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入其來的變化,令山腳下的清營內,眾多清將腦中一團亂麻。
其實相比與山下,山上被困的明軍要更早發現清軍墩台放的狼煙。
東廂房內,中路軍的殘兵敗將們正聽著皇帝的交代,托付最後的大事,心中都滿是絕望。
大軍困在山頂已有數日時間,傷兵已經餓死渴死大半,就算是健壯的士卒,也是餓得兩腿發軟。
被困在山上,他們自然不會放棄求生的意誌,金聲桓、王得仁幾日間已經組織了多次突圍,但都被山下的清軍逼了迴來,以失敗告終。
這樣的情況,讓不少人心中其實已經絕望,他們突的太前,又沒有援兵,現在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已經到了窮途陌路。
可就在皇帝交代遺命之時,一將卻闖進來,聲音在屋內響起,“陛下,江麵有船,湖廣的船……”
屋內的嗚咽聲頓時寂靜,跪著龍榻邊的金聲桓一躍而起,下意識的急問道:“什麽船?船在哪裏?”
隆武混濁的眼中不禁流出一行熱淚,這個時候能派兵過來的人,除了王彥,還有誰?
皇帝的一生,注定是孤家寡人,登上這個位子,就得警惕天下間所有的人,要造他的反,謀他的位,所以皇帝心中不能有情感,便是對他忠心耿耿之人,在必要時刻也能舍棄。
曹孟德有“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即便是宋太祖也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語。
這多說出了曆代掌權者的心態,但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做到鐵石心腸,心中總有柔軟的部分,總有動情之時。
隆武彌留之際,聽到湖廣的船來,心中難免悸動,“朕負卿甚多,卿卻終不負朕……”
一時間,隆武若是會那奇門之法,他多想向天借壽,也不要太多,隻望能與王彥見最後一麵,問一問這個和他越走越遠,卻又願意在關鍵時刻搭救他的人,心忠到底是什麽想法,解一解君臣間的心結。
隆武一陣咳嗽,屋內的大臣和武將們卻一陣騷動,不自禁之間,已經站起來大半,眾人聽到皇帝咳嗽,才反應過來,發現失了禮數,屋內又一下安靜下來。
這時隆武哪裏還管這些,他已經無法理事,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一手用白手帕捂住嘴,一手居然頗具力道的揮了揮,讓眾人全部退下,趕緊去外麵看看。
金聲桓等人見此,急於了解情況,便急忙退出。
一眾將領和大臣,擁著那報信的將領,便湧出廂房。
在他們背後,內侍卻忽然驚唿一聲“陛下”,隆武帝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出了廂房,金聲桓邊走邊問道:“哪裏可以看見?”
那報信的將領,急步走在他身後,“出了廟門,站在山頂上,就可以看見!”
眾人聞言箭步如飛,完全不像是餓了幾天的人。
此時山頂上,原本或躺或靠的士卒,已經全部站起身來,密密麻麻的往山頭西麵擠。
出了廟門,眾人隻見山頂人頭攢動,士卒們杵著兵器往西麵移動,李元胤等人,疾走在前,為唐王、金聲桓與眾臣公分開一條道,來到望台之下。
為了能夠突圍,掌握山下清兵的動向,明軍在山頭搭建了一座望樓,其實也就是幾根木頭一釘了事,隻是高出山頭樹木一點點,可以不被擋住視界。
眾人大步來到望台下,站在上麵的一將,看見隊伍過來,一手指著西麵江上,興奮的朝下大吼道:“殿下,督鎮,戰船蔽江而下,是湖廣的水師!”
唐王、金聲桓聽了,連忙爬上去,唐王還好,多少喝了點湯水,金聲恆疾走一陣,又爬上望台,才站定便兩眼一黑,身子一晃,險些暈倒過去,幸得李元胤一把將他抄住。
他求生的欲望,要將萬餘江西子弟帶迴贛地的信念,使他穩住了身形,便急著向遠方眺望,果然見遠處二十多裏外,一道濃煙衝天而起,而在十多裏外,隱約間可以看見一座黑山,從西麵移動而來。
清軍的水師在鎮江、南京一帶,從上遊下來這麽大規模船隊,除了湖廣的船隊,不可能是清兵的船。
爬上望台的眾人,紛紛往西麵眺望,唐王拿來千裏鏡,看了一眼,臉上難掩興奮之色。
不管今後怎麽說,這船隊現在必然是來搭救他們的。
李元胤看見江麵上的影子,激動的聲音都變了,“這肯定是衡陽王東下,來救我們了。”
戰船順流而下,速度堪比戰馬馳騁,明軍殘軍又在山頂上,看得極遠,將領和大臣以及山上的士卒們,都激動難當,不少人士卒竟然抱著嚎啕大哭起來,將領們則握緊了雙拳。
山頂上,歡唿之聲陡然爆發起來。
東麵山頭上,情況比西麵山頭的還要糟糕的王得仁部,因為位置的關係,視線被西麵山頭遮蔽,並不了解情況。
他們忽然聽見東麵山上,爆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唿,聲浪直上雲天,饑餓疲乏的士卒們不禁抬頭,望向西麵,但卻不得所以然。
正在這時,一將跌跌撞撞的穿行在趟了滿地的士卒之間,來到一大石前,向一頭發散亂,幹裂著嘴唇,低頭擦拭戰刀的將軍說道:“都督,西麵打旗語,援兵來了……”
山腳下,清軍大帳內,博洛正發泄著怒火,整個人在帳中煩躁的來迴踱步。
帳中清將也一個個麵帶慌張,他們都清楚大勝關、江寧一線的兵力空虛,要是讓王彥撞進去,後果不堪設想。
就向博洛如果抓住朱聿鍵,能打擊明軍士氣,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一樣,江寧對於滿清同樣有重大意義,甚至可以說,失江寧就等於失江南。
正在這時,兩做山上此起彼伏的歡唿傳下來,最後化成一首雄渾悲壯的戰歌,“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博洛臉色一沉,這是山上的明軍見此種絕境下,依然有友軍來救,光歡唿已經不能抒發心中的情感,用歌聲在迴應馳援的友軍,同敵愾兮,共死生。
其實相比與山下,山上被困的明軍要更早發現清軍墩台放的狼煙。
東廂房內,中路軍的殘兵敗將們正聽著皇帝的交代,托付最後的大事,心中都滿是絕望。
大軍困在山頂已有數日時間,傷兵已經餓死渴死大半,就算是健壯的士卒,也是餓得兩腿發軟。
被困在山上,他們自然不會放棄求生的意誌,金聲桓、王得仁幾日間已經組織了多次突圍,但都被山下的清軍逼了迴來,以失敗告終。
這樣的情況,讓不少人心中其實已經絕望,他們突的太前,又沒有援兵,現在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已經到了窮途陌路。
可就在皇帝交代遺命之時,一將卻闖進來,聲音在屋內響起,“陛下,江麵有船,湖廣的船……”
屋內的嗚咽聲頓時寂靜,跪著龍榻邊的金聲桓一躍而起,下意識的急問道:“什麽船?船在哪裏?”
隆武混濁的眼中不禁流出一行熱淚,這個時候能派兵過來的人,除了王彥,還有誰?
皇帝的一生,注定是孤家寡人,登上這個位子,就得警惕天下間所有的人,要造他的反,謀他的位,所以皇帝心中不能有情感,便是對他忠心耿耿之人,在必要時刻也能舍棄。
曹孟德有“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即便是宋太祖也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語。
這多說出了曆代掌權者的心態,但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做到鐵石心腸,心中總有柔軟的部分,總有動情之時。
隆武彌留之際,聽到湖廣的船來,心中難免悸動,“朕負卿甚多,卿卻終不負朕……”
一時間,隆武若是會那奇門之法,他多想向天借壽,也不要太多,隻望能與王彥見最後一麵,問一問這個和他越走越遠,卻又願意在關鍵時刻搭救他的人,心忠到底是什麽想法,解一解君臣間的心結。
隆武一陣咳嗽,屋內的大臣和武將們卻一陣騷動,不自禁之間,已經站起來大半,眾人聽到皇帝咳嗽,才反應過來,發現失了禮數,屋內又一下安靜下來。
這時隆武哪裏還管這些,他已經無法理事,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一手用白手帕捂住嘴,一手居然頗具力道的揮了揮,讓眾人全部退下,趕緊去外麵看看。
金聲桓等人見此,急於了解情況,便急忙退出。
一眾將領和大臣,擁著那報信的將領,便湧出廂房。
在他們背後,內侍卻忽然驚唿一聲“陛下”,隆武帝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出了廂房,金聲桓邊走邊問道:“哪裏可以看見?”
那報信的將領,急步走在他身後,“出了廟門,站在山頂上,就可以看見!”
眾人聞言箭步如飛,完全不像是餓了幾天的人。
此時山頂上,原本或躺或靠的士卒,已經全部站起身來,密密麻麻的往山頭西麵擠。
出了廟門,眾人隻見山頂人頭攢動,士卒們杵著兵器往西麵移動,李元胤等人,疾走在前,為唐王、金聲桓與眾臣公分開一條道,來到望台之下。
為了能夠突圍,掌握山下清兵的動向,明軍在山頭搭建了一座望樓,其實也就是幾根木頭一釘了事,隻是高出山頭樹木一點點,可以不被擋住視界。
眾人大步來到望台下,站在上麵的一將,看見隊伍過來,一手指著西麵江上,興奮的朝下大吼道:“殿下,督鎮,戰船蔽江而下,是湖廣的水師!”
唐王、金聲桓聽了,連忙爬上去,唐王還好,多少喝了點湯水,金聲恆疾走一陣,又爬上望台,才站定便兩眼一黑,身子一晃,險些暈倒過去,幸得李元胤一把將他抄住。
他求生的欲望,要將萬餘江西子弟帶迴贛地的信念,使他穩住了身形,便急著向遠方眺望,果然見遠處二十多裏外,一道濃煙衝天而起,而在十多裏外,隱約間可以看見一座黑山,從西麵移動而來。
清軍的水師在鎮江、南京一帶,從上遊下來這麽大規模船隊,除了湖廣的船隊,不可能是清兵的船。
爬上望台的眾人,紛紛往西麵眺望,唐王拿來千裏鏡,看了一眼,臉上難掩興奮之色。
不管今後怎麽說,這船隊現在必然是來搭救他們的。
李元胤看見江麵上的影子,激動的聲音都變了,“這肯定是衡陽王東下,來救我們了。”
戰船順流而下,速度堪比戰馬馳騁,明軍殘軍又在山頂上,看得極遠,將領和大臣以及山上的士卒們,都激動難當,不少人士卒竟然抱著嚎啕大哭起來,將領們則握緊了雙拳。
山頂上,歡唿之聲陡然爆發起來。
東麵山頭上,情況比西麵山頭的還要糟糕的王得仁部,因為位置的關係,視線被西麵山頭遮蔽,並不了解情況。
他們忽然聽見東麵山上,爆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唿,聲浪直上雲天,饑餓疲乏的士卒們不禁抬頭,望向西麵,但卻不得所以然。
正在這時,一將跌跌撞撞的穿行在趟了滿地的士卒之間,來到一大石前,向一頭發散亂,幹裂著嘴唇,低頭擦拭戰刀的將軍說道:“都督,西麵打旗語,援兵來了……”
山腳下,清軍大帳內,博洛正發泄著怒火,整個人在帳中煩躁的來迴踱步。
帳中清將也一個個麵帶慌張,他們都清楚大勝關、江寧一線的兵力空虛,要是讓王彥撞進去,後果不堪設想。
就向博洛如果抓住朱聿鍵,能打擊明軍士氣,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一樣,江寧對於滿清同樣有重大意義,甚至可以說,失江寧就等於失江南。
正在這時,兩做山上此起彼伏的歡唿傳下來,最後化成一首雄渾悲壯的戰歌,“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博洛臉色一沉,這是山上的明軍見此種絕境下,依然有友軍來救,光歡唿已經不能抒發心中的情感,用歌聲在迴應馳援的友軍,同敵愾兮,共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