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濟還是選擇單獨去見這位大帥,並囑咐張繡,如果到了天黑,他還沒有迴來,那就讓他立刻帶領所有人趕往李傕處尋求庇護。
邊柳聽說張濟到來,自然是親自走到營外迎接。
“將軍為皇弟東歸一事出力繁多,又阻擊匈奴來敵,與本帥合力蕩寇,勞苦功高,今日一見,這叫本帥見識到什麽是英雄本色啊!”
“大帥言重了,大帥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豐功偉績,與大帥相比,我這隻能算是微末之計了。”張濟謙遜的說道。
“將軍客氣了!”邊柳說著,便上前抓起張濟的手,拉著他往帳內走,又吩咐左右,不要卸去張濟隨行護衛的武器,兩名副將同進帳內飲宴,其餘人則在外麵護佑。
見此情景,張濟倒是安心了許多,至少,安全不是什麽問題了。
緊接著到了帳中,邊柳又談起在洛陽遇到張繡的事情,對張繡大為稱讚,更表示,能夠培訓出一位如此青年俊傑的張繡更是不凡。
張濟滿懷心事,喝了兩杯酒之後,竟然哭訴了起來。
他說到,自己在西涼那邊為國戍邊許久,後來朝廷克扣他們的軍餉,幸好遇到董卓才得以得迴俸祿,後來跟隨董卓也為朝廷盡了不少力。
可惜王允誅殺董卓,他們一下子就成了戴罪之人,他們無奈之人才反攻長安,殺死王允之後,他們不敢對天子有任何冒犯,他更是為朝廷駐守弘農,鎮守東麵,防範東麵的反賊。
說到這,張濟反應過來,這位大帥當時也在東麵,於是他趕忙表示,主要防範的是和白波黃巾,還有匈奴勾結在一起的袁紹曹操。
如今關中大漢,他本意是把天子接到弘農避難,結果天子身邊有不軌之人,一下子裹挾天子去了東麵,他們不敢傷害天子,隻想著把這些不軌之人給追迴來,結果外麵的人隻當他們是要傷害天子。
若不是他沒聽說過竇娥的故事,真要叫一句“比竇娥還冤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張濟說這些的時候,可謂是情真意切,淚灑如雨啊!
聞者傷心,見者流淚了!
邊柳看了郭嘉一眼,郭嘉會意說道:“當初黃巾猖獗,所以朝廷的俸祿自然發的晚了一些,這本是朝廷的過失,萬幸後來也給補上了。
可是有一些人貪功避過,欺上瞞下,把下麵將士所立的功勞當成他們的,把朝廷的恩賞也當成他們的,於是乎,便出現了恩歸於己,怨集於上的事情,爾等以往所受委屈,也多由此了。”
郭嘉的意思是,董卓不是個好人,你們隻是被他利用了。
張濟也知道眼前這位大帥的身份,不管是不是真的,可隻要是那個身份,董卓這輩子是別想翻身了,所以沒有辯駁。
邊柳對著郭嘉說道:“過去的是是非非就不要再說了,這一次你們把天子接往弘農,本意是好的,是皇弟也稱讚將軍是個忠孝之人,可是沒能保護好天子,致使他被身邊賊子裹挾而走,一路顛沛流離,失了天子的風度,這也是你們的過世。”
張濟聽這一句話,就把他們追擊天子的罪,變成了保護不力,這自然連忙承認了下來。
“不知道將軍可願立功抵過?”
“不知道,我們要如何立功,又如何彌補過失呢?”張濟表現的很謙卑,從大帥軍如此迅速拿下匈奴人來看,對方的實力遠遠超過自己。
謙卑敬權力,更敬實力。
“本帥此身夙願便是定天下,治太平。眼下關中一帶,餓殍漂野,天子東歸一路,有你們,有白波賊,還有匈奴人,也不太平,所以本帥當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撫河水一路的百姓,接著便是治理關中。
將軍若是懇幫忙,便請駐紮在河水以北,阻止一切來犯之敵。”
邊柳命人拿來地圖,指著一個叫做虞城的地方,這是個小城,地理位置並不是很重要,唯一的好處就是無論是趕往北麵的安逸,還是南麵的黃河渡口,都不是很遠。
過了黃河渡口,就是張濟原本駐守的陝縣,隻是這地方至關重要,邊柳一定會安排自己的人。
至於更北邊的安邑一帶,張濟此番也就追擊匈奴人到此,真要長久立足,他還沒這個能力,亂世之中,能活下來的都學會了武裝自保,他在這裏,生存都是個問題。
畢竟現在的河東,人均關羽,個個徐晃。
“此處是個小城,怕是難以養活我三千兒郎。”張濟首先提到的是錢糧問題。
邊柳一笑。
這讓張濟有些心虛,他現在哪裏還有三千人。
邊柳舉起一根手指說道,“本帥準你保留一千兵馬,戰馬兩百匹,錢糧由本帥供應,而且本帥還準你一個特權,那就是隻聽調不聽宣,若有外敵來犯,你需聽本帥帥令,阻擊一切來犯之敵,尋常之際,虞城大小事務皆有你做主。”
邊柳這也沒辦法,劉協這一路胡亂封將軍,搞得將軍大貶值,張濟現在是驃騎將軍,邊柳不承認,可也不能明著把這位置卸了,隻是暫時擱置,至於張濟本人,最好安排的遠一些。
不然的話,難道還把手下一個個都取個上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的名號嗎?
除非他自己先封個聖至尊無上天人太一大元帥!
“至於其他的人,有多少全讓你侄兒帶著,本帥身邊正缺乏能戰善戰之士,以張繡的武功,將來功勞超過你也並非不可能。”
張濟仔細思索眼前大帥的這番話,好像是挺合理的。
到時候,他們叔侄一個帶兵為大帥征戰,一個擁兵保護地方,倒是更加安全。
邊柳之所以能給出這麽大的誠意,一來有千金買馬骨之意,二來,也是因為張濟今日敢攜帶幾人前來見他。
敢來,說明對方心中還有一個“信”字,或者說,他敢於賭自己的誠信。
邊柳曾經有過決定,凡是賭自己贏的人,一定不會讓他輸。
“不知道大帥以何名義封賞我等?”張濟詢問道,這麽問,基本上就是答應了。
“自然是大漢朝廷的名義,難道將軍覺得我當不起嗎?”邊柳笑著說道,就在張濟以為眼前之人要稱帝的時候,對方又拋出了天子詔書。
“臣願為陛下效忠!”張濟單膝跪地,以表臣服。
……
邊柳聽說張濟到來,自然是親自走到營外迎接。
“將軍為皇弟東歸一事出力繁多,又阻擊匈奴來敵,與本帥合力蕩寇,勞苦功高,今日一見,這叫本帥見識到什麽是英雄本色啊!”
“大帥言重了,大帥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豐功偉績,與大帥相比,我這隻能算是微末之計了。”張濟謙遜的說道。
“將軍客氣了!”邊柳說著,便上前抓起張濟的手,拉著他往帳內走,又吩咐左右,不要卸去張濟隨行護衛的武器,兩名副將同進帳內飲宴,其餘人則在外麵護佑。
見此情景,張濟倒是安心了許多,至少,安全不是什麽問題了。
緊接著到了帳中,邊柳又談起在洛陽遇到張繡的事情,對張繡大為稱讚,更表示,能夠培訓出一位如此青年俊傑的張繡更是不凡。
張濟滿懷心事,喝了兩杯酒之後,竟然哭訴了起來。
他說到,自己在西涼那邊為國戍邊許久,後來朝廷克扣他們的軍餉,幸好遇到董卓才得以得迴俸祿,後來跟隨董卓也為朝廷盡了不少力。
可惜王允誅殺董卓,他們一下子就成了戴罪之人,他們無奈之人才反攻長安,殺死王允之後,他們不敢對天子有任何冒犯,他更是為朝廷駐守弘農,鎮守東麵,防範東麵的反賊。
說到這,張濟反應過來,這位大帥當時也在東麵,於是他趕忙表示,主要防範的是和白波黃巾,還有匈奴勾結在一起的袁紹曹操。
如今關中大漢,他本意是把天子接到弘農避難,結果天子身邊有不軌之人,一下子裹挾天子去了東麵,他們不敢傷害天子,隻想著把這些不軌之人給追迴來,結果外麵的人隻當他們是要傷害天子。
若不是他沒聽說過竇娥的故事,真要叫一句“比竇娥還冤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張濟說這些的時候,可謂是情真意切,淚灑如雨啊!
聞者傷心,見者流淚了!
邊柳看了郭嘉一眼,郭嘉會意說道:“當初黃巾猖獗,所以朝廷的俸祿自然發的晚了一些,這本是朝廷的過失,萬幸後來也給補上了。
可是有一些人貪功避過,欺上瞞下,把下麵將士所立的功勞當成他們的,把朝廷的恩賞也當成他們的,於是乎,便出現了恩歸於己,怨集於上的事情,爾等以往所受委屈,也多由此了。”
郭嘉的意思是,董卓不是個好人,你們隻是被他利用了。
張濟也知道眼前這位大帥的身份,不管是不是真的,可隻要是那個身份,董卓這輩子是別想翻身了,所以沒有辯駁。
邊柳對著郭嘉說道:“過去的是是非非就不要再說了,這一次你們把天子接往弘農,本意是好的,是皇弟也稱讚將軍是個忠孝之人,可是沒能保護好天子,致使他被身邊賊子裹挾而走,一路顛沛流離,失了天子的風度,這也是你們的過世。”
張濟聽這一句話,就把他們追擊天子的罪,變成了保護不力,這自然連忙承認了下來。
“不知道將軍可願立功抵過?”
“不知道,我們要如何立功,又如何彌補過失呢?”張濟表現的很謙卑,從大帥軍如此迅速拿下匈奴人來看,對方的實力遠遠超過自己。
謙卑敬權力,更敬實力。
“本帥此身夙願便是定天下,治太平。眼下關中一帶,餓殍漂野,天子東歸一路,有你們,有白波賊,還有匈奴人,也不太平,所以本帥當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撫河水一路的百姓,接著便是治理關中。
將軍若是懇幫忙,便請駐紮在河水以北,阻止一切來犯之敵。”
邊柳命人拿來地圖,指著一個叫做虞城的地方,這是個小城,地理位置並不是很重要,唯一的好處就是無論是趕往北麵的安逸,還是南麵的黃河渡口,都不是很遠。
過了黃河渡口,就是張濟原本駐守的陝縣,隻是這地方至關重要,邊柳一定會安排自己的人。
至於更北邊的安邑一帶,張濟此番也就追擊匈奴人到此,真要長久立足,他還沒這個能力,亂世之中,能活下來的都學會了武裝自保,他在這裏,生存都是個問題。
畢竟現在的河東,人均關羽,個個徐晃。
“此處是個小城,怕是難以養活我三千兒郎。”張濟首先提到的是錢糧問題。
邊柳一笑。
這讓張濟有些心虛,他現在哪裏還有三千人。
邊柳舉起一根手指說道,“本帥準你保留一千兵馬,戰馬兩百匹,錢糧由本帥供應,而且本帥還準你一個特權,那就是隻聽調不聽宣,若有外敵來犯,你需聽本帥帥令,阻擊一切來犯之敵,尋常之際,虞城大小事務皆有你做主。”
邊柳這也沒辦法,劉協這一路胡亂封將軍,搞得將軍大貶值,張濟現在是驃騎將軍,邊柳不承認,可也不能明著把這位置卸了,隻是暫時擱置,至於張濟本人,最好安排的遠一些。
不然的話,難道還把手下一個個都取個上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的名號嗎?
除非他自己先封個聖至尊無上天人太一大元帥!
“至於其他的人,有多少全讓你侄兒帶著,本帥身邊正缺乏能戰善戰之士,以張繡的武功,將來功勞超過你也並非不可能。”
張濟仔細思索眼前大帥的這番話,好像是挺合理的。
到時候,他們叔侄一個帶兵為大帥征戰,一個擁兵保護地方,倒是更加安全。
邊柳之所以能給出這麽大的誠意,一來有千金買馬骨之意,二來,也是因為張濟今日敢攜帶幾人前來見他。
敢來,說明對方心中還有一個“信”字,或者說,他敢於賭自己的誠信。
邊柳曾經有過決定,凡是賭自己贏的人,一定不會讓他輸。
“不知道大帥以何名義封賞我等?”張濟詢問道,這麽問,基本上就是答應了。
“自然是大漢朝廷的名義,難道將軍覺得我當不起嗎?”邊柳笑著說道,就在張濟以為眼前之人要稱帝的時候,對方又拋出了天子詔書。
“臣願為陛下效忠!”張濟單膝跪地,以表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