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一別後,邊柳其實也有留意郭嘉的去向,當然,重點還是放在曹操那邊。
他已經聽說,陳宮跟隨了曹操,荀彧也以支援的名義被袁紹派去了東郡,還有衛國縣樂進也招攬了一方健兒投靠了曹操。
不過卻未聽說荀彧將郭嘉引薦給曹操。
雖然曆史上荀彧引薦郭嘉是在戲誌才死後,不過兩人既然在緱氏相遇,荀彧沒理由不引薦。
隻有一個可能,郭嘉聽懂了當初自己話裏的意思,有再觀望觀望的意思。
“恩公現在東郡!”郭興迴答道。
“你來緱氏多久了?”
“我是半年前來的這裏,恩公要我觀察緱氏的動向,並在必要的時候為陛下提供幫助。”
“先前留下一批竹筒,也是你決定的?”
“不是,是張季說,留下一部分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郭興如實相告。
邊柳一聽,也大概猜到張季是誰的人了,他這身邊的眼睛可真不少,不過這樣也好,如果他身邊沒有眼睛,那可就意味著無人在意他死活了。
“郭興,朕要拜托你一件事!”
“請陛下吩咐!”郭興坐在馬上,向右側拱手道。
“我想請你去東郡帶話給郭奉孝,就說朕現在身邊一無所有,問他願不願意出山相助?”
一無所有,可以是無錢無糧,也可以是無所桎梏。
“陛下不去兗州嗎?”
“朕是天子,百姓父母,百姓在哪,朕就在哪。你替我告訴奉孝,就說我在約定的地方等他。”
“喏!”郭興答道。
“此去東郡,路途遙遠,可有把握?”
“陛下放心,我自有辦法!”郭興說道。
邊柳見此,也猜想到,郭嘉身邊,如同郭興這般的人,肯定還有不少,甚至早已安插在沿途各處,想即此處,他就更想把郭嘉招攬到手下了。
郭興說完,就率先拍馬離去。
這時候,馬如風問道:“陛下不準備去兗州?”
“為何要去兗州?”
“陳留張邈,名貫‘八廚’,多有進貢;東郡曹操,有忠義之名,又有衛先生從中周旋。陛下難道不覺得眼下兗州是最合適的地方嗎?”
邊柳看了馬如風一眼,微微笑了笑,似乎在說:你覺得我會去這些地方,再和之前一樣成為傀儡嗎?
馬如風眨了眨眼睛,似乎在說,他們可不知道陛下是假的,而且陛下賢名遠播,陳留張邈一定會十分的尊崇陛下。
“如風,我給你講一個道理,你永遠無法讓一個比你強大的人在擁護你的同時,還事事都聽你的!”邊柳說道。
對於前路,邊柳考慮過許多。
關於他身份的真假,其實已經無需考慮,任何得到他的人都會想盡辦法證明他是真的,除非有一天,更大的利益擺在他們麵前。
邊柳無論是投靠張邈還是曹操,甚至是袁紹,都能保持衣食無憂。
但劉協都知道弄個衣帶詔,邊柳一個自由的靈魂又怎麽甘為籠中鳥雀呢?
“那陛下準備去哪裏?”
“目光所及,俱是龍興之地!”邊柳指著遠處的大山說道。
馬如風臉上充滿了敬佩,當然,敬佩掩飾下,更多的是疑惑:難道是要上山當土匪嗎?
一行人騎馬趕了約一個時辰的路,四周已經盡是逃難的百姓,百姓見到追上來的人穿著西涼皮甲,都嚇了一跳,待看到人群中有天子之後,又紛紛跪拜。
這時,張季匆匆從後方趕來,對著邊柳說道:“陛下,後方出現煙塵,很可能是西涼賊兵反應過來追上來了。”
“陛下快走,俺來為你墊後!”斧頭騎著高馬顛簸著上前。
“你可拉倒吧,你在馬上坐都坐不住!”緱伯早已看出斧頭根本不怎麽會騎馬,什麽屁股中了一槍根本是借口,“你保護陛下快走,我來為你們引開他們!”
說罷,不等眾人反應,就拍馬而去。
邊柳環顧了一圈百姓,緱氏的青壯多進了軍中,剩下的婦孺老人走到這裏已經幾乎耗盡了力氣。
“陛下,聖人之仁和婦人之仁是兩迴事,陛下在城門抵擋,為百姓爭取了逃跑的時間,已經是仁至義盡,如今再為這些百姓所羈絆,那就是婦人之仁了。”張季說道。
“沒有錯,先前我們依靠陷坑巷道才能稍加抵擋,如今這寬闊大道,西涼賊兵衝刺起來,我們根本抵擋不住。”馬如風也說道。
“那個陛下,俺不懂什麽大道理,但是俺知道這無論是官兵還是匪賊,要搶也是搶有錢人,這些人一個個都麵黃肌瘦,身上一看就沒什麽值錢的,那些追兵不會看他們的。”斧頭也大聲說道。
“沒錯,還是你說的最有道理!”張季稱讚道。
邊柳自然知道這些道理,俗話說,慈不掌兵,這不僅指將軍在打仗時不能過分顧及將士的性命而畏首畏尾,也指將軍在打仗時不能因為其他事物而受到牽製。
就比如說,如果敵軍挾製百姓逼迫守將開門?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盛世人命重於天,人們可能會因為將軍不救城外百姓而指責他;
但事實上,如果將軍開門,他根本就不配充當一名將軍,也對不起城內的百姓。
“這些人的子嗣,丈夫都在為國征戰,朕又豈能棄他們於不顧?”
這些人在逃難的過程中早已落後於人,說不定因為前途渺茫早已起了輕生之念。
兵卒過後,必有匪寇,西涼軍看不上他們手裏幾塊破布,但難保他們之中不會有生出異心者。
這時候,他們更需要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更需要有人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不能怎麽做。
受苦的人需要他們注入力量,生出賊匪之心者需要他們拉一把。
“斧頭!
張季!”
邊柳大喊道,接著又指了指瘦猴身邊幾人。
“你們幾人立刻疏散百姓,帶著他們和受傷的人從小路往山上跑!”
“陛下,那你——”張季連忙問道。
“朕胯下有馬,手裏有劍,難道還要你們保護嗎?”邊柳大聲說道:“西涼兵此番來勢洶洶,但絕不會在此地久留,你們先行逃亡山中,日後再到轘轅山那邊尋找朕。”
“另外,告訴大漢子民,朕會一直庇護著他們!”
“喏!”
……
他已經聽說,陳宮跟隨了曹操,荀彧也以支援的名義被袁紹派去了東郡,還有衛國縣樂進也招攬了一方健兒投靠了曹操。
不過卻未聽說荀彧將郭嘉引薦給曹操。
雖然曆史上荀彧引薦郭嘉是在戲誌才死後,不過兩人既然在緱氏相遇,荀彧沒理由不引薦。
隻有一個可能,郭嘉聽懂了當初自己話裏的意思,有再觀望觀望的意思。
“恩公現在東郡!”郭興迴答道。
“你來緱氏多久了?”
“我是半年前來的這裏,恩公要我觀察緱氏的動向,並在必要的時候為陛下提供幫助。”
“先前留下一批竹筒,也是你決定的?”
“不是,是張季說,留下一部分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郭興如實相告。
邊柳一聽,也大概猜到張季是誰的人了,他這身邊的眼睛可真不少,不過這樣也好,如果他身邊沒有眼睛,那可就意味著無人在意他死活了。
“郭興,朕要拜托你一件事!”
“請陛下吩咐!”郭興坐在馬上,向右側拱手道。
“我想請你去東郡帶話給郭奉孝,就說朕現在身邊一無所有,問他願不願意出山相助?”
一無所有,可以是無錢無糧,也可以是無所桎梏。
“陛下不去兗州嗎?”
“朕是天子,百姓父母,百姓在哪,朕就在哪。你替我告訴奉孝,就說我在約定的地方等他。”
“喏!”郭興答道。
“此去東郡,路途遙遠,可有把握?”
“陛下放心,我自有辦法!”郭興說道。
邊柳見此,也猜想到,郭嘉身邊,如同郭興這般的人,肯定還有不少,甚至早已安插在沿途各處,想即此處,他就更想把郭嘉招攬到手下了。
郭興說完,就率先拍馬離去。
這時候,馬如風問道:“陛下不準備去兗州?”
“為何要去兗州?”
“陳留張邈,名貫‘八廚’,多有進貢;東郡曹操,有忠義之名,又有衛先生從中周旋。陛下難道不覺得眼下兗州是最合適的地方嗎?”
邊柳看了馬如風一眼,微微笑了笑,似乎在說:你覺得我會去這些地方,再和之前一樣成為傀儡嗎?
馬如風眨了眨眼睛,似乎在說,他們可不知道陛下是假的,而且陛下賢名遠播,陳留張邈一定會十分的尊崇陛下。
“如風,我給你講一個道理,你永遠無法讓一個比你強大的人在擁護你的同時,還事事都聽你的!”邊柳說道。
對於前路,邊柳考慮過許多。
關於他身份的真假,其實已經無需考慮,任何得到他的人都會想盡辦法證明他是真的,除非有一天,更大的利益擺在他們麵前。
邊柳無論是投靠張邈還是曹操,甚至是袁紹,都能保持衣食無憂。
但劉協都知道弄個衣帶詔,邊柳一個自由的靈魂又怎麽甘為籠中鳥雀呢?
“那陛下準備去哪裏?”
“目光所及,俱是龍興之地!”邊柳指著遠處的大山說道。
馬如風臉上充滿了敬佩,當然,敬佩掩飾下,更多的是疑惑:難道是要上山當土匪嗎?
一行人騎馬趕了約一個時辰的路,四周已經盡是逃難的百姓,百姓見到追上來的人穿著西涼皮甲,都嚇了一跳,待看到人群中有天子之後,又紛紛跪拜。
這時,張季匆匆從後方趕來,對著邊柳說道:“陛下,後方出現煙塵,很可能是西涼賊兵反應過來追上來了。”
“陛下快走,俺來為你墊後!”斧頭騎著高馬顛簸著上前。
“你可拉倒吧,你在馬上坐都坐不住!”緱伯早已看出斧頭根本不怎麽會騎馬,什麽屁股中了一槍根本是借口,“你保護陛下快走,我來為你們引開他們!”
說罷,不等眾人反應,就拍馬而去。
邊柳環顧了一圈百姓,緱氏的青壯多進了軍中,剩下的婦孺老人走到這裏已經幾乎耗盡了力氣。
“陛下,聖人之仁和婦人之仁是兩迴事,陛下在城門抵擋,為百姓爭取了逃跑的時間,已經是仁至義盡,如今再為這些百姓所羈絆,那就是婦人之仁了。”張季說道。
“沒有錯,先前我們依靠陷坑巷道才能稍加抵擋,如今這寬闊大道,西涼賊兵衝刺起來,我們根本抵擋不住。”馬如風也說道。
“那個陛下,俺不懂什麽大道理,但是俺知道這無論是官兵還是匪賊,要搶也是搶有錢人,這些人一個個都麵黃肌瘦,身上一看就沒什麽值錢的,那些追兵不會看他們的。”斧頭也大聲說道。
“沒錯,還是你說的最有道理!”張季稱讚道。
邊柳自然知道這些道理,俗話說,慈不掌兵,這不僅指將軍在打仗時不能過分顧及將士的性命而畏首畏尾,也指將軍在打仗時不能因為其他事物而受到牽製。
就比如說,如果敵軍挾製百姓逼迫守將開門?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盛世人命重於天,人們可能會因為將軍不救城外百姓而指責他;
但事實上,如果將軍開門,他根本就不配充當一名將軍,也對不起城內的百姓。
“這些人的子嗣,丈夫都在為國征戰,朕又豈能棄他們於不顧?”
這些人在逃難的過程中早已落後於人,說不定因為前途渺茫早已起了輕生之念。
兵卒過後,必有匪寇,西涼軍看不上他們手裏幾塊破布,但難保他們之中不會有生出異心者。
這時候,他們更需要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更需要有人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不能怎麽做。
受苦的人需要他們注入力量,生出賊匪之心者需要他們拉一把。
“斧頭!
張季!”
邊柳大喊道,接著又指了指瘦猴身邊幾人。
“你們幾人立刻疏散百姓,帶著他們和受傷的人從小路往山上跑!”
“陛下,那你——”張季連忙問道。
“朕胯下有馬,手裏有劍,難道還要你們保護嗎?”邊柳大聲說道:“西涼兵此番來勢洶洶,但絕不會在此地久留,你們先行逃亡山中,日後再到轘轅山那邊尋找朕。”
“另外,告訴大漢子民,朕會一直庇護著他們!”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