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舊友之誼
調包後,狼山小公主大殺四方 作者:子田晗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宮中風頭無兩的何淑妃在萬辰殿外碰了釘子,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東西六宮,還飄出了宮牆,傳入大臣們的耳中。
後宮之中,寧康帝的妃嬪們幾乎是個個暗自拍手稱快,畢竟何淑妃得寵之時,就連皇後都不放在眼中,更不要說那些比她品級低的妃嬪,那些妃嬪哪個沒受過何淑妃的欺負。
皇宮之外,有些原本有意投靠何尚書,支持大皇子的大臣們也都停止了一切行動,不過他們也不敢立刻轉頭支持太子,誰知道何淑妃會不會複寵,畢竟何家在外朝勢大,何淑妃又是後宮第一美人。
宮中朝上自有勾心鬥角,但這些都沒有到影響到賑災大事。在定國公世子張思仁的主持下,進展的十分順利。災民們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自然也就不想再進京城乞討了。
隻有一條,銀子太不經花了,糧食也太不經用了,賑災二十日後,從戶部撥出的銀子就花的隻剩三萬多兩,而糧食也隻剩下五分之一。可寒冷又漫長的冬日才過了一半,還得熬上兩個月才能冰雪消融大地迴春。
張思仁正著急上火之時,寧康帝身邊的總管太監親自押送四大車的糧食,來到張思仁臨時主事的戶部大堂。
在戶部大堂主事,可不是張思仁有意搶地盤,而是無論錢還是糧,還有各類建材以及藥材,都存放在戶部的大庫之中,他不在這裏坐鎮,就很難保證各類物資的順利出庫轉運。
“蔡公公,你怎麽來了?”聽了小吏的稟報,張思仁趕緊迎了出來。他迎的可不是總管太監蔡公公,而是那四大車的糧食。張思仁想糧食都快想瘋魔了。
“張大人,皇上知道錢糧都不夠用,這不打發咱家給您送過來。”蔡公公滿臉堆笑的說道。
張思仁頓時愣住了,數日前,皇上已經將宮中存留的貢米送了好些出來,他聽他娘說,宮裏隻留了不足兩個月的口糧,如今哪裏還拿的出糧食?
“蔡公公快請進內堂說話。”張思仁一邊命小吏與蔡公公帶來的手下交接糧食,一邊往內堂讓蔡公公。
進了內堂,蔡公公拿出厚厚一疊銀票,對張思仁笑著說道:“張大人,這是十萬兩銀票,您收好,外麵車上有六百石糧食,不是貢米,都是上等的粗糧。”
張思仁聽了這話,心裏越發覺得奇怪,宮裏怎麽可能有粗糧,就是太監宮女們吃的,雖不是貢米,卻也都是上好的精米細麵。
蔡公公放下銀票,又從懷裏拿出一個手掌大小的烏木對牌。“張大人,您可著心腹之人,持此牌前往崔記糧行提糧,憑此牌,可提出崔記糧行所存的八萬石糧食,今日這六百石粗糧,就是咱家先提了送過來應急的。”
“崔記糧行?那是誰家的鋪子?”張思仁疑惑的問道。京城裏還有這等義商?
蔡公公笑著說道:“是鎮北軍元帥夫人的陪嫁鋪子。昨兒寧夫人入宮求見皇後娘娘,說是程元帥得知災情,讓她捐出元帥名下私產累年的收益,計白銀十萬兩。寧夫人想著如今京城裏有錢都沒地兒買糧,就將崔記糧行的所有存糧盡數捐了出來。”
“啊!寧夫人高義!如今京城裏的糧鋪哪家不是翻著倍的漲糧價,誰肯白放出一粒糧食。坐地發死人財,簡直喪盡天良!寧夫人雖為女子,卻比男兒更大氣,羞熬那些個七尺男兒!”張思仁感動的說道。
能在京城開糧鋪的,誰家的後台不是朝中的大臣,達官顯貴府上的夫人。可能這般大義捐糧的,卻隻有鎮北軍元帥夫人這一人。
“是啊,寧夫人捐銀捐糧卻不圖名,她是悄悄入宮的,除了皇上和皇後娘娘,也就是幾個近侍之人知道,再沒別人知道程元帥和寧夫人捐出這麽多錢糧。”蔡公公點頭感歎。
送走了蔡公公,張思仁長長了舒了口氣,有了這十萬兩銀子和八萬石糧食,他拚命節省著用,應該能支撐過兩個月。
等天氣迴暖,就可以陸續安排災民迴鄉,這賑災之事,總算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隻是兩個月後災民們迴鄉安置又得需要一大筆銀子,那筆銀子如今還沒個出處,張思仁歡喜過後,不免又有些犯愁。
不過安置災民怎麽也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先放一放,現在最要緊的是辦好賑災之事,一來災民不必凍餓而死,於百姓有益。二來,也能為宮中的皇後和太子撐腰,這幾年來,皇後和太子過的著實辛苦。他此番若是能立下功勞,太子的地位也能穩固些。
宮中,寧康帝看著手中的密折,眼圈兒都有些泛紅。這是來自永寧關的密折,折上卻隻字不提永寧關的軍情。
其實這是一封程思則寫給寧康帝的私人信件。密折傳私人信件,是寧康帝給昔日伴讀,如今的股肱之臣程思則的特權。
看完信,寧康帝喃喃道:“子修,子修,隻有你才能這般赤誠待朕!若非永寧關離不得你,朕真想讓你迴到京城,迴到朕的身邊!你在朕的身邊,朕心裏才踏實。”
程思則的信中,不提君臣之誼,隻念舊友之好。所以他不要任何的封賞,隻盼著這些銀子能助舊友解一時之急。
程思則還在信中開玩笑的說“若是銀子還不夠,等開春之後,他也帶兵去朔北草原打草穀,說啥也得把皇上的私庫填起來。”
果然是一張床上睡不出兩樣人,程思則不要寧康帝的封賞,寧氏在皇後這裏也是一樣。她捐出陪嫁糧行裏所有的存糧,隻是為了幫閨中密友在宮中過的舒心些。
當然,程氏夫妻心中也不是沒有大義,百姓遭難,他們也會救助。隻是如果帝後不是他們夫妻的知交好友,他們斷斷不會這般慷慨大方。畢竟十萬兩銀子是程思則所有的私房,而崔氏糧行也占了寧氏陪嫁的三分之一。
程氏夫妻的高義與大多數朝臣的冷漠吝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程氏夫妻不要任何封賞,可帝後卻分別以賜年禮的方式單獨賞賜了寧氏的三個兒子。出於對好友的信任,帝後都沒有給養在鵲仙居的程清菡任何賞賜。
帝後這反常的舉動,不知讓多少京城裏的權貴們傷透了腦筋,他們怎麽都想不明白帝後到底是何用意……
後宮之中,寧康帝的妃嬪們幾乎是個個暗自拍手稱快,畢竟何淑妃得寵之時,就連皇後都不放在眼中,更不要說那些比她品級低的妃嬪,那些妃嬪哪個沒受過何淑妃的欺負。
皇宮之外,有些原本有意投靠何尚書,支持大皇子的大臣們也都停止了一切行動,不過他們也不敢立刻轉頭支持太子,誰知道何淑妃會不會複寵,畢竟何家在外朝勢大,何淑妃又是後宮第一美人。
宮中朝上自有勾心鬥角,但這些都沒有到影響到賑災大事。在定國公世子張思仁的主持下,進展的十分順利。災民們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自然也就不想再進京城乞討了。
隻有一條,銀子太不經花了,糧食也太不經用了,賑災二十日後,從戶部撥出的銀子就花的隻剩三萬多兩,而糧食也隻剩下五分之一。可寒冷又漫長的冬日才過了一半,還得熬上兩個月才能冰雪消融大地迴春。
張思仁正著急上火之時,寧康帝身邊的總管太監親自押送四大車的糧食,來到張思仁臨時主事的戶部大堂。
在戶部大堂主事,可不是張思仁有意搶地盤,而是無論錢還是糧,還有各類建材以及藥材,都存放在戶部的大庫之中,他不在這裏坐鎮,就很難保證各類物資的順利出庫轉運。
“蔡公公,你怎麽來了?”聽了小吏的稟報,張思仁趕緊迎了出來。他迎的可不是總管太監蔡公公,而是那四大車的糧食。張思仁想糧食都快想瘋魔了。
“張大人,皇上知道錢糧都不夠用,這不打發咱家給您送過來。”蔡公公滿臉堆笑的說道。
張思仁頓時愣住了,數日前,皇上已經將宮中存留的貢米送了好些出來,他聽他娘說,宮裏隻留了不足兩個月的口糧,如今哪裏還拿的出糧食?
“蔡公公快請進內堂說話。”張思仁一邊命小吏與蔡公公帶來的手下交接糧食,一邊往內堂讓蔡公公。
進了內堂,蔡公公拿出厚厚一疊銀票,對張思仁笑著說道:“張大人,這是十萬兩銀票,您收好,外麵車上有六百石糧食,不是貢米,都是上等的粗糧。”
張思仁聽了這話,心裏越發覺得奇怪,宮裏怎麽可能有粗糧,就是太監宮女們吃的,雖不是貢米,卻也都是上好的精米細麵。
蔡公公放下銀票,又從懷裏拿出一個手掌大小的烏木對牌。“張大人,您可著心腹之人,持此牌前往崔記糧行提糧,憑此牌,可提出崔記糧行所存的八萬石糧食,今日這六百石粗糧,就是咱家先提了送過來應急的。”
“崔記糧行?那是誰家的鋪子?”張思仁疑惑的問道。京城裏還有這等義商?
蔡公公笑著說道:“是鎮北軍元帥夫人的陪嫁鋪子。昨兒寧夫人入宮求見皇後娘娘,說是程元帥得知災情,讓她捐出元帥名下私產累年的收益,計白銀十萬兩。寧夫人想著如今京城裏有錢都沒地兒買糧,就將崔記糧行的所有存糧盡數捐了出來。”
“啊!寧夫人高義!如今京城裏的糧鋪哪家不是翻著倍的漲糧價,誰肯白放出一粒糧食。坐地發死人財,簡直喪盡天良!寧夫人雖為女子,卻比男兒更大氣,羞熬那些個七尺男兒!”張思仁感動的說道。
能在京城開糧鋪的,誰家的後台不是朝中的大臣,達官顯貴府上的夫人。可能這般大義捐糧的,卻隻有鎮北軍元帥夫人這一人。
“是啊,寧夫人捐銀捐糧卻不圖名,她是悄悄入宮的,除了皇上和皇後娘娘,也就是幾個近侍之人知道,再沒別人知道程元帥和寧夫人捐出這麽多錢糧。”蔡公公點頭感歎。
送走了蔡公公,張思仁長長了舒了口氣,有了這十萬兩銀子和八萬石糧食,他拚命節省著用,應該能支撐過兩個月。
等天氣迴暖,就可以陸續安排災民迴鄉,這賑災之事,總算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隻是兩個月後災民們迴鄉安置又得需要一大筆銀子,那筆銀子如今還沒個出處,張思仁歡喜過後,不免又有些犯愁。
不過安置災民怎麽也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先放一放,現在最要緊的是辦好賑災之事,一來災民不必凍餓而死,於百姓有益。二來,也能為宮中的皇後和太子撐腰,這幾年來,皇後和太子過的著實辛苦。他此番若是能立下功勞,太子的地位也能穩固些。
宮中,寧康帝看著手中的密折,眼圈兒都有些泛紅。這是來自永寧關的密折,折上卻隻字不提永寧關的軍情。
其實這是一封程思則寫給寧康帝的私人信件。密折傳私人信件,是寧康帝給昔日伴讀,如今的股肱之臣程思則的特權。
看完信,寧康帝喃喃道:“子修,子修,隻有你才能這般赤誠待朕!若非永寧關離不得你,朕真想讓你迴到京城,迴到朕的身邊!你在朕的身邊,朕心裏才踏實。”
程思則的信中,不提君臣之誼,隻念舊友之好。所以他不要任何的封賞,隻盼著這些銀子能助舊友解一時之急。
程思則還在信中開玩笑的說“若是銀子還不夠,等開春之後,他也帶兵去朔北草原打草穀,說啥也得把皇上的私庫填起來。”
果然是一張床上睡不出兩樣人,程思則不要寧康帝的封賞,寧氏在皇後這裏也是一樣。她捐出陪嫁糧行裏所有的存糧,隻是為了幫閨中密友在宮中過的舒心些。
當然,程氏夫妻心中也不是沒有大義,百姓遭難,他們也會救助。隻是如果帝後不是他們夫妻的知交好友,他們斷斷不會這般慷慨大方。畢竟十萬兩銀子是程思則所有的私房,而崔氏糧行也占了寧氏陪嫁的三分之一。
程氏夫妻的高義與大多數朝臣的冷漠吝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程氏夫妻不要任何封賞,可帝後卻分別以賜年禮的方式單獨賞賜了寧氏的三個兒子。出於對好友的信任,帝後都沒有給養在鵲仙居的程清菡任何賞賜。
帝後這反常的舉動,不知讓多少京城裏的權貴們傷透了腦筋,他們怎麽都想不明白帝後到底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