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這馬上兩個月就過去了,再不想辦法,就要迴去吃軍法了。”張飛急著說道。
自在袁紹麵前立下軍令狀後,劉備就帶著麾下兩千多人來到了洛陽周邊,暫時屯兵在偃師附近。
“三弟,別急,大哥這麽做,自然是早已有了對策。”關羽拉著張飛一隻手,勸解道。
“唉!”卻聽得劉備長歎一口氣,“雲長,翼德,我之所以在袁紹麵前立下軍令狀,於私是為了免受刁難,以證你我兄弟之能;於公,是為了匡扶漢室人心,早日平定天下。隻是具體的破關之策,我到現在也沒想出來啊!”
“大哥, 那……那咋辦啊?”張飛急忙攤開手。
“大哥,若不然,讓我和翼德且先去試探一看,看看那西麵有無適合攻關的地方。”關羽建議道。
“崤函古道甬長崎嶇,在敵人有心防備之下, 沒有十萬大軍,是不可能一一攻破的。”對此,劉備心知肚明。
“現在關中的那位,不就是打進去的嗎?”關羽說道。
“那是天時地利皆被,若非天子東歸,關中人馬的注意完全被牽製,豈能有那般容易?”
聽到劉備這麽說,關羽張飛偌大的漢子,一時也頹廢下來。
“哎,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倒不如一拍兩散,各自找個地方消遣去算了。”張飛嚷嚷道。
“三弟,莫要急躁。”關羽說道,同時又看向劉備,“大哥,一定還有辦法的對不對?”
劉備沉思了一會,點了點頭說道,“當初太祖與項羽在懷王麵前立約,先入關中者為王,太祖一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可謂是仁者無敵。”
對於這段曆史,漢朝子民幾乎無不知曉,或許有人會說,是項羽大破章邯讓劉邦撿了個便宜,但主流的態度一直是,仁義勝於雄武。
“大哥,我覺得,就算我們真能打進函穀關,恐怕袁紹也不會希望看到,此時他不會配合我們的。”關羽知道劉備的想法,那就是此時,如果袁紹在北麵和關中軍隊大戰一場,無論勝負,都會給他們提供契機。
“袁紹外寬內忌,暗懷不臣之心,隻恨劉備兵馬不羈,更未能見到天子,空懷壯誌,無所施為啊!”劉備讚同道。
“唉!”說到這,就連張飛也氣的拳頭狠狠砸在旗杆上。
“我打算帶上子龍去附近逛上一逛,你和翼德且在此訓練兵馬,切記不可擅自行動。”
“喏。”關羽答應道,又囑咐劉備多帶點人馬。
“無妨!”
見劉備走遠後,張飛說道:“二哥,我看那袁紹不是什麽好東西,我們領了命去攻打函穀關,他卻連洛陽城都不讓我們進,不如我們趁現在拿下洛陽城,這附近千裏之地歸大哥所有,頃刻間便可以發展處十萬大軍,這可比徐州那崎嶇之地要好多了。”
“莫要胡鬧,別忘了大哥的吩咐。”關羽告誡道,然後拉著他就往校場走。
……
劉備這邊,帶著趙雲一路往南。
卻見到舉目都是甘蔗田。
“多好的土地啊,若是種上糧食,可以多養活多少人?隻是種上這甜膩之物,隻供富人消遣,百姓卻食不果腹,實在是暴殄天物。”
“我聽說鄴城之內富家子弟爭奇鬥豔,我等深入冀州卻隻見到百姓孤苦,天生萬物以養人,卻不能讓明公一般仁義的人牧養萬民,實在是蒼生不幸。”
“子龍莫要說這樣的話,我始終堅信,這天下依舊是忠者眾,奸者寡;仁者眾,貪者寡。”
劉備等人上前,那甘蔗田裏勞作的農夫也沒有有很大的反應,依舊在疏通著水渠,疏剪趕著底下的枝葉。
“老丈如何稱唿?”
種地的老者迴頭看了眼,倒是個有文化的人。
“姓張。”
“敢問張老丈,是哪裏人?”
“以前是哪的人忘了,現在就在這紮根了。”老漢是昔日的黃巾,自然不願意提及。
“也是,這世道,誰不是顛沛流離呢?”劉備附和道。
“老丈家裏有幾口人?”
張老漢目光一緊,詢問道:“你們是哪裏人,到這裏是來幹什麽的?”
趙雲剛想開口,劉備拉住他說道:“我們是商人,想來這裏拉些甘蔗出去賣。”
“那你們來的挺早啊,這至少還要等上兩三個月呢!”
“這不戰爭稍微稍停了點,過來探探路嗎?”劉備似模似樣的說道,“您這種了多少畝甘蔗,一年的收成有多少?”
“沒多少,就夠吃飽飯而已。”張老漢隨口說道。
“唉!”劉備歎了口氣,從兜裏掏出幾枚銅錢,親手交到張老漢手裏,“等甘蔗熟了,可得給我留著點,我是徐州那邊來的,一準給個高價。”
“行嘞,到時候,你去山那邊打聽一下就知道我家在哪了。”張老漢隨意指了指。
劉備搖了搖頭,帶著趙雲幾人繼續往南,經過緱氏之後,道路上的行人更加多了起來,來往的行商也有許多,如劉備趙雲這般配備武裝的倒也不少。
劉備路過街邊的幾個攤子,詢問了一下貨物的價格,接著又找了個吃飯的地,給隨行幾人都點了一碗麵。
“再來一碗。”也許是一路奔波,又可能是麵味道太好,趙雲吃完,大喊了一聲。
“那個,子龍,我這剛好吃不下這麽多,勻你一半。”劉備說道,隨即示意小兒,不用再上了。
趙雲看出了劉備的拮據,定是路上撒錢不夠付麵錢了。
“家主,這麵的味道也隻能說是中等,隻是這地方,十文錢一碗麵,是不是貴了點?”出門在外,趙雲換了個稱唿。
“哪裏貴了,這裏的麵一直是這個價——”邊上的人起哄道。
“聽說這路上的坊市貨物都是大帥府經營的, 或許他們就是用這種方式剝削來往客商的。”趙雲小聲說道。
這時,小兒趕緊跑過來,“客官誤會了,最近聽說要打起來,所以來往的貨物都漲起來,這山裏沒有麵粉和鹽,都靠外麵運來,所以自然就跟著漲價了,尋常時候,前不久,一碗麵才五文錢呢。”
……
自在袁紹麵前立下軍令狀後,劉備就帶著麾下兩千多人來到了洛陽周邊,暫時屯兵在偃師附近。
“三弟,別急,大哥這麽做,自然是早已有了對策。”關羽拉著張飛一隻手,勸解道。
“唉!”卻聽得劉備長歎一口氣,“雲長,翼德,我之所以在袁紹麵前立下軍令狀,於私是為了免受刁難,以證你我兄弟之能;於公,是為了匡扶漢室人心,早日平定天下。隻是具體的破關之策,我到現在也沒想出來啊!”
“大哥, 那……那咋辦啊?”張飛急忙攤開手。
“大哥,若不然,讓我和翼德且先去試探一看,看看那西麵有無適合攻關的地方。”關羽建議道。
“崤函古道甬長崎嶇,在敵人有心防備之下, 沒有十萬大軍,是不可能一一攻破的。”對此,劉備心知肚明。
“現在關中的那位,不就是打進去的嗎?”關羽說道。
“那是天時地利皆被,若非天子東歸,關中人馬的注意完全被牽製,豈能有那般容易?”
聽到劉備這麽說,關羽張飛偌大的漢子,一時也頹廢下來。
“哎,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倒不如一拍兩散,各自找個地方消遣去算了。”張飛嚷嚷道。
“三弟,莫要急躁。”關羽說道,同時又看向劉備,“大哥,一定還有辦法的對不對?”
劉備沉思了一會,點了點頭說道,“當初太祖與項羽在懷王麵前立約,先入關中者為王,太祖一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可謂是仁者無敵。”
對於這段曆史,漢朝子民幾乎無不知曉,或許有人會說,是項羽大破章邯讓劉邦撿了個便宜,但主流的態度一直是,仁義勝於雄武。
“大哥,我覺得,就算我們真能打進函穀關,恐怕袁紹也不會希望看到,此時他不會配合我們的。”關羽知道劉備的想法,那就是此時,如果袁紹在北麵和關中軍隊大戰一場,無論勝負,都會給他們提供契機。
“袁紹外寬內忌,暗懷不臣之心,隻恨劉備兵馬不羈,更未能見到天子,空懷壯誌,無所施為啊!”劉備讚同道。
“唉!”說到這,就連張飛也氣的拳頭狠狠砸在旗杆上。
“我打算帶上子龍去附近逛上一逛,你和翼德且在此訓練兵馬,切記不可擅自行動。”
“喏。”關羽答應道,又囑咐劉備多帶點人馬。
“無妨!”
見劉備走遠後,張飛說道:“二哥,我看那袁紹不是什麽好東西,我們領了命去攻打函穀關,他卻連洛陽城都不讓我們進,不如我們趁現在拿下洛陽城,這附近千裏之地歸大哥所有,頃刻間便可以發展處十萬大軍,這可比徐州那崎嶇之地要好多了。”
“莫要胡鬧,別忘了大哥的吩咐。”關羽告誡道,然後拉著他就往校場走。
……
劉備這邊,帶著趙雲一路往南。
卻見到舉目都是甘蔗田。
“多好的土地啊,若是種上糧食,可以多養活多少人?隻是種上這甜膩之物,隻供富人消遣,百姓卻食不果腹,實在是暴殄天物。”
“我聽說鄴城之內富家子弟爭奇鬥豔,我等深入冀州卻隻見到百姓孤苦,天生萬物以養人,卻不能讓明公一般仁義的人牧養萬民,實在是蒼生不幸。”
“子龍莫要說這樣的話,我始終堅信,這天下依舊是忠者眾,奸者寡;仁者眾,貪者寡。”
劉備等人上前,那甘蔗田裏勞作的農夫也沒有有很大的反應,依舊在疏通著水渠,疏剪趕著底下的枝葉。
“老丈如何稱唿?”
種地的老者迴頭看了眼,倒是個有文化的人。
“姓張。”
“敢問張老丈,是哪裏人?”
“以前是哪的人忘了,現在就在這紮根了。”老漢是昔日的黃巾,自然不願意提及。
“也是,這世道,誰不是顛沛流離呢?”劉備附和道。
“老丈家裏有幾口人?”
張老漢目光一緊,詢問道:“你們是哪裏人,到這裏是來幹什麽的?”
趙雲剛想開口,劉備拉住他說道:“我們是商人,想來這裏拉些甘蔗出去賣。”
“那你們來的挺早啊,這至少還要等上兩三個月呢!”
“這不戰爭稍微稍停了點,過來探探路嗎?”劉備似模似樣的說道,“您這種了多少畝甘蔗,一年的收成有多少?”
“沒多少,就夠吃飽飯而已。”張老漢隨口說道。
“唉!”劉備歎了口氣,從兜裏掏出幾枚銅錢,親手交到張老漢手裏,“等甘蔗熟了,可得給我留著點,我是徐州那邊來的,一準給個高價。”
“行嘞,到時候,你去山那邊打聽一下就知道我家在哪了。”張老漢隨意指了指。
劉備搖了搖頭,帶著趙雲幾人繼續往南,經過緱氏之後,道路上的行人更加多了起來,來往的行商也有許多,如劉備趙雲這般配備武裝的倒也不少。
劉備路過街邊的幾個攤子,詢問了一下貨物的價格,接著又找了個吃飯的地,給隨行幾人都點了一碗麵。
“再來一碗。”也許是一路奔波,又可能是麵味道太好,趙雲吃完,大喊了一聲。
“那個,子龍,我這剛好吃不下這麽多,勻你一半。”劉備說道,隨即示意小兒,不用再上了。
趙雲看出了劉備的拮據,定是路上撒錢不夠付麵錢了。
“家主,這麵的味道也隻能說是中等,隻是這地方,十文錢一碗麵,是不是貴了點?”出門在外,趙雲換了個稱唿。
“哪裏貴了,這裏的麵一直是這個價——”邊上的人起哄道。
“聽說這路上的坊市貨物都是大帥府經營的, 或許他們就是用這種方式剝削來往客商的。”趙雲小聲說道。
這時,小兒趕緊跑過來,“客官誤會了,最近聽說要打起來,所以來往的貨物都漲起來,這山裏沒有麵粉和鹽,都靠外麵運來,所以自然就跟著漲價了,尋常時候,前不久,一碗麵才五文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