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邊柳垂涎已久。
可是這是東漢末,他也不能登錄公安係統就把張仲景給找到。
而且,邊柳隻記得張仲景是長沙太守。
問題是,孫堅死之前,孫堅是長沙太守。後來孫堅起兵對抗董卓,朝廷委任劉表為荊州刺史的同時,也讓蘇代接替了長沙太守。
到後來,曹操南下的時候,長沙太守是張羨。
邊柳甚至不確定張仲景和張羨是不是同一個人。
“大帥也知道張機呢?”
“蒙蒙中似乎記得這個名字!”邊柳點頭道。
左慈一見,果然是經過神仙點化的人。
“此人現在何處?”
“上次我奉大帥之命去見孫堅時,得知孫堅北上時,已經將張氏一族遷往長沙。張機及其兄長張羨同在此列。”
連起來了,連起來了,邊柳眉眼大開,一幅晨曦初現之景。
如果他所料不差,此時的張羨身邊還有一人,名為桓階。此人在建安年間,規勸張羨反對劉表,後來投靠曹操,一直官任到九卿之一的太常。
而最近發生在桓階身上的一件事,那就是孫堅死在了劉表手中,因為桓階是孫堅舉薦的孝廉,所以其出麵向劉表討迴了孫堅的屍體。
“道長與其既有交情,不知可否請其出山?”
左慈搖了搖頭,“臣與其的交情隻在探討醫術上,張機此人頗有些憤世嫉俗,年輕之時常出惡言,指責朝廷治政不善,使得戰亂連連,瘟疫橫行。若不如此,以其之才,早已出任一方。”
“這又如何?若把本帥放到百姓的位置,這朝廷,本帥也非罵不可。張機既有才華,難道本帥連這點容人之心都沒有嗎?”
大不了安排他996,讓他連發牢騷的時間都沒有,邊柳心想著。
“咳咳——”左慈咳嗽一聲說道:“大帥若要招攬張機,與其派臣出麵,不如使人將這三份條例送去,張機欣喜之餘,定然依附。”
邊柳連連點頭,投之所好——啊不是,同心同誌,才是招攬人才的最好方式。
“若本帥能使得張機來投,便先記道長一功。”邊柳開懷說道。
“大帥招賢納士,不拘一格,讓臣敬佩。”左慈原以為邊柳此時急需的是治國安邦之才,沒想到聽到一個善於治病的居然這麽高興。
要知道,在大多數官吏眼中,百姓如同草芥,是最不值得憐憫的人才。
邊柳擺了擺手,“沒想到與道長一番洽談,能有如此收獲。對了,我還想問一句,道長之前三番兩次來見我,所使的障眼遮目之法可能示人?”
聽到這話,左慈心中一緊,因為眼前人問這個,定然不是為了自己學,而是為了培養善於隱秘刺殺的死士。
“此法倒不是不可示人,隻是修習之法要求頗高,需要常年修行吐納,方可使得身體伸縮自如,故而也對修行之人天賦多有要求,而且修行之後也有弊端,那就是自身力氣終身受限,臣可以將方法獻出,但恐怕達不到大帥所需要的目的!”
使間暗殺雖然為人不恥,可是軍事之上卻從來沒有被棄用過,尤其是在“兵不厭詐”被提出後。
董卓死於刺殺;
孫策死於刺殺;
費禕死於刺殺;
張飛,額,算不算被刺殺?
如果能刺殺一人,而減少正麵戰場十萬人的損失,那邊柳不介意為之,這也是邊柳向左慈討要此術的原因。
不過無論左慈所言是否為真,他暫時都達不到這個目的了。
“既然是道長獨有保命絕學,那本帥就不奪人所好了。”邊柳隨便找了個理由。
“多謝大帥體諒。”
“本帥還有一事想要拜托道長。”
“請大帥吩咐。”
“不知道道長在關中可有信徒?本帥預估近日關中即將生變,想傳信一份至長安朝廷,以減少殺戮發生。”
“臣多遊曆於淮南一帶,關中並無信徒,不過既是為了減少殺戮,臣願意親自下山走一趟。隻是不知道大帥所說的生變是什麽?”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左慈一愣,怎麽又是讖語?
你他媽還說你沒見過神仙?
“隻是此去關中危險異常!”
“臣本事平平,不過保命的本事還是有的,再說,臣年近半百,滿臉邋遢,誰又會打我的主意呢?”
邊柳想起來了,左慈好像說過他擅長易容,不過他既然當著左慈的麵說,其實本來也有讓他去的意思。
“這樣,本帥麾下有一員猛將,名為張遼。其麾下兵卒多有在長安待過,你可以從中挑選兩人,為你指路的同時,也可以保護於你。”
“不知臣何時出發?”
“等道長給故舊寫完邀請書信,最遲後日就出發”
左慈心中一擰,他突然反應過來,今早遇到郭嘉,對方不是在和他一樣遊曆山頭,旁敲側擊這位大帥的舉措,而是直接被安排事務了!
邊柳說著,就從桌案上拿起一塊木牌和一張條子,“道長拿著這個到山下去見張遼,他會配合你。然後是這份書信——”
邊柳說著,又從懷中取出了一封信。
左慈呆呆站立,這哪是怕關中危險,這是怕他不去吧?
“這封信該給誰?”
“道長至關中之時,關中誰做主,就給誰!道長安排好一切,就出發吧,對了,這是路上的花費!”
邊柳說著,又從身後拿起一個包裹。
“臣遵命!”連這都安排好了,左慈一臉為難,這是後悔都沒機會啊,隻能接過包裹退離。
看著左慈的背影,邊柳露出了微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他既不想去兗州,也不想去徐州,更不想去上黨,他想去的是——
邊柳不想記仇,所以賈詡那一箭,他已經迫不及待想報了。
……
此時的左慈一出門就對著信封打量了起來。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這連起來,不就是說董卓要死嗎?
左慈心想。
先前讓老道去見孫堅,孫堅死了;
如今讓老道去關中,按照郭奉孝先前所說,董卓大概率也必死?
難不成,老道是大元帥欽命的送葬人?
怎麽感覺不太吉利呢?
咦,這信封居然沒有密封。
既然如此,這可不是老道要偷窺的。
左慈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司徒有大功於朝,至此危難之際……”
……
可是這是東漢末,他也不能登錄公安係統就把張仲景給找到。
而且,邊柳隻記得張仲景是長沙太守。
問題是,孫堅死之前,孫堅是長沙太守。後來孫堅起兵對抗董卓,朝廷委任劉表為荊州刺史的同時,也讓蘇代接替了長沙太守。
到後來,曹操南下的時候,長沙太守是張羨。
邊柳甚至不確定張仲景和張羨是不是同一個人。
“大帥也知道張機呢?”
“蒙蒙中似乎記得這個名字!”邊柳點頭道。
左慈一見,果然是經過神仙點化的人。
“此人現在何處?”
“上次我奉大帥之命去見孫堅時,得知孫堅北上時,已經將張氏一族遷往長沙。張機及其兄長張羨同在此列。”
連起來了,連起來了,邊柳眉眼大開,一幅晨曦初現之景。
如果他所料不差,此時的張羨身邊還有一人,名為桓階。此人在建安年間,規勸張羨反對劉表,後來投靠曹操,一直官任到九卿之一的太常。
而最近發生在桓階身上的一件事,那就是孫堅死在了劉表手中,因為桓階是孫堅舉薦的孝廉,所以其出麵向劉表討迴了孫堅的屍體。
“道長與其既有交情,不知可否請其出山?”
左慈搖了搖頭,“臣與其的交情隻在探討醫術上,張機此人頗有些憤世嫉俗,年輕之時常出惡言,指責朝廷治政不善,使得戰亂連連,瘟疫橫行。若不如此,以其之才,早已出任一方。”
“這又如何?若把本帥放到百姓的位置,這朝廷,本帥也非罵不可。張機既有才華,難道本帥連這點容人之心都沒有嗎?”
大不了安排他996,讓他連發牢騷的時間都沒有,邊柳心想著。
“咳咳——”左慈咳嗽一聲說道:“大帥若要招攬張機,與其派臣出麵,不如使人將這三份條例送去,張機欣喜之餘,定然依附。”
邊柳連連點頭,投之所好——啊不是,同心同誌,才是招攬人才的最好方式。
“若本帥能使得張機來投,便先記道長一功。”邊柳開懷說道。
“大帥招賢納士,不拘一格,讓臣敬佩。”左慈原以為邊柳此時急需的是治國安邦之才,沒想到聽到一個善於治病的居然這麽高興。
要知道,在大多數官吏眼中,百姓如同草芥,是最不值得憐憫的人才。
邊柳擺了擺手,“沒想到與道長一番洽談,能有如此收獲。對了,我還想問一句,道長之前三番兩次來見我,所使的障眼遮目之法可能示人?”
聽到這話,左慈心中一緊,因為眼前人問這個,定然不是為了自己學,而是為了培養善於隱秘刺殺的死士。
“此法倒不是不可示人,隻是修習之法要求頗高,需要常年修行吐納,方可使得身體伸縮自如,故而也對修行之人天賦多有要求,而且修行之後也有弊端,那就是自身力氣終身受限,臣可以將方法獻出,但恐怕達不到大帥所需要的目的!”
使間暗殺雖然為人不恥,可是軍事之上卻從來沒有被棄用過,尤其是在“兵不厭詐”被提出後。
董卓死於刺殺;
孫策死於刺殺;
費禕死於刺殺;
張飛,額,算不算被刺殺?
如果能刺殺一人,而減少正麵戰場十萬人的損失,那邊柳不介意為之,這也是邊柳向左慈討要此術的原因。
不過無論左慈所言是否為真,他暫時都達不到這個目的了。
“既然是道長獨有保命絕學,那本帥就不奪人所好了。”邊柳隨便找了個理由。
“多謝大帥體諒。”
“本帥還有一事想要拜托道長。”
“請大帥吩咐。”
“不知道道長在關中可有信徒?本帥預估近日關中即將生變,想傳信一份至長安朝廷,以減少殺戮發生。”
“臣多遊曆於淮南一帶,關中並無信徒,不過既是為了減少殺戮,臣願意親自下山走一趟。隻是不知道大帥所說的生變是什麽?”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左慈一愣,怎麽又是讖語?
你他媽還說你沒見過神仙?
“隻是此去關中危險異常!”
“臣本事平平,不過保命的本事還是有的,再說,臣年近半百,滿臉邋遢,誰又會打我的主意呢?”
邊柳想起來了,左慈好像說過他擅長易容,不過他既然當著左慈的麵說,其實本來也有讓他去的意思。
“這樣,本帥麾下有一員猛將,名為張遼。其麾下兵卒多有在長安待過,你可以從中挑選兩人,為你指路的同時,也可以保護於你。”
“不知臣何時出發?”
“等道長給故舊寫完邀請書信,最遲後日就出發”
左慈心中一擰,他突然反應過來,今早遇到郭嘉,對方不是在和他一樣遊曆山頭,旁敲側擊這位大帥的舉措,而是直接被安排事務了!
邊柳說著,就從桌案上拿起一塊木牌和一張條子,“道長拿著這個到山下去見張遼,他會配合你。然後是這份書信——”
邊柳說著,又從懷中取出了一封信。
左慈呆呆站立,這哪是怕關中危險,這是怕他不去吧?
“這封信該給誰?”
“道長至關中之時,關中誰做主,就給誰!道長安排好一切,就出發吧,對了,這是路上的花費!”
邊柳說著,又從身後拿起一個包裹。
“臣遵命!”連這都安排好了,左慈一臉為難,這是後悔都沒機會啊,隻能接過包裹退離。
看著左慈的背影,邊柳露出了微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他既不想去兗州,也不想去徐州,更不想去上黨,他想去的是——
邊柳不想記仇,所以賈詡那一箭,他已經迫不及待想報了。
……
此時的左慈一出門就對著信封打量了起來。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這連起來,不就是說董卓要死嗎?
左慈心想。
先前讓老道去見孫堅,孫堅死了;
如今讓老道去關中,按照郭奉孝先前所說,董卓大概率也必死?
難不成,老道是大元帥欽命的送葬人?
怎麽感覺不太吉利呢?
咦,這信封居然沒有密封。
既然如此,這可不是老道要偷窺的。
左慈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司徒有大功於朝,至此危難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