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米巨磊和傅亦瑤兩個人兩情相悅,如果不是米巨磊用自己的職業和人品做了保證,估計這輩子他們家也不能同意傅亦瑤嫁給自己家的。
畢竟,他們這樣的人品,沒有什麽攀龍附鳳的心理。在他們眼裏,比起那些外在條件,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幸福。
他們這樣的人家,原本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也是不愁吃喝的。他們本就沒有什麽高嫁低娶的心思,他們一心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夠過得幸福。
反而是他們這樣所謂的“有底蘊”的家庭,越是在關鍵時候,越是喜歡權衡利弊,甚至是喜歡把孩子的婚姻當成利益的交換。
現在的世界,現在的社會,現在的婚姻裏,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是沒錢的人越重感情!有錢人反而更冷漠。
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會有一種感受:那些不富裕的窮人更熱心腸,更重感情,和窮人比有錢人則顯得更加冷漠。
其實,仔細看看,窮人親密的隻是“金錢”,而有錢人窮的就是“思維和品德”了。
這種感受是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為什麽有錢人更不愛講感情?
首先,賺錢本身就是個披荊斬棘的過程,把別人口袋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沒有點手段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一個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拚變成有錢人,那他一定經曆過無數個隻有自己才知道的困難和痛苦,這種經曆會讓他們對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判斷,冷漠或許隻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一種自我防禦係統。
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隻想更緊的握在手裏。
其次,窮人之間你來我往的社會行為,多是靠感情維係的,他們之間少有利益交易,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交換,或者說,感情是窮人能拿出手的為數不多的資源。
而有錢人的資源就是錢。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講,錢是這個世界的稀缺資源,如果這個世界絕大多數都是窮人,感情肯定不算是稀缺資源,這在理論上是說得通的。
所以,當你和有錢人談感情的時候,他們很難不冷漠。畢竟,對有錢人而言這可算不上是等價交換。
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是不對等的,這種不對等,會產生認知差,有錢人認為我給你錢是想幫助你,而窮人認為你在侮辱我。
然後,窮人和有錢人遇事時,處理問題的出發點本身就大相徑庭。
多數窮人都有種為在乎的人“兩肋插刀”的豪情,他們不太會關注利益得失,即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為看重的感情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否則,他們自己的良心就會過不去。
而有錢人,更關注利益得失,當事情出現時,權衡利弊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有錢人會認為,守住來之不易的財富,不斷的積累財富,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們相信失去的東西可以用金錢通過其他方式得到彌補。不得不說的是,當今社會很多東西確實有錢就能買得到,有時候感情也不例外。
有些時候,有錢買不來感情而有些東西,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人生,就是這麽矛盾。
最後,那麽真的如大家的感受一樣,窮人更重感情,而有錢人就更冷漠嗎?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窮人的重感情或許隻是抱團取暖,而有錢人的冷漠可能也隻是嚐盡人生冷暖後的後遺症。
人,都是好人,和“錢”相遇,一切就都變了味!
錢是萬惡之源,可是,沒有錢,誰都活不下去。
其實,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富人,婚姻的本質,都是利益的互換。
很多人問:“婚姻的本質是什麽?”
我也想說出個風花雪月,讓人們對愛情、婚姻和生活充滿希望,但每次想了想,還是潑了盆冷水。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中,講過他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愛情發生的概率本來就是一個偶然事件。如果兩個人注定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在全世界70億的人口中,他們基本上連見麵的機會都沒有。所謂婚姻,也不過是兩個人合夥辦企業、簽合同。”
聽起來冷血殘酷,但往往走得長遠的婚姻,都是站在地麵上,深刻理解了這種利益交換的“合作關係”。
你去過相親中介嗎?在哪裏見過一張張相親的價目表嗎?
每個人從外貌、戶口到收入、房車,明碼實價,把婚姻的利益交換發揮到了極致。
為什麽會這樣呢?
出於本能,每個人都希望投入最少,收獲最多,盡量讓自己的社會價值給自己提供最大的報酬。
現在的人,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壓力,如果一旦要走到相親的地步,那他們就希望彼此不要浪費各自的時間,盡量透明化,公開化的認識對方。
其實,換個角度,這也是一件好事。
在關係裏麵,兩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均等的利益,渴望公平。
就像擁有7座轎車、5萬月薪的“頂配男”要交換一個貌美如花,北京戶口的“頂配女”,並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
不能一見鍾情,不能日久生情,那還不如在相親市場上找一個“旗鼓相當”的人。
沒有人願意“扶貧”,同樣為沒有人願意“高攀”,誰也不想因為一場婚姻,失去金錢或者是人格尊嚴。
也許,會有人疑問,怎麽會有人把婚姻說得這麽功利?
其實,這才是最體麵的做法。兩個人把榮辱得失計算好,奔著最壞的結果去做最好的事。
一段成熟的婚姻,是需要兩人在婚前,認真討論一下“如果結婚,你能帶給我什麽好處”這個問題。
否則,你以為的細水長流、來日方長,沒了同等利益的交換,很多時候會變成一地雞毛、反目成仇。你今天還陷在愛情的美好幻想裏,明天可能就為了爭房、爭錢、爭孩子撕得頭破血流。
有些時候,醜話說在前頭,也是一種體麵。
婚姻裏,交換的無非是兩種利益。
第一,就是錢。有的人以為婚姻的利益,就是經濟,就是錢。
的確,沒錢的夫妻多半不幸,貧賤夫妻百事哀。
但隻有錢的婚姻卻是最沒有保障的婚姻。
日本導演北野武在外麵花天酒地,情人換了一個又一個,是他的老婆在家養大孩子,幫他打理財產。
有一次,他的助理指著一棟大廈,說:“這是您的產業。”
北野武:“啊?這是我的嗎?”
他揮霍放縱的生活就靠在老婆這棵大樹下乘涼。
他的老婆付出一生,68歲卻被離婚,北野武跟著小18歲的情人開始了“新生活”。
為什麽?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裏,錢是最基本的安全需要,而更高一個層次的需要是歸屬和愛的需要。
什麽樣的人會認為隻要綁住了對方的錢,就能拴住對方的心呢?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太過不安,以至於難以信任歸屬感和愛意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至於要死死抓住一切可以被她完全控製的事物。
錢,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可除非心死了,誰又願意待在一段沒有溫度的關係裏呢?
第二,就是感情。那婚姻裏的情是什麽呢?
很多人不理解,都是自家人了,情難道還要交換?多生分啊!
我見過太多人一吵架就說:“我對你這麽好,這麽為你著想,你呢?你想過我嗎?”
哪有什麽不求迴報的付出?
”我對你有多好,我對你付出了多少”的背後那句話,就是“我損失了多少”。
不平等的付出,滿足的是兩個人。
索取的人,自然獲得了你的好;付出的人,獲得的是一種高尚感,滿足感,道德上的優越感。
我們為什麽會要感情,要婚姻?
因為我們內心中都帶有需求。
可能是依戀,可能是陪伴,可能是孤獨,可能是歸屬感,可能是安全感……
當我們需要一個人來滿足自己,就會跟別人產生關係。
情是怎麽來的呢?
愛情可能是一瞬間的、有期限的,但長久的感情總是一點點小事積累起來的。
我今天跟你說了一句話,你迴應我一句話;我今天給你做了一頓飯,你怕我累,洗了碗……
日本23歲寫出《東京愛情故事》的編劇阪元裕二說:“動人的故事,就存在於日常中。”
有錢有情,勢均力敵,婚姻才有底氣不至於敗給時間、敗給現實。
可有的人不是不明白婚姻的本質是利益交換,隻是追求利益的方式錯了。
什麽意思?
就像是殺雞取卵。
我們都知道,留著雞,雞蛋源源不斷,可就有人要殺了雞。
這就是一種舍本逐末,自殺式地追求幸福的方式。
迷你劇《婚姻諮文》,把成年人的婚姻說透了,揭開了婚姻消亡的真相。
爭執:“你知道問題是什麽嗎?”“簡直是對牛彈琴!”
指責:“都是你的錯!”“你就沒有任何責任嗎?”
貶低:“你的工作真是全世界最令人沮喪的工作了!”“你寫的書沒什麽狗屁用處。”
為什麽說僅僅是平常的對話,不是出軌、家暴等婚姻重疾,就殺死了婚姻呢?
因為他們用舍本逐末的方式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什麽意思?
追求利益有兩種方式:1、隻讓自己好。2、讓大家好。
讓大家好,永遠是最有生命力,源源不斷滋養著婚姻,這是婚姻利益的“本”。
隻讓自己好,短期能迅速收獲,長期來看,卻在不斷傷害關係,這是婚姻利益的“末”。
可在婚姻中,“隻讓自己好”這種事太多了。
我今天做了家務,希望得到認可,可你卻毫無反應。
怎麽辦呢?
從“本”來說,我多認可你,理解你,讓家裏的愛正向流動起來。慢慢地,你也會學會認可我。
但大多數人不願意這樣做,為什麽?
因為周期長,效果慢,還要自己先投入成本。
就像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到一萬元,還要先投入一千塊。
於是,最快的方式,就是爭執、抱怨、貶低、指責,對方會迅速地滿足你,給你一萬元,給你認可。
說的簡單點,這種追求利益的方式,就像無良商家為了迅速獲利而用地溝油。
可舍本逐末,在你追逐末端利益的同時,根基卻在不斷被毀掉。
有的人會問:“憑什麽他讓我這麽難過,還要我改變?”
也有的人會問:“如果付出沒有迴報,怎麽辦?”
我想說:婚姻中,最高級的利益交換不是錢,也不是情,而是自我的拓寬。
前段時間,梅婷出席發布會的照片讓大家眼前一亮,連記者也忍不住喊:“梅婷,你好漂亮啊!”
第一段婚姻中,她砸了所有積蓄,隻為支持前夫的導演夢。
票房慘敗,曾火極一時的她,連買酸奶都要買打折或有贈品的。
投入一切,她收獲了什麽呢?
第三者插足、鄢頗出軌、家暴等緋聞被傳得沸沸揚揚,兩人的感情走到盡頭。
再婚後,她卻活得比誰都幸福。家務、帶孩子,全都被老公承包。她憑什麽?
因為她在每一段關係裏,都是自我拓寬的。
離婚後,她心裏留下的,仍舊是那些美好。
反複強調前夫有才華,有修養。即使十年後,她對前夫的評價仍舊是“幹淨、溫暖”。
說起現在的老公,她說:“他個性特別好,對工作也認真執著,責任心強,我也是碰著大運了。遇見他以後,你會發現自己也希望自己越變越好。”
一個從別人那總是看到美好,看到長處的人,即便失去了關係,收獲的也是更好的自己。
而這,才是婚姻中最高級的利益交換。
其實,不過是真心換真心,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能看到我的好,我願意承認你的好。
米修知道,而自己家人,除了米巨磊,並沒有一個人對傅亦瑤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真心。
所以,傅家人在自家閨女沒有“吃虧”之前,傅家人不願意不給自家人麵子,不願意戳穿米家人的小心思,也願意給他們一個改正的機會。可是,如今傅亦瑤受傷了,他們就不願意再忍讓了。他們怕自己的忍讓,成了米家人放肆的資本,他們也怕自己的忍讓變成米家人眼裏的懦弱。父母,一直希望能夠做孩子的靠山,成為孩子的底氣。
所以,他們之前的忍讓不過是礙於傅亦瑤的麵子,可當傅亦瑤自己都受傷的時候,那,其他人又算得了什麽呢?他們這些人,說白了不過是自己心愛的女兒的附屬罷了,連可單獨使用的贈品都算不上。
畢竟,他們這樣的人品,沒有什麽攀龍附鳳的心理。在他們眼裏,比起那些外在條件,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幸福。
他們這樣的人家,原本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也是不愁吃喝的。他們本就沒有什麽高嫁低娶的心思,他們一心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夠過得幸福。
反而是他們這樣所謂的“有底蘊”的家庭,越是在關鍵時候,越是喜歡權衡利弊,甚至是喜歡把孩子的婚姻當成利益的交換。
現在的世界,現在的社會,現在的婚姻裏,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是沒錢的人越重感情!有錢人反而更冷漠。
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會有一種感受:那些不富裕的窮人更熱心腸,更重感情,和窮人比有錢人則顯得更加冷漠。
其實,仔細看看,窮人親密的隻是“金錢”,而有錢人窮的就是“思維和品德”了。
這種感受是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為什麽有錢人更不愛講感情?
首先,賺錢本身就是個披荊斬棘的過程,把別人口袋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沒有點手段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一個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拚變成有錢人,那他一定經曆過無數個隻有自己才知道的困難和痛苦,這種經曆會讓他們對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判斷,冷漠或許隻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一種自我防禦係統。
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隻想更緊的握在手裏。
其次,窮人之間你來我往的社會行為,多是靠感情維係的,他們之間少有利益交易,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交換,或者說,感情是窮人能拿出手的為數不多的資源。
而有錢人的資源就是錢。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講,錢是這個世界的稀缺資源,如果這個世界絕大多數都是窮人,感情肯定不算是稀缺資源,這在理論上是說得通的。
所以,當你和有錢人談感情的時候,他們很難不冷漠。畢竟,對有錢人而言這可算不上是等價交換。
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是不對等的,這種不對等,會產生認知差,有錢人認為我給你錢是想幫助你,而窮人認為你在侮辱我。
然後,窮人和有錢人遇事時,處理問題的出發點本身就大相徑庭。
多數窮人都有種為在乎的人“兩肋插刀”的豪情,他們不太會關注利益得失,即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為看重的感情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否則,他們自己的良心就會過不去。
而有錢人,更關注利益得失,當事情出現時,權衡利弊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有錢人會認為,守住來之不易的財富,不斷的積累財富,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們相信失去的東西可以用金錢通過其他方式得到彌補。不得不說的是,當今社會很多東西確實有錢就能買得到,有時候感情也不例外。
有些時候,有錢買不來感情而有些東西,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人生,就是這麽矛盾。
最後,那麽真的如大家的感受一樣,窮人更重感情,而有錢人就更冷漠嗎?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窮人的重感情或許隻是抱團取暖,而有錢人的冷漠可能也隻是嚐盡人生冷暖後的後遺症。
人,都是好人,和“錢”相遇,一切就都變了味!
錢是萬惡之源,可是,沒有錢,誰都活不下去。
其實,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富人,婚姻的本質,都是利益的互換。
很多人問:“婚姻的本質是什麽?”
我也想說出個風花雪月,讓人們對愛情、婚姻和生活充滿希望,但每次想了想,還是潑了盆冷水。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中,講過他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愛情發生的概率本來就是一個偶然事件。如果兩個人注定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在全世界70億的人口中,他們基本上連見麵的機會都沒有。所謂婚姻,也不過是兩個人合夥辦企業、簽合同。”
聽起來冷血殘酷,但往往走得長遠的婚姻,都是站在地麵上,深刻理解了這種利益交換的“合作關係”。
你去過相親中介嗎?在哪裏見過一張張相親的價目表嗎?
每個人從外貌、戶口到收入、房車,明碼實價,把婚姻的利益交換發揮到了極致。
為什麽會這樣呢?
出於本能,每個人都希望投入最少,收獲最多,盡量讓自己的社會價值給自己提供最大的報酬。
現在的人,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壓力,如果一旦要走到相親的地步,那他們就希望彼此不要浪費各自的時間,盡量透明化,公開化的認識對方。
其實,換個角度,這也是一件好事。
在關係裏麵,兩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均等的利益,渴望公平。
就像擁有7座轎車、5萬月薪的“頂配男”要交換一個貌美如花,北京戶口的“頂配女”,並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
不能一見鍾情,不能日久生情,那還不如在相親市場上找一個“旗鼓相當”的人。
沒有人願意“扶貧”,同樣為沒有人願意“高攀”,誰也不想因為一場婚姻,失去金錢或者是人格尊嚴。
也許,會有人疑問,怎麽會有人把婚姻說得這麽功利?
其實,這才是最體麵的做法。兩個人把榮辱得失計算好,奔著最壞的結果去做最好的事。
一段成熟的婚姻,是需要兩人在婚前,認真討論一下“如果結婚,你能帶給我什麽好處”這個問題。
否則,你以為的細水長流、來日方長,沒了同等利益的交換,很多時候會變成一地雞毛、反目成仇。你今天還陷在愛情的美好幻想裏,明天可能就為了爭房、爭錢、爭孩子撕得頭破血流。
有些時候,醜話說在前頭,也是一種體麵。
婚姻裏,交換的無非是兩種利益。
第一,就是錢。有的人以為婚姻的利益,就是經濟,就是錢。
的確,沒錢的夫妻多半不幸,貧賤夫妻百事哀。
但隻有錢的婚姻卻是最沒有保障的婚姻。
日本導演北野武在外麵花天酒地,情人換了一個又一個,是他的老婆在家養大孩子,幫他打理財產。
有一次,他的助理指著一棟大廈,說:“這是您的產業。”
北野武:“啊?這是我的嗎?”
他揮霍放縱的生活就靠在老婆這棵大樹下乘涼。
他的老婆付出一生,68歲卻被離婚,北野武跟著小18歲的情人開始了“新生活”。
為什麽?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裏,錢是最基本的安全需要,而更高一個層次的需要是歸屬和愛的需要。
什麽樣的人會認為隻要綁住了對方的錢,就能拴住對方的心呢?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太過不安,以至於難以信任歸屬感和愛意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至於要死死抓住一切可以被她完全控製的事物。
錢,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可除非心死了,誰又願意待在一段沒有溫度的關係裏呢?
第二,就是感情。那婚姻裏的情是什麽呢?
很多人不理解,都是自家人了,情難道還要交換?多生分啊!
我見過太多人一吵架就說:“我對你這麽好,這麽為你著想,你呢?你想過我嗎?”
哪有什麽不求迴報的付出?
”我對你有多好,我對你付出了多少”的背後那句話,就是“我損失了多少”。
不平等的付出,滿足的是兩個人。
索取的人,自然獲得了你的好;付出的人,獲得的是一種高尚感,滿足感,道德上的優越感。
我們為什麽會要感情,要婚姻?
因為我們內心中都帶有需求。
可能是依戀,可能是陪伴,可能是孤獨,可能是歸屬感,可能是安全感……
當我們需要一個人來滿足自己,就會跟別人產生關係。
情是怎麽來的呢?
愛情可能是一瞬間的、有期限的,但長久的感情總是一點點小事積累起來的。
我今天跟你說了一句話,你迴應我一句話;我今天給你做了一頓飯,你怕我累,洗了碗……
日本23歲寫出《東京愛情故事》的編劇阪元裕二說:“動人的故事,就存在於日常中。”
有錢有情,勢均力敵,婚姻才有底氣不至於敗給時間、敗給現實。
可有的人不是不明白婚姻的本質是利益交換,隻是追求利益的方式錯了。
什麽意思?
就像是殺雞取卵。
我們都知道,留著雞,雞蛋源源不斷,可就有人要殺了雞。
這就是一種舍本逐末,自殺式地追求幸福的方式。
迷你劇《婚姻諮文》,把成年人的婚姻說透了,揭開了婚姻消亡的真相。
爭執:“你知道問題是什麽嗎?”“簡直是對牛彈琴!”
指責:“都是你的錯!”“你就沒有任何責任嗎?”
貶低:“你的工作真是全世界最令人沮喪的工作了!”“你寫的書沒什麽狗屁用處。”
為什麽說僅僅是平常的對話,不是出軌、家暴等婚姻重疾,就殺死了婚姻呢?
因為他們用舍本逐末的方式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什麽意思?
追求利益有兩種方式:1、隻讓自己好。2、讓大家好。
讓大家好,永遠是最有生命力,源源不斷滋養著婚姻,這是婚姻利益的“本”。
隻讓自己好,短期能迅速收獲,長期來看,卻在不斷傷害關係,這是婚姻利益的“末”。
可在婚姻中,“隻讓自己好”這種事太多了。
我今天做了家務,希望得到認可,可你卻毫無反應。
怎麽辦呢?
從“本”來說,我多認可你,理解你,讓家裏的愛正向流動起來。慢慢地,你也會學會認可我。
但大多數人不願意這樣做,為什麽?
因為周期長,效果慢,還要自己先投入成本。
就像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到一萬元,還要先投入一千塊。
於是,最快的方式,就是爭執、抱怨、貶低、指責,對方會迅速地滿足你,給你一萬元,給你認可。
說的簡單點,這種追求利益的方式,就像無良商家為了迅速獲利而用地溝油。
可舍本逐末,在你追逐末端利益的同時,根基卻在不斷被毀掉。
有的人會問:“憑什麽他讓我這麽難過,還要我改變?”
也有的人會問:“如果付出沒有迴報,怎麽辦?”
我想說:婚姻中,最高級的利益交換不是錢,也不是情,而是自我的拓寬。
前段時間,梅婷出席發布會的照片讓大家眼前一亮,連記者也忍不住喊:“梅婷,你好漂亮啊!”
第一段婚姻中,她砸了所有積蓄,隻為支持前夫的導演夢。
票房慘敗,曾火極一時的她,連買酸奶都要買打折或有贈品的。
投入一切,她收獲了什麽呢?
第三者插足、鄢頗出軌、家暴等緋聞被傳得沸沸揚揚,兩人的感情走到盡頭。
再婚後,她卻活得比誰都幸福。家務、帶孩子,全都被老公承包。她憑什麽?
因為她在每一段關係裏,都是自我拓寬的。
離婚後,她心裏留下的,仍舊是那些美好。
反複強調前夫有才華,有修養。即使十年後,她對前夫的評價仍舊是“幹淨、溫暖”。
說起現在的老公,她說:“他個性特別好,對工作也認真執著,責任心強,我也是碰著大運了。遇見他以後,你會發現自己也希望自己越變越好。”
一個從別人那總是看到美好,看到長處的人,即便失去了關係,收獲的也是更好的自己。
而這,才是婚姻中最高級的利益交換。
其實,不過是真心換真心,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能看到我的好,我願意承認你的好。
米修知道,而自己家人,除了米巨磊,並沒有一個人對傅亦瑤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真心。
所以,傅家人在自家閨女沒有“吃虧”之前,傅家人不願意不給自家人麵子,不願意戳穿米家人的小心思,也願意給他們一個改正的機會。可是,如今傅亦瑤受傷了,他們就不願意再忍讓了。他們怕自己的忍讓,成了米家人放肆的資本,他們也怕自己的忍讓變成米家人眼裏的懦弱。父母,一直希望能夠做孩子的靠山,成為孩子的底氣。
所以,他們之前的忍讓不過是礙於傅亦瑤的麵子,可當傅亦瑤自己都受傷的時候,那,其他人又算得了什麽呢?他們這些人,說白了不過是自己心愛的女兒的附屬罷了,連可單獨使用的贈品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