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風這次是第一次攜帶大軍在外,上次攻打安定郡最多算是偏師,但這次卻是作為主力。


    邊柳給他下達的任務有三:


    第一,驅逐剿滅河東郡內所有非大帥府下轄軍隊;


    第二,駐紮在河東郡西北,隨時準備策應太原方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警惕上黨高幹的偷襲。


    邊柳告訴馬如風,戰爭和政治是相互彌補的,大帥府到今日,之所以能屢屢取得勝利,靠的是與民為善的初心。


    這就要求馬如風要戒驕戒躁,不得恃武揚威。


    因為王淩在河東工作的順利開戰,馬如風一路而來,都十分的順利。


    一直到了襄陵以南,馬如風才多派人前往打探。


    按照一路走來,河東本地人提供的消息,白波賊近兩年已經消停了許多。


    馬如風也聽得自家大帥說過,白波賊在河東是風生水起,但一旦出了河東那便是無根之水。


    隻是時間已久,具體的情況還要打探後才知道。


    未等馬如風有所行動,白波賊中卻傳來的投降的信件。


    對此,馬如風表示的十分重視,卻也保持了警惕。


    很快,楊奉就親自前來與馬如風會見。


    “將軍不知,其實我囑意大帥許久了。”楊奉說道。


    對此,馬如風自然是不信的,當初劉協東歸的時候,河東這一段,董承依仗的就是白波穀的兵馬。


    接著,楊奉便提起了徐晃的事情,馬如風這時候才知道,原來一直被大帥所信任,命其駐紮嵩山的,竟是楊奉曾經的部將。


    馬如風很快就就明白了楊奉的意圖,那就是分開投資。


    這種做法,談不上卑鄙,但是也讓他對楊奉喜歡不起來。


    “既然如此,你且將穀內眾人 整頓一番,遷入關中,大帥會安排好他們。”


    此時的白波賊已經沒什麽戰鬥力,大帥軍兵強馬壯,也不需要他們,所以將他們遷入關中,分開種田自然是最穩妥的。


    “放心,大帥素來仁善,爾等不用擔心,到時候自有官職。”馬如風安撫道。


    楊奉也沒擔心有性命之危,隻是,對於投降後的地位,還是很看重的,畢竟,雖然外人沒有當真過,可是他也確確實實被朝廷封過車騎將軍。


    而且,當初徐晃好歹是他的部下, 總不能他日相見,自己矮了徐晃一頭吧?


    “我有一計,可為大帥立下汗馬功勞。”楊奉說道。


    “哦?”


    “原本我護送皇帝到了東麵,駐紮在河內一縣城,也算安逸,不過袁紹擔心天子暗中調遣於我,於是以應敵為名,將我調迴此地。”楊奉曾經也是大漢的官吏,雖然地位不高,卻也是通曉一些官場規矩,所以白波穀的幾位首領之中,他算是混的比較好的,而他所說的也幾乎無差,他畢竟不是袁紹的嫡係,自然是能消耗就消耗的。


    “在下自知不是大帥軍之敵,而且也痛恨袁紹挾持天子自專,故而願意投靠大帥,以匡扶漢室。”楊奉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證義。“此番袁紹不僅派了我,還用重金賄賂了匈奴人,不久之後,將有一批糧草運至浮山,其中有作為對我們和匈奴人的賞賜,另外,也為大軍開拔提供幫助,我願助將軍奪得這批糧草。”


    唿廚泉這一支匈奴人此時就藏身在河東西北的大山中,之前就已被袁紹所驅使進攻河西,恰好被王淩帶領家族子弟南下,唿廚泉腹背受敵,逃竄無蹤。


    “哦,你有何良策?”馬如風問道。


    隨即,楊奉就說起了浮山附近的地形。


    浮山是襄陵縣下的一處重鎮,因相傳堯舜時期,洪水橫流,山在水中起浮,故名浮山


    “河東多山,但由此往東卻如同一個盆地,浮山便處於這個盆地的最東端,此處東高而西地,正適合用來作為入侵河東的跳板,袁紹選擇此地,可謂是眼光獨到。”楊奉說道,“不過,若有我等為內應,以調取糧草為由,暗中帶領精銳,隻要殺入鎮中,不僅可以取得糧草,而且更可以殺袁軍一個片甲不留。”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袁紹或許會擔心部下反叛,但他很難想到,大軍還未開打,就已經有反叛的了。


    馬如風對這個計劃很上心,唯一擔心的就是楊奉所言可信不可信。


    “將軍放心,我的長子如今便跟在徐晃身邊,若是我欺騙將軍,豈不是害了我的家人?”


    話雖然有道理,可是這些事情,馬如風當下可無法驗證。


    “此事我會親自參與,到時候將軍派人緊隨與我便是,袁紹用人唯親,大帥任賢為才,難道在下連誰是明主都認不清嗎?”


    馬如風仔細琢磨,就憑楊奉今日來見他,此言也信了七八成。


    “我聽說此時白波穀內還有另外兩位首領,他們你,是否可以信任?”


    “將軍放心,我隻說為他們尋找一條出路,卻沒說具體之事,包括袁紹屯糧之處,他們並不知曉。而且,此時,由將軍和我的人配合便是了,不必擔心他們。”


    此時胡才和李樂的人馬加起來都不如楊奉, 楊奉自然不想把這點功勞分享給他們。


    “糧草什麽時候到?”


    “三日之後。”


    “匈奴人那邊呢?”


    “他們一直在浮山以北流竄,具體位置我並不知曉,不過此時他們斷了糧草來源,一直由袁紹供應,隻要我們守在浮山,自然能等到他們。”


    “那好,我派兩個人隨你迴去,你且部署一二,然後我們一同出發。”


    ……


    兩日後,馬如風將大軍留在襄陵,自己和李元霸帶領兩千精兵並楊奉五百人趕往浮山。


    楊奉以領糧草為名詐開營門,隨後,李元霸身先士卒,殺入其中,一場大戰之後,斬殺袁軍兩千餘人,並繳獲糧草十五萬石,是為浮山大捷。


    而後,他們又豎起袁軍旗幟,守株待兔,埋伏前來的唿廚泉,藏身於河東的南匈奴一支徹底被打散,唿廚泉也被生擒,送去了關中。


    邊柳得到消息後,立刻傳令嘉獎馬如風,並賞賜了楊奉。


    而袁紹那邊,則是徹底的大怒。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