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陣中,鼓號齊鳴,旌旗一舞,傳令的快馬奔馳於各陣之間,大軍立時開始布陣,準備迎敵。


    隻是有新豐鎮這麽個釘子在,金軍列陣卻很不方便。


    如果列陣於鎮子北麵,那明軍一旦趕到,就能對鎮子進行支援,列陣於鎮子南麵,將明軍援軍與鎮子隔開,同樣也是不妥,這等於是處於兩麵夾擊之中,萬一後麵出了問題,那整個金陣都要崩潰。


    最終為了穩妥起見,孟喬芳還是選擇了在鎮子北麵列陣,金軍沿用過去的習慣,近六萬人馬有些手忙腳亂的各自就位。


    金軍步軍每營成一方陣,方陣間有很大的間隙,沿著戰場鋪開,近萬金軍騎兵則列陣於方陣之後,隨時可以從間隙間衝鋒。


    在以前,馬軍是一支大軍進攻的核心力量,相當於一記重錘,但是現在馬軍的地位卻有些尷尬,隨著步軍火力的加強,襲擾等於是找死,但是不襲擾亂陣,那馬軍衝鋒破陣的能力也就沒法子展現了。


    火器讓步軍逐漸登上王者地位,騎兵漸漸淪為輔助作用。當然,這不是說騎兵不行了,要是忽視他,一旦被他逮到機會,那肯定會讓人終生悔恨。


    這時孟喬芳與眾將居於陣前,嚴陣以待,他們前麵趙良棟部正與阮美的殘兵,於鎮中殊死搏殺。


    渭水沿岸的河風吹過,金軍的旌旗飄蕩,獵獵作響,孟喬芳騎馬駐立在王旗大纛下,目光陰鷙的注視著遠處,等待著與明軍一決高下。


    這一戰是滅國之戰,關係大金國的生死,同樣也關係到孟喬芳的生死,以及他的政治前途,他必然全力以赴。


    “傳令下去,趙良棟繼續猛攻新豐鎮,不需要遲疑,再令馬軍,一旦賊至,趁其陣不穩,立刻猛衝擊垮他們!”孟喬芳沉聲喝道。


    孟喬芳很有自信,不怪他如此囂張,這裏是金軍選定的戰場,明軍以落下乘,再加上明軍騎兵被圍,金軍騎兵占據優勢,而現在的地形又處於曠野,孟喬芳覺得不管怎麽看,他的勝算都占大頭。


    就在金軍布陣時,部將鄭文成忽然喊道:“來了!”


    孟喬芳等人向南遠眺,果然看見旌旗漫天,明軍援軍漫野而來。


    他忙抽出千裏鏡觀看,隻見南麵出現一條奪目的紅線,明軍的士卒在到膝蓋雜草叢中排成整齊的隊列,列陣而行。


    明軍各個方陣在號鼓中,令行禁止,士卒整齊踏步,緩慢的前行,保持一條直線。


    孟喬芳見此臉色微微一變,他沒想到明軍居然是以戰鬥陣型挺進,一進入戰場,就可以直接投入戰鬥,讓他稍感意外。


    不過,看人數,明軍的兵力似乎沒有他多,大概隻有三四萬人,這讓他不在猶豫,果斷下令道:“馬軍出擊,不要讓他們靠近!”


    孟喬芳沒有與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下令。如果讓明軍推進到新豐鎮,同鎮內守軍匯合,明軍有鎮子為依托,想要擊破他們,那就難了。


    他一聲令下,金軍中軍號角驟起,金軍的一萬騎兵,便緩緩開出。


    張名振率領三萬步騎向北推進,陣線前散布了許多以鴛鴦陣為陣型的明軍旗隊,他們十二人為一組,走在步陣五十步之前,每個旗隊間隔二十餘步,組成一道散兵線。


    這個距離,散兵後麵的排銃手能給予火力的支援,各散兵旗隊之間也能相互支援射殺敢於騷擾的金軍斥候小隊。


    這也是明軍騎兵不足,所以用一條散兵線,走在大陣前麵,掩護大陣前行。


    不過,這種散兵對付小股的斥候騷擾還行,麵對金陣中前出的一萬騎兵,那就是螳臂當車了。


    張名振作為魯派將領之首,曾經和四明山的王翊,獨立撐起江南的半邊天地,牽製住了大量的清軍,為隆武朝廷和王彥在西南抗清,分擔了巨大的壓力。


    正史中,舟山失陷後,張名振護著魯王南奔廈門。


    鄭國姓對於失去舟山的張名振不太瞧得上,大言道:“汝為定西候數年,所作何事?”


    張名振迴答說:“中興大業!”


    鄭國姓又問:“大業安在?”


    張名振迴答說:“濟則征之實績,不濟則在方寸間耳。”


    鄭國姓再問,“方寸何據?”


    張名振答,“在背上。”語畢,解衣示之,有“赤心報國”四字,深入肌膚。


    張名振可以說是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要不是派係問題,成就將不止於此。


    王彥知道他的能力,所以才讓他擔任北線主將,阻擊孟喬芳的攻擊。


    這時他看見金軍騎兵出陣,並不慌張,而是一揮手,身後大纛旗立時停下,三萬明軍見大纛旗一停,便也立時停下步伐,整個大陣鴉雀無聲的靜立下來。


    張明振率領的三萬人馬,僅有四個司的龍騎兵,加上一個營的散兵庇護於陣前,這如能如何也抵擋不住金軍近萬騎兵的衝擊。


    張名振揮手製止大陣繼續向前,然後朗聲令道:“大軍就地布陣迎敵,陣前的山字營,集合一處,繼續向新豐鎮前進!如遇敵騎攻擊,可結空心陣就地防禦。”


    他命令一下,明軍陣中就想起聲聲號角,大軍停下布陣,陣前的散兵則在號角聲中向中間的營旗匯攏,組成一個方陣,向兩裏外的鎮子而去。


    眼看著敵騎出擊,張名振所部卻有條不紊地擺陣。


    大陣前一排長矛居前,士卒身子下蹲,腳踩住矛尾,雙手握著矛杆,讓鋒利的長矛斜刺出去。矛兵蹲著,不影響後麵火銃手的射擊,他們身後是三排正裝填彈藥的自生銃手。


    這是前麵的四排,同他們相隔五十步,第二陣線也是如此排列,他們之後則是第三條這樣的陣線。


    除了士卒之外,明軍還將車輛橫在陣前,在陣線上布置鹿角拒馬等障礙,火炮則置於障礙之後,擺停待發。


    明軍應對從容,這主要是因為明軍在謀劃北守南攻時,對於如何應對孟喬芳的攻擊,已經做了規劃。


    戰場位於平原上,地形並不複雜,明軍出營之後,在營外事先擺好了陣型,然後保持著大概的陣型,向前挺進,所以抵達戰場後,隻需要簡單的準備,大陣就迅速列成。


    遠處,孟喬芳騎在馬上,用千裏鏡查看明軍陣線,見騎兵出擊逼停了明軍,但是明軍迅速成陣,騎兵想要趁著明軍立足未穩,衝垮明軍,也不太可能。


    他拿著千裏鏡,迅速掃視了整個明軍陣線,又看見前陣三千多明軍,脫離大陣的掩護,繼續向新豐鎮挺進,他頓時放下千裏鏡,喝令道:“傳令馬軍,向西迂迴,攻擊明軍側翼,再令同州鎮蒲城營、澄城營前出,一左一右,夾擊前出的明軍,不能讓他們進入新豐鎮。”


    金軍騎兵出陣後,逐漸提起了速度,疾馳向前,準備衝散明軍。


    他們首先遇見前突的山字營,三千明軍立時在曠野上,結成一個方陣,長槍斜刺出來,金軍騎兵看著明晃晃的長矛,並不敢撞擊方陣。


    能衝陣的騎兵,大多是重騎兵,而且也需要專門的訓練,否則人願意撞,馬也不想送死。


    況且就算是重騎,也不能瞎撞,否則就算穿成鐵罐頭,也容易被長矛捅死。


    金軍騎兵疾馳而來,在靠近方陣時,戰馬自主的分成左右,向兩邊繞開,戰馬上的騎兵從方陣兩旁繞過,騎兵頓時弓箭、火銃齊發,方陣內的士卒,立時連連倒地。


    不過也就是在同一時間,方陣的前麵、左麵和右麵同時開火,火器三麵齊發,銃焰連連閃爍,金軍頓時紛紛落馬。


    明軍陣內,銅炮打出的鐵砂,將金騎掃倒一片,嚇得後麵的金將騎兵,趕緊繞開。


    明軍重視火炮,每個局也就是一百多人,便配一門小炮,有的是三斤炮,有的是六斤炮,作為步軍的火力支援。


    騎兵繞開明軍的方陣,出現在明軍大陣前,他們見明軍列成陣線,前麵拒馬,長矛已然就緒,但是未得命令,他們隻能向前猛衝。


    “轟轟轟!”明軍陣線上,火炮頓時齊發,前衝的金騎頓時人昂馬翻。


    就在這時,金軍中軍一陣號角聲響起,硬著頭皮前衝的騎兵,頓時鬆了口氣,紛紛拔動馬韁,在距離明軍陣線一裏半處,轉向西麵疾馳而去。


    張名振馬上就明白了孟喬芳的意圖,西麵的杜府溝已經落入金軍之手,那裏明軍沒有支撐。


    明軍陣列成線,正麵火力強大,側麵卻相對單薄,孟喬芳顯然是想從西麵突破,繞道側麵和背後進行攻擊。


    如果金軍騎兵繞到明軍後麵,對明軍發動攻擊,那明軍將會很危險,而一旦讓金軍攻破明軍防線,恐怕李過還未擊敗吳三桂,明軍就差不多要敗了。


    張名振作為一員老將,從征的時間不比孟喬芳短,經曆的戰事也不比孟喬芳少。在四鎮俱降,明朝以無精兵的情況下,他能靠著一群新募之兵,在江南苦苦支撐,自然是有本事的。


    這時他見金軍騎兵向西而去,連眼皮都沒動一下,直接下令道:“傳令秦鋒,堵住西麵的缺口!”


    中軍一聲令下,正麵龜縮迴來的兩千騎兵中,已經成了三十歲中年人的秦鋒,立時將戰刀一把,高聲喝令道:“忠武鎮,洗刷恥辱的時候到了!”


    語畢,他便一馬當先,領著從臨潼逃脫的兩千龍騎,驅趕著拖著火炮的戰馬,立刻就向西疾馳而去。


    兩軍的陣線西起杜府溝,東到零口鎮,杜府溝西麵有條溝,零口鎮東麵有條河,戰場剛好夾在著一溝一河之間。


    秦鋒領著兩千龍騎,很快就疾馳到了西麵,在明軍陣線西側,水溝與明軍陣線之間,迅速翻身下馬,士卒飛快的結成陣型,火炮被推上前來,嚴陣以待。


    不一會兒,萬馬奔騰,金軍騎兵便出現在了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