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曾幾何時,還不是一個貶義詞。
作為三國智慧的擔當,無論演義還是曆史,龐統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戲份,邊柳自然也有所關注,早前派馬如風南下,也有把鳳雛收入囊中的意思,不過一來那時龐統還小,而來,勢孤力微,別人也不是招手即來。
雖然演義裏,龐統確實當了一會間客,給曹操獻上了連環計,不過正史中,龐統和曹操應該沒見過麵,至少,沒有作為賓客見過。
龐統在龐家是庶出,早年並不突出,記載好像是偶然一次入了龐德公的言,對人稱讚了一番自己的好侄子,是龐家雛鳳,後來又和水鏡先生,諸葛亮組了cp,聯合出道,才名震荊州。
曹操南下後,龐家的大支應該是投曹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還做了荊州一郡的郡守。這時候,龐統卻以為周瑜送喪的名義去了江東,在江東交了三五損友,可惜不受孫權待見,最後在魯肅諸葛亮的引薦下投靠了劉備,入蜀一年後,死在了進攻劉璋的路途中。
……
眼前,龐統說完便站在那裏。
邊柳則是仔細打量著他。
“你真是這般想的嗎?你要知道,你還年輕,這件事對你將來的名聲影響極大。本帥倒不擔心你做出反間之事,你是真救也好,還是假救也罷,對本帥的計劃影響都不大,可是對於你,對於襄陽龐氏,卻是關乎顯世之名。”
邊柳說道。
事實上,龐統若真是反間,騙取邊柳信任,然後想帶著劉協去往他處,還真對邊柳沒有影響。
隻是邊柳並不覺得此時的龐統被哪家收買了,除非他想把劉協帶去荊州?
劉表會這麽幹嘛?
劉表本身就是一個厲害一點,傀儡,漢帝去了,世家還用扶持他嗎?
從日後龐統先奔吳,後投劉來看。
此時的龐統,政治身份還算幹淨。
不過,邊柳有些事情還真是想岔了,那就是他被鳳雛之名所影響,此時的龐統遠沒有將來那般算計。
而且,龐統性格中始終帶著“博一手”的心思,他本意是以識破大帥府的計劃露一手,好為大帥府所重。
隻可惜,這位大帥要看真本事,無奈之下,龐統隻能硬著頭皮往上躥了。其實這個計劃,大可以他提出來,讓大帥府自行安排別人去做,可是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他可有可無?
年輕人終究是氣盛了一點。
龐統想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待遇,倒不是長輩對他不好,隻是男子漢大丈夫,當有衝天之尺,庇護親族,豈能躲於羽翼之下?
比起鳳雛,他更想證明,他有鯤鵬之資。
“大帥信我?”
“沒有信與不信!你若是真的按所說的做,本帥也不會給你諸多限製;若是你懷有異誌,為他人謀劃,禍患最多也出現在將來。本帥有愛才之心,你年紀輕輕,若非出自真心,日後怕你心中煎熬,今日之事全當沒有提過,本帥也不追究你之前的罪過。”
邊柳的話落在龐統耳中,倒是有了激將的意思。
“若是我真心實意,而且做到了呢?”
邊柳輕輕一笑,“無論你在那邊做到什麽位置,待本帥兵鋒降臨之時,願增歲俸兩千石,功高者封侯。”
太守的官俸是兩千石,龐統想著,也就是自己無論在劉協身邊做到什麽官,迴來後,至少都比太守大。
幹他麽的!
突然很想這麽來一句。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自然是求仁與義。
隻有當大官,才能為百姓做多的事,這才是大仁與大義。
龐統承認自己有些醉了,他被眼前這個年紀和他差不多的人給灌迷魂湯了。
“敢問大帥,將來天下平定,如何安置朝廷公卿?”
龐統又問道。
邊柳打量著對方,心想,他應該是問自己對漢室的態度。
自己身上這塊招牌自然是不會丟的,而且還要經常拿來擦一擦,看一看。
當然了, 除了這塊招牌,裏麵該換新的,還得換新的。
“棋盤之上,皆是對手;棋盤之下,非親即友。”
邊柳的意思是說,現在他們還想和自己爭奪天下的話語權,所以是對手;等到日後,自己贏了棋,對他們自然不用趕盡殺絕。
“願為大帥盡綿薄之力。”龐統拱手道。
“給你三日時間,再迴去好好想想,這件事是否真的要去做,是否要自己親自去做。本帥手下不收庸碌之人,卻也不會把梓材當做柴火來用。等你想好了,再來見我吧!”
邊柳說道。
龐統本想說一句“大丈夫言出必踐”,不過想了想,終究還是應了下來。
就在龐統走後,諸葛玄匆匆趕來見邊柳。
他提及了一件事,那就是諸葛亮和他兩個姐姐思念自己的哥哥,所以自己已經寫信給諸葛瑾,讓他帶著另一部分族人也來這邊安置下來。他想著,在大帥府為諸葛瑾謀一份差事。
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於,諸葛玄根本不需要來告訴邊柳。
目前的大帥府還是急缺人才,隻要識字,就能委任下吏。更別說,諸葛瑾本身才華過人。
邊柳在琢磨諸葛玄來說這件事的意義,世家將家族散入各地,這是亂世延續家族的上策。
但現在對方是要把幾個雞蛋扔進自己這個籠子,這大概,應該,也許,是要鐵了心跟自己幹了吧?
“太好了,”邊柳起身說道,“我常聽水鏡先生讚揚阿亮的才氣,想來他的長兄定然更是不凡,我軍中正缺少參謀之士,等他來了,就讓他跟在本帥身邊做事吧!”
“這,子瑜還是太年輕了!”諸葛玄謹慎的說道。
此時的諸葛瑾二十出頭,已經有了表字。
邊柳卻不以為然,“反正外麵傳揚我愛用年輕之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先生不用擔心,等令侄來了,先跟在奉孝身邊學幾天,等熟悉之後,本帥再委以重任,不會因為小事失誤牽扯到他的。”
諸葛玄聽聞連忙說道:“大帥敬賢敬老之心誰人不知,隻可惜老朽腿腳不利,不能跟在大帥身邊,大帥體諒老臣,才留在後方,以備所需罷了。”
……
作為三國智慧的擔當,無論演義還是曆史,龐統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戲份,邊柳自然也有所關注,早前派馬如風南下,也有把鳳雛收入囊中的意思,不過一來那時龐統還小,而來,勢孤力微,別人也不是招手即來。
雖然演義裏,龐統確實當了一會間客,給曹操獻上了連環計,不過正史中,龐統和曹操應該沒見過麵,至少,沒有作為賓客見過。
龐統在龐家是庶出,早年並不突出,記載好像是偶然一次入了龐德公的言,對人稱讚了一番自己的好侄子,是龐家雛鳳,後來又和水鏡先生,諸葛亮組了cp,聯合出道,才名震荊州。
曹操南下後,龐家的大支應該是投曹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還做了荊州一郡的郡守。這時候,龐統卻以為周瑜送喪的名義去了江東,在江東交了三五損友,可惜不受孫權待見,最後在魯肅諸葛亮的引薦下投靠了劉備,入蜀一年後,死在了進攻劉璋的路途中。
……
眼前,龐統說完便站在那裏。
邊柳則是仔細打量著他。
“你真是這般想的嗎?你要知道,你還年輕,這件事對你將來的名聲影響極大。本帥倒不擔心你做出反間之事,你是真救也好,還是假救也罷,對本帥的計劃影響都不大,可是對於你,對於襄陽龐氏,卻是關乎顯世之名。”
邊柳說道。
事實上,龐統若真是反間,騙取邊柳信任,然後想帶著劉協去往他處,還真對邊柳沒有影響。
隻是邊柳並不覺得此時的龐統被哪家收買了,除非他想把劉協帶去荊州?
劉表會這麽幹嘛?
劉表本身就是一個厲害一點,傀儡,漢帝去了,世家還用扶持他嗎?
從日後龐統先奔吳,後投劉來看。
此時的龐統,政治身份還算幹淨。
不過,邊柳有些事情還真是想岔了,那就是他被鳳雛之名所影響,此時的龐統遠沒有將來那般算計。
而且,龐統性格中始終帶著“博一手”的心思,他本意是以識破大帥府的計劃露一手,好為大帥府所重。
隻可惜,這位大帥要看真本事,無奈之下,龐統隻能硬著頭皮往上躥了。其實這個計劃,大可以他提出來,讓大帥府自行安排別人去做,可是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他可有可無?
年輕人終究是氣盛了一點。
龐統想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待遇,倒不是長輩對他不好,隻是男子漢大丈夫,當有衝天之尺,庇護親族,豈能躲於羽翼之下?
比起鳳雛,他更想證明,他有鯤鵬之資。
“大帥信我?”
“沒有信與不信!你若是真的按所說的做,本帥也不會給你諸多限製;若是你懷有異誌,為他人謀劃,禍患最多也出現在將來。本帥有愛才之心,你年紀輕輕,若非出自真心,日後怕你心中煎熬,今日之事全當沒有提過,本帥也不追究你之前的罪過。”
邊柳的話落在龐統耳中,倒是有了激將的意思。
“若是我真心實意,而且做到了呢?”
邊柳輕輕一笑,“無論你在那邊做到什麽位置,待本帥兵鋒降臨之時,願增歲俸兩千石,功高者封侯。”
太守的官俸是兩千石,龐統想著,也就是自己無論在劉協身邊做到什麽官,迴來後,至少都比太守大。
幹他麽的!
突然很想這麽來一句。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自然是求仁與義。
隻有當大官,才能為百姓做多的事,這才是大仁與大義。
龐統承認自己有些醉了,他被眼前這個年紀和他差不多的人給灌迷魂湯了。
“敢問大帥,將來天下平定,如何安置朝廷公卿?”
龐統又問道。
邊柳打量著對方,心想,他應該是問自己對漢室的態度。
自己身上這塊招牌自然是不會丟的,而且還要經常拿來擦一擦,看一看。
當然了, 除了這塊招牌,裏麵該換新的,還得換新的。
“棋盤之上,皆是對手;棋盤之下,非親即友。”
邊柳的意思是說,現在他們還想和自己爭奪天下的話語權,所以是對手;等到日後,自己贏了棋,對他們自然不用趕盡殺絕。
“願為大帥盡綿薄之力。”龐統拱手道。
“給你三日時間,再迴去好好想想,這件事是否真的要去做,是否要自己親自去做。本帥手下不收庸碌之人,卻也不會把梓材當做柴火來用。等你想好了,再來見我吧!”
邊柳說道。
龐統本想說一句“大丈夫言出必踐”,不過想了想,終究還是應了下來。
就在龐統走後,諸葛玄匆匆趕來見邊柳。
他提及了一件事,那就是諸葛亮和他兩個姐姐思念自己的哥哥,所以自己已經寫信給諸葛瑾,讓他帶著另一部分族人也來這邊安置下來。他想著,在大帥府為諸葛瑾謀一份差事。
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於,諸葛玄根本不需要來告訴邊柳。
目前的大帥府還是急缺人才,隻要識字,就能委任下吏。更別說,諸葛瑾本身才華過人。
邊柳在琢磨諸葛玄來說這件事的意義,世家將家族散入各地,這是亂世延續家族的上策。
但現在對方是要把幾個雞蛋扔進自己這個籠子,這大概,應該,也許,是要鐵了心跟自己幹了吧?
“太好了,”邊柳起身說道,“我常聽水鏡先生讚揚阿亮的才氣,想來他的長兄定然更是不凡,我軍中正缺少參謀之士,等他來了,就讓他跟在本帥身邊做事吧!”
“這,子瑜還是太年輕了!”諸葛玄謹慎的說道。
此時的諸葛瑾二十出頭,已經有了表字。
邊柳卻不以為然,“反正外麵傳揚我愛用年輕之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先生不用擔心,等令侄來了,先跟在奉孝身邊學幾天,等熟悉之後,本帥再委以重任,不會因為小事失誤牽扯到他的。”
諸葛玄聽聞連忙說道:“大帥敬賢敬老之心誰人不知,隻可惜老朽腿腳不利,不能跟在大帥身邊,大帥體諒老臣,才留在後方,以備所需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