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沒想到,你們還敢自認其罪!”秦剛將手向後一伸,接過趙駟遞過來的鹽民請願書,在空中一抖,厲聲喝道:“這份請願書,便就是你們自證其罪的證據,說明你們自己都承認,與那胡濤是一夥的,是共同販賣私鹽的共犯!理應全部治罪!”
秦剛在前麵的一句句話說出後,都能令夏罡感到渾身發冷,感覺到正在墜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好在,他又突然從秦剛現在的這一句話中抓住了爬出來的最後希望。
“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夏罡自言自語道,而他看向身邊另幾個鹽頭時,也得到了同樣的判斷與反應。
是啊!法不責眾這句老話是白講的麽?
接下來,他們倒是要看看:眼前的這位秦大老爺,將要如何對他們這一萬人進行共同治罪?
“朝廷不允許賣私鹽,你們賣了!朝廷不允許聚眾鬧事,你們聚了!朝廷要嚴懲明偷暗搶的事情,你們也做了!所以,不要和我喊什麽冤枉,你們這些人,個個都觸犯了我大宋的刑律,沒有一個是無辜者!”秦剛的話飄蕩在整個營地上空。
但是,在隨著聚集眾人眼中的恐懼越多時,夏罡等人的眼中兇光便越明顯。
他們太了解自己手下的那群屁民了,麵對官府、或者像秦剛這樣的官員,他們一定是恐懼的、一定是害怕的。但是恐懼到了極點、害怕到了盡頭,便就隻有死亡了!
死亡之下,屁民便就無所畏懼、無所害怕了。所以他很定心,默默地看著秦剛發揮、發威,也期待著秦剛最終下達抓人的指令!
他深信,麵對隻有死路一條的局麵時,屁民的勇氣就會在一瞬間而恢複,隻需他振臂一唿,大家便就會一擁而上,這些全盔全甲的士兵又能怎樣呢?拚著死一百個人、死一千個人,還不是一樣可以把他們這三十多人殺得幹幹淨淨?
隻要人都殺完了,誰又會知道今晚的真實情況是什麽?大不了就把殺官的罪名安在一些現場死掉的屁民身上唄!而他夏罡,完全可以說是在鎮壓屁民的中堅力量嘛!
“本官一直是喜歡獎罰並重的,剛才拉了陳二丫來作了一個示範。”夏罡的思索頓時又被秦剛的聲音拉了迴來,他怎麽還不下令,又在廢話什麽呢?
“隻是,本官海事院的監獄並不大,關不了太多的人。所以,接下來的話就非常地重要:整個越州鹽場裏,本官隻需要抓出一百個從犯就夠了。換句話說,在場的一萬人中,每一百個人中,需要找出一名從犯,而其餘的九十九人,都會得到本官的赦免。至於這個從犯是誰?在哪裏?我就需要你們能像陳二丫這樣,勇敢地站出來、指出來,這樣的話,不僅你可以明確指出你的九十九名親人、朋友一起離開,而且離開的每一個人還能得到一貫錢的獎賞,作為迴家的路費。更重要的是,今天以及以前的事情,本官承諾,一律既往不咎!”
“嘩!”地一下,底下人立刻炸開了鍋。
秦剛講的這番話非常簡單、更是直白,絕大多數人都聽懂了,稍遠一點的人也聽得明明白白,他們正在相互交頭結耳地開始商量。
“本官先給出一炷香的時間,在這時間內,率先舉報的,不但可以自己選擇可以赦免的九十九人,還可以多得一枚銀錠的額外獎賞!一炷香後,額外的獎賞結束,但赦免人數與路費都還照舊。”
趙駟以及幾個親兵隊長本來還擔心夏罡他們會不會利用這個規則逃脫製裁?但是此時再看去,明顯是夏罡等人的神情最是慌亂:
他們出身底層,自然清楚在秦剛這手非常漂亮的軟硬兩手之下,絕大多數的鹽民,既無法抵禦住金錢獎勵的誘惑,又無法敢於站出來直接對抗朝廷與王法。
如果明知道最終的結局一定是百分之一的人被抓,另外的九千九百人平安迴家,那麽是不是可以現在搏一搏由他們來指定一百名替罪羊呢?
不過,這樣的問題就出來了,這次的行動是他們牽頭組織的,現在卻找別人來背鍋,這種率先逃跑的行徑,如何讓他們迴到越州之後繼續服眾呢?
要不,再堅持一會兒?底下的這群刁民未必就敢舉報他們吧?
夏罡的基本判斷是正確的,的確沒有普通鹽民敢舉報他!
但是,那隻是普通鹽民罷了。實際上此時幾個小鹽頭的心理活動最掙紮:夏罡要是被抓的話,豈不是意味著越州鹽場的格局可以重新洗牌了嗎?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所以,其中的一名鹽頭突然跳了出來,衝到台前,大聲喊道:“草民舉報,草民舉報夏罡,他就是販賣私鹽的頭頭,草民願意作證!”
夏罡大怒,又感覺此時離自己最近的士兵也是有一點距離的,而他身邊還有四五個死忠跟班,於是決定先拚個魚死網破,唰地一下子抽出事先藏在衣服下的鐵棒,大叫著就往秦剛那邊衝過去。
哪知就在他們幾人的身後,也立刻閃出兩三人,更是直接以一個極其漂亮的擒拿反骨手勢將夏罡及其另外兩人一個招式之下就完全地控製住了。
原來,這就是先行混入鹽民隊伍中的虎哥等人,他們在集合時,便刻意地帶了其中兩人站到了夏罡的身後。此時一見其有歹意,便以雷霆之勢,迅速出擊而得手。
隻是夏罡的死忠跟班不止三人,還有兩人卻是哇哇叫著繼續對著秦剛衝去。
秦剛由於之前的煽動演講,刻意地靠近了鹽民,卻是拉長了與身後親兵之間的距離,突發之下,已經有一人的鐵棍轉眼就揮到了他的眼前,卻令趙駟等人大驚失色,連忙衝上來。
隻是,練習周侗所授內功心法已有多日的秦剛這才發現,自己麵對近在眼前的鐵棒時,已經不再有往日的那種慌張,隻感覺自己體內的真氣此時自發鼓起,他隻是稍一運力,就已控製著身形瞬間向右平移了半尺距離,別人隻感覺眼前一花,他的身形姿勢都沒有改變,就堪堪地避開了眼前鐵棒的致命一擊,然後順勢一腳蹬在那人的膝彎之處,對方慘叫一聲,整個人就撲倒在趕上來的趙駟麵前,被其一把擒住,而另一個稍遠的人,也被另兩名親兵攔住。
整個變化就如閃電一般,而現場也隻有趙駟看出了秦剛剛才的身手,終是鬆了一口氣。
秦剛卻是麵不改色,瞥了一眼這幾個被控製住的人,繼續鎮定地宣布:“獎勵此人銀錠一枚,再讓他去認領九十九人,現在就可以去那個方向領取迴程路費。”
這時場中眾人順著秦剛所指的方向看去,就是營寨外麵,通往縣的方向,不知什麽時候,升起了一標指示作用的旗幟。而那旗幟下麵,卻是隱隱約約地有著不少身著官衣的衙役。
“義烏縣的岑知縣,親自在那裏給大家發放迴家路費!絕無欺騙!”
原來,就在他帶人出來之前,他就已經向岑穰交待好了現在的這些後續安排。
小鹽頭的率先倒戈,不僅一下子扳倒了最大的夏罡,也迅速擊破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盲目信心。膽大的鹽民便一個接一個地站出來,直接指認那些平時欺負他們最多的人,然後便是跑到原先的隊伍裏,又是喊叫、又是招手,將自己的親朋好友一個個地接出去。
甚至還有一些呆站在人群中,被秦剛之前嚴厲的斥責與威嚇而有點嚇傻的人,在被率先舉報過的親友拉出去後,竟然控製不住那種“劫後餘生”的情緒而相互擁抱在一起。
在秦剛的親兵指揮下,當第一批的鹽民開始有序地向縣城方向去登記領取返家路費的時候,接到消息而趕來的岑穰,正帶著一百多名衙役,趕來進行基本的秩序維護。
秦剛隻是簡單檢查了一下被舉報出來的一百人,夏罡極其親信,幾乎無一人漏網——舉報者比他們更清楚“斬草除根”的道理。
而至於這一百人裏有沒有被冤枉的,則並不重要!
正如秦剛公開講過的那樣:凡是跟從來到這裏的人,本質上都已觸犯了大宋律法。而且鹽民被鹽頭裹脅著,基本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參與過販賣私鹽,能被舉報的,自然都是中間參與更深更多的,沒有一個能算不上是被冤枉。而要如何量刑,那是抓迴去後再審理的事了。
一百個被舉報的人,除了開頭的幾個還有反抗,但是再被秦剛的這些全甲士兵幹淨利落地製服之後,後麵一被舉報的,大多都是絕望地癱倒在地。
甚至還有一些人,是直接被他們身邊的鹽民直接控製著推著過來的。
要抓的人不少,秦剛卻是讓人用繩索將他們反綁著,再十人串成一串,拉了十串,再讓岑穰帶來的衙役們一起幫著,將他們先押迴縣城裏的牢房關起來。
剩下來的鹽民,則更加老實地排著隊,隨著親兵與衙役離開這處營地。
當務之急,就是要盡量將這些人分散,能迴去的人,最好現在就動身,而相應的獎勵路費,都隻是小問題了。
直到這時,一直守在秦剛身旁的趙駟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但更是佩服地說道:“剛哥你真是好手段!竟然能將這萬人的人心玩弄得如此服帖!”
秦剛卻定心地笑道:“早先就讓你多沒事要多讀些兵書,兵法所講‘圍三闕一’,講得便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把敵人所有的生路都盡數堵死的話,再弱的人也會生出要與你拚命的心理。所以,這裏鹽民原本過來時的基本心理就是:這裏的一萬人,他們都明白,都從越州跑到了這裏,聚集了這麽多的人,已經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麵,他們隻有一條路,就是團結在一起,逼我讓步,逼我同意他們的條件。所以,哪怕是我們動手要打他們、甚至殺他們,他們都會堅定不移地與我們對站。”
“是啊!這也是我來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想著總是要走到這一步的,可惜了在那個時候要殺那麽多條的生命!”趙駟感慨地說道。
“所以,他們既然都沒有出路,或者認為隻有逼我讓步的這一個出路。那麽我就想辦法多提供給他們一個新的出路。所以我告訴他們:既然大家都知道‘法不責眾’,那麽我就責罰一下最該責罰的人吧!一百個人裏麵罰一個,然後赦免另外的九十九個。你要知道,不管人有沒有念過書,九十九比一的這個概念都是有的。隻要主動站出來,就可以做那絕對安全的九十九個人中的一個,而萬一自己落在那個被舉報的一個那裏,才是真正的萬劫不複呢!”
“可是,剛哥你不擔心夏罡他們先選擇舉報而逃脫嗎?”
“不擔心!道理很簡單,夏罡他們一定會選擇頑抗到底,他們不會支持我提供的規則,因為這個規則對他們不利。”秦剛哈哈笑道,“我的規則讓被他們裹脅的人看到了可以全身而退的希望。而且這些普通人更清楚,應該首先舉報誰!”
“是啊!鹽民們一定清楚,隻有把這些不支持規則的人舉報出去,大家才會安全!”趙駟自悟般地說道,“夏罡他依靠著往日的積威,還有他兇狠的手下爪牙,相信花了不少的時間、又經曆過無數場生死搏殺,才建立起了他的規則。但是卻沒想到,剛哥你隻是簡簡單單地一段話,就讓這裏九成九的人認同了你的新規則,而且還自覺地成為你規則的維護者。而誰想破壞你的規則,他們就會一起把他舉報出來!”
秦剛總結道:“所以駟哥你須記住,未經軍事訓練過的民眾,他們的心理便似膽小懦弱的羔羊。不論環境與條件多麽惡劣,隻要有能活命的選擇,他們一定是毫無例外地選擇可以活命的選項。隻有最愚蠢的人,才會封堵掉羔羊們的所有活命機會,把它們逼上絕境。走上絕境的羔羊,便隻剩下以死相拚這唯一的選項,從而才給自己製造出來了一群以死相搏的最麻煩對手!”
趙駟聽著深以為然。
不過,想了半晌之後,趙駟卻是轉念卻是想起一件事來,便對秦剛說道:“剛哥你講的這個道理甚對,可是某在西北時,卻經曆過另一件事,似乎卻與剛哥講的這番道理相反。”
“哦?駟哥可以講來。”
“西夏人曾對平夏城有過一次突襲,來敵足有十萬之多,當時守城的郭將軍【注:郭成,字信之,北宋西北名將】及折將軍【注:指折可適】僅有不足萬名守軍。西賊卻是勢在必得,便是日夜圍攻,城防甚是吃緊。當時某受孫經略使之遣,帶環慶兵前去支援,到了附近便就受種樸將軍節製。當時眾將都要求盡快出兵,哪怕不能擊退圍城的敵軍,至少能夠有一些援軍能夠進入到平夏城裏實現支援也好啊!但是,種將軍卻堅持帶領援軍隻在外圍唿應,但卻遲遲不願發兵進攻。他認為:郭折二將在城內明白援軍已至,必能凝聚人心死守孤城。而我們實際上已到達的援軍並不足夠多,如果真的發起進攻的話,未必能夠實現解圍的目的,而到了那時,城中士氣必然瓦解!平夏城則危矣!”
“種將軍真乃是懂兵法之大將也!”秦剛讚道。
趙駟雖有疑惑,但還是繼續說完了事實:“後來,的確是西夏兵攻城乏力而被迫撤退。這時,種將軍才命令我們全軍發動,與城中衝出來的守兵一起內外夾擊,終於將西賊擊敗,取得了此戰的大勝。事後郭信之也與我等表示:他當時在城中時,最擔心的就是為數不多的救援部隊過早地出擊。某當時聽了,確實覺得郭將軍與種將軍的看法極為正確。隻是,今天聽了剛哥您所說的羔羊效應,那豈不是正好相反嗎?因為按此效應之說,城中守軍既然是知道有了援軍,那便就是有了活路,豈不應該是沒有了鬥誌了嗎?為何事實卻是越戰越勇。而無論是種將軍、還是郭將軍,反而都以援軍不出擊,而誓死抵抗不潰?”
秦剛笑著說:“羔羊效應,自然是對羔羊有效。百姓便如羔羊,如果城中沒有軍隊,皆是百姓,隻要聽聞有了援軍過來,必然便會就地坐下,全靠援軍來救他們。而隻有在確信無人可救他們時,才會被逼出現自救之行為。”
趙駟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然而何為士兵者?當千錘百煉、猛如虎、兇似狼。士兵作戰,唯求有希望,戰場上,所有的生存希望,都不會坐而待之,都會是拚盡全力以作爭取,這便是兵與民的根本區別。因此,羔羊效應無法用於軍人身上。兵法之學,並非隻是表麵的教條,運用時決不可因循守舊,當視不同的時、勢、人,方可真正地運用!”
“啊呀,原來如此!趙駟受教!”
趙駟曆經這些年的磨煉,思考的東西越來越多,對於打仗作戰中的領悟力,也遠遠非普通將領能夠比擬,當然,有一點卻從未改變過,那就是對於秦剛絕對的信任與忠誠。
理解的,他會迅速去執行。
不理解的,他會在率先的執行中繼續去讓自己理解。就如這次的三十幾人輕身入營。
秦剛在前麵的一句句話說出後,都能令夏罡感到渾身發冷,感覺到正在墜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好在,他又突然從秦剛現在的這一句話中抓住了爬出來的最後希望。
“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夏罡自言自語道,而他看向身邊另幾個鹽頭時,也得到了同樣的判斷與反應。
是啊!法不責眾這句老話是白講的麽?
接下來,他們倒是要看看:眼前的這位秦大老爺,將要如何對他們這一萬人進行共同治罪?
“朝廷不允許賣私鹽,你們賣了!朝廷不允許聚眾鬧事,你們聚了!朝廷要嚴懲明偷暗搶的事情,你們也做了!所以,不要和我喊什麽冤枉,你們這些人,個個都觸犯了我大宋的刑律,沒有一個是無辜者!”秦剛的話飄蕩在整個營地上空。
但是,在隨著聚集眾人眼中的恐懼越多時,夏罡等人的眼中兇光便越明顯。
他們太了解自己手下的那群屁民了,麵對官府、或者像秦剛這樣的官員,他們一定是恐懼的、一定是害怕的。但是恐懼到了極點、害怕到了盡頭,便就隻有死亡了!
死亡之下,屁民便就無所畏懼、無所害怕了。所以他很定心,默默地看著秦剛發揮、發威,也期待著秦剛最終下達抓人的指令!
他深信,麵對隻有死路一條的局麵時,屁民的勇氣就會在一瞬間而恢複,隻需他振臂一唿,大家便就會一擁而上,這些全盔全甲的士兵又能怎樣呢?拚著死一百個人、死一千個人,還不是一樣可以把他們這三十多人殺得幹幹淨淨?
隻要人都殺完了,誰又會知道今晚的真實情況是什麽?大不了就把殺官的罪名安在一些現場死掉的屁民身上唄!而他夏罡,完全可以說是在鎮壓屁民的中堅力量嘛!
“本官一直是喜歡獎罰並重的,剛才拉了陳二丫來作了一個示範。”夏罡的思索頓時又被秦剛的聲音拉了迴來,他怎麽還不下令,又在廢話什麽呢?
“隻是,本官海事院的監獄並不大,關不了太多的人。所以,接下來的話就非常地重要:整個越州鹽場裏,本官隻需要抓出一百個從犯就夠了。換句話說,在場的一萬人中,每一百個人中,需要找出一名從犯,而其餘的九十九人,都會得到本官的赦免。至於這個從犯是誰?在哪裏?我就需要你們能像陳二丫這樣,勇敢地站出來、指出來,這樣的話,不僅你可以明確指出你的九十九名親人、朋友一起離開,而且離開的每一個人還能得到一貫錢的獎賞,作為迴家的路費。更重要的是,今天以及以前的事情,本官承諾,一律既往不咎!”
“嘩!”地一下,底下人立刻炸開了鍋。
秦剛講的這番話非常簡單、更是直白,絕大多數人都聽懂了,稍遠一點的人也聽得明明白白,他們正在相互交頭結耳地開始商量。
“本官先給出一炷香的時間,在這時間內,率先舉報的,不但可以自己選擇可以赦免的九十九人,還可以多得一枚銀錠的額外獎賞!一炷香後,額外的獎賞結束,但赦免人數與路費都還照舊。”
趙駟以及幾個親兵隊長本來還擔心夏罡他們會不會利用這個規則逃脫製裁?但是此時再看去,明顯是夏罡等人的神情最是慌亂:
他們出身底層,自然清楚在秦剛這手非常漂亮的軟硬兩手之下,絕大多數的鹽民,既無法抵禦住金錢獎勵的誘惑,又無法敢於站出來直接對抗朝廷與王法。
如果明知道最終的結局一定是百分之一的人被抓,另外的九千九百人平安迴家,那麽是不是可以現在搏一搏由他們來指定一百名替罪羊呢?
不過,這樣的問題就出來了,這次的行動是他們牽頭組織的,現在卻找別人來背鍋,這種率先逃跑的行徑,如何讓他們迴到越州之後繼續服眾呢?
要不,再堅持一會兒?底下的這群刁民未必就敢舉報他們吧?
夏罡的基本判斷是正確的,的確沒有普通鹽民敢舉報他!
但是,那隻是普通鹽民罷了。實際上此時幾個小鹽頭的心理活動最掙紮:夏罡要是被抓的話,豈不是意味著越州鹽場的格局可以重新洗牌了嗎?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所以,其中的一名鹽頭突然跳了出來,衝到台前,大聲喊道:“草民舉報,草民舉報夏罡,他就是販賣私鹽的頭頭,草民願意作證!”
夏罡大怒,又感覺此時離自己最近的士兵也是有一點距離的,而他身邊還有四五個死忠跟班,於是決定先拚個魚死網破,唰地一下子抽出事先藏在衣服下的鐵棒,大叫著就往秦剛那邊衝過去。
哪知就在他們幾人的身後,也立刻閃出兩三人,更是直接以一個極其漂亮的擒拿反骨手勢將夏罡及其另外兩人一個招式之下就完全地控製住了。
原來,這就是先行混入鹽民隊伍中的虎哥等人,他們在集合時,便刻意地帶了其中兩人站到了夏罡的身後。此時一見其有歹意,便以雷霆之勢,迅速出擊而得手。
隻是夏罡的死忠跟班不止三人,還有兩人卻是哇哇叫著繼續對著秦剛衝去。
秦剛由於之前的煽動演講,刻意地靠近了鹽民,卻是拉長了與身後親兵之間的距離,突發之下,已經有一人的鐵棍轉眼就揮到了他的眼前,卻令趙駟等人大驚失色,連忙衝上來。
隻是,練習周侗所授內功心法已有多日的秦剛這才發現,自己麵對近在眼前的鐵棒時,已經不再有往日的那種慌張,隻感覺自己體內的真氣此時自發鼓起,他隻是稍一運力,就已控製著身形瞬間向右平移了半尺距離,別人隻感覺眼前一花,他的身形姿勢都沒有改變,就堪堪地避開了眼前鐵棒的致命一擊,然後順勢一腳蹬在那人的膝彎之處,對方慘叫一聲,整個人就撲倒在趕上來的趙駟麵前,被其一把擒住,而另一個稍遠的人,也被另兩名親兵攔住。
整個變化就如閃電一般,而現場也隻有趙駟看出了秦剛剛才的身手,終是鬆了一口氣。
秦剛卻是麵不改色,瞥了一眼這幾個被控製住的人,繼續鎮定地宣布:“獎勵此人銀錠一枚,再讓他去認領九十九人,現在就可以去那個方向領取迴程路費。”
這時場中眾人順著秦剛所指的方向看去,就是營寨外麵,通往縣的方向,不知什麽時候,升起了一標指示作用的旗幟。而那旗幟下麵,卻是隱隱約約地有著不少身著官衣的衙役。
“義烏縣的岑知縣,親自在那裏給大家發放迴家路費!絕無欺騙!”
原來,就在他帶人出來之前,他就已經向岑穰交待好了現在的這些後續安排。
小鹽頭的率先倒戈,不僅一下子扳倒了最大的夏罡,也迅速擊破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盲目信心。膽大的鹽民便一個接一個地站出來,直接指認那些平時欺負他們最多的人,然後便是跑到原先的隊伍裏,又是喊叫、又是招手,將自己的親朋好友一個個地接出去。
甚至還有一些呆站在人群中,被秦剛之前嚴厲的斥責與威嚇而有點嚇傻的人,在被率先舉報過的親友拉出去後,竟然控製不住那種“劫後餘生”的情緒而相互擁抱在一起。
在秦剛的親兵指揮下,當第一批的鹽民開始有序地向縣城方向去登記領取返家路費的時候,接到消息而趕來的岑穰,正帶著一百多名衙役,趕來進行基本的秩序維護。
秦剛隻是簡單檢查了一下被舉報出來的一百人,夏罡極其親信,幾乎無一人漏網——舉報者比他們更清楚“斬草除根”的道理。
而至於這一百人裏有沒有被冤枉的,則並不重要!
正如秦剛公開講過的那樣:凡是跟從來到這裏的人,本質上都已觸犯了大宋律法。而且鹽民被鹽頭裹脅著,基本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參與過販賣私鹽,能被舉報的,自然都是中間參與更深更多的,沒有一個能算不上是被冤枉。而要如何量刑,那是抓迴去後再審理的事了。
一百個被舉報的人,除了開頭的幾個還有反抗,但是再被秦剛的這些全甲士兵幹淨利落地製服之後,後麵一被舉報的,大多都是絕望地癱倒在地。
甚至還有一些人,是直接被他們身邊的鹽民直接控製著推著過來的。
要抓的人不少,秦剛卻是讓人用繩索將他們反綁著,再十人串成一串,拉了十串,再讓岑穰帶來的衙役們一起幫著,將他們先押迴縣城裏的牢房關起來。
剩下來的鹽民,則更加老實地排著隊,隨著親兵與衙役離開這處營地。
當務之急,就是要盡量將這些人分散,能迴去的人,最好現在就動身,而相應的獎勵路費,都隻是小問題了。
直到這時,一直守在秦剛身旁的趙駟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但更是佩服地說道:“剛哥你真是好手段!竟然能將這萬人的人心玩弄得如此服帖!”
秦剛卻定心地笑道:“早先就讓你多沒事要多讀些兵書,兵法所講‘圍三闕一’,講得便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把敵人所有的生路都盡數堵死的話,再弱的人也會生出要與你拚命的心理。所以,這裏鹽民原本過來時的基本心理就是:這裏的一萬人,他們都明白,都從越州跑到了這裏,聚集了這麽多的人,已經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麵,他們隻有一條路,就是團結在一起,逼我讓步,逼我同意他們的條件。所以,哪怕是我們動手要打他們、甚至殺他們,他們都會堅定不移地與我們對站。”
“是啊!這也是我來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想著總是要走到這一步的,可惜了在那個時候要殺那麽多條的生命!”趙駟感慨地說道。
“所以,他們既然都沒有出路,或者認為隻有逼我讓步的這一個出路。那麽我就想辦法多提供給他們一個新的出路。所以我告訴他們:既然大家都知道‘法不責眾’,那麽我就責罰一下最該責罰的人吧!一百個人裏麵罰一個,然後赦免另外的九十九個。你要知道,不管人有沒有念過書,九十九比一的這個概念都是有的。隻要主動站出來,就可以做那絕對安全的九十九個人中的一個,而萬一自己落在那個被舉報的一個那裏,才是真正的萬劫不複呢!”
“可是,剛哥你不擔心夏罡他們先選擇舉報而逃脫嗎?”
“不擔心!道理很簡單,夏罡他們一定會選擇頑抗到底,他們不會支持我提供的規則,因為這個規則對他們不利。”秦剛哈哈笑道,“我的規則讓被他們裹脅的人看到了可以全身而退的希望。而且這些普通人更清楚,應該首先舉報誰!”
“是啊!鹽民們一定清楚,隻有把這些不支持規則的人舉報出去,大家才會安全!”趙駟自悟般地說道,“夏罡他依靠著往日的積威,還有他兇狠的手下爪牙,相信花了不少的時間、又經曆過無數場生死搏殺,才建立起了他的規則。但是卻沒想到,剛哥你隻是簡簡單單地一段話,就讓這裏九成九的人認同了你的新規則,而且還自覺地成為你規則的維護者。而誰想破壞你的規則,他們就會一起把他舉報出來!”
秦剛總結道:“所以駟哥你須記住,未經軍事訓練過的民眾,他們的心理便似膽小懦弱的羔羊。不論環境與條件多麽惡劣,隻要有能活命的選擇,他們一定是毫無例外地選擇可以活命的選項。隻有最愚蠢的人,才會封堵掉羔羊們的所有活命機會,把它們逼上絕境。走上絕境的羔羊,便隻剩下以死相拚這唯一的選項,從而才給自己製造出來了一群以死相搏的最麻煩對手!”
趙駟聽著深以為然。
不過,想了半晌之後,趙駟卻是轉念卻是想起一件事來,便對秦剛說道:“剛哥你講的這個道理甚對,可是某在西北時,卻經曆過另一件事,似乎卻與剛哥講的這番道理相反。”
“哦?駟哥可以講來。”
“西夏人曾對平夏城有過一次突襲,來敵足有十萬之多,當時守城的郭將軍【注:郭成,字信之,北宋西北名將】及折將軍【注:指折可適】僅有不足萬名守軍。西賊卻是勢在必得,便是日夜圍攻,城防甚是吃緊。當時某受孫經略使之遣,帶環慶兵前去支援,到了附近便就受種樸將軍節製。當時眾將都要求盡快出兵,哪怕不能擊退圍城的敵軍,至少能夠有一些援軍能夠進入到平夏城裏實現支援也好啊!但是,種將軍卻堅持帶領援軍隻在外圍唿應,但卻遲遲不願發兵進攻。他認為:郭折二將在城內明白援軍已至,必能凝聚人心死守孤城。而我們實際上已到達的援軍並不足夠多,如果真的發起進攻的話,未必能夠實現解圍的目的,而到了那時,城中士氣必然瓦解!平夏城則危矣!”
“種將軍真乃是懂兵法之大將也!”秦剛讚道。
趙駟雖有疑惑,但還是繼續說完了事實:“後來,的確是西夏兵攻城乏力而被迫撤退。這時,種將軍才命令我們全軍發動,與城中衝出來的守兵一起內外夾擊,終於將西賊擊敗,取得了此戰的大勝。事後郭信之也與我等表示:他當時在城中時,最擔心的就是為數不多的救援部隊過早地出擊。某當時聽了,確實覺得郭將軍與種將軍的看法極為正確。隻是,今天聽了剛哥您所說的羔羊效應,那豈不是正好相反嗎?因為按此效應之說,城中守軍既然是知道有了援軍,那便就是有了活路,豈不應該是沒有了鬥誌了嗎?為何事實卻是越戰越勇。而無論是種將軍、還是郭將軍,反而都以援軍不出擊,而誓死抵抗不潰?”
秦剛笑著說:“羔羊效應,自然是對羔羊有效。百姓便如羔羊,如果城中沒有軍隊,皆是百姓,隻要聽聞有了援軍過來,必然便會就地坐下,全靠援軍來救他們。而隻有在確信無人可救他們時,才會被逼出現自救之行為。”
趙駟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然而何為士兵者?當千錘百煉、猛如虎、兇似狼。士兵作戰,唯求有希望,戰場上,所有的生存希望,都不會坐而待之,都會是拚盡全力以作爭取,這便是兵與民的根本區別。因此,羔羊效應無法用於軍人身上。兵法之學,並非隻是表麵的教條,運用時決不可因循守舊,當視不同的時、勢、人,方可真正地運用!”
“啊呀,原來如此!趙駟受教!”
趙駟曆經這些年的磨煉,思考的東西越來越多,對於打仗作戰中的領悟力,也遠遠非普通將領能夠比擬,當然,有一點卻從未改變過,那就是對於秦剛絕對的信任與忠誠。
理解的,他會迅速去執行。
不理解的,他會在率先的執行中繼續去讓自己理解。就如這次的三十幾人輕身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