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清流不敢怠慢,躬身頷首繼而道,“皇上,臣於樓蘭得叢大人相助察查了些許疑點,諸如樓蘭國主與姬伯關係、朝中重臣私交、周遭臨邦往來等,其中兩點最是引得臣不解,一則乃是樓蘭國中太子身世極為可疑,二來便是姬伯與匈奴、大食、月氏等國皆是過往甚密。而那烏孫現主本就於匈奴長成,可謂與匈奴同氣連枝,若是姬伯使了昔日七雄爭霸秦國合縱連橫之策……”話無需言盡,卻更可引人遐想。
“嘶,”皇帝猛然起身,“蠻夷烏合之眾竟欲要以此覬覦我大漢不成?”略滯了滯,“那樓蘭太子又是如何?與此有何相幹?”
“臣初始不過於宮宴之上不得見樓蘭後宮嬪妃宴客而心生疑竇,遂求助叢大人使人察查,方知樓蘭之內並不得見太子臨朝,國主亦是鮮少入後宮,皇子公主更是不曾知曉。故而,微臣揣度,姬伯恰是因此方得國主器重,而若是待其大權得握更是國主陛下百年之後……”
皇帝側眸,“這姬伯年歲幾何?竟是籌謀如此長遠?”
“還請皇上恕臣愚鈍,那姬伯素來修身向道,僅於麵相實難妄言其當下年歲幾何。遑論,如若其可盡掌樓蘭,加之蘭鮮為其愛徒,逼宮自是易如反掌。”
皇帝默了默,“此事與江湖何幹?似是愛卿出使前曾言有個江湖摯友可薦與朕,嗬嗬,可是顧名?”
上官清流憨笑啟唇,“自是瞞不得皇上慧眼。”
“嗬嗬,那莫宅恐是不過掩人耳目之用,愛卿可是為得收斂消息刻意為之?今日散朝又是直將顧名‘劫’至你府中,更是自子安宅邸將其一眾隨從具‘擄’了去,可否與朕實言,這又是演的哪一出啊?”
“昨日微臣歸來,皇上特命伍大人相送微臣出宮卻獨留閑王問事,無非暗示微臣六皇子殿下及一眾京中勢力皆是窺視顧賢弟欲行拉攏之策,而蘭鮮今日更是當殿試探,若是清流再不知進退豈非有負皇恩?本就因著清流偶感風寒致使歸程延誤,如今已然迴轉京內,如何皆是不得躲懶了,定需得與皇上分憂才是。”上官清流巧舌如簧,一番恭維之語令皇帝聽得甚是滿意。
“嗯,罷了,若是愛卿可將如何謀劃於顧名必不得投靠異邦之策言明,朕再酌情思量該是怎樣獎、懲。”
上官清流微微一笑,“臣自是不敢貪功,皇上定然早有論斷,不過待清流迴轉可名正言順由臣擔下罵名罷了。”聰慧如上官清流,自是早已從皇帝於顧名之封賞洞察了其心意。
“哦?因何定為罵名?上官清流,朕便是這般罔顧旁人皆是覬覦的大才嗎?”
“不不不,皇上恕罪,臣失言了。”上官清流雖是出口認錯,然那麵上顯出的笑意卻分外惹眼,使人一看便知乃是佯裝嬉戲罷了。
伍大人險些失笑出聲,忙以手掩唇假意輕咳了兩聲。
大漢天子往複望了他二人一眼,僅是那上揚的唇角自是藏不住喜色的。
上官清流不再怠慢,微微躬身一禮道,“皇上,恕清流不敬之罪,私心想著皇上該是縱了顧賢弟仍是肆意江湖,便如同昔日逖聞先生一般。”
皇帝微有一瞬驚異,轉而便是了然,心道這上官清流果真洞察人心之能絲毫不遜於翟相國等一眾老臣,竟是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謀斷之術。
“那你倒是將朕需得相縱緣由交代個清楚明白方可。”
“是。”上官清流暗自慶幸當真猜中了皇帝心意。“臣已然知悉皇上於顧賢弟褒獎聖旨,若是皇上執意令其入朝,自是如同臣一般封官賜府,絕不得僅是閑職且任由其可持玉牌隨意行走,遑論那千石年奉具可由周老國公代受。故而臣思忖,皇上聖意該是可使其縱橫江湖以便與微臣於廟堂遙相唿應,如此既能分去了臣身兼兩任重擔,又是於顧賢弟師門不願入朝訓誡有所周全,更可令其隱於暗處,如遇邊關有險則是如奇兵天降不得敵國防備,打一個措手不及!便是那姬伯、樓蘭國主以及周遭各邦存了不臣之心亦是不足為慮,他等已然知悉顧賢弟所能,卻不得其所蹤,且定會相互之間猜忌不斷,如何毫無嫌隙一致對抗我大漢?故而臣才不得不讚一聲皇上此舉實乃一箭三雕之計,皇上所慮再不得如此萬全無遺了。”
皇帝微微蹙眉,“愛卿便並無憂心朕如此行事給了旁人可乘之機?”
“斷不得的。一則皇上如此大肆褒獎顧賢弟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蘭鮮入京參駕便可見一斑。由此,異邦君主縱然有心拉攏,終是需得細細權衡其國力強盛可能與我大漢相較。二來,皇上此舉已將周老國公與顧賢弟視為一體,即便心存妄念之輩膽敢動了旁的心思,亦是需得斟酌與皇上忠心不二的周老國公所轄權責。更是皇上辨人無雙,自是已然篤定了顧賢弟乃是重情重義之人,絕不會因得自身之故累計無辜人眾。”
皇帝直麵上官清流,肅顏道,“清流,卻是人心難測,一時之念較之一世之為恐多有變換啊。”
上官清流聞言即刻跪伏於地,“皇上,清流願以項上人頭為顧賢弟作保,其忠心大漢及皇上之心天地可鑒,絕然不會行差踏錯做出數典忘祖之事!”
“嗬嗬,朕竟是不知清流如此看重顧名,前些時日曾聽聞顧名與龍泉似是傳有斷袖之好,愛卿……”
“故而清流今日散朝便將顧賢弟拉去府中啊,如此既可除了旁人流言,又能令顧賢弟免去有心之人欲要拉攏之擾,僅是這名聲……哎,臣僅願可替皇上分憂,旁的,棄了也罷。”言罷佯裝委曲求全之狀。
“哈哈哈,好個自作聰明的上官尚書令,竟敢如此揣測聖意?來人,”朝著門外高聲一喝,“賜酒!”
隨著厚重門板被自外開啟,幾名宮女魚貫而入,將一托盤之上的玉樽呈於上官清流麵前。
上官清流並無絲毫遲疑,雙手端起一飲而盡,擱置了酒盞朝著皇帝大禮參拜,“臣謝皇上賞賜禦酒。”
“好!”皇帝拍案而起,麵上具是笑意,“上官清流聽旨:此樓蘭一行卿為大漢謀得重利,於社稷有功,特進封為正三品郎中令、兼掌南軍調配,年奉兩千石,賜銀印青綬。”
“臣,叩謝皇上隆恩!”
這君臣二人便是這等如同猜謎一般將事情講了個清楚明白,實該歎一句皆非尋常之輩。
“老奴於此賀過上官大人!”伍大人得了皇上暗示,連忙近前道賀,並責成門處的一名內侍將上官清流送出宮去。
“明月,這上官清流如何?”待房中再複靜默無聲,皇帝方朝著那名為上官清流奉酒的“宮女”開口。
“父皇令明月足足候了近半個時辰,竟是為得如此?”明月公主皺著小臉,不滿之意極為明顯。
“哈哈哈,若非如此你又豈能細細相看?且,方才龍嘯林之狀你亦是見得了,雖是那龍泉自幼於周正身前長成,卻父子一脈,怎知其日後不得與之相仿?”
“那父皇怎知上官清流定然無虞?”
“你呀,”皇帝起身踱步近前,極顯慈愛道,“上官清流家中已無尊長,唯有他一人。遑論他如今得朕信重有佳,更會為其初始便存的光複家族門楣之誌盡心盡力,即便如日後有所轉變,卻終是朕的臣子,難不成還會謀反?故而,明月便聽從父皇安排就好。”
“嘶,”皇帝猛然起身,“蠻夷烏合之眾竟欲要以此覬覦我大漢不成?”略滯了滯,“那樓蘭太子又是如何?與此有何相幹?”
“臣初始不過於宮宴之上不得見樓蘭後宮嬪妃宴客而心生疑竇,遂求助叢大人使人察查,方知樓蘭之內並不得見太子臨朝,國主亦是鮮少入後宮,皇子公主更是不曾知曉。故而,微臣揣度,姬伯恰是因此方得國主器重,而若是待其大權得握更是國主陛下百年之後……”
皇帝側眸,“這姬伯年歲幾何?竟是籌謀如此長遠?”
“還請皇上恕臣愚鈍,那姬伯素來修身向道,僅於麵相實難妄言其當下年歲幾何。遑論,如若其可盡掌樓蘭,加之蘭鮮為其愛徒,逼宮自是易如反掌。”
皇帝默了默,“此事與江湖何幹?似是愛卿出使前曾言有個江湖摯友可薦與朕,嗬嗬,可是顧名?”
上官清流憨笑啟唇,“自是瞞不得皇上慧眼。”
“嗬嗬,那莫宅恐是不過掩人耳目之用,愛卿可是為得收斂消息刻意為之?今日散朝又是直將顧名‘劫’至你府中,更是自子安宅邸將其一眾隨從具‘擄’了去,可否與朕實言,這又是演的哪一出啊?”
“昨日微臣歸來,皇上特命伍大人相送微臣出宮卻獨留閑王問事,無非暗示微臣六皇子殿下及一眾京中勢力皆是窺視顧賢弟欲行拉攏之策,而蘭鮮今日更是當殿試探,若是清流再不知進退豈非有負皇恩?本就因著清流偶感風寒致使歸程延誤,如今已然迴轉京內,如何皆是不得躲懶了,定需得與皇上分憂才是。”上官清流巧舌如簧,一番恭維之語令皇帝聽得甚是滿意。
“嗯,罷了,若是愛卿可將如何謀劃於顧名必不得投靠異邦之策言明,朕再酌情思量該是怎樣獎、懲。”
上官清流微微一笑,“臣自是不敢貪功,皇上定然早有論斷,不過待清流迴轉可名正言順由臣擔下罵名罷了。”聰慧如上官清流,自是早已從皇帝於顧名之封賞洞察了其心意。
“哦?因何定為罵名?上官清流,朕便是這般罔顧旁人皆是覬覦的大才嗎?”
“不不不,皇上恕罪,臣失言了。”上官清流雖是出口認錯,然那麵上顯出的笑意卻分外惹眼,使人一看便知乃是佯裝嬉戲罷了。
伍大人險些失笑出聲,忙以手掩唇假意輕咳了兩聲。
大漢天子往複望了他二人一眼,僅是那上揚的唇角自是藏不住喜色的。
上官清流不再怠慢,微微躬身一禮道,“皇上,恕清流不敬之罪,私心想著皇上該是縱了顧賢弟仍是肆意江湖,便如同昔日逖聞先生一般。”
皇帝微有一瞬驚異,轉而便是了然,心道這上官清流果真洞察人心之能絲毫不遜於翟相國等一眾老臣,竟是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謀斷之術。
“那你倒是將朕需得相縱緣由交代個清楚明白方可。”
“是。”上官清流暗自慶幸當真猜中了皇帝心意。“臣已然知悉皇上於顧賢弟褒獎聖旨,若是皇上執意令其入朝,自是如同臣一般封官賜府,絕不得僅是閑職且任由其可持玉牌隨意行走,遑論那千石年奉具可由周老國公代受。故而臣思忖,皇上聖意該是可使其縱橫江湖以便與微臣於廟堂遙相唿應,如此既能分去了臣身兼兩任重擔,又是於顧賢弟師門不願入朝訓誡有所周全,更可令其隱於暗處,如遇邊關有險則是如奇兵天降不得敵國防備,打一個措手不及!便是那姬伯、樓蘭國主以及周遭各邦存了不臣之心亦是不足為慮,他等已然知悉顧賢弟所能,卻不得其所蹤,且定會相互之間猜忌不斷,如何毫無嫌隙一致對抗我大漢?故而臣才不得不讚一聲皇上此舉實乃一箭三雕之計,皇上所慮再不得如此萬全無遺了。”
皇帝微微蹙眉,“愛卿便並無憂心朕如此行事給了旁人可乘之機?”
“斷不得的。一則皇上如此大肆褒獎顧賢弟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蘭鮮入京參駕便可見一斑。由此,異邦君主縱然有心拉攏,終是需得細細權衡其國力強盛可能與我大漢相較。二來,皇上此舉已將周老國公與顧賢弟視為一體,即便心存妄念之輩膽敢動了旁的心思,亦是需得斟酌與皇上忠心不二的周老國公所轄權責。更是皇上辨人無雙,自是已然篤定了顧賢弟乃是重情重義之人,絕不會因得自身之故累計無辜人眾。”
皇帝直麵上官清流,肅顏道,“清流,卻是人心難測,一時之念較之一世之為恐多有變換啊。”
上官清流聞言即刻跪伏於地,“皇上,清流願以項上人頭為顧賢弟作保,其忠心大漢及皇上之心天地可鑒,絕然不會行差踏錯做出數典忘祖之事!”
“嗬嗬,朕竟是不知清流如此看重顧名,前些時日曾聽聞顧名與龍泉似是傳有斷袖之好,愛卿……”
“故而清流今日散朝便將顧賢弟拉去府中啊,如此既可除了旁人流言,又能令顧賢弟免去有心之人欲要拉攏之擾,僅是這名聲……哎,臣僅願可替皇上分憂,旁的,棄了也罷。”言罷佯裝委曲求全之狀。
“哈哈哈,好個自作聰明的上官尚書令,竟敢如此揣測聖意?來人,”朝著門外高聲一喝,“賜酒!”
隨著厚重門板被自外開啟,幾名宮女魚貫而入,將一托盤之上的玉樽呈於上官清流麵前。
上官清流並無絲毫遲疑,雙手端起一飲而盡,擱置了酒盞朝著皇帝大禮參拜,“臣謝皇上賞賜禦酒。”
“好!”皇帝拍案而起,麵上具是笑意,“上官清流聽旨:此樓蘭一行卿為大漢謀得重利,於社稷有功,特進封為正三品郎中令、兼掌南軍調配,年奉兩千石,賜銀印青綬。”
“臣,叩謝皇上隆恩!”
這君臣二人便是這等如同猜謎一般將事情講了個清楚明白,實該歎一句皆非尋常之輩。
“老奴於此賀過上官大人!”伍大人得了皇上暗示,連忙近前道賀,並責成門處的一名內侍將上官清流送出宮去。
“明月,這上官清流如何?”待房中再複靜默無聲,皇帝方朝著那名為上官清流奉酒的“宮女”開口。
“父皇令明月足足候了近半個時辰,竟是為得如此?”明月公主皺著小臉,不滿之意極為明顯。
“哈哈哈,若非如此你又豈能細細相看?且,方才龍嘯林之狀你亦是見得了,雖是那龍泉自幼於周正身前長成,卻父子一脈,怎知其日後不得與之相仿?”
“那父皇怎知上官清流定然無虞?”
“你呀,”皇帝起身踱步近前,極顯慈愛道,“上官清流家中已無尊長,唯有他一人。遑論他如今得朕信重有佳,更會為其初始便存的光複家族門楣之誌盡心盡力,即便如日後有所轉變,卻終是朕的臣子,難不成還會謀反?故而,明月便聽從父皇安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