,一直沒什麽效果。”
“來,胳膊放上來。”
雲珩招唿老人把胳膊放在就診桌的脈枕上,一邊伸手診脈,一邊問:“發燒,出汗嗎?”
“出汗。”
“除了發燒還有哪兒不舒服?”雲珩又問。
“嗓子幹,喉嚨疼,沒力氣。”
“有沒有咳嗽或者流鼻涕?”雲珩又問。
“沒有。”
老人搖了搖頭。
“大小便怎麽樣?”
“有點便秘,小便的話不多,顏色很黃。”
雲珩詢問了一些情況,等診過脈,然後拿起壓舌板。
“來,嘴巴張開,我看一下喉嚨。”
“咽喉紅腫,舌質暗紅稍紫,舌苔薄黃且少,脈略浮數。”
檢查過後,雲珩一邊說著,一邊在電腦上輸入老人的症狀。
“老人家這是溫熱病。”
雲珩一邊打字,一邊對患者和患者家屬說道。
“雲醫生,什麽是溫熱?”患者的兒子詢問道。
“春氣通於肝,春病在頭,這一陣在六氣中屬於濕熱季節,因而為溫熱、風寒病互見的一個時段。”
雲珩解釋道:“在中醫外感病中,示意六氣所在的時段來定疾病的病名的,傷寒以六經辨證為主,溫病則以衛氣、營血與三焦辨證為主。”
示教室內,季風文緩緩道:“這個病症算是比較有特點的一個病症,雖然是風寒病的症狀,但是卻要結合五運六氣,考慮到六氣的時段來結合辨證。”
“季老,這個怎麽區分?”
有人不解的問道。
“其實在實際的臨床中,時辰、季節、氣候的變化本就對病症有著影響的。”
季風文道:“所以在實際的臨床中,無論針對任何病症,氣候時段的影響我們都要考慮進去,而不是問什麽時候應該考慮。”
“葉天士的《外感溫熱騙》、吳鞠通的《溫病條辯》還有雷鋒的《時病論》裏麵都對溫熱病有著比較細致的描述。”
“在這兒,為什麽說要考慮溫熱之邪呢,因為溫熱之邪最容易傷陰,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要切記苦寒傷陰之藥。”
“患者之前也看過西醫,為什麽不能奏效,現代醫學在治療此類病症的時候往往以抗菌消炎或者抗病毒為主,然而在實際的臨床中,我們則應以清泄溫熱,透表清熱,清咽利喉、滋陰養液為主。”
季風文說著,診室內,雲珩已經開好了藥方。
“方劑是吳鞠通的銀翹散、白虎湯合增液湯加減化裁。”
說著雲珩把處方遞給患者:“一天一劑,分兩次服用,藥吃完之後再來複診。”
原本用什麽方劑,患者不問,雲珩一般也不解釋,今天的解釋其實也是給示教室那邊說的。
示教室內,季風文這才繼續說道:“看到沒有,雲珩的這個處方就很講究,各方麵都考慮到了,以銀翹散、白虎湯、合增液湯加減化裁,透邪外出,清瀉溫熱,滋陰生津。”
“中醫的五運六氣對每年的氣候特點都有準確的預測,在實際的臨證中,結合患者的具體病症、體質、性格,各方麵綜合考慮。”
季風文詳細的給眾人分析著。
早上這會兒,雲珩已經看了七八位患者了,雖然並沒有過於嚴重的患者,大都是以發熱、咳嗽等症狀為主,可在實際的臨診中,這些常見病反而是最能說明一些事情的。
季風文給診室內的學員們講解著,診室內,雲珩已經叫了下一位患者。
患者是一位二十四五歲的女性,是被一位年齡差不多的青年攙扶進來的,身後還跟著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
看上去應該女人和青年應該是夫妻,後麵跟著的則是患者的婆婆。
女患者走進診室的時候,不僅僅是雲珩,就是示教室內的學員們也都看出來了,進來的女患者是一位盲人,看不見東西。
走進診室的時候,女人明顯不能辨別方位,落腳的時候也都是小心翼翼的,完全被丈夫攙扶引導著。
“在平常的診治中,作為中醫人,首先要有好的思維模式,在麵對患者的時候不要被表象迷惑,根據患者的脈證來臨證分析。”
一群青年醫生一邊看著雲珩坐診,一邊聽著季風文的提點。
雖然三十位青年醫生都是來自三甲醫院,可平常在自家醫院,想要這種學習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醫院裏,沒有幾位上級醫生有如此耐心。
一個人的心態變化往往也是跟隨自身境遇而變化的。
在學校和進入社會,一個人的心境變化是最大的,畢竟學校和社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層麵。
在學校的時候,可以安安靜靜的坐著學習,有著老師教導,可大多數人卻無心學習,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承擔生活的壓力,不知道社會的艱辛。
可一旦從學校走出,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就沒有那麽理直氣壯,自己就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單位的同事和領導也不會像學校的同學那麽單純。
經曆了學校和社會的完全不同之後,大多數人的心境都會有所改變,一些人甚至會開始後悔,自己上學的時候為什麽沒有好好學習。
今天,示教室內的青年醫生,至少都是畢業兩年左右的醫學生,哪怕雲珩的幾位同學也都在醫院時間不短了。
每天被上級醫生嗬斥,被領導訓斥,甚至還要麵對患者的瞧不起,如今再次有學習提升的機會,而且還是如此難得的機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如饑似渴。
“坐吧。”
診室,雲珩招唿又一位患者坐下。
患者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人是被兒子攙扶而來的。
走進來的時候,老人走的很慢,麵帶倦容,麵色發紅,唇色暗紅,顯得幹燥。
“老人家哪兒不舒服?”
雲珩招唿老人坐下之後,溫和的詢問道。
“發燒。”
老人說了一句,老人的兒子就在邊上補充:“我爸發燒已經有一陣子了,在診所還有三院都看過,一直沒什麽效果。”
“來,胳膊放上來。”
雲珩招唿老人把胳膊放在就診桌的脈枕上,一邊伸手診脈,一邊問:“發燒,出汗嗎?”
“出汗。”
“除了發燒還有哪兒不舒服?”雲珩又問。
“嗓子幹,喉嚨疼,沒力氣。”
“有沒有咳嗽或者流鼻涕?”雲珩又問。
“沒有。”
老人搖了搖頭。
“大小便怎麽樣?”
“有點便秘,小便的話不多,顏色很黃。”
雲珩詢問了一些情況,等診過脈,然後拿起壓舌板。
“來,嘴巴張開,我看一下喉嚨。”
“咽喉紅腫,舌質暗紅稍紫,舌苔薄黃且少,脈略浮數。”
檢查過後,雲珩一邊說著,一邊在電腦上輸入老人的症狀。
“老人家這是溫熱病。”
雲珩一邊打字,一邊對患者和患者家屬說道。
“雲醫生,什麽是溫熱?”患者的兒子詢問道。
“春氣通於肝,春病在頭,這一陣在六氣中屬於濕熱季節,因而為溫熱、風寒病互見的一個時段。”
雲珩解釋道:“在中醫外感病中,示意六氣所在的時段來定疾病的病名的,傷寒以六經辨證為主,溫病則以衛氣、營血與三焦辨證為主。”
示教室內,季風文緩緩道:“這個病症算是比較有特點的一個病症,雖然是風寒病的症狀,但是卻要結合五運六氣,考慮到六氣的時段來結合辨證。”
“季老,這個怎麽區分?”
有人不解的問道。
“其實在實際的臨床中,時辰、季節、氣候的變化本就對病症有著影響的。”
季風文道:“所以在實際的臨床中,無論針對任何病症,氣候時段的影響我們都要考慮進去,而不是問什麽時候應該考慮。”
“葉天士的《外感溫熱騙》、吳鞠通的《溫病條辯》還有雷鋒的《時病論》裏麵都對溫熱病有著比較細致的描述。”
“在這兒,為什麽說要考慮溫熱之邪呢,因為溫熱之邪最容易傷陰,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要切記苦寒傷陰之藥。”
“患者之前也看過西醫,為什麽不能奏效,現代醫學在治療此類病症的時候往往以抗菌消炎或者抗病毒為主,然而在實際的臨床中,我們則應以清泄溫熱,透表清熱,清咽利喉、滋陰養液為主。”
季風文說著,診室內,雲珩已經開好了藥方。
“方劑是吳鞠通的銀翹散、白虎湯合增液湯加減化裁。”
說著雲珩把處方遞給患者:“一天一劑,分兩次服用,藥吃完之後再來複診。”
原本用什麽方劑,患者不問,雲珩一般也不解釋,今天的解釋其實也是給示教室那邊說的。
示教室內,季風文這才繼續說道:“看到沒有,雲珩的這個處方就很講究,各方麵都考慮到了,以銀翹散、白虎湯、合增液湯加減化裁,透邪外出,清瀉溫熱,滋陰生津。”
“中醫的五運六氣對每年的氣候特點都有準確的預測,在實際的臨證中,結合患者的具體病症、體質、性格,各方麵綜合考慮。”
季風文詳細的給眾人分析著。
早上這會兒,雲珩已經看了七八位患者了,雖然並沒有過於嚴重的患者,大都是以發熱、咳嗽等症狀為主,可在實際的臨診中,這些常見病反而是最能說明一些事情的。
季風文給診室內的學員們講解著,診室內,雲珩已經叫了下一位患者。
患者是一位二十四五歲的女性,是被一位年齡差不多的青年攙扶進來的,身後還跟著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
看上去應該女人和青年應該是夫妻,後麵跟著的則是患者的婆婆。
女患者走進診室的時候,不僅僅是雲珩,就是示教室內的學員們也都看出來了,進來的女患者是一位盲人,看不見東西。
走進診室的時候,女人明顯不能辨別方位,落腳的時候也都是小心翼翼的,完全被丈夫攙扶引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