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玄最近的心情頗好,之前他建議大帥府和朝廷保持好關係,至少表麵上順從朝廷,以此舉動,使得天下人不敢有僭越之心。
而從外界傳來的消息,如今天下,地域大於大帥府者比比皆是,可百姓安居能比擬嵩山一帶的卻屈指可數,隻有荊州江東等少數地方。
等到此番把天子從長安接過來,無論兄弟二人是哪位擔任天子,這漢室都興複有望。
諸葛玄已經一把年紀了,也就是來到嵩山後,既沒有顛沛流離,也沒有勞心傷神,加上藥廬弟子每月的探查,所以起色比較足。
迴到族人棲居的地方後,走進小院,就看到諸葛亮躺在庭院裏曬日光。
“今日大帥府議事,不是讓你去擔任記事的嗎,怎麽我才迴來,你卻已經在家了?”諸葛玄頗為不理解。
“自然是會上所講的都記述整理好,遞交上去,所以迴來了,現在我個子已經不比叔父矮了,腳步又快,所以自然快上一步。”諸葛亮隨口說道,他歇著身子靠在木椅上,倒是頗為瀟灑。
諸葛玄卻是很生氣,他參加完議事就迴來了,這小子要記述,要整理,居然還比他早到家,這顯然是沒認真做事。
“你小小年紀,大帥委任你列會,雖隻是記事,可未來前途不可限量,你怎可如此憊懶?書案寫完之後,難道不是查漏補缺,縱使你有自信,難道就不能仔細思量,仔細打磨一二?”
“叔父說的是。”諸葛亮無奈的說道。
諸葛玄知道這小子沒用心,於是便說道,“書房裏的書都看完了嗎,如今這秋高氣爽,你怎可躺在這裏,無動於衷?”
“嘿嘿,水鏡先生稱我是臥龍,我若是不時常躺著,怎麽對得起先生,叔父可是時常教我,要尊師重道的。”
聽到這個,諸葛玄就生氣,因為諸葛亮經常課上打瞌睡,所以司馬徽大概是想給諸葛亮一個懶蟲的評價,可是他一個好好先生,這樣的話實在說不出口,便說了“臥龍”二字。
結果這小子心態忒好,硬是把諷刺當成了褒獎,除了學堂那少數幾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先生有多看中這個學生。
“龍或騰於四海,或翔於雲端,豈有臥著的,你小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不學無術!”諸葛玄頗為無奈。
“誰說的,你知大帥是怎麽說的?大帥說了,洞深恐有驪龍臥,吐出香涎下?湖。這說明,世間還是有臥著的龍的,而且還是腹有謀略,前途不可計量的那種。”
“大帥也就看你年輕,所以才不與你計較,你看看那長沙來的桓彝,年紀也不比你大幾歲,早早就替大帥出使長安,還有那徐庶的弟子,李將軍義子李靖,軍伍之中,已經多有立功。你若是恃才自滿,等過幾年年紀大了,大帥就不會對你這般寬容,到時候,想要建功立業可就難了。”諸葛玄苦口婆心的說道。
說實在的,諸葛玄是真羨慕,自己這侄兒年紀輕輕,就入了大帥的眼,雖然沒有委任一官半職,可就是因為時代帶在身邊,聽觀諸多政務,這已經是旁人苦苦難求的事。
甚至於,諸葛玄覺得,大漢至今,有這般待遇的,也隻有冠軍侯一人。
“叔父這般言辭,倒是與我在學堂學到了一篇文章相似,我想想啊,”諸葛亮點撥著腦袋作思考狀,“對了,那篇文章還是大帥親自寫的,說是一個叫仲永的小孩,三歲識文,五歲能詩,長大卻狀若俗人的故事。”
“你還知道,多少人小時了了,可大未必佳,大帥如此苦口婆心,以寓言曉以大義,你卻不知道警惕,隻道是故事來聽。”
諸葛玄說的,輕輕點了點諸葛亮的腦殼。
“知道了知道了, 其實吧,我是特意離開的,大帥雖然讓我參與記事,可是有些事該知道,有些事卻不該知道的,自然要遠離了。”諸葛亮說道。
“哦,這話怎麽說?”
“這很簡單,這大帥通知叔父參與例會,會上自然不會講什麽重要的,所以我擔任書記無妨,可若是隻有少數人參與的秘會,叔父都不知道,我肯定不會去自討沒趣啊!”
諸葛玄差點沒被諸葛亮給氣倒。
他來到大帥府,先是擔任了大半年的治書禦史,把大帥府上下的條例記得清清楚楚,然後又把其中缺失,重複,不合理的地方寫了一份奏議交給大帥,以此得到重用。
如今更是身居尚書之位,雖然不是三公九卿,也不是執政一方,可也是大帥府排名靠前的,加上年紀原因,連大帥都對他敬重幾分,結果在自己侄兒麵前,卻落得一個不怎麽重要的人物的評價。
簡直是豈有此理。
“叔父難道不知,今日大會之後,大帥又召集了許多人私下秘議?”
“這又如何,大帥與我單獨洽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諸葛玄雖也有些感覺,卻也有心看看自己這個聰明侄兒到底有多聰明。
“這可不同,今日會議上講述了許多大事,這將會是大帥府接下來一兩年裏的重點,所以私下秘議也一定與此有關,叔父不能參與其事,如何算的上大帥親信。”
“目前我並不負責參政議兵的事,所以這些事情不與我商量也是正常的。不過大帥府麾下人才濟濟,又眾誌成城,如此朝陽之徒,定能迎迴天子,到時候,無論朝廷還是大帥的聲望也必然提升,漢室中興有望,像我等之徒,也不用在受顛沛流離之苦了。”
“叔父正是因為抱著這個想法,所以才成為不了大帥的親信。”諸葛亮搖著頭說道。
“你這話什麽意思?”
“如果我告訴叔父,這次大帥府打著迎接那位天子的名義,實際上卻不準備這麽做,叔父會怎麽想?”
諸葛玄一愣。
“如果我再問叔父,如果朝廷和大帥府出現矛盾,叔父又會站在哪一邊?”
……
而從外界傳來的消息,如今天下,地域大於大帥府者比比皆是,可百姓安居能比擬嵩山一帶的卻屈指可數,隻有荊州江東等少數地方。
等到此番把天子從長安接過來,無論兄弟二人是哪位擔任天子,這漢室都興複有望。
諸葛玄已經一把年紀了,也就是來到嵩山後,既沒有顛沛流離,也沒有勞心傷神,加上藥廬弟子每月的探查,所以起色比較足。
迴到族人棲居的地方後,走進小院,就看到諸葛亮躺在庭院裏曬日光。
“今日大帥府議事,不是讓你去擔任記事的嗎,怎麽我才迴來,你卻已經在家了?”諸葛玄頗為不理解。
“自然是會上所講的都記述整理好,遞交上去,所以迴來了,現在我個子已經不比叔父矮了,腳步又快,所以自然快上一步。”諸葛亮隨口說道,他歇著身子靠在木椅上,倒是頗為瀟灑。
諸葛玄卻是很生氣,他參加完議事就迴來了,這小子要記述,要整理,居然還比他早到家,這顯然是沒認真做事。
“你小小年紀,大帥委任你列會,雖隻是記事,可未來前途不可限量,你怎可如此憊懶?書案寫完之後,難道不是查漏補缺,縱使你有自信,難道就不能仔細思量,仔細打磨一二?”
“叔父說的是。”諸葛亮無奈的說道。
諸葛玄知道這小子沒用心,於是便說道,“書房裏的書都看完了嗎,如今這秋高氣爽,你怎可躺在這裏,無動於衷?”
“嘿嘿,水鏡先生稱我是臥龍,我若是不時常躺著,怎麽對得起先生,叔父可是時常教我,要尊師重道的。”
聽到這個,諸葛玄就生氣,因為諸葛亮經常課上打瞌睡,所以司馬徽大概是想給諸葛亮一個懶蟲的評價,可是他一個好好先生,這樣的話實在說不出口,便說了“臥龍”二字。
結果這小子心態忒好,硬是把諷刺當成了褒獎,除了學堂那少數幾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先生有多看中這個學生。
“龍或騰於四海,或翔於雲端,豈有臥著的,你小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不學無術!”諸葛玄頗為無奈。
“誰說的,你知大帥是怎麽說的?大帥說了,洞深恐有驪龍臥,吐出香涎下?湖。這說明,世間還是有臥著的龍的,而且還是腹有謀略,前途不可計量的那種。”
“大帥也就看你年輕,所以才不與你計較,你看看那長沙來的桓彝,年紀也不比你大幾歲,早早就替大帥出使長安,還有那徐庶的弟子,李將軍義子李靖,軍伍之中,已經多有立功。你若是恃才自滿,等過幾年年紀大了,大帥就不會對你這般寬容,到時候,想要建功立業可就難了。”諸葛玄苦口婆心的說道。
說實在的,諸葛玄是真羨慕,自己這侄兒年紀輕輕,就入了大帥的眼,雖然沒有委任一官半職,可就是因為時代帶在身邊,聽觀諸多政務,這已經是旁人苦苦難求的事。
甚至於,諸葛玄覺得,大漢至今,有這般待遇的,也隻有冠軍侯一人。
“叔父這般言辭,倒是與我在學堂學到了一篇文章相似,我想想啊,”諸葛亮點撥著腦袋作思考狀,“對了,那篇文章還是大帥親自寫的,說是一個叫仲永的小孩,三歲識文,五歲能詩,長大卻狀若俗人的故事。”
“你還知道,多少人小時了了,可大未必佳,大帥如此苦口婆心,以寓言曉以大義,你卻不知道警惕,隻道是故事來聽。”
諸葛玄說的,輕輕點了點諸葛亮的腦殼。
“知道了知道了, 其實吧,我是特意離開的,大帥雖然讓我參與記事,可是有些事該知道,有些事卻不該知道的,自然要遠離了。”諸葛亮說道。
“哦,這話怎麽說?”
“這很簡單,這大帥通知叔父參與例會,會上自然不會講什麽重要的,所以我擔任書記無妨,可若是隻有少數人參與的秘會,叔父都不知道,我肯定不會去自討沒趣啊!”
諸葛玄差點沒被諸葛亮給氣倒。
他來到大帥府,先是擔任了大半年的治書禦史,把大帥府上下的條例記得清清楚楚,然後又把其中缺失,重複,不合理的地方寫了一份奏議交給大帥,以此得到重用。
如今更是身居尚書之位,雖然不是三公九卿,也不是執政一方,可也是大帥府排名靠前的,加上年紀原因,連大帥都對他敬重幾分,結果在自己侄兒麵前,卻落得一個不怎麽重要的人物的評價。
簡直是豈有此理。
“叔父難道不知,今日大會之後,大帥又召集了許多人私下秘議?”
“這又如何,大帥與我單獨洽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諸葛玄雖也有些感覺,卻也有心看看自己這個聰明侄兒到底有多聰明。
“這可不同,今日會議上講述了許多大事,這將會是大帥府接下來一兩年裏的重點,所以私下秘議也一定與此有關,叔父不能參與其事,如何算的上大帥親信。”
“目前我並不負責參政議兵的事,所以這些事情不與我商量也是正常的。不過大帥府麾下人才濟濟,又眾誌成城,如此朝陽之徒,定能迎迴天子,到時候,無論朝廷還是大帥的聲望也必然提升,漢室中興有望,像我等之徒,也不用在受顛沛流離之苦了。”
“叔父正是因為抱著這個想法,所以才成為不了大帥的親信。”諸葛亮搖著頭說道。
“你這話什麽意思?”
“如果我告訴叔父,這次大帥府打著迎接那位天子的名義,實際上卻不準備這麽做,叔父會怎麽想?”
諸葛玄一愣。
“如果我再問叔父,如果朝廷和大帥府出現矛盾,叔父又會站在哪一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