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廝殺之後,出城的其他人皆躲在一旁,臉上或驚恐,或羞愧……
邊柳擦拭了一下自己的佩劍,還入鞘中。
賈詡告訴道:“大帥,我等孤軍在外,鄴城不能匹敵,可若是進入城內,監控全城,兵力勢必分散,當此之時,唯有以威懼之。”
邊柳點了點頭,再度招手,示意劉氏上前。
“今日之事,可是你與審配同謀?”
“大帥,妾身不敢啊!妾身誠心歸順,不敢有一絲異心。”今日之事,劉氏的確沒有參與,不過袁紹死後,她與袁尚作為城內地位最高者,甚配和其他人合謀,劉氏卻並非沒有收到一絲消息。對她而言,若是審配不成,便將罪過推到他一人身上,若是成了,那受益的還是袁氏。
“審配為袁氏臣,你是袁氏主母,焉能不與你商量?”邊柳瞠目怒斥。
“大帥容稟,我,妾身——”劉氏真怕眼前人拿他們母子出氣,於是急忙搜索著借口,“妾身夫君臨終前已經囑咐我等歸順,此人違背我夫君遺誌,豈能稱的上忠義。妾身認為,他必是其他人派來的奸細,欺負我一個婦道人家,裹挾城內之人,刺殺大帥。”
“哦,照你這麽說,該如何處置他?”
“該,該曝屍三日,再,再夷其三族。”劉氏俯首說道。
邊柳一擺手,“緱伯。”
“末將在!”
“派人接管城防。”
“喏!”
“狄青,把守街道,封點府庫,城內百姓各自居家,所有官吏禁止外出。”
“喏!”
話音落下,兩支騎兵先行進入城內。
邊柳緩緩駕馬前進幾步。
看著縮首的眾人,“諸位覺得,剛才劉氏說的對嗎?”
“對對,劉氏說得對。”
“審配以投降為名,行刺殺之實,與大義相悖,與大節有虧,大帥理當將之處以極刑。”
“審配違背袁紹遺誌,又刺殺大帥,對舊主不義,對新主不誠,罪該萬死。”
有低頭不語者,也有俯首附和者。
邊柳看著眾人,許多人抬頭不小心與之對視,立刻又把頭低下。
馬蹄踐踏著血水,與碎冰又凝結成渣。
空氣中透著寒氣,恐懼卻比冰雪更讓人膽寒。
邊柳揮舞著鞭子,許多人嚇得閉上了眼睛。
“錯,大錯特錯!審配不是奸細,也沒有違背袁紹的遺誌,他是袁紹的忠臣,是義士。”
眾人聞言,都大吃一驚的抬起了頭。
許多人其實是很敬佩審配的做法的,甚至是因為不能參與其中而羞愧。
但這些話從對方口中說出,這就讓人詫異了,如果審配是義士,那他要殺的和殺他的,又是什麽人?
“今日他慷慨而死,也算的上一樁壯舉。”邊柳繼續說道,隨即又話頭一轉,“但是,他也死有餘辜。
因為他今日之舉,隻盡到了袁紹臣子的本分,卻沒有盡到河北官吏的本分。
諸位可有想過,今日審配的舉動,將帶來什麽樣的結果?
本帥不死,一怒之下憤而屠城不是不可能:本帥若死了,這身後大軍,難道會放過你們?
審配求仁得仁,鄴城的百姓怎麽辦?河北的其餘百姓怎麽辦?更別說大軍麵前的你們,一定是頭一批遭到屠殺的。
我知道諸位雖然在本帥麵前對他口誅筆伐,但心中不少有向往之人。有恨不能參與今日之壯舉,更有認為審配魯莽,潛首等待時機的人,凡是你們能想到的,本帥同樣能想到。
本帥從不痛恨忠義之人,因為本帥手下,有比袁紹更多的忠臣義士,若沒有他們,本帥豈能有今日之成功?
但身居高位,更應該有為萬民謀福祉的決心。爾等需記住,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你等能夠衣著富貴,出入高堂,這不僅僅是袁紹的恩惠,更是河北百姓從地裏田間節省出來的。
爾等忠心袁紹是小忠,忠於人民是大忠,莫要為了小義而忘了大節。
如今還有多少百姓因為戰亂食不果腹,多少百姓的房屋被積雪壓塌,活活凍死於草廬之中,就說這鄴城內,多少百姓忍饑挨餓,急需得到物資。
此時,如審配這等,枉顧百姓,空談忠義,不應該覺得羞愧嗎?”
遠處,賈詡坐在馬上,聽到這些話,不由得撫須長思。
若是自家大帥按照自己的建議,以強力鎮壓,或可暫時得以太平,但也讓人暗中對審配充滿同情,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若是虛偽的隻顧仁義,那也會被當做軟弱可欺,進入城中後,怕是效仿審配的還有不少。
但大帥先揚後抑,肯定了審配的小忠,但指責他丟棄大節。
這樣就給了其他人一個台階,他們不是沒有審配那般忠心,而是他們把社稷看得更重,甚至是為了河北百姓忍辱負重。
而鄴城的百姓知曉,一開始可能會敬佩審配,但想多了,就會抱怨,這廝不是拿我們的性命去成全他的名聲嗎?幸好,來的是我們大漢的天子,不是殘暴之人,才沒有讓他得逞。
“文和先生,看來您對大帥的表現很滿意啊?”諸葛亮問道。
“敬佩,老夫是敬佩。”賈詡趕忙說道。
“哦,那先生覺得大帥還有更進一步的地方嗎?”
“更進一步,那自然是在入城以後了,若是河北的情況比之前好,大帥今日之言必將傳遍天下,名傳青史。若是河北大亂,”賈詡搖了搖頭說道, “應該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
“今日之事,本帥希望點到為止,無論是事前事後與審配等人有無聯係,有無密謀,本帥都既往不咎,旁人若以此為脅迫,本帥也不予采納。若有願為百姓出力者,本帥竭誠歡迎,若有為袁氏守節者,本帥亦不勉強。
另,改劉氏之子劉尚歸義中郎將,為歸義校尉,暫住袁府,開春後遷往關中。”
劉氏聽到這話,不由得臉一紅。
一個為袁氏盡忠的人,而且是袁尚的支持者,劉氏卻公然宣稱要誅殺其三族,曝屍三日。
而他的敵人反而給了他們一個“公平公正”的判決。
其餘人也對劉氏的諂媚感到不滿,但也更加欽佩馬上這位大帥的仁義,或者說,是老辣!
……
邊柳擦拭了一下自己的佩劍,還入鞘中。
賈詡告訴道:“大帥,我等孤軍在外,鄴城不能匹敵,可若是進入城內,監控全城,兵力勢必分散,當此之時,唯有以威懼之。”
邊柳點了點頭,再度招手,示意劉氏上前。
“今日之事,可是你與審配同謀?”
“大帥,妾身不敢啊!妾身誠心歸順,不敢有一絲異心。”今日之事,劉氏的確沒有參與,不過袁紹死後,她與袁尚作為城內地位最高者,甚配和其他人合謀,劉氏卻並非沒有收到一絲消息。對她而言,若是審配不成,便將罪過推到他一人身上,若是成了,那受益的還是袁氏。
“審配為袁氏臣,你是袁氏主母,焉能不與你商量?”邊柳瞠目怒斥。
“大帥容稟,我,妾身——”劉氏真怕眼前人拿他們母子出氣,於是急忙搜索著借口,“妾身夫君臨終前已經囑咐我等歸順,此人違背我夫君遺誌,豈能稱的上忠義。妾身認為,他必是其他人派來的奸細,欺負我一個婦道人家,裹挾城內之人,刺殺大帥。”
“哦,照你這麽說,該如何處置他?”
“該,該曝屍三日,再,再夷其三族。”劉氏俯首說道。
邊柳一擺手,“緱伯。”
“末將在!”
“派人接管城防。”
“喏!”
“狄青,把守街道,封點府庫,城內百姓各自居家,所有官吏禁止外出。”
“喏!”
話音落下,兩支騎兵先行進入城內。
邊柳緩緩駕馬前進幾步。
看著縮首的眾人,“諸位覺得,剛才劉氏說的對嗎?”
“對對,劉氏說得對。”
“審配以投降為名,行刺殺之實,與大義相悖,與大節有虧,大帥理當將之處以極刑。”
“審配違背袁紹遺誌,又刺殺大帥,對舊主不義,對新主不誠,罪該萬死。”
有低頭不語者,也有俯首附和者。
邊柳看著眾人,許多人抬頭不小心與之對視,立刻又把頭低下。
馬蹄踐踏著血水,與碎冰又凝結成渣。
空氣中透著寒氣,恐懼卻比冰雪更讓人膽寒。
邊柳揮舞著鞭子,許多人嚇得閉上了眼睛。
“錯,大錯特錯!審配不是奸細,也沒有違背袁紹的遺誌,他是袁紹的忠臣,是義士。”
眾人聞言,都大吃一驚的抬起了頭。
許多人其實是很敬佩審配的做法的,甚至是因為不能參與其中而羞愧。
但這些話從對方口中說出,這就讓人詫異了,如果審配是義士,那他要殺的和殺他的,又是什麽人?
“今日他慷慨而死,也算的上一樁壯舉。”邊柳繼續說道,隨即又話頭一轉,“但是,他也死有餘辜。
因為他今日之舉,隻盡到了袁紹臣子的本分,卻沒有盡到河北官吏的本分。
諸位可有想過,今日審配的舉動,將帶來什麽樣的結果?
本帥不死,一怒之下憤而屠城不是不可能:本帥若死了,這身後大軍,難道會放過你們?
審配求仁得仁,鄴城的百姓怎麽辦?河北的其餘百姓怎麽辦?更別說大軍麵前的你們,一定是頭一批遭到屠殺的。
我知道諸位雖然在本帥麵前對他口誅筆伐,但心中不少有向往之人。有恨不能參與今日之壯舉,更有認為審配魯莽,潛首等待時機的人,凡是你們能想到的,本帥同樣能想到。
本帥從不痛恨忠義之人,因為本帥手下,有比袁紹更多的忠臣義士,若沒有他們,本帥豈能有今日之成功?
但身居高位,更應該有為萬民謀福祉的決心。爾等需記住,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你等能夠衣著富貴,出入高堂,這不僅僅是袁紹的恩惠,更是河北百姓從地裏田間節省出來的。
爾等忠心袁紹是小忠,忠於人民是大忠,莫要為了小義而忘了大節。
如今還有多少百姓因為戰亂食不果腹,多少百姓的房屋被積雪壓塌,活活凍死於草廬之中,就說這鄴城內,多少百姓忍饑挨餓,急需得到物資。
此時,如審配這等,枉顧百姓,空談忠義,不應該覺得羞愧嗎?”
遠處,賈詡坐在馬上,聽到這些話,不由得撫須長思。
若是自家大帥按照自己的建議,以強力鎮壓,或可暫時得以太平,但也讓人暗中對審配充滿同情,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若是虛偽的隻顧仁義,那也會被當做軟弱可欺,進入城中後,怕是效仿審配的還有不少。
但大帥先揚後抑,肯定了審配的小忠,但指責他丟棄大節。
這樣就給了其他人一個台階,他們不是沒有審配那般忠心,而是他們把社稷看得更重,甚至是為了河北百姓忍辱負重。
而鄴城的百姓知曉,一開始可能會敬佩審配,但想多了,就會抱怨,這廝不是拿我們的性命去成全他的名聲嗎?幸好,來的是我們大漢的天子,不是殘暴之人,才沒有讓他得逞。
“文和先生,看來您對大帥的表現很滿意啊?”諸葛亮問道。
“敬佩,老夫是敬佩。”賈詡趕忙說道。
“哦,那先生覺得大帥還有更進一步的地方嗎?”
“更進一步,那自然是在入城以後了,若是河北的情況比之前好,大帥今日之言必將傳遍天下,名傳青史。若是河北大亂,”賈詡搖了搖頭說道, “應該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
“今日之事,本帥希望點到為止,無論是事前事後與審配等人有無聯係,有無密謀,本帥都既往不咎,旁人若以此為脅迫,本帥也不予采納。若有願為百姓出力者,本帥竭誠歡迎,若有為袁氏守節者,本帥亦不勉強。
另,改劉氏之子劉尚歸義中郎將,為歸義校尉,暫住袁府,開春後遷往關中。”
劉氏聽到這話,不由得臉一紅。
一個為袁氏盡忠的人,而且是袁尚的支持者,劉氏卻公然宣稱要誅殺其三族,曝屍三日。
而他的敵人反而給了他們一個“公平公正”的判決。
其餘人也對劉氏的諂媚感到不滿,但也更加欽佩馬上這位大帥的仁義,或者說,是老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