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臥龍之名,抵達大同!
鐵血九皇子,殺敵就變強! 作者:犀利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寥廓的原野上,官道筆直,駿馬飛馳。
高高的白雲泛著微光,飄浮在澄淨的藍天上,看上去仿佛倒映在湖水中似的。
涼寒的風聲裏,枯草搖曳。
蘇言遙遙地望著大同方向,一顆心已經飄到了諸葛亮所在的村落。
自己期盼了多少天的諸葛丞相,如今終於找尋到下落。
這趟出來得甚急,除了趙雲和郭嘉外,就隻帶了一隊親衛。
正是他們找到的臥龍先生,也需要他們帶路。
“我等奉命找尋臥龍先生,來到大同周邊時,意外聽到了一個村莊的名字……”親衛策馬在旁,向蘇言講述著當時的情景。
之前在煉鋼廠時,隻是大概地敘述,現在卻是仔細道來。
眾人聽得格外仔細。
從蘇言焦急趕來的態度來看,這位臥龍先生必然是賢才,但究竟賢到了何種程度,眾人卻不清楚。
在大同城外,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原叫什麽鴉兒村,但後麵不知為何,突然改成了臥龍村。
“我等聽到臥龍村,轉而想起臥龍先生,趕忙過去探訪。”親衛繼續說著,像是迴憶起什麽,臉上浮現一抹笑容。
外間之人並不理解鴉兒村為何改名,但臥龍村的村民們,卻都知道這是為了感念臥龍先生的大恩,故而自發地為村莊改名。
說到這裏,親衛更加詳細地說起村民們如何誇獎臥龍先生,種種讚美之詞,幾乎讓人想象不出,為何普通的村民,能懂得那麽多詞語和典故。
“據村民說,臥龍先生來到此地時,尚未及弱冠之年。”
臥龍先生在鴉兒村一待就是十來年,如今已是個雄姿英發的俊美青年。
雖然年紀尚輕,但村民們卻對他尊敬得不得了。
聽到這裏,趙雲好奇地打斷親衛的話,問道:“這是為何?”
在他的印象裏,村莊裏的話事人,往往是上了年歲的老人,這樣的老人見識多,經驗足,能夠幫著村民指點迷津,指引前路。
“因為臥龍先生帶著他們脫離了貧困,不再挨餓受凍。”親衛為統領解惑,“當時我們也甚為吃驚,雖然村民們仍穿著麻衣,但精神十足,麵貌紅潤。”
“細問之後才知道,正是臥龍先生一係列的舉措,改進了種植的方法、幫著村莊找到了合適的經商方略……”
“除此外,更是日日教村民識字讀書,村中年輕一輩,多通經典。”親衛說到這裏,臉上難掩對臥龍先生的敬佩。
“竟有這般奇人!”
聽到這話,趙雲微微沉默,心中好奇的同時,亦感到佩服。
難怪殿下如此著急,如換做自己,也定會第一時間想來一見。
“不愧是諸葛亮。”
“縱然躬耕於隴畝之間,亦能造福一方。”
蘇言連連感歎,對這趟行程愈發的期待起來。
旁邊的郭嘉亦是驚歎不已。
長久以來,蝸居在固定的村落裏的民眾,遇到新的知識,第一反應往往是抗拒和不信任。
臥龍先生能夠扭轉村民們的頑固想法,甚至帶著他們脫貧,不再忍饑挨餓,這樣的人物絕對是當世罕見的大賢!
隻是不知殿下究竟從何得知臥龍先生之名的!
寬闊平整的官道上揚起細密的塵沙,駿馬馳騁間,遠方漸漸現出灰色的輪廓,正是屹立在北疆的大同府。
如今的大同府不同於往日,再不必擔心有江林之流派兵掩殺。
江林死後,謝振分派出一名將領,接管了大同。
很快,一則消息送到了大同府守將的府邸裏。
“殿下居然來大同了?”
“哎呀,怎麽也不提前招唿一聲,快快備馬,全都隨我出城迎接!”
大同守將趕忙忙活起來,又驚又喜。
臨出門前,不忘囑咐府邸管家,趕緊置備上好酒宴,等著為殿下接風洗塵。
不多時。
大同城裏傳來陣陣馬蹄聲。
滿臉喜色的大同守將一路奔到蘇言身前,翻身下馬,“末將拜見殿下!”
“免禮!”
蘇言擺擺手,亦下了馬。
“殿下怎麽突然來大同了?”
“末將已經吩咐管家置備了酒宴,還請殿下入城,容末將為您接風洗塵!”
大同守將一招唿,心腹們嘩啦啦圍了過來,皆是滿臉期待地看著蘇言。
這些人裏也不全都見過蘇言。
但蘇言的名號如雷貫耳,誰不知道自家殿下是個打遍草原無敵手的英豪?
“你們倒是費心了。”
蘇言微微一笑,搖頭又道,“不過,眼下來大同是為拜訪大賢而來,倒不必多麻煩了。”
聞言,眾人頗有幾分失落。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蘇言非常人也。
自家殿下居然帶著這麽點人馬,一路奔馳趕赴大同,就為了拜訪某位賢才。
能做到這般禮賢下士者,眾皇子中還能有誰?
這樣的皇子不能成事,還有誰能成事?
“殿下,可須末將派人護送?”
大同守將關切地望著蘇言,雖然知道殿下武力高絕,可他風頭太盛,不知道有多少小人意欲相害!
萬一出點什麽問題,自己如何與謝振將軍,如何與天下百姓交代!
“不用。”
“孤相信大同治安穩定,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蘇言微微一笑,再次婉拒了大同守將的好意。
他自己武力已入絕世猛將的行列,身邊又有趙雲這等神將護衛,能有誰傷害到自己?
說罷,蘇言縱馬,帶著郭嘉、趙雲等人,直奔臥龍村方向而去。
“咱們真是幸運呐!”
大同守將怔怔地望著蘇言的背影,眼中滿是欽佩。
身為邊疆士卒,能夠跟隨一位偉大的統帥,這是何其幸運之事!
“依我看來,未來執掌大乾的,必然是殿下!”
大同守將話音未落,眾心腹紛紛頷首,亦對蘇言推崇備至。
馳騁中的蘇言,自然不知道眾人的想法。
此刻看著不斷靠近,又不斷遠去的一個個村落,心裏漸漸泛起一抹憂慮。
常言道‘近鄉情怯’,如今雖不是歸鄉,但卻是見少年時偶像的路上,一想到諸葛亮的盛名和功績,故而心中泛起漣漪。
當初劉皇叔三顧茅廬終見臥龍,卻不知自己這趟過來,能否如願相見?
高高的白雲泛著微光,飄浮在澄淨的藍天上,看上去仿佛倒映在湖水中似的。
涼寒的風聲裏,枯草搖曳。
蘇言遙遙地望著大同方向,一顆心已經飄到了諸葛亮所在的村落。
自己期盼了多少天的諸葛丞相,如今終於找尋到下落。
這趟出來得甚急,除了趙雲和郭嘉外,就隻帶了一隊親衛。
正是他們找到的臥龍先生,也需要他們帶路。
“我等奉命找尋臥龍先生,來到大同周邊時,意外聽到了一個村莊的名字……”親衛策馬在旁,向蘇言講述著當時的情景。
之前在煉鋼廠時,隻是大概地敘述,現在卻是仔細道來。
眾人聽得格外仔細。
從蘇言焦急趕來的態度來看,這位臥龍先生必然是賢才,但究竟賢到了何種程度,眾人卻不清楚。
在大同城外,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原叫什麽鴉兒村,但後麵不知為何,突然改成了臥龍村。
“我等聽到臥龍村,轉而想起臥龍先生,趕忙過去探訪。”親衛繼續說著,像是迴憶起什麽,臉上浮現一抹笑容。
外間之人並不理解鴉兒村為何改名,但臥龍村的村民們,卻都知道這是為了感念臥龍先生的大恩,故而自發地為村莊改名。
說到這裏,親衛更加詳細地說起村民們如何誇獎臥龍先生,種種讚美之詞,幾乎讓人想象不出,為何普通的村民,能懂得那麽多詞語和典故。
“據村民說,臥龍先生來到此地時,尚未及弱冠之年。”
臥龍先生在鴉兒村一待就是十來年,如今已是個雄姿英發的俊美青年。
雖然年紀尚輕,但村民們卻對他尊敬得不得了。
聽到這裏,趙雲好奇地打斷親衛的話,問道:“這是為何?”
在他的印象裏,村莊裏的話事人,往往是上了年歲的老人,這樣的老人見識多,經驗足,能夠幫著村民指點迷津,指引前路。
“因為臥龍先生帶著他們脫離了貧困,不再挨餓受凍。”親衛為統領解惑,“當時我們也甚為吃驚,雖然村民們仍穿著麻衣,但精神十足,麵貌紅潤。”
“細問之後才知道,正是臥龍先生一係列的舉措,改進了種植的方法、幫著村莊找到了合適的經商方略……”
“除此外,更是日日教村民識字讀書,村中年輕一輩,多通經典。”親衛說到這裏,臉上難掩對臥龍先生的敬佩。
“竟有這般奇人!”
聽到這話,趙雲微微沉默,心中好奇的同時,亦感到佩服。
難怪殿下如此著急,如換做自己,也定會第一時間想來一見。
“不愧是諸葛亮。”
“縱然躬耕於隴畝之間,亦能造福一方。”
蘇言連連感歎,對這趟行程愈發的期待起來。
旁邊的郭嘉亦是驚歎不已。
長久以來,蝸居在固定的村落裏的民眾,遇到新的知識,第一反應往往是抗拒和不信任。
臥龍先生能夠扭轉村民們的頑固想法,甚至帶著他們脫貧,不再忍饑挨餓,這樣的人物絕對是當世罕見的大賢!
隻是不知殿下究竟從何得知臥龍先生之名的!
寬闊平整的官道上揚起細密的塵沙,駿馬馳騁間,遠方漸漸現出灰色的輪廓,正是屹立在北疆的大同府。
如今的大同府不同於往日,再不必擔心有江林之流派兵掩殺。
江林死後,謝振分派出一名將領,接管了大同。
很快,一則消息送到了大同府守將的府邸裏。
“殿下居然來大同了?”
“哎呀,怎麽也不提前招唿一聲,快快備馬,全都隨我出城迎接!”
大同守將趕忙忙活起來,又驚又喜。
臨出門前,不忘囑咐府邸管家,趕緊置備上好酒宴,等著為殿下接風洗塵。
不多時。
大同城裏傳來陣陣馬蹄聲。
滿臉喜色的大同守將一路奔到蘇言身前,翻身下馬,“末將拜見殿下!”
“免禮!”
蘇言擺擺手,亦下了馬。
“殿下怎麽突然來大同了?”
“末將已經吩咐管家置備了酒宴,還請殿下入城,容末將為您接風洗塵!”
大同守將一招唿,心腹們嘩啦啦圍了過來,皆是滿臉期待地看著蘇言。
這些人裏也不全都見過蘇言。
但蘇言的名號如雷貫耳,誰不知道自家殿下是個打遍草原無敵手的英豪?
“你們倒是費心了。”
蘇言微微一笑,搖頭又道,“不過,眼下來大同是為拜訪大賢而來,倒不必多麻煩了。”
聞言,眾人頗有幾分失落。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蘇言非常人也。
自家殿下居然帶著這麽點人馬,一路奔馳趕赴大同,就為了拜訪某位賢才。
能做到這般禮賢下士者,眾皇子中還能有誰?
這樣的皇子不能成事,還有誰能成事?
“殿下,可須末將派人護送?”
大同守將關切地望著蘇言,雖然知道殿下武力高絕,可他風頭太盛,不知道有多少小人意欲相害!
萬一出點什麽問題,自己如何與謝振將軍,如何與天下百姓交代!
“不用。”
“孤相信大同治安穩定,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蘇言微微一笑,再次婉拒了大同守將的好意。
他自己武力已入絕世猛將的行列,身邊又有趙雲這等神將護衛,能有誰傷害到自己?
說罷,蘇言縱馬,帶著郭嘉、趙雲等人,直奔臥龍村方向而去。
“咱們真是幸運呐!”
大同守將怔怔地望著蘇言的背影,眼中滿是欽佩。
身為邊疆士卒,能夠跟隨一位偉大的統帥,這是何其幸運之事!
“依我看來,未來執掌大乾的,必然是殿下!”
大同守將話音未落,眾心腹紛紛頷首,亦對蘇言推崇備至。
馳騁中的蘇言,自然不知道眾人的想法。
此刻看著不斷靠近,又不斷遠去的一個個村落,心裏漸漸泛起一抹憂慮。
常言道‘近鄉情怯’,如今雖不是歸鄉,但卻是見少年時偶像的路上,一想到諸葛亮的盛名和功績,故而心中泛起漣漪。
當初劉皇叔三顧茅廬終見臥龍,卻不知自己這趟過來,能否如願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