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會在大穀關附近給你們劃一塊地,用來安置你們所有人,而你所帶的三千兵馬會額外授予十五畝田當做軍費,同時也需要肩負起保護百姓的職責。”


    如果管亥堅持要保留三千兵馬,那麽邊柳隻能安排他去屯田。這樣,他表麵上是將官,實際上則是類似於縣令。


    管亥一時倒是沒察覺有什麽問題,隻是覺得對方答應的太簡單了。


    於是便問道:“大帥麾下,程軍侯他們,也是授田十五畝,沒有其他軍費的嗎?”


    邊柳搖了搖頭,“當然不是,本帥麾下五大軍侯的兵馬,都是不種田的。”


    管亥一聽,這不是差別待遇嗎?他連忙請教,大帥兵的兵是什麽待遇。


    郭嘉也不急,從懷中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簿冊,遞給對方,嘴裏說道:“大帥府的兵馬,晉升、俸祿皆記錄在這上麵。”


    管亥隨意翻了翻,單單每日供給餐食,就夠他們羨慕的了。


    黃巾隻有在攻破一座城的時候,才不用擔心溫飽,不過那時候,所有人都是爭先恐後,狼吞虎咽,狂歡之後留下一片狼藉,倒是比不上這井然有序,細水長流了。


    “這兵馬種地種久了,難免戰鬥力下降,我等若是真的投靠大帥,自然也想著多為大帥立下一些功勞,不知可否?”管亥想要和邊柳麾下其他兵馬一樣的待遇。


    “大帥府的兵馬可不是隨便當的,需要經過層層選拔,體力、耐心,技巧都有要求。”郭嘉說道。


    “我們可以嚴格按照大帥府的標準選拔,若是達不到要求,絕對不吃一粒軍糧。”管亥認真說道,他倒是不信,麾下三萬人中,挑選不出三千達標的。


    這時,邊柳說道:“管首領還是有誌氣的,不過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個,如今這嵩山附近已有百姓十餘萬(誇大的),本帥若要全力征兵,自然不止眼前這點數,隻是按照這個標準,養不了更多的兵馬了。你若是要同程軍侯一般,我隻能允許你擁有八百兵馬,外加校尉一職,職位還在程軍侯之上。”


    八百人,人數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顯然沒達到管亥的預期。


    隻是眼前年輕人都坦白說了,養不起,這讓他也無從抗爭。


    見狀,郭嘉說道:“管首領其實也不用擔心,畢竟大帥麾下的人口在發展,實際控製的土地也在增加。將來要征戰天下,自然也要擴充兵馬,如今管首領掌握八百人,將來未必不能控製一千六百人,乃至於再翻一倍。”


    這點管亥自然能明白,不過此時一步到位不需要更多付出,若是換成將來,那就要按照功勳一步步升遷了。


    “或許還有個辦法,那就是管首領先統領八百人,剩下的兩千二百人安排屯田。”郭嘉又建議道。


    管亥在認真思考,一時間連幹餅的甜味都忘卻了。


    片刻後,邊柳繼續說道:“其實還有一種辦法,那就要看管首領敢不敢幹了?”


    “什麽辦法?”管亥問道。


    “敢問,首領眼下最大的麻煩是什麽?”


    最大的麻煩?


    管亥思考著,無非就是缺糧食。


    不過管亥本部兵馬其實弄點糧食並不難,難得是那些追隨者和他們的家屬。


    這些人一方麵維持住了他們的強大,另一方麵卻又拖累了他們。


    裏麵的關係錯綜複雜,一時又難以完全割舍。


    管亥思考的時候,邊柳已經說了,“黃巾最大的問題就是強也流民,敗也流民。脫離了逃難的百姓,你們很難維持住人數,可要席卷這麽多人,你們定然無法找到一處合適的基地,穩固發展。


    但眼下,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機會。


    你們兩人各自帶領一批人,一個帶著婦孺幼童去嵩山屯墾,有本帥庇護,他們自可無虞;另一人帶著青壯繼續操持著黃巾大業。本帥不僅可以安排人為你們出謀劃策,甚至提供器械甲胄,而你們要做的,就是本帥指哪打哪。”


    管亥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要讓自己當他的黑手。


    這樣的事情,黃巾也不是沒幹過。不過如此大規模,有計劃的,還真是第一次。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帥就不怕事情泄露,名聲掃地嗎?”


    “本帥其實並不很在乎名聲,”邊柳攤開手說到,像那袁術搶了馬如風的軍糧,邊柳派人燒他幾座糧倉沒問題吧?還有盜墓,啊不是,摸金,讓黃巾動手沒有問題吧?


    至於最後金銀珠寶怎麽到了他手裏?那是征剿黃巾的戰利品。


    亂世哪裏有純潔的白蓮花啊,大家麵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反正遲早是要撕破臉,手底下見真章的!


    “等到天下大平,又或者你們厭倦了這種日子,自然可以投降本帥,本帥答應,你們在此期間立下的功勞,一律計算在冊,到時候,至少保你一個將軍之職!”


    將軍!


    此時的將軍還沒有爛大街,管亥還是心動的。


    “而且兵馬還在自己手中,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萬一眼前的年輕人失敗了,自己也不必跟著覆滅。至於他如果拿著家眷威脅自己,那隻能說,他太年輕,過高估計了世人的道德水平。”管亥心想著。


    “大帥如何讓我們相信,不會過河拆橋呢?”管亥問道。


    “管首領應該先考慮,如何讓本帥相信,你們會認真搭橋吧?畢竟此事對你們隻有好處!”邊柳說道。


    事實上,對於邊柳來說,並不在乎是青壯還是婦孺。


    後者也能為其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至於管亥帶的人,若是真的能為其出生入死最好,若是首鼠兩端,敷衍了事,邊柳也不懼。


    況且,邊柳有信心,等這些跟著黃巾流浪慣了,本身又不強大的人,在嵩山落腳,過上衣食穩定的生活,自然不會想著離開,反而會把他們的子孫丈夫留在自己治下。


    想到這,邊柳繼續說道:“而且,本帥以後要走的橋多了,總不能過一座,拆一座,有這工夫,本帥早走到下一條河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