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是由王氏建立並統一了朝鮮半島,到此時已近兩百年。其間卻是一直與遼國反複交戰,互有勝負。
但畢竟高麗地狹力弱,在缺乏持久力的情況下,最終隻能向遼國俯首稱臣,並且還選擇了與宋斷交定。
當然這也是與大宋太不爭氣有關。私下裏,高麗國在此前後多次悄悄派使者試圖聯宋抗遼,卻總得不到宋朝廷的迴應,最後隻得作罷。或許是對自己的懦弱態度有數,宋朝對於高麗國與自己的斷交也並沒有什麽過激的反應,雙方還是在民間層麵上保持著基本的商貿往來。
所以,總結一下,表麵上高麗對遼稱臣與宋斷交,但是實際上高麗總是試圖擺脫遼的壓迫,並與宋保持著積極的商貿以及經濟文化往來。
秦剛這次便是利用了這種微妙的相互之間的關係,假裝成高麗國的王室偏支,成為天津墟寨這裏的駿馬買家以及盛名在外的高麗大米賣家。
李寧一對這種安排十分滿意的原因在於,從他與蕭留守的角度來看,天津寨的交易對象是高麗人,便可確保他們在政治立場上無懈可擊。而至於高麗人會不會把買來的駿馬再轉賣給宋人,那肯定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而他也反複考慮到,要想真正解開耶律郭三他心頭對於南京道馬匹與糧食的疑惑,也的確是這樣的理由最為合適。至於郭三是不是會因為這些馬匹通過高麗人的手而最終流到河北這件事,繼續追責,那其實並不被他們所擔心,那就在奏折中相互來迴吵架唄!反正現在的大遼皇帝也不太願意開朝會。
至於耶律郭三會不會選擇對高麗人興師問罪,這更是李寧一他們無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是秦剛在安排這一點時要去準備的事情。
既然對策商量好,李寧一便先迴析津府了,走時還不忘提醒,南大王院來的詳穩司都監差不多第二天就會到天津寨。
第二天午後,寨外先是來了一批裝備精良的遼兵,留在寨裏的遼國官吏立刻出寨迎接,並派人迅速通知秦剛,因為看到來的是大遼的精銳部隊宮分軍,那就一定是南大王院詳穩司的耶律都監來了,叫他也得迅速召集如今在寨中的所有商人出門迎接,不得馬虎。
於是,秦剛便帶了李清照等人一起出來,站在了寨內主要通道的一邊,出於更多的考慮,他讓護衛們主要守在了小丫頭的身邊。
看著大開的寨門,遼國的看守官吏正點頭哈腰地在前麵領路,後麵引著一名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遼國文官,看樣子便是詳穩司的都監了。再後麵便是旌旗招展的護衛宮分軍及其隨從一行。
秦剛默默地在心裏複習了兩句他還記得的朝語,想著,在這個時代,他來冒充一個高麗世子,還是能蒙得住此時的一幫土包子的。
正當那行遼人越走越近,秦剛幾經規劃並預備好的恭敬表情卻突然一下子僵住了!
完了!出大問題了!
這個該死的李寧一,他為何不告訴自己這位南大王院要來的詳穩司都監的具體姓名與背景呢?
難道他就這麽篤定秦剛不會認識從上京來的遼國官員,從而覺得這件事是無關緊要的嗎?
當然,更重要的是,秦剛之前也是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一件事。
而眼前的事實卻是:眼前的這位詳穩司的耶律都監,正是秦剛在西夏西平府時所見過的耶律寧!當然,在他心中也迅速地將幾個關鍵因素對應了上去:臨時指派,遼國宗室。
耶律寧自西夏迴國之後,家裏就接到了大遼皇帝的聖旨,說是皇上已經同意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多次求親要求,冊封其妹耶律南仙為成安公主,賜婚李乾順。當然,依據大遼的相關習俗,目前隻是先訂立了婚約,待其年滿十八歲時,也就是兩年之後再送入西夏成婚。
由於南仙被冊封,其父兄皆有封賞,而耶律寧也因讀過儒經,喜愛漢學,被推薦到了南大王院詳穩司就職。
這次耶律郭三要求能夠派一個說得上話的宗室官員來南京助其調查道內的軍馬買賣事件,南院大王耶律吾也便順手給了耶律寧升了一個都監之職,打發他南下了。
所以說是無巧不成書,秦剛在西北萬裏之遙與其分手之後,卻怎麽也沒有想到,一下子又在大宋的東北之極與耶律寧見麵了。
隻是,眼下的見麵場景卻是極其尷尬的。
因為,耶律寧是清楚地曉得他身為大宋官員的底細,所以秦剛之前給自己設立的高麗國王室世子的身份,也就成了一句笑話。
問題還在於,秦剛必須要在這短短的一瞬間,對於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這裏?並且為何還穿著高麗人的服裝?以及之後的事情,都能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饒是秦剛善於應急,此時的頭腦也幾乎開始近於停頓。
就在這時,站在他們對麵的幾個真正的高麗商人中卻又突然有了新的意外。
由於流求過來的海船,往往順便會在高麗開京那裏卸貨,所以天津寨裏偶爾也會有與流求人相對熟識一點的高麗商人搭船一起過來。
原因是他們從一開始之初就盯著與秦剛在一起的李清照愣愣地發傻,終於在再三確認之後,有人便不顧那邊正在走過來的契丹人,而是跑了她的麵前,恭恭敬敬地下跪磕頭,並嘴裏嘰裏咕嚕地說著一些高麗語,當然也夾雜著各種思密達。
李清照雖然一驚,但之前有過秦剛的關照,不論遇到什麽情況,都要鎮定自若,並少說話甚至不說話為上策,於是繼續保持著一副淡定無視的神情。
而秦剛旁邊有懂得高麗話的人卻驚訝地輕聲告訴秦剛:“他們說的意思是在拜見長公主,給長公主請安。”
長公主?高麗人的長公主?
秦剛的腦子裏快速地思索著。這高麗國現在的國主是王顒,差不多快五十歲了,這長公主還不得是個老太婆嗎?對了,這王顒是接受了自己侄子王昱的禪讓而得到的王位,王昱年幼,他的姐姐估計也就十幾歲。王顒為了表示自己得位很正,就必須要承認先前的長公主,這便對上了。。
現在的問題是,難道說,這李清照的長相竟然與那高麗國的長公主十分地相似麽?
秦剛再看了一眼李清照目前尚顯得體的反應,來不及再細思,決定先好好利用一把這些高麗商人,渡過眼前的難關再說。
此時,已經走近的遼人顯然是注意到了這裏的小小混亂,立即便有寨中的官吏先行過來驅趕那幾個下跪請安的高麗人,隻是那些高麗人開始用漢語表示,自己一定要先給長公主請完安之後,才會歸隊迎接大遼的官員。
李清照此時才矜持地點點頭,並揮了揮手,意思讓他們迴去站好,這些高麗人才順從地迴到原地站好。
而遼人的官吏此時也十分震驚地把剛剛得知的“高麗長公主在此”的消息跑去告訴了耶律寧。
而秦剛恰恰就利用眾人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此時的李清照身上時,自行出列,對著耶律寧行了一禮並低頭說道:“高麗人王剛,有幸見過大遼國耶律都監。鄙國長公主乃是私訪出行,還望都監體諒,切勿宣揚。”
這耶律寧剛進得這墟寨,原本還對著這裏建設的氣勢與規模十分地驚奇之時,突然聽說有高麗國的長公主在此,的確有些意外。於是,一時也沒注意辨認出眼前低頭的這個高麗世子王剛的體形與聲音的熟悉,便擺擺手道:“吾知道了。”
秦剛正想鬆口氣時,卻突然聽得一聲熟悉的清脆之聲:“這位王世子,請抬起頭來。”
要命咧,這位姑奶奶怎麽也來了呢?
說話的正是耶律寧的妹妹耶律南仙,她與哥哥上一次去了西夏,原本隻是想去查探了解一下李乾順的為人與底細,但是自從見了秦剛之後,竟然一見鍾情,再也不去關心甚什麽西夏國的年輕國主了。
隻是秦剛突然辭行,她與哥哥追到了環州,卻又遲了一步。
之後耶律寧也給她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一則宋遼兩國多有敵意,那秦剛又是大宋重臣,要是談就聯姻事,但知極難可行。二則她對秦剛的情誼並未挑明,再說秦剛有否妻室也不清楚,此時他已迴到了京城,他們遼國的宗室子弟根本就極難找到機會再去聯係,兩人都幾乎沒有什麽再見麵的機會;三則現在還有著大遼皇帝這邊隨時有可能下達的賜婚之事,所以再三勸說她,對此死了心算了。
而他們迴到上京之後,果然沒過多久,便被皇帝下詔,冊封了南仙為公主,並賜婚於李乾順。
雖然並非是立即出嫁,但是聖詔一下,耶律南仙便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此確定,饒是她堅韌開朗的性格,卻也是以淚洗麵了多日。
這次哥哥出任詳穩司都監,又被派到南京道來公辦。而在此之前,她也打聽到了秦剛正在南京道對麵的大宋滄州任職,於是再三央求著,隨了哥哥一起過來,沒有他念,隻求能有機會再見一見秦剛。
所以,耶律寧可能不會太在意,但在秦剛站出來一開口說話的一刹那,就算是他還刻意加入了一點高麗人的語調,可耶律南仙卻是立即聽出了她朝思暮想的聲音。
秦剛隻得無奈地抬起頭來。
耶律兄妹卻是幾乎同時驚叫了一聲,耶律寧是真的意外,耶律南仙卻是終於確定。
秦剛卻是繼續保持鎮定,上前一步壓低了聲音說道:“在下此行另有內情,隻能向耶律都監單獨匯報。”
耶律寧先轉頭示意身邊的妹妹不要在眾人麵前多追究了,再對秦剛點點頭道:“那你隨本官過來吧!”
而李清照此時的關注重點,顯然卻是在於女扮男裝的耶律南仙。先不說她天然敏銳的觀察力,就以她此時對於秦剛的關切情意,從第一眼看到耶律南仙的表情之始,就迅速地在心裏拉起了最高級的警報!
此蕃女危險!此蕃女危險!而且必須是最高等級的危險!
而且她還極其敏感地再次想起了秦剛在滄州見她第一眼時所說的“你們這些女子”的那句話。
其實她是知道有過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子,就是曾在京城東嶽廟會上與秦剛一起見過郭小娘,隻是郭小娘在她眼中毫無威脅而已。但是現在眼前所見的這位契丹女子,先不說她底子所透出來的精致麵容,單就她看向秦剛的眼神,與認出他之後的反應,足以令李清照第一次地感受到了心底陣陣的酸意。
她有一萬個理由相信,秦剛在評價她女扮男裝時,心裏想到的對比對象,一定就是眼前的這位契丹女子。
想到這裏,她按捺不住心底的情緒,總算沒有叫出聲來,而是相對矜持地對著秦剛招了招手。
秦剛就怕她這裏出幺蛾子,餘光是一直關注著她,所以便立即反應,迅速跑到她的身邊低頭聽她想說什麽。
“我,和她,誰的女扮男裝更好看?”李清照的聲音壓得極低,低到隻有他能聽到,但是幾乎卻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從牙根裏擠出來的一樣。
啊呀呀,我的姑奶奶!秦剛的心底都快哭出聲了,這是什麽時候啊,怎麽還會提及這樣的話題。可是他也知道,此時千萬不能刺激小丫頭,一切先得穩住再說。
“沒法比,她一蕃邦女子,粗鄙不堪。”秦剛隻能昧著良心,先對耶律南仙大加批判,然後又低聲說,“你沒看見那些高麗人嗎?他們把你當成高麗國的長公主了哎!對麵這遼國官員兄妹倆認識我,我們得利用你這個被高麗人誤認的身份混過去!”
李清照也不是完全不識大局的,先是得到了秦剛親口給對方的否定評語,之後也是對自己被高麗人誤認為是長公主的事實非常滿意,當然更是清楚此時在遼人麵前的危險局麵。於是,這時才笑盈盈地對著秦剛說道:“那就好,王世子隻是須記得,議事說事時,須帶著本位同行才對!”
秦剛無奈,隻得低頭稱是。
另一邊,耶律南仙的眼光一直跟隨著秦剛,又看到了那位所謂的“高麗長公主”對著秦剛說話時特別的表情,她十分不安地低頭對耶律寧說:“兄長你看,這秦剛為何假稱高麗世子?你看那高麗長公主,明顯與他的關係就不一般!”
耶律寧瞥了兩眼,卻是輕聲對她說道:“關心則亂!剛才不是說了嗎?讓他隨我們過去,待會兒聽他自己如何說明白不就是了。”
耶律南仙才“哦”了一聲,轉頭又是瞥了秦剛兩眼,卻在不經意間,迎上了“高麗長公主”挑釁示威的眼神,不由於對於他們倆人之間的關係生出了更深的疑惑。
此時,跟在耶律兄妹兩人身後行走的秦剛,卻在心底裏迅速地整合、剖析再判斷著眼前的亂象:
先說高麗人的身份,這李清照被誤為高麗長公主,絕對是救命的稻草。
遼人再兇,涉及兩國宗室外交之事,一定會慎重,所以,接下來的事,就應該以此為中心。
而對方一定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是大宋滄州知州,此時穿著高麗人服裝,卻在這天津寨裏,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再者小丫頭對於耶律南仙的濃濃醋意,秦剛隔了四五匹馬都能聞出來。女人吃醋,可以是天不管地不論的,所以,此事必須要壓住!
於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便是……
主意一經拿定,秦剛終於能夠放下了心來,並開始抬眼起來,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作出了自認為最具魅力與燦爛的笑容看向了李清照,卻是看得她狐疑不已:
“這個十八叔,為何現在笑得如此地猥瑣?再這樣笑下去的話,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那個一定是滿身都是牛羊膻味的蕃邦女子好了!”
但畢竟高麗地狹力弱,在缺乏持久力的情況下,最終隻能向遼國俯首稱臣,並且還選擇了與宋斷交定。
當然這也是與大宋太不爭氣有關。私下裏,高麗國在此前後多次悄悄派使者試圖聯宋抗遼,卻總得不到宋朝廷的迴應,最後隻得作罷。或許是對自己的懦弱態度有數,宋朝對於高麗國與自己的斷交也並沒有什麽過激的反應,雙方還是在民間層麵上保持著基本的商貿往來。
所以,總結一下,表麵上高麗對遼稱臣與宋斷交,但是實際上高麗總是試圖擺脫遼的壓迫,並與宋保持著積極的商貿以及經濟文化往來。
秦剛這次便是利用了這種微妙的相互之間的關係,假裝成高麗國的王室偏支,成為天津墟寨這裏的駿馬買家以及盛名在外的高麗大米賣家。
李寧一對這種安排十分滿意的原因在於,從他與蕭留守的角度來看,天津寨的交易對象是高麗人,便可確保他們在政治立場上無懈可擊。而至於高麗人會不會把買來的駿馬再轉賣給宋人,那肯定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而他也反複考慮到,要想真正解開耶律郭三他心頭對於南京道馬匹與糧食的疑惑,也的確是這樣的理由最為合適。至於郭三是不是會因為這些馬匹通過高麗人的手而最終流到河北這件事,繼續追責,那其實並不被他們所擔心,那就在奏折中相互來迴吵架唄!反正現在的大遼皇帝也不太願意開朝會。
至於耶律郭三會不會選擇對高麗人興師問罪,這更是李寧一他們無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是秦剛在安排這一點時要去準備的事情。
既然對策商量好,李寧一便先迴析津府了,走時還不忘提醒,南大王院來的詳穩司都監差不多第二天就會到天津寨。
第二天午後,寨外先是來了一批裝備精良的遼兵,留在寨裏的遼國官吏立刻出寨迎接,並派人迅速通知秦剛,因為看到來的是大遼的精銳部隊宮分軍,那就一定是南大王院詳穩司的耶律都監來了,叫他也得迅速召集如今在寨中的所有商人出門迎接,不得馬虎。
於是,秦剛便帶了李清照等人一起出來,站在了寨內主要通道的一邊,出於更多的考慮,他讓護衛們主要守在了小丫頭的身邊。
看著大開的寨門,遼國的看守官吏正點頭哈腰地在前麵領路,後麵引著一名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遼國文官,看樣子便是詳穩司的都監了。再後麵便是旌旗招展的護衛宮分軍及其隨從一行。
秦剛默默地在心裏複習了兩句他還記得的朝語,想著,在這個時代,他來冒充一個高麗世子,還是能蒙得住此時的一幫土包子的。
正當那行遼人越走越近,秦剛幾經規劃並預備好的恭敬表情卻突然一下子僵住了!
完了!出大問題了!
這個該死的李寧一,他為何不告訴自己這位南大王院要來的詳穩司都監的具體姓名與背景呢?
難道他就這麽篤定秦剛不會認識從上京來的遼國官員,從而覺得這件事是無關緊要的嗎?
當然,更重要的是,秦剛之前也是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一件事。
而眼前的事實卻是:眼前的這位詳穩司的耶律都監,正是秦剛在西夏西平府時所見過的耶律寧!當然,在他心中也迅速地將幾個關鍵因素對應了上去:臨時指派,遼國宗室。
耶律寧自西夏迴國之後,家裏就接到了大遼皇帝的聖旨,說是皇上已經同意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多次求親要求,冊封其妹耶律南仙為成安公主,賜婚李乾順。當然,依據大遼的相關習俗,目前隻是先訂立了婚約,待其年滿十八歲時,也就是兩年之後再送入西夏成婚。
由於南仙被冊封,其父兄皆有封賞,而耶律寧也因讀過儒經,喜愛漢學,被推薦到了南大王院詳穩司就職。
這次耶律郭三要求能夠派一個說得上話的宗室官員來南京助其調查道內的軍馬買賣事件,南院大王耶律吾也便順手給了耶律寧升了一個都監之職,打發他南下了。
所以說是無巧不成書,秦剛在西北萬裏之遙與其分手之後,卻怎麽也沒有想到,一下子又在大宋的東北之極與耶律寧見麵了。
隻是,眼下的見麵場景卻是極其尷尬的。
因為,耶律寧是清楚地曉得他身為大宋官員的底細,所以秦剛之前給自己設立的高麗國王室世子的身份,也就成了一句笑話。
問題還在於,秦剛必須要在這短短的一瞬間,對於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這裏?並且為何還穿著高麗人的服裝?以及之後的事情,都能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饒是秦剛善於應急,此時的頭腦也幾乎開始近於停頓。
就在這時,站在他們對麵的幾個真正的高麗商人中卻又突然有了新的意外。
由於流求過來的海船,往往順便會在高麗開京那裏卸貨,所以天津寨裏偶爾也會有與流求人相對熟識一點的高麗商人搭船一起過來。
原因是他們從一開始之初就盯著與秦剛在一起的李清照愣愣地發傻,終於在再三確認之後,有人便不顧那邊正在走過來的契丹人,而是跑了她的麵前,恭恭敬敬地下跪磕頭,並嘴裏嘰裏咕嚕地說著一些高麗語,當然也夾雜著各種思密達。
李清照雖然一驚,但之前有過秦剛的關照,不論遇到什麽情況,都要鎮定自若,並少說話甚至不說話為上策,於是繼續保持著一副淡定無視的神情。
而秦剛旁邊有懂得高麗話的人卻驚訝地輕聲告訴秦剛:“他們說的意思是在拜見長公主,給長公主請安。”
長公主?高麗人的長公主?
秦剛的腦子裏快速地思索著。這高麗國現在的國主是王顒,差不多快五十歲了,這長公主還不得是個老太婆嗎?對了,這王顒是接受了自己侄子王昱的禪讓而得到的王位,王昱年幼,他的姐姐估計也就十幾歲。王顒為了表示自己得位很正,就必須要承認先前的長公主,這便對上了。。
現在的問題是,難道說,這李清照的長相竟然與那高麗國的長公主十分地相似麽?
秦剛再看了一眼李清照目前尚顯得體的反應,來不及再細思,決定先好好利用一把這些高麗商人,渡過眼前的難關再說。
此時,已經走近的遼人顯然是注意到了這裏的小小混亂,立即便有寨中的官吏先行過來驅趕那幾個下跪請安的高麗人,隻是那些高麗人開始用漢語表示,自己一定要先給長公主請完安之後,才會歸隊迎接大遼的官員。
李清照此時才矜持地點點頭,並揮了揮手,意思讓他們迴去站好,這些高麗人才順從地迴到原地站好。
而遼人的官吏此時也十分震驚地把剛剛得知的“高麗長公主在此”的消息跑去告訴了耶律寧。
而秦剛恰恰就利用眾人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此時的李清照身上時,自行出列,對著耶律寧行了一禮並低頭說道:“高麗人王剛,有幸見過大遼國耶律都監。鄙國長公主乃是私訪出行,還望都監體諒,切勿宣揚。”
這耶律寧剛進得這墟寨,原本還對著這裏建設的氣勢與規模十分地驚奇之時,突然聽說有高麗國的長公主在此,的確有些意外。於是,一時也沒注意辨認出眼前低頭的這個高麗世子王剛的體形與聲音的熟悉,便擺擺手道:“吾知道了。”
秦剛正想鬆口氣時,卻突然聽得一聲熟悉的清脆之聲:“這位王世子,請抬起頭來。”
要命咧,這位姑奶奶怎麽也來了呢?
說話的正是耶律寧的妹妹耶律南仙,她與哥哥上一次去了西夏,原本隻是想去查探了解一下李乾順的為人與底細,但是自從見了秦剛之後,竟然一見鍾情,再也不去關心甚什麽西夏國的年輕國主了。
隻是秦剛突然辭行,她與哥哥追到了環州,卻又遲了一步。
之後耶律寧也給她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一則宋遼兩國多有敵意,那秦剛又是大宋重臣,要是談就聯姻事,但知極難可行。二則她對秦剛的情誼並未挑明,再說秦剛有否妻室也不清楚,此時他已迴到了京城,他們遼國的宗室子弟根本就極難找到機會再去聯係,兩人都幾乎沒有什麽再見麵的機會;三則現在還有著大遼皇帝這邊隨時有可能下達的賜婚之事,所以再三勸說她,對此死了心算了。
而他們迴到上京之後,果然沒過多久,便被皇帝下詔,冊封了南仙為公主,並賜婚於李乾順。
雖然並非是立即出嫁,但是聖詔一下,耶律南仙便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此確定,饒是她堅韌開朗的性格,卻也是以淚洗麵了多日。
這次哥哥出任詳穩司都監,又被派到南京道來公辦。而在此之前,她也打聽到了秦剛正在南京道對麵的大宋滄州任職,於是再三央求著,隨了哥哥一起過來,沒有他念,隻求能有機會再見一見秦剛。
所以,耶律寧可能不會太在意,但在秦剛站出來一開口說話的一刹那,就算是他還刻意加入了一點高麗人的語調,可耶律南仙卻是立即聽出了她朝思暮想的聲音。
秦剛隻得無奈地抬起頭來。
耶律兄妹卻是幾乎同時驚叫了一聲,耶律寧是真的意外,耶律南仙卻是終於確定。
秦剛卻是繼續保持鎮定,上前一步壓低了聲音說道:“在下此行另有內情,隻能向耶律都監單獨匯報。”
耶律寧先轉頭示意身邊的妹妹不要在眾人麵前多追究了,再對秦剛點點頭道:“那你隨本官過來吧!”
而李清照此時的關注重點,顯然卻是在於女扮男裝的耶律南仙。先不說她天然敏銳的觀察力,就以她此時對於秦剛的關切情意,從第一眼看到耶律南仙的表情之始,就迅速地在心裏拉起了最高級的警報!
此蕃女危險!此蕃女危險!而且必須是最高等級的危險!
而且她還極其敏感地再次想起了秦剛在滄州見她第一眼時所說的“你們這些女子”的那句話。
其實她是知道有過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子,就是曾在京城東嶽廟會上與秦剛一起見過郭小娘,隻是郭小娘在她眼中毫無威脅而已。但是現在眼前所見的這位契丹女子,先不說她底子所透出來的精致麵容,單就她看向秦剛的眼神,與認出他之後的反應,足以令李清照第一次地感受到了心底陣陣的酸意。
她有一萬個理由相信,秦剛在評價她女扮男裝時,心裏想到的對比對象,一定就是眼前的這位契丹女子。
想到這裏,她按捺不住心底的情緒,總算沒有叫出聲來,而是相對矜持地對著秦剛招了招手。
秦剛就怕她這裏出幺蛾子,餘光是一直關注著她,所以便立即反應,迅速跑到她的身邊低頭聽她想說什麽。
“我,和她,誰的女扮男裝更好看?”李清照的聲音壓得極低,低到隻有他能聽到,但是幾乎卻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從牙根裏擠出來的一樣。
啊呀呀,我的姑奶奶!秦剛的心底都快哭出聲了,這是什麽時候啊,怎麽還會提及這樣的話題。可是他也知道,此時千萬不能刺激小丫頭,一切先得穩住再說。
“沒法比,她一蕃邦女子,粗鄙不堪。”秦剛隻能昧著良心,先對耶律南仙大加批判,然後又低聲說,“你沒看見那些高麗人嗎?他們把你當成高麗國的長公主了哎!對麵這遼國官員兄妹倆認識我,我們得利用你這個被高麗人誤認的身份混過去!”
李清照也不是完全不識大局的,先是得到了秦剛親口給對方的否定評語,之後也是對自己被高麗人誤認為是長公主的事實非常滿意,當然更是清楚此時在遼人麵前的危險局麵。於是,這時才笑盈盈地對著秦剛說道:“那就好,王世子隻是須記得,議事說事時,須帶著本位同行才對!”
秦剛無奈,隻得低頭稱是。
另一邊,耶律南仙的眼光一直跟隨著秦剛,又看到了那位所謂的“高麗長公主”對著秦剛說話時特別的表情,她十分不安地低頭對耶律寧說:“兄長你看,這秦剛為何假稱高麗世子?你看那高麗長公主,明顯與他的關係就不一般!”
耶律寧瞥了兩眼,卻是輕聲對她說道:“關心則亂!剛才不是說了嗎?讓他隨我們過去,待會兒聽他自己如何說明白不就是了。”
耶律南仙才“哦”了一聲,轉頭又是瞥了秦剛兩眼,卻在不經意間,迎上了“高麗長公主”挑釁示威的眼神,不由於對於他們倆人之間的關係生出了更深的疑惑。
此時,跟在耶律兄妹兩人身後行走的秦剛,卻在心底裏迅速地整合、剖析再判斷著眼前的亂象:
先說高麗人的身份,這李清照被誤為高麗長公主,絕對是救命的稻草。
遼人再兇,涉及兩國宗室外交之事,一定會慎重,所以,接下來的事,就應該以此為中心。
而對方一定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是大宋滄州知州,此時穿著高麗人服裝,卻在這天津寨裏,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再者小丫頭對於耶律南仙的濃濃醋意,秦剛隔了四五匹馬都能聞出來。女人吃醋,可以是天不管地不論的,所以,此事必須要壓住!
於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便是……
主意一經拿定,秦剛終於能夠放下了心來,並開始抬眼起來,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作出了自認為最具魅力與燦爛的笑容看向了李清照,卻是看得她狐疑不已:
“這個十八叔,為何現在笑得如此地猥瑣?再這樣笑下去的話,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那個一定是滿身都是牛羊膻味的蕃邦女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