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地風起雲湧,但王彥並不知曉。


    此時他等來了從瀘州過來的船隻,正看著大軍登船。


    清晨,紅日東升,光芒照在巴蜀之地綿延的大山上,勾勒出一條條金邊,大江之水在它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茫茫浩瀚。


    在重慶府最大的渡口對麵,一座小山上,大纛旗迎風飄揚,五色令旗插滿了山頭,正隨風獵獵作響,山頂上還搭起了大鼓台,十多麵碩大的戰鼓,擺在上麵顯得威風凜凜。


    王彥負手站在山頂,凝望著滔滔江水,“巴山風雨起蒼黃,十萬雄師過大江……”


    他看著山腳下,長江邊,無數碟盔,紅櫻,對襟步甲的士卒登上船隻,上了竹筏,密密麻麻的一片,巴縣城外綿延的軍營中,無數條人流匯集到江灘,人頭蠶動,長槍密如林,旌旗如雲,魏巍壯盛,他胸中不禁有一種波瀾壯闊,氣吞如虎的情懷,此時他忽然笑了起來,“今日過了長江,便是本閣橫掃川蜀之時。”


    這時,旁邊瞭望塔上的旗鼓大喊:“相公,吳將軍打旗語,忠義軍準備好了。”


    五萬人馬,自然不能一擁過江,渡口就隻有那麽寬,江灘就那麽大,必須分批次渡過去。


    王彥聽了,神情一陣肅然,他一揮手,戰鼓擂起,“傳令吳日生渡江。”


    明軍明目張膽的就是要從大渡口強渡,所以清軍早就發現了動靜,並做好了迎擊的準備,不過李國英與王遵坦都不是很擔心。


    首先明軍的船支並不多,隻有三十艘,且沒有戰船,一次運過江來的人最多一千人,對岸防夠不成多大威脅,再者那些筏子便不要提了。


    之前明軍一千多號人在王家沱渡江,結果筏子沒到江心就被衝得七零八落,這大渡口水流比王家沱還急,兩人已經認定明軍這次渡江,十之八九又要失敗。


    這時,大渡口上傳來一陣陣急促的警鍾之聲,“當!當!當!”鍾聲顯得驚惶而急促,這是清軍瞭望兵,發現了軍情。


    因為水流的關係,明軍的登船點設在清軍的上遊斜對麵,並不在大渡口的對麵。


    江麵上,三十艘船裏滿載著明軍士卒,從天上往下看,全是插著紅櫻的碟盔擠在一起,一門佛郎機小炮則被放在船頭。


    明軍從瀘州搜集的船都是小船,在江麵上起伏航行,仿佛在洪流中飄蕩的一片片樹葉,水麵很急,十分顛簸,船艙內的明軍士兵手握戰刀,臉上陣陣肅然。


    這時船隻風帆鼓起,借著西南風,斜刺裏向長江北岸駛去,船頭直接指向大渡口前的江灘。


    在船隻之後,一百多個大竹筏,每個筏子上都座著二十名士卒,竹筏在船隻後麵一字排開,由忠義軍副統製吳日生統領,他們乘風破浪,借著水勢向大渡口衝去。


    北岸邊,清軍在江灘上修建了一條土牆,上麵占滿了士兵,還在山腰修建了炮台,隨著船隻衝過江心,清軍這邊先行開火。


    轟隆的炮聲響起,一枚枚鐵彈砸向江麵,濺起一丈多高的水柱,江水被濺上天空,又落下來,瞬間淋濕了船上士卒的衣甲。


    炮聲轟隆,明軍船頭放的小佛郎機也開始還擊,鐵彈亂飛,將船隻砸出了許多窟窿,炮彈撕破了風帆,但小鐵彈對船隻的損害並不巨大。


    清軍沒有紅夷大炮,雙方對射雖然兇猛,但並不是十分慘烈,清軍的炮彈多落入江水中,濺起道道水柱,明軍船隻顛簸的厲害,炮彈更加打不準。


    船隻有風帆,又借著水勢,速度比筏子要快上許多,所以將筏子甩在了身後,早早過了江心。


    李國英麵帶冷笑,揮手道:“火箭上!”


    一千弓箭手,從土牆裏出來,站在江邊彎弓搭箭,在火炬上點燃,咻咻咻的射出千支火箭,箭矢射在船帆上,立刻把船帆引燃,頓時黑煙滾滾,箭矢釘在船身上,整個船隻也慢慢燒了起來。


    不得不說,對付船隻,實心彈的作用,還真比不上火攻。


    江麵上船隻燃起大火,速度慢慢降下來,李國英與王遵坦見此,覺得大事以定,至於那些筏子,估計很快就要演繹他們所期待的一幕了。


    “將軍你看,筏子過江心了!”這時觀察的清兵突然驚唿道。


    李國英、王遵坦聽了,向江麵望去,果然見百架筏子,如同一條水蛇一般,居然過了江心,繼續向岸邊衝來。他們兩人一個遼東人,一個山東人都不會水,更別提什麽了解長江水紋了,他們怎麽也想不明白,都是筏子,為什麽之前不到江心,就被水流衝亂,而這次卻一字排開殺過岸來。


    此時船隻已經衝到岸邊,太湖將領吳毅山立刻舉起戰刀,拿起盾牌,嘶吼一聲:“弟兄們殺啊!”


    近千明軍紛紛從船上,跳入水中,涉著齊腰的江水,舉著盾牌向岸邊跋涉。


    王遵坦是文官,雖是巡撫但戰鬥主要還是由李國英指揮,他掃視一眼眼下的情形,知道絕對不能讓明軍在攤頭戰穩腳跟。


    “撫台大人,我領兩千人把他們趕入江中,撫台大人指揮弓手、銃手,一定不能讓筏子上的明軍登岸。”


    三裏長的江灘,從船隻上跳下的明軍,喊殺著涉水上岸,但迎麵便撞上了兩千清兵,瞬間戰在一起,刀槍相擊,血肉翻飛。


    這時筏子已經到了水勢逆轉之處,筏子上的民夫立刻用長杆頂住,幾個長杆,交替著撐著筏子衝向北岸。


    王遵坦領著四千清軍趕到了登陸之地,眼看著十多個大筏子靠岸,一群群明軍士兵從筏子跑下來。


    這些筏子吃水淺,所以能直接衝到岸邊,比擱淺的船隻,還要好用一些,士卒不用涉水,就能直接上岸。


    “弓箭準備!”王遵坦大喊一聲,三千清軍弓手立刻張弓搭箭,對準了明軍士兵。


    “射!”


    一聲令下,箭矢密集地射向筏子,剛上岸的數百士兵措手不及,被鋪天蓋地射來的箭矢,打來的鉛彈,放倒大半,剩下的百餘士兵立刻用盾牌抵擋,組成一麵盾牆。


    王遵坦見搶到先機,他心中大喜,連忙喝令道:“弓箭壓製住敵軍,不準敵軍登陸!長槍兵把登岸的敵軍趕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