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上盛下虛
從社區醫院開始成為國醫聖手雲珩米詩琳任學東寧歡歡 作者:君子如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西華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科主任洪雙民也不過六級水準的內科水平,西華市第三醫院、市中醫醫院科主任馮興平和張耿平也差不多六級水準的中醫內科水平而論,年僅三十三歲的晉世傑卻已經是五級水準,這樣的水平在在同齡人中絕對是佼佼者了。
晉世傑和嶽少江一樣,都是從小接觸中醫,家裏有名家教導,可這個前提大多數人都會刻意的忽視,以年齡而論,晉世傑和嶽少江都有自傲的資本。
晉安平自然清楚自己孫子的脾性,可前幾天晉世傑迴來,卻給他說了雲珩。
季風文和屈同文的學生,年齡還要比晉世傑小,水平卻不在晉世傑之下,哪怕是高傲如晉世傑,也對雲珩推崇備至。
所以,盡管之前沒見過雲珩,晉安雲對雲珩這個名字卻不陌生,甚至對雲珩這個人有了幾分好奇,究竟是怎麽樣一個年輕人,竟然能讓他的孫子那麽推崇。
晉安雲從晉世傑的語氣中能聽的出,晉世傑對雲珩是真的佩服,真心佩服才是最難得的。
今天見到雲珩,晉安雲和大多數初次見到雲珩的人一樣,雲珩比他想象的還要年輕。
幾個人客套了一番,然後進入正題。
“患者的情況大家都已經了解了,晉老,還是您先給大家說一說,讓大家都學習一下。”
祝宇哲客氣的對晉安平說道。
“既然是會診,自然是各抒己見嘛。”
晉安平笑了笑,道:“要不還是小雲先說吧,這幾天世傑總是給我說小雲,我對小雲可是好奇的很呀。”
“那小雲你先說說吧。”
祝宇哲知道了,這是晉安平想要量一量雲珩,準確的說是想要看一看雲珩的水平。
“那我就拋磚引玉。”
雲珩客氣的道:“說的不對,還希望晉老指正。”
“說嘛,大家互相交流。”
晉安平笑著道。
看著晉安平的態度,邊上的唐主任和祝宇哲等幾位同濟的醫生都有些感慨。
這就是季風文和屈同文學生的好處。
晉安平看上去好像很好說話的樣子,沒有架子,也很好相處,可隻要是正常人,用腦子想一下都能想明白,晉安平這種人,哪怕再沒有架子,都不會和一位年輕醫生說什麽互相交流這樣的話。
像晉安平這種老資格的名家醫手,哪怕再親和,麵對晚輩,自然而然的指點說教那都是給足了麵子了,談什麽交流?
晉安平說的交流,自然也是客氣的說法,可晉安平之所以如此客氣,正是因為雲珩的出身。
出身這個東西真的是太可怕的,這種影響是不知不覺中的,是無形的。
“中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從患者的症狀來看,正是內風,也符合西醫腦梗死急性期的判斷......”
雲珩緩緩道:“從脈證來看,患者的情況是中風初起,上盛下虛,頭暈,舌根發硬,走路不穩,上盛因而頭暈,下虛因而不穩......”
“既然是中風初起,上盛下虛,我覺的應該用鎮肝熄風湯潛鎮熄風,同時可以考慮加入肉桂,引火歸元,讓陽氣不至於隨肝風而上騰。”
“這個病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肝風漸平之後,上盛下虛的現象得到緩解,等患者的頭暈減輕,走路平穩,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加入活血通絡的藥物,活血通絡,通降陽明.......”
“好,說的好。”
晉安平笑著道:“怪不得世傑對小雲你推崇備至,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
雲珩前麵的分析,雖然不錯,卻也沒有讓晉安平過於驚豔,可雲珩卻能想到在用鎮肝熄風湯的同時加入肉桂,引火歸元,這就讓晉安平有些驚訝了,這樣的思維,哪怕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往往都難以考慮周全。
而最讓晉安平吃驚的則是雲珩後麵一句話。
在現實中,不少人對中醫都有一個簡單的劃分,準確的說中醫醫生可以劃分為下麵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照本宣科,準確的說就是對照病症,運用經方,死搬硬套,就像是做題一樣,做過的題,老師講過的題,會做,有了變化,就不會了。
這個階段的中醫醫生可以說是最多的,哪怕是一些醫學生,也可以做到。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有些醫學生,看醫書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某位親友的病症和書中描述的一樣,然後用方,病治好了。
這樣的例子放在現在少一些,畢竟現在人不會輕易相信人,對醫生的要求高,行醫也有門檻,可放在以前,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一些人原本都不是醫生,隻是因為識字,偶爾得到幾本醫書,按照照著書本給人瞧病。
這樣的醫生,庸醫者居多,能不能看好病,真的是全靠運氣了。
第二個階段,活學活用,懂得靈活加減變化,到了這個階段,其實就可以算出師了,不再拘泥於形式,不再死搬硬套,遇到一些病症,能靈活選用經方,加減劑量,這個水平的中醫,哪怕一些大病看不了,看一些常見病基本上都是沒什麽問題的。
第三個階段,隨機應變,對症用藥,不僅僅能靈活的運用經方,懂得方劑的加減變化,還能對病症的發展過程有著一個大概的預判。
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算是一名名醫了。
能隨機應變,還能判斷病程的走向,出錯的概率就比較低了,哪怕遇到一些複雜的病症也能解決。
這個階段的中醫人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名家了,無論放在什麽時代,什麽地方,都能名噪一時,坐診一方,開館授徒了。
而雲珩剛才的最後一句話,其實正是對患者病情的預判,先怎麽樣,用藥之後怎麽樣,下一步怎麽樣。
如果說第一階段隻是照本宣科,走了第一步,第二步有了變化,就不知道怎麽走了,那麽第二階段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第三階段則是走一步看三步,這個階段患者需要怎麽用藥,用藥之後會出現什麽變化,對下一階段有什麽影響,下一階段又該如何?
雲珩年紀輕輕,卻已經能有這樣的水平,又怎麽能讓晉安平不吃驚?
至於下一個階段,不僅僅要明白患者的病程變化,還要結合時令,懂得五運六氣的運用,懂得時辰季節對病症的影響等等,甚至能判斷出一個人什麽時候生病,什麽時候痊愈,根據時令靈活運用方劑,能有這樣水平的醫生那就更少了。
正如三國演義裏麵諸葛亮給魯肅點評名將一樣,要懂得運用天時、氣候,草木,萬事萬物皆可為兵,這個階段,諸葛亮排除了多少人?
雖然電視劇裏麵,這個橋段有諸葛亮裝逼的嫌疑,可由此也可以看出能達到這個階段的名將有多麽稀少,中醫醫生也是一樣。
不說第四個階段,即便是第三個階段的醫生都很難得了。
晉安平不知道雲珩麵板的技能劃分,可如果按照這樣的劃分來看,能達到第三個階段的醫生,在麵板技能劃分中也應該是七級以上的水準了。
“晉老謬讚了,我也隻是說一些自己粗淺的看法,說的不對的話,還希望晉老指正。”
雲珩謙虛道。
“你這樣子要是都是粗淺的看法的話,我還真不知道什麽樣的看法不粗淺。”
晉安雲苦笑道。
雲珩這個人,不怎麽喜歡和陌生人溝通,所以也導致雲珩和不太熟的人說話的時候把握不住,雲珩真的是謙虛,畢竟當著晉安平的麵,雲珩不可能去拿大。
可雲珩剛才的一番分析,和這個謙虛真的是有點不搭。
你把患者下一步的情況都說出來了,這樣還粗淺,那要是不粗淺會是什麽樣子?
“小雲,我有些不太懂,頭暈就是上盛,走路不穩就是下虛嗎?”
唐主任問道。
“不能單純的這麽說,還要結合脈證。”
雲珩想了想,解釋道:“中醫分虛實,分上下,分陰陽,很多理念其實和自然現象有著共通之處,就中醫方麵而論,神,也就是神明,指的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神誌清楚,思維活躍,就說明有神,就像是藍天一樣,天色湛藍,一望無際,可如果陰雲密布,那就說明神誌不清,蒙蔽神明,就像烏雲把藍天遮住了一樣,我們看不到天空。”
“而烏雲從何而來,自然是水蒸氣蒸騰,水蒸氣因何蒸騰?自然是火大導致的,上焦火大,即肺火、心火大......這就是上盛。”
“下虛其實也是一迴事,上者為天,下者為地,地麵鬆軟,走路如何能穩?”
“好,說的好。”
晉安平是真的驚訝了:“清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小雲呀,你的這一番解釋真的是太貼切了。”
正如雲珩給王雪萌和何永飛解釋的那樣,眼為日月,日月為眼是一個道理,清者上浮則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這個說法究竟是從人而天地還是從天地而人,現在已經說不清了,可這個道理放在中醫治療中卻是準則。
烏雲遮頂,蒙蔽神明,神識昏迷,頭暈目眩。
就像陰天,人不由的就覺的煩悶,天氣晴朗,人也不由的覺的神清氣爽,這就是很樸實的道理。
(說一下,本書本質上還是中醫文,關於病情、病理、病案的解釋才是精髓,沒了這些,劇情就寡淡無味了,希望大家能明白這一點!)
晉世傑和嶽少江一樣,都是從小接觸中醫,家裏有名家教導,可這個前提大多數人都會刻意的忽視,以年齡而論,晉世傑和嶽少江都有自傲的資本。
晉安平自然清楚自己孫子的脾性,可前幾天晉世傑迴來,卻給他說了雲珩。
季風文和屈同文的學生,年齡還要比晉世傑小,水平卻不在晉世傑之下,哪怕是高傲如晉世傑,也對雲珩推崇備至。
所以,盡管之前沒見過雲珩,晉安雲對雲珩這個名字卻不陌生,甚至對雲珩這個人有了幾分好奇,究竟是怎麽樣一個年輕人,竟然能讓他的孫子那麽推崇。
晉安雲從晉世傑的語氣中能聽的出,晉世傑對雲珩是真的佩服,真心佩服才是最難得的。
今天見到雲珩,晉安雲和大多數初次見到雲珩的人一樣,雲珩比他想象的還要年輕。
幾個人客套了一番,然後進入正題。
“患者的情況大家都已經了解了,晉老,還是您先給大家說一說,讓大家都學習一下。”
祝宇哲客氣的對晉安平說道。
“既然是會診,自然是各抒己見嘛。”
晉安平笑了笑,道:“要不還是小雲先說吧,這幾天世傑總是給我說小雲,我對小雲可是好奇的很呀。”
“那小雲你先說說吧。”
祝宇哲知道了,這是晉安平想要量一量雲珩,準確的說是想要看一看雲珩的水平。
“那我就拋磚引玉。”
雲珩客氣的道:“說的不對,還希望晉老指正。”
“說嘛,大家互相交流。”
晉安平笑著道。
看著晉安平的態度,邊上的唐主任和祝宇哲等幾位同濟的醫生都有些感慨。
這就是季風文和屈同文學生的好處。
晉安平看上去好像很好說話的樣子,沒有架子,也很好相處,可隻要是正常人,用腦子想一下都能想明白,晉安平這種人,哪怕再沒有架子,都不會和一位年輕醫生說什麽互相交流這樣的話。
像晉安平這種老資格的名家醫手,哪怕再親和,麵對晚輩,自然而然的指點說教那都是給足了麵子了,談什麽交流?
晉安平說的交流,自然也是客氣的說法,可晉安平之所以如此客氣,正是因為雲珩的出身。
出身這個東西真的是太可怕的,這種影響是不知不覺中的,是無形的。
“中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從患者的症狀來看,正是內風,也符合西醫腦梗死急性期的判斷......”
雲珩緩緩道:“從脈證來看,患者的情況是中風初起,上盛下虛,頭暈,舌根發硬,走路不穩,上盛因而頭暈,下虛因而不穩......”
“既然是中風初起,上盛下虛,我覺的應該用鎮肝熄風湯潛鎮熄風,同時可以考慮加入肉桂,引火歸元,讓陽氣不至於隨肝風而上騰。”
“這個病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肝風漸平之後,上盛下虛的現象得到緩解,等患者的頭暈減輕,走路平穩,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加入活血通絡的藥物,活血通絡,通降陽明.......”
“好,說的好。”
晉安平笑著道:“怪不得世傑對小雲你推崇備至,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
雲珩前麵的分析,雖然不錯,卻也沒有讓晉安平過於驚豔,可雲珩卻能想到在用鎮肝熄風湯的同時加入肉桂,引火歸元,這就讓晉安平有些驚訝了,這樣的思維,哪怕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往往都難以考慮周全。
而最讓晉安平吃驚的則是雲珩後麵一句話。
在現實中,不少人對中醫都有一個簡單的劃分,準確的說中醫醫生可以劃分為下麵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照本宣科,準確的說就是對照病症,運用經方,死搬硬套,就像是做題一樣,做過的題,老師講過的題,會做,有了變化,就不會了。
這個階段的中醫醫生可以說是最多的,哪怕是一些醫學生,也可以做到。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有些醫學生,看醫書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某位親友的病症和書中描述的一樣,然後用方,病治好了。
這樣的例子放在現在少一些,畢竟現在人不會輕易相信人,對醫生的要求高,行醫也有門檻,可放在以前,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一些人原本都不是醫生,隻是因為識字,偶爾得到幾本醫書,按照照著書本給人瞧病。
這樣的醫生,庸醫者居多,能不能看好病,真的是全靠運氣了。
第二個階段,活學活用,懂得靈活加減變化,到了這個階段,其實就可以算出師了,不再拘泥於形式,不再死搬硬套,遇到一些病症,能靈活選用經方,加減劑量,這個水平的中醫,哪怕一些大病看不了,看一些常見病基本上都是沒什麽問題的。
第三個階段,隨機應變,對症用藥,不僅僅能靈活的運用經方,懂得方劑的加減變化,還能對病症的發展過程有著一個大概的預判。
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算是一名名醫了。
能隨機應變,還能判斷病程的走向,出錯的概率就比較低了,哪怕遇到一些複雜的病症也能解決。
這個階段的中醫人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名家了,無論放在什麽時代,什麽地方,都能名噪一時,坐診一方,開館授徒了。
而雲珩剛才的最後一句話,其實正是對患者病情的預判,先怎麽樣,用藥之後怎麽樣,下一步怎麽樣。
如果說第一階段隻是照本宣科,走了第一步,第二步有了變化,就不知道怎麽走了,那麽第二階段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第三階段則是走一步看三步,這個階段患者需要怎麽用藥,用藥之後會出現什麽變化,對下一階段有什麽影響,下一階段又該如何?
雲珩年紀輕輕,卻已經能有這樣的水平,又怎麽能讓晉安平不吃驚?
至於下一個階段,不僅僅要明白患者的病程變化,還要結合時令,懂得五運六氣的運用,懂得時辰季節對病症的影響等等,甚至能判斷出一個人什麽時候生病,什麽時候痊愈,根據時令靈活運用方劑,能有這樣水平的醫生那就更少了。
正如三國演義裏麵諸葛亮給魯肅點評名將一樣,要懂得運用天時、氣候,草木,萬事萬物皆可為兵,這個階段,諸葛亮排除了多少人?
雖然電視劇裏麵,這個橋段有諸葛亮裝逼的嫌疑,可由此也可以看出能達到這個階段的名將有多麽稀少,中醫醫生也是一樣。
不說第四個階段,即便是第三個階段的醫生都很難得了。
晉安平不知道雲珩麵板的技能劃分,可如果按照這樣的劃分來看,能達到第三個階段的醫生,在麵板技能劃分中也應該是七級以上的水準了。
“晉老謬讚了,我也隻是說一些自己粗淺的看法,說的不對的話,還希望晉老指正。”
雲珩謙虛道。
“你這樣子要是都是粗淺的看法的話,我還真不知道什麽樣的看法不粗淺。”
晉安雲苦笑道。
雲珩這個人,不怎麽喜歡和陌生人溝通,所以也導致雲珩和不太熟的人說話的時候把握不住,雲珩真的是謙虛,畢竟當著晉安平的麵,雲珩不可能去拿大。
可雲珩剛才的一番分析,和這個謙虛真的是有點不搭。
你把患者下一步的情況都說出來了,這樣還粗淺,那要是不粗淺會是什麽樣子?
“小雲,我有些不太懂,頭暈就是上盛,走路不穩就是下虛嗎?”
唐主任問道。
“不能單純的這麽說,還要結合脈證。”
雲珩想了想,解釋道:“中醫分虛實,分上下,分陰陽,很多理念其實和自然現象有著共通之處,就中醫方麵而論,神,也就是神明,指的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神誌清楚,思維活躍,就說明有神,就像是藍天一樣,天色湛藍,一望無際,可如果陰雲密布,那就說明神誌不清,蒙蔽神明,就像烏雲把藍天遮住了一樣,我們看不到天空。”
“而烏雲從何而來,自然是水蒸氣蒸騰,水蒸氣因何蒸騰?自然是火大導致的,上焦火大,即肺火、心火大......這就是上盛。”
“下虛其實也是一迴事,上者為天,下者為地,地麵鬆軟,走路如何能穩?”
“好,說的好。”
晉安平是真的驚訝了:“清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小雲呀,你的這一番解釋真的是太貼切了。”
正如雲珩給王雪萌和何永飛解釋的那樣,眼為日月,日月為眼是一個道理,清者上浮則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這個說法究竟是從人而天地還是從天地而人,現在已經說不清了,可這個道理放在中醫治療中卻是準則。
烏雲遮頂,蒙蔽神明,神識昏迷,頭暈目眩。
就像陰天,人不由的就覺的煩悶,天氣晴朗,人也不由的覺的神清氣爽,這就是很樸實的道理。
(說一下,本書本質上還是中醫文,關於病情、病理、病案的解釋才是精髓,沒了這些,劇情就寡淡無味了,希望大家能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