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這邊的事情比較順利,大黃島那裏的進展更是出奇地順暢。不僅船場交船提早了一個月,神居兵們也比計劃中更快地恢複了在海上的作戰能力,甚至還在趙駟的指揮下,他們還完美地複製了之前在湖裏所能做到的接舷、跳幫等水上作戰的技巧。
令秦剛有點意外的驚喜是,在李峰大約得知了需要到大海之外開拓根據地的消息後,他竟然不像其他人那樣地畏縮,而是找到他,主動提及想與艦隊一同登島,並由他來配合完成登島後的各項建設支撐工作。
同時,在他的影響下,處州格致院新招收的學生中,有三成左右的人都願意與他同行。
當然,這三成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與李峰的出身相仿,都是家境貧寒,渴望通過自己的冒險與探索,改變家裏未來的生活狀況。
於是,在經過完整細致的的分析評估之後,秦剛與趙駟決定,艦隊出發時間,提早到三月初開始。
旗艦便是第一艘完工的五千料大船,秦剛將它命名為“衛溫號”,另外四艘三千料的海船緊隨其後。
這次的出行,除了所有的神居兵之外,趙駟還調用了少量習水性的綠曲兵。由於處州這裏近一年多的經營,早就儲備了足額的鐵甲與龍泉新式刀槍武器,並給所有上船的弓手,都配上了足量的神臂弓。
同時,跟隨船隊出行的,還有宮十二以及第一批成功招募而來的流民三百多戶近千人。船上自然也裝載了足夠的首批口糧、種子、農具以及各種必要的開發建設物資。
當然,黃小個也以秦大爺身邊不能少了照料的人為由,而擠上了這艘大艦。
在“衛溫號”上,宮十二正在詳細向秦剛匯報這次出發前的所有詳細情況。因為之前就曾有過一定的積蓄,到目前為止,整個準備工作,也就花費了秦剛從神居水寨帶來的二十萬貫中的七成左右。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流求島的開發與人員安置還未開始,此次出發的不過是區區千餘人左右,巨大的花錢缺口還未出現。
前往流求的安排,秦剛之前已經和宮十二講過,對於這樣的一項重任,他自然是欣喜不已。
從鐵壁山到處州、再到明州、再到這大海之上,宮十二非常慶幸自己能夠遇上了秦剛,讓他從一個根本看不到前途與未來的山匪,能夠接手於這些看起來就令人激動不已的大事。他一直記得船場裏所流傳的秦剛所說的那句話:
我們未來的征途方向,一定將是星辰大海!
而他,終於能夠成為前往這個令人激動的征途方向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衛溫號載著所有的神居兵們從大黃島出發,在出發之後,這座小島的曆史使命也就徹底完成,他們盡可能地清除了在島上曾經留下的各種設施,估計隻要經曆過今年夏秋時節的幾場颶風之後,再多的痕跡,也將不複存在。
在明州外海的某處,衛溫號等來了其它地方匯合而來的另三艘海船,那上麵將是第一批前往流求島進行開荒的流民。
而匯聚之後的四艘船,組成了一支極其普通的船隊,從外麵來看,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一點也不起眼。
啟程之後,船隊就一直沒有離開西側的海岸線太遠,相當於還在近海航行,大家都還比較定心。在終於看到了福建路福清縣的“海上裏島”時,秦剛便下令,全隊開始轉向正東方向航行。
很快,地平線慢慢消失在了身後。他們目前航行的海麵,已經算是後世被稱為台灣海峽的北端區域了,當然在目前的季節時,是不太會有較大的風浪。
隻是在之後持續航行的大半天裏,船隊的前後左右都是茫茫一片不可辨別的海麵。
雖說此時的宋人已經在海船上配備了指南針,可以分得清航行的精準方向。但是,出於對未知大海的恐懼,極少有人敢去嚐試離開海岸線太遠的航線,因為他們不敢判斷,最終船隻會航行到哪裏?
但是,因為“衛溫號”上有一個雖然從沒出過海、卻在心中有著一幅世界地圖的秦剛,他清晰且堅定地篤信,從福海縣向正東方向航行,必然就會遇上流求島的最北端基隆地區!
這是一條絕對不會出錯的航線。
當然,眼下也沒有人膽敢質疑他!
又經過了一夜的慢速前進,當大多數的人還在感慨於初次看到海麵上的日出奇觀之時。突然就聽到桅杆頂端上進行觀測的水手欣喜地大叫道:“陸地!陸地!我看到了流求陸地了!”
大家立刻湧到了船頭,順著水手指著的方向極力望去。
雖然目前在船頭的人,看到的依舊還隻是在初升的太陽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海麵,但是沒過多久,趙駟就已經看見了秦剛曾經在紙上給他畫出過的那個“尖尖頭”,他喃喃地說道:“那就是秦先生所說的雞籠山麽?”
秦剛微笑著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下令:“全隊靠近海岸線後,轉向南方,沿岸航行,注意搜索河灣入海口!”
聽說了流求島就在前方,船隊裏的所有人都開始放鬆了下來。
此次招募而來的水手,原本在船隊離開了他們熟悉的航線後就一直在心底裏嘀咕,因為他們中間,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在在海的東邊航行一天左右的海程後,會有一個大島,而在此時,終於在看到了連綿不絕的海岸線之後開始真正地服氣了。
尤其是在秦剛的指揮下,整支船隊向南行駛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在經過了三四個過於窄小的入海河流之後,又如其所言那樣,發現了一個非常開闊的內河入海口,更是對這個年輕的船長信服得五體投地。
依照之前的安排,從“衛溫號”上放下了四條快艇,趙駟堅持上了第一條,每條艇上配備了一支小隊九個人的規模,率先進入了河口。
前麵的兩艘負責察看兩岸與前方河道的情況,後麵的兩艘還帶著測量河道深淺的工具,為後麵的船隊進入而檢查航道。
船隊在快艇的引導下,開始正式駛入內河,隻見河道緩緩地開始收窄,兩岸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林,並沒有明顯的人煙跡象。
船行了兩裏左右,出現一個較大的拐彎拐向南方,秦剛目測這裏開始基本不太會受到潮汐的影響,而且東側出現一片非常大的空地,便下令船隊下錨,前方的小艇開始登岸並進行警戒。
在大黃島的訓練中,所有的神居兵都反複演練了在登陸時遭遇到敵人、甚至是襲擊的情況下,如何快速設置防禦線,並建立灘頭陣地的戰術戰法。
而這次,顯然他們的運氣非常好,在這裏並沒有遇到預想中的土著人,在小艇返迴去接更多的兵士登陸時,第一批的突擊隊員已經開始謹慎地將防禦線推進到了河岸向內數十丈遠的空地邊緣,並開始向樹林內進行偵察搜尋了。
第二批的神居兵上岸之後,帶去了各種伐木工具,開始清除樹林的邊緣,盡可能地擴大河岸平地的麵積,然後再使用砍下來的樹木,在岸邊為大船修建最簡易的棧橋。
秦剛所在的“衛溫號”由於吃水深,依舊停在較中間的河道中,然後另外的四艘三千料的船隻便分別貼在了它的身邊,在探測清楚了河道水情之後,其中一艘盡可能地接近岸邊後下錨,而棧橋則以此為標準向河中的這艘船延伸建造。
這樣子的話,幾艘船之間再用跳板進行連接,最後通過最靠近岸邊的那艘船,接上即將修建好的棧橋,以便於船上的貨物搬卸,以及隨行的流民上岸。
這些流民,顯然沒有神居兵所經曆過的適應性訓練。雖然這一路之上的海上風浪並不大,但也有三四成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暈船反應,他們急需要登上平穩的陸地,盡快進行休息恢複。
隨著大多數人都上岸之後,河灘上靠近船隻的地方已經十分擁擠了。
宮十二帶領著幾個人正在指揮上岸的流民進行集合,睛身體感到不適的人原地休息,而另外感覺還可以的人,則開始指導他們劃定不同的區域開始搭建臨時的帳篷與簡易棚屋。
而神居兵則有條不紊地在外圍開始挖壕溝、修建柵欄,迅速圈圍起一個相對安全的營地。這將是他們在流求島上的第一個根據點。
秦剛與趙駟上岸後,看到了河岸偏北方向有一個較高的山頭,於是帶了幾名衛兵,又叫上宮十二與顧大生,一起過去登上了頂部。
幾人站在山頭最高處,發現這裏果真是一個俯看四周的好地方,向西北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進來的那個河口,而從更加東南的方向看過去,是從更遠的地方流過來的淡水河,流經這裏的山腳,流向北方,再立即折向西,最終流入西邊的大海。
“明天就在這裏建一座警戒崗樓。”秦剛指了指腳下,“崗樓四周還要修一座小型的哨所,安置一個小隊在此實行警戒。這裏就可以與營地裏實現相互配合的立體戒備。”
的確,這樣一來,山腳下的那處營地算是有了比較可靠的保障。
“你們過來看一下,這裏的確是一個築城的好地方。就在這個河岸,先把我們的港口與碼頭建起來。然後沿著港口向裏麵延伸,我們在東、南兩個方向以河為界,以此山頭為中心,劃出一塊邊長為五裏的區域為第一期的築城區,然後再延伸兩裏為未來的發展區。這兩塊區域先不急於修建,隻需要把四周的界碑範圍打好。然後在這七裏寬的界碑以外,就可以優先開墾農田,安置今後不斷過來的流民與裁撤下來的廂軍。”
“還有河對岸的那片平地,隻要把那裏的樹林都砍伐幹淨,也將會是極其不錯的耕地。隻是這些耕地在分配出去之前,一定要做好整體的規劃。”
“神居兵在這裏的主要職責就兩點,第一,就是不斷向內陸偵察,找出可以不斷拓展發展的區域,打好墾殖的前站;第二,以這座即將築好的城池為中心,做好所有前來墾殖的百姓的安全保障,擊退任何有可能威脅我們的潛在敵人!”
“既然我們已經定好了要在這裏築城,那築好的這座城總得要起個名字吧?”趙駟一邊看著一邊喃喃問道。
“屬下覺得,既然是秦先生帶我們來到這裏,這裏的第一座城就叫做秦城吧!”宮十二率先提議道。
顧大生一聽便大笑道:“宮兄弟拍的好馬屁……”但是被趙駟瞪了一眼才訕訕住口。
宮十二卻是漲紅了臉對他怒目而視。還是秦剛笑笑道:“叫秦城也好,不過不是我秦某之秦,而是統一華夏諸的大秦之秦,再往後,我們可以一路再南,再修的第二與第三座城便就叫作漢城與唐城!”
宮十二也看了看山岡四周,建議道:“這裏到處都是樹木,反正開荒的初期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材,可以先以樹木簡單起圍起柵欄,再先修建一批木屋,這些都算是臨時的安排。這座島這麽大,等到接下來,屬下帶人再往內陸去,一旦可以探出石灰礦、黏土這些東西後,便就可以建窯去燒磚築牆了!”
趙駟也和顧大生從這裏看過去,迅速確定了幾個需要修建崗哨與箭樓的關鍵位置。
在秦剛的指指點點之下,另外四人望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內心都充滿了無限的欣喜。
接下來,所有的人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顧大生的手下所考慮的將會是安全問題,首先要做好的是第一個營地的安全,不僅僅要完善這一營地的所有防禦柵欄,而且還有四角關鍵位置的箭樓與暗堡。隻有這一塊地方的安全得到了保證,才會與宮十二一起去測量並劃定秦城的一期與二期的城界,再以營地為地點,開始沿著城界,慢慢向外圍進行防禦柵欄的修建。
之後,宮十二便帶著這第一批過來的流民代表,給他們大致劃分了在城界以外適合開墾的區域。然後再由每家都去各自選認自己有能力開發的區域,然後再分別以樹木打上顯眼的標誌。
因為這批過來的不過三百多戶,大家都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不僅僅先是圍出了自己準備立即去進行開墾的田地區域,甚至他們還會有意無意地建議鄰居選出的區域與自己之間留下足夠的待發展空間。
“反正這流求島大得很,咱們為什麽一定非要緊貼在一起呢?是不?我們可以在中間多預留出一些空的區域。等到咱們有餘力了,便一家開發一半,豈不是更好?”
於是大家都很默契地把各自的地盤散得開開的。當然,這樣一來,帶給顧大生的壓力就變得很大,因為秦剛交給他的任務,除了確保來到流求島的所有人當前的安全以外,這開荒的流民發展到哪裏,他的保衛保障工作也必須要跟進到哪裏。
經過與宮十二的交涉,顧大生便再次約定所有開荒流民,他們的自建房屋必須盡可能沿河建造,這樣便於一旦發生意外時,他可以通過快艇的幫助,以提高調兵響應的速度。
而且,在他沒有完成各個主要防禦點的分布建設之前,所有開荒的流民在天黑之前,必須先行統一迴到最開始的營地裏報到並統一休息。
於是,熱火朝天的登陸開荒行動便開始拉開了帷幕。
在林地裏開荒,首先要將大樹逐一伐倒,樹枝進行晾曬後留作柴火之用,而樹幹則是作為為自己修屋造房所用的木料,再有多餘的,便會統一運至築城區內,支援那裏的建設。
接著,地下的樹根還得挖出來,同樣分解之後通過晾曬成為最好的柴火所用。
最後,有經驗的流民會進行防火帶的設置,在確認完成後,開始對這一片區域進行一次燒荒,便可以基本清除掉了地麵上的絕大多數雜物,而燒完的草木灰,隻要通過一次的深翻犁地,也會對這片土地的肥力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李峰此番的前來,則是為整個建設工作提供著工具支持、技術指導的重要工具。
首先在下船的時候,他便帶人在臨時碼頭搭起了一隻巨大的龍門吊,關鍵是在高大的巨木框架下麵掛著動滑輪組,這種看起來其貌不揚的裝置,居然可以讓一兩個人就可以輕鬆吊起極重的貨物,讓一件件的東西非常快速地從船上吊裝並卸到碼頭之上,很是令眾人對此感到驚奇不已;
其次這些流民在開荒時,在他們的指導下,用上了專門針對開荒工作而設計的一整套鋸斧錘的工具,這些工具,都是充分利用了杠杆、鋸齒以及旋鑿方麵的科學原理,讓原先顯得非常吃力與繁瑣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與高效。
最後,他們則提前在最近的山溪及河流旁邊開始修建起一座座的水車,這些水車以及配套的輸水管道,不僅解決了接下來生活區的用水問題,還通過水車,為之後要做的許多事情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基礎動力。
總之,凡是李峰所做的工作,在那些流民的眼裏,都成了極具神奇魔力的東西。
秦剛承諾過,下一次將會往島上運來一些耕牛馬匹等牲畜,這裏的土質非常地不錯,對於燒過荒的土地再翻犁一遍,基本上就可以成為可耕種的生田了。
正因為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無比的期望,有人為了能夠盡快將屬於自己的耕田開墾出來,刻意地推遲了迴營地的時間,總是想能夠趁著太陽還未完全下山之前,再多砍幾株樹、多挖幾隻樹根。
所以,在第三天傍晚,還有幾戶最邊緣的流民戶未迴來。顧大生不敢掉以輕心,再次派出了一支巡邏隊前去催促他們迴營時,突然就有意外的狀況發生了:
更遠方尚未開始清理的樹林裏一陣枝葉晃動,先是射出了幾支並沒有太大力道的箭枝,還好並沒有射中人,接著便衝出了十幾個頭插羽毛、身著獸皮的土著人,手裏都是拿著非常粗糙的棍棒、木矛,隻是這些土人的出現非常地突然,看起來的確很是嚇人。
正在忙碌工作著的流民大驚,有人在驚慌之餘都一跤跌到了並不是很平的泥地裏,一時之間竟然都爬不起來。
不過,訓練有素的神居兵卻在意外之下,立即鎮定下來,迅速地衝到這些流民的身後,列出了一個七人的鴛鴦陣,仗著他們全身披甲,都不太需要盾牌遮掩,直接迎著衝過來的這些土人迎殺上去。
而鴛鴦陣的威力自然又豈是這些烏合之眾所能抗衡的,兩邊的隊伍一旦交手,土人們便紛紛被擊倒,神居兵這裏卻毫發未傷。然後便有膽大的流民,還會上前幫著綁起那些被擊傷的土人俘虜。
這時,樹林裏傳出一陣他們從未聽過的鼓聲、還有很怪異的類似號角的悠長號聲從遠而近。看來剛才這十幾個土人隻是前鋒,大部隊還在後麵,正在趕過來了。
神居兵的隊長麵色凝重,但他明白,營地就在自已身後的不遠處,所以他還是不慌不忙地指揮著打掃這裏的戰場,那些簡陋的武器就不管了,將一些被擊傷的土人都綁起來,並讓流民押著他們迅速往營地迴撤,他們依舊保持著穩定完整的陣形,在後麵緩緩地撤退。
兩天的時間,熱情高漲的流民已經將圈出來的耕地向東延展了四五裏地。
好在,當他們基本已經看到營寨的大門時,遠處才慢慢逼近過來了一大片土人,目測竟然大約會有千人以上。
不過,因為看到了這邊的敵情,營寨裏的警戒鼓聲也已經響起,根據寨門前的空地情況,又開出了三個小隊,與原本押後的那隊人一起,在寨門前排出了四個方陣,俱是衣甲鮮明,刀槍銳利。
同時,寨門外的柵欄內還在內側半腰處修建了便於站上去的台階,弓箭手拿著這次帶來的神臂弓盡數布了上去。
也許是營寨這裏的防衛陣勢嚇住了對方,黑壓壓的對方漸漸平靜了下來,陣前開始出現了一個頭上戴著非常高大的羽毛冠的土人,像是他們的首領,先是嘰哩呱啦地吼叫了半天。等了一會兒,又上來了另一個頭上羽毛冠稍小一些的土人,雙手高舉著一根不知被什麽東西塗成白色的樹幹,慢慢地走了過來。
秦剛與趙駟已經在寨門口看見了,便揮了揮手,讓手下把這個土人帶了過來。
那個土人一邊走,一邊又驚又喜地看著兩邊的士兵,等看到了全副武裝的秦剛與趙駟麵前之後,立即跪了下來,口裏竟然說出了半生不熟的漢語:“天兵降臨,小民有罪。”
令秦剛有點意外的驚喜是,在李峰大約得知了需要到大海之外開拓根據地的消息後,他竟然不像其他人那樣地畏縮,而是找到他,主動提及想與艦隊一同登島,並由他來配合完成登島後的各項建設支撐工作。
同時,在他的影響下,處州格致院新招收的學生中,有三成左右的人都願意與他同行。
當然,這三成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與李峰的出身相仿,都是家境貧寒,渴望通過自己的冒險與探索,改變家裏未來的生活狀況。
於是,在經過完整細致的的分析評估之後,秦剛與趙駟決定,艦隊出發時間,提早到三月初開始。
旗艦便是第一艘完工的五千料大船,秦剛將它命名為“衛溫號”,另外四艘三千料的海船緊隨其後。
這次的出行,除了所有的神居兵之外,趙駟還調用了少量習水性的綠曲兵。由於處州這裏近一年多的經營,早就儲備了足額的鐵甲與龍泉新式刀槍武器,並給所有上船的弓手,都配上了足量的神臂弓。
同時,跟隨船隊出行的,還有宮十二以及第一批成功招募而來的流民三百多戶近千人。船上自然也裝載了足夠的首批口糧、種子、農具以及各種必要的開發建設物資。
當然,黃小個也以秦大爺身邊不能少了照料的人為由,而擠上了這艘大艦。
在“衛溫號”上,宮十二正在詳細向秦剛匯報這次出發前的所有詳細情況。因為之前就曾有過一定的積蓄,到目前為止,整個準備工作,也就花費了秦剛從神居水寨帶來的二十萬貫中的七成左右。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流求島的開發與人員安置還未開始,此次出發的不過是區區千餘人左右,巨大的花錢缺口還未出現。
前往流求的安排,秦剛之前已經和宮十二講過,對於這樣的一項重任,他自然是欣喜不已。
從鐵壁山到處州、再到明州、再到這大海之上,宮十二非常慶幸自己能夠遇上了秦剛,讓他從一個根本看不到前途與未來的山匪,能夠接手於這些看起來就令人激動不已的大事。他一直記得船場裏所流傳的秦剛所說的那句話:
我們未來的征途方向,一定將是星辰大海!
而他,終於能夠成為前往這個令人激動的征途方向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衛溫號載著所有的神居兵們從大黃島出發,在出發之後,這座小島的曆史使命也就徹底完成,他們盡可能地清除了在島上曾經留下的各種設施,估計隻要經曆過今年夏秋時節的幾場颶風之後,再多的痕跡,也將不複存在。
在明州外海的某處,衛溫號等來了其它地方匯合而來的另三艘海船,那上麵將是第一批前往流求島進行開荒的流民。
而匯聚之後的四艘船,組成了一支極其普通的船隊,從外麵來看,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一點也不起眼。
啟程之後,船隊就一直沒有離開西側的海岸線太遠,相當於還在近海航行,大家都還比較定心。在終於看到了福建路福清縣的“海上裏島”時,秦剛便下令,全隊開始轉向正東方向航行。
很快,地平線慢慢消失在了身後。他們目前航行的海麵,已經算是後世被稱為台灣海峽的北端區域了,當然在目前的季節時,是不太會有較大的風浪。
隻是在之後持續航行的大半天裏,船隊的前後左右都是茫茫一片不可辨別的海麵。
雖說此時的宋人已經在海船上配備了指南針,可以分得清航行的精準方向。但是,出於對未知大海的恐懼,極少有人敢去嚐試離開海岸線太遠的航線,因為他們不敢判斷,最終船隻會航行到哪裏?
但是,因為“衛溫號”上有一個雖然從沒出過海、卻在心中有著一幅世界地圖的秦剛,他清晰且堅定地篤信,從福海縣向正東方向航行,必然就會遇上流求島的最北端基隆地區!
這是一條絕對不會出錯的航線。
當然,眼下也沒有人膽敢質疑他!
又經過了一夜的慢速前進,當大多數的人還在感慨於初次看到海麵上的日出奇觀之時。突然就聽到桅杆頂端上進行觀測的水手欣喜地大叫道:“陸地!陸地!我看到了流求陸地了!”
大家立刻湧到了船頭,順著水手指著的方向極力望去。
雖然目前在船頭的人,看到的依舊還隻是在初升的太陽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海麵,但是沒過多久,趙駟就已經看見了秦剛曾經在紙上給他畫出過的那個“尖尖頭”,他喃喃地說道:“那就是秦先生所說的雞籠山麽?”
秦剛微笑著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下令:“全隊靠近海岸線後,轉向南方,沿岸航行,注意搜索河灣入海口!”
聽說了流求島就在前方,船隊裏的所有人都開始放鬆了下來。
此次招募而來的水手,原本在船隊離開了他們熟悉的航線後就一直在心底裏嘀咕,因為他們中間,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在在海的東邊航行一天左右的海程後,會有一個大島,而在此時,終於在看到了連綿不絕的海岸線之後開始真正地服氣了。
尤其是在秦剛的指揮下,整支船隊向南行駛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在經過了三四個過於窄小的入海河流之後,又如其所言那樣,發現了一個非常開闊的內河入海口,更是對這個年輕的船長信服得五體投地。
依照之前的安排,從“衛溫號”上放下了四條快艇,趙駟堅持上了第一條,每條艇上配備了一支小隊九個人的規模,率先進入了河口。
前麵的兩艘負責察看兩岸與前方河道的情況,後麵的兩艘還帶著測量河道深淺的工具,為後麵的船隊進入而檢查航道。
船隊在快艇的引導下,開始正式駛入內河,隻見河道緩緩地開始收窄,兩岸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林,並沒有明顯的人煙跡象。
船行了兩裏左右,出現一個較大的拐彎拐向南方,秦剛目測這裏開始基本不太會受到潮汐的影響,而且東側出現一片非常大的空地,便下令船隊下錨,前方的小艇開始登岸並進行警戒。
在大黃島的訓練中,所有的神居兵都反複演練了在登陸時遭遇到敵人、甚至是襲擊的情況下,如何快速設置防禦線,並建立灘頭陣地的戰術戰法。
而這次,顯然他們的運氣非常好,在這裏並沒有遇到預想中的土著人,在小艇返迴去接更多的兵士登陸時,第一批的突擊隊員已經開始謹慎地將防禦線推進到了河岸向內數十丈遠的空地邊緣,並開始向樹林內進行偵察搜尋了。
第二批的神居兵上岸之後,帶去了各種伐木工具,開始清除樹林的邊緣,盡可能地擴大河岸平地的麵積,然後再使用砍下來的樹木,在岸邊為大船修建最簡易的棧橋。
秦剛所在的“衛溫號”由於吃水深,依舊停在較中間的河道中,然後另外的四艘三千料的船隻便分別貼在了它的身邊,在探測清楚了河道水情之後,其中一艘盡可能地接近岸邊後下錨,而棧橋則以此為標準向河中的這艘船延伸建造。
這樣子的話,幾艘船之間再用跳板進行連接,最後通過最靠近岸邊的那艘船,接上即將修建好的棧橋,以便於船上的貨物搬卸,以及隨行的流民上岸。
這些流民,顯然沒有神居兵所經曆過的適應性訓練。雖然這一路之上的海上風浪並不大,但也有三四成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暈船反應,他們急需要登上平穩的陸地,盡快進行休息恢複。
隨著大多數人都上岸之後,河灘上靠近船隻的地方已經十分擁擠了。
宮十二帶領著幾個人正在指揮上岸的流民進行集合,睛身體感到不適的人原地休息,而另外感覺還可以的人,則開始指導他們劃定不同的區域開始搭建臨時的帳篷與簡易棚屋。
而神居兵則有條不紊地在外圍開始挖壕溝、修建柵欄,迅速圈圍起一個相對安全的營地。這將是他們在流求島上的第一個根據點。
秦剛與趙駟上岸後,看到了河岸偏北方向有一個較高的山頭,於是帶了幾名衛兵,又叫上宮十二與顧大生,一起過去登上了頂部。
幾人站在山頭最高處,發現這裏果真是一個俯看四周的好地方,向西北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進來的那個河口,而從更加東南的方向看過去,是從更遠的地方流過來的淡水河,流經這裏的山腳,流向北方,再立即折向西,最終流入西邊的大海。
“明天就在這裏建一座警戒崗樓。”秦剛指了指腳下,“崗樓四周還要修一座小型的哨所,安置一個小隊在此實行警戒。這裏就可以與營地裏實現相互配合的立體戒備。”
的確,這樣一來,山腳下的那處營地算是有了比較可靠的保障。
“你們過來看一下,這裏的確是一個築城的好地方。就在這個河岸,先把我們的港口與碼頭建起來。然後沿著港口向裏麵延伸,我們在東、南兩個方向以河為界,以此山頭為中心,劃出一塊邊長為五裏的區域為第一期的築城區,然後再延伸兩裏為未來的發展區。這兩塊區域先不急於修建,隻需要把四周的界碑範圍打好。然後在這七裏寬的界碑以外,就可以優先開墾農田,安置今後不斷過來的流民與裁撤下來的廂軍。”
“還有河對岸的那片平地,隻要把那裏的樹林都砍伐幹淨,也將會是極其不錯的耕地。隻是這些耕地在分配出去之前,一定要做好整體的規劃。”
“神居兵在這裏的主要職責就兩點,第一,就是不斷向內陸偵察,找出可以不斷拓展發展的區域,打好墾殖的前站;第二,以這座即將築好的城池為中心,做好所有前來墾殖的百姓的安全保障,擊退任何有可能威脅我們的潛在敵人!”
“既然我們已經定好了要在這裏築城,那築好的這座城總得要起個名字吧?”趙駟一邊看著一邊喃喃問道。
“屬下覺得,既然是秦先生帶我們來到這裏,這裏的第一座城就叫做秦城吧!”宮十二率先提議道。
顧大生一聽便大笑道:“宮兄弟拍的好馬屁……”但是被趙駟瞪了一眼才訕訕住口。
宮十二卻是漲紅了臉對他怒目而視。還是秦剛笑笑道:“叫秦城也好,不過不是我秦某之秦,而是統一華夏諸的大秦之秦,再往後,我們可以一路再南,再修的第二與第三座城便就叫作漢城與唐城!”
宮十二也看了看山岡四周,建議道:“這裏到處都是樹木,反正開荒的初期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材,可以先以樹木簡單起圍起柵欄,再先修建一批木屋,這些都算是臨時的安排。這座島這麽大,等到接下來,屬下帶人再往內陸去,一旦可以探出石灰礦、黏土這些東西後,便就可以建窯去燒磚築牆了!”
趙駟也和顧大生從這裏看過去,迅速確定了幾個需要修建崗哨與箭樓的關鍵位置。
在秦剛的指指點點之下,另外四人望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內心都充滿了無限的欣喜。
接下來,所有的人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顧大生的手下所考慮的將會是安全問題,首先要做好的是第一個營地的安全,不僅僅要完善這一營地的所有防禦柵欄,而且還有四角關鍵位置的箭樓與暗堡。隻有這一塊地方的安全得到了保證,才會與宮十二一起去測量並劃定秦城的一期與二期的城界,再以營地為地點,開始沿著城界,慢慢向外圍進行防禦柵欄的修建。
之後,宮十二便帶著這第一批過來的流民代表,給他們大致劃分了在城界以外適合開墾的區域。然後再由每家都去各自選認自己有能力開發的區域,然後再分別以樹木打上顯眼的標誌。
因為這批過來的不過三百多戶,大家都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不僅僅先是圍出了自己準備立即去進行開墾的田地區域,甚至他們還會有意無意地建議鄰居選出的區域與自己之間留下足夠的待發展空間。
“反正這流求島大得很,咱們為什麽一定非要緊貼在一起呢?是不?我們可以在中間多預留出一些空的區域。等到咱們有餘力了,便一家開發一半,豈不是更好?”
於是大家都很默契地把各自的地盤散得開開的。當然,這樣一來,帶給顧大生的壓力就變得很大,因為秦剛交給他的任務,除了確保來到流求島的所有人當前的安全以外,這開荒的流民發展到哪裏,他的保衛保障工作也必須要跟進到哪裏。
經過與宮十二的交涉,顧大生便再次約定所有開荒流民,他們的自建房屋必須盡可能沿河建造,這樣便於一旦發生意外時,他可以通過快艇的幫助,以提高調兵響應的速度。
而且,在他沒有完成各個主要防禦點的分布建設之前,所有開荒的流民在天黑之前,必須先行統一迴到最開始的營地裏報到並統一休息。
於是,熱火朝天的登陸開荒行動便開始拉開了帷幕。
在林地裏開荒,首先要將大樹逐一伐倒,樹枝進行晾曬後留作柴火之用,而樹幹則是作為為自己修屋造房所用的木料,再有多餘的,便會統一運至築城區內,支援那裏的建設。
接著,地下的樹根還得挖出來,同樣分解之後通過晾曬成為最好的柴火所用。
最後,有經驗的流民會進行防火帶的設置,在確認完成後,開始對這一片區域進行一次燒荒,便可以基本清除掉了地麵上的絕大多數雜物,而燒完的草木灰,隻要通過一次的深翻犁地,也會對這片土地的肥力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李峰此番的前來,則是為整個建設工作提供著工具支持、技術指導的重要工具。
首先在下船的時候,他便帶人在臨時碼頭搭起了一隻巨大的龍門吊,關鍵是在高大的巨木框架下麵掛著動滑輪組,這種看起來其貌不揚的裝置,居然可以讓一兩個人就可以輕鬆吊起極重的貨物,讓一件件的東西非常快速地從船上吊裝並卸到碼頭之上,很是令眾人對此感到驚奇不已;
其次這些流民在開荒時,在他們的指導下,用上了專門針對開荒工作而設計的一整套鋸斧錘的工具,這些工具,都是充分利用了杠杆、鋸齒以及旋鑿方麵的科學原理,讓原先顯得非常吃力與繁瑣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與高效。
最後,他們則提前在最近的山溪及河流旁邊開始修建起一座座的水車,這些水車以及配套的輸水管道,不僅解決了接下來生活區的用水問題,還通過水車,為之後要做的許多事情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基礎動力。
總之,凡是李峰所做的工作,在那些流民的眼裏,都成了極具神奇魔力的東西。
秦剛承諾過,下一次將會往島上運來一些耕牛馬匹等牲畜,這裏的土質非常地不錯,對於燒過荒的土地再翻犁一遍,基本上就可以成為可耕種的生田了。
正因為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無比的期望,有人為了能夠盡快將屬於自己的耕田開墾出來,刻意地推遲了迴營地的時間,總是想能夠趁著太陽還未完全下山之前,再多砍幾株樹、多挖幾隻樹根。
所以,在第三天傍晚,還有幾戶最邊緣的流民戶未迴來。顧大生不敢掉以輕心,再次派出了一支巡邏隊前去催促他們迴營時,突然就有意外的狀況發生了:
更遠方尚未開始清理的樹林裏一陣枝葉晃動,先是射出了幾支並沒有太大力道的箭枝,還好並沒有射中人,接著便衝出了十幾個頭插羽毛、身著獸皮的土著人,手裏都是拿著非常粗糙的棍棒、木矛,隻是這些土人的出現非常地突然,看起來的確很是嚇人。
正在忙碌工作著的流民大驚,有人在驚慌之餘都一跤跌到了並不是很平的泥地裏,一時之間竟然都爬不起來。
不過,訓練有素的神居兵卻在意外之下,立即鎮定下來,迅速地衝到這些流民的身後,列出了一個七人的鴛鴦陣,仗著他們全身披甲,都不太需要盾牌遮掩,直接迎著衝過來的這些土人迎殺上去。
而鴛鴦陣的威力自然又豈是這些烏合之眾所能抗衡的,兩邊的隊伍一旦交手,土人們便紛紛被擊倒,神居兵這裏卻毫發未傷。然後便有膽大的流民,還會上前幫著綁起那些被擊傷的土人俘虜。
這時,樹林裏傳出一陣他們從未聽過的鼓聲、還有很怪異的類似號角的悠長號聲從遠而近。看來剛才這十幾個土人隻是前鋒,大部隊還在後麵,正在趕過來了。
神居兵的隊長麵色凝重,但他明白,營地就在自已身後的不遠處,所以他還是不慌不忙地指揮著打掃這裏的戰場,那些簡陋的武器就不管了,將一些被擊傷的土人都綁起來,並讓流民押著他們迅速往營地迴撤,他們依舊保持著穩定完整的陣形,在後麵緩緩地撤退。
兩天的時間,熱情高漲的流民已經將圈出來的耕地向東延展了四五裏地。
好在,當他們基本已經看到營寨的大門時,遠處才慢慢逼近過來了一大片土人,目測竟然大約會有千人以上。
不過,因為看到了這邊的敵情,營寨裏的警戒鼓聲也已經響起,根據寨門前的空地情況,又開出了三個小隊,與原本押後的那隊人一起,在寨門前排出了四個方陣,俱是衣甲鮮明,刀槍銳利。
同時,寨門外的柵欄內還在內側半腰處修建了便於站上去的台階,弓箭手拿著這次帶來的神臂弓盡數布了上去。
也許是營寨這裏的防衛陣勢嚇住了對方,黑壓壓的對方漸漸平靜了下來,陣前開始出現了一個頭上戴著非常高大的羽毛冠的土人,像是他們的首領,先是嘰哩呱啦地吼叫了半天。等了一會兒,又上來了另一個頭上羽毛冠稍小一些的土人,雙手高舉著一根不知被什麽東西塗成白色的樹幹,慢慢地走了過來。
秦剛與趙駟已經在寨門口看見了,便揮了揮手,讓手下把這個土人帶了過來。
那個土人一邊走,一邊又驚又喜地看著兩邊的士兵,等看到了全副武裝的秦剛與趙駟麵前之後,立即跪了下來,口裏竟然說出了半生不熟的漢語:“天兵降臨,小民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