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孫堅離開洛陽,箭疾明顯是托詞,陛下何苦硬要塞黃蓋幾貼藥膏呢?我聽說項羽稱霸之時,對手下關懷備至,可唯獨那封官受爵的大印,經常把玩的字跡都磨損了,也不肯賜予。陛下今日的表現,不是犯了和項羽一樣的過錯嗎?”


    黃蓋離開後,邊柳等人也各自散去,馬如風則是趁機說道。


    “如風諫言,朕受教了!”邊柳謙虛的表示,接著說道:“隻是朕聽說,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孫堅精通弓馬,逢戰必先,這藥膏他遲早用的上。”


    馬如風聽了這話覺得怪怪的,怎麽感覺像是在咒孫堅一樣?


    走及偏靜處,馬如風再問道:“陛下接下來將如何自處?”


    “哦,如風此言何意?”


    “如今袁紹得了冀州,上書請求陛下賜予冀州牧一職,又上書陳述公孫瓚侵犯冀州之罪,要求陛下罷免他的官職。兗州方麵,各地太守圍繞東郡紛爭不斷,三日一表,五日一奏。陛下準備如何處置這些事情呢?”


    “我還以為如風對這些不感興趣呢?”天子笑了笑。


    馬如風跟著笑了笑,他隻是聽李旦多提了幾句,為這些人不全力支援他們,反而開始內訌而歎息。


    很快,天子便說道:“別看他們一個個都在征求朕的意見,事實上,他們的忠心連孫堅都比不了,無論是朕的建議,還是唐公的建議,他們都不會理會的。”


    邊柳現在連緱氏都管不了,又怎麽會插手袁紹和公孫瓚的事?


    “陛下英明。不過有些事情,陛下可漏算了。”馬如風像是在提醒一樣。


    “哦,何事?”


    “陛下先前說,緱氏十分危險,董卓隨意調動一支兵馬就能滅了緱氏。可是陛下可有想過,孫堅區區幾千人馬就占領了洛陽?而如今,孫堅南下,這洛陽頃刻之間就成了我們的地盤?”


    “等等!”天子頓神,連忙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現在馬上要去洛陽?”


    “這倒不是!”馬如風搖了搖頭,“洛陽現在已經是一片廢墟,陛下當然不用遷到那裏,不過李旦準備先帶領一半的人馬去往洛陽,重建洛陽,到時候,陛下就可以住進真正的都城了。”


    “這是什麽時候決定的?”天子問道。


    “就在剛剛黃蓋走了之後,陛下前去更衣,李旦和唐瑁共同商議決定的。”


    “走,我們去見你大哥!”天子急忙拉著馬如風說道。


    馬如風見狀,嘴角微微一笑,眼前少年果然還是怕李旦和唐瑁取得大勢,對他性命產生威脅,可是一直僵持在緱氏,這也不是長久之道。


    緱氏縣城,西北李旦處。


    天子要見李旦,自然沒有人敢阻攔。


    “朕聽說,李校尉馬上要去洛陽?”


    李旦點了點頭,“董卓西撤,孫堅南下,眼下我們不用耗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洛陽城,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可是現在的洛陽城是一片廢墟,不是嗎?”


    “陛下有所不知,這洛陽城乃是磚石所建,雖遭火焚,但主體仍在,隻要稍加修葺,雄偉氣勢仍超了緱氏小城百倍不止。”


    “朕覺得,此事李校尉還要多與唐公,衛先生商議,此時占據洛陽,絕非上策。”


    “陛下何出此言?”


    此時李旦的想法和馬如風一樣,那就是覺得邊柳害怕他們大事成功,成為被舍棄之人。


    “李校尉可有想過,孫堅區區幾千人馬就大敗了董卓,到底是孫堅真的打敗了董卓,還是董卓本就有心離開洛陽。”


    邊柳仔細的想過,其實董卓和孫堅的這場戰鬥,和將來曹操劉備的漢中之戰,出其相似。


    孫堅從氣勢上蓋過了董卓,但是董卓的主力並沒有太大損失。


    而且洛陽早就被董卓搬空了,董卓西撤,相當於是收緊了拳頭,失去了洛陽的同時,也失去了自身的弱點,讓孫堅無處下手。


    關東諸侯若是再要對董卓下手,就要麵臨更長的補給線,而其中洛陽這一段,附近可沒有百姓可以征調。


    董卓焚燒洛陽這一計策,從軍事上來說,可以說是上上之策。


    唯一能稱的上敗筆的就是,董卓從此徹底失去了關東人心,再無東出、一匡天下的可能。


    關中要麽延續他的餘暉,要麽成為他的墳墓。


    ……


    李旦並非什麽都不懂,相反,他對敵我實力的認知還在邊柳之上。


    他思考少許,淡定說道:“我已經派人深入關中打探過了,董卓已經被孫堅嚇破了膽,直接迴長安去了。”


    不僅如此,董卓為了掩蓋敗給孫堅的狼狽,迴到長安的時候,竟然讓皇甫嵩跪在地上迎接。


    曾幾何時,董卓還是皇甫嵩的副手。後者更在平定黃巾起義、討伐西涼叛軍屢立大功,當時有歌謠稱:“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


    但董卓迴到長安時,就用馬鞭子指著皇甫嵩的頭問道:“義真(皇甫嵩字),你服不服?”


    李旦告訴邊柳,朝中的公卿麵對董卓都瑟瑟發抖。


    接著,又頗有玩味的說道:“不過陛下好本事,那蔡邕經陛下點醒,居然當場指責董卓為政不仁,為臣不忠,倒行逆施,遭由此敗!”


    邊柳一聽,心裏哇涼哇涼的,這蔡邕怎麽還減壽了呢?連忙問道他的下場。


    “陛下不用擔心,蔡邕深負海內名望,當時又有王允等人為他求情,說他是受了奸人迷惑,神誌不清,所以胡言亂語,董卓倒是沒有殺他,隻是被下了詔獄。隻可惜,暫時不能把陛下的問候告訴那位了。”


    這哪裏是可惜啊?


    這簡直是絲撲挼日啊!


    李旦看著邊柳,心想著,王允等人也沒說錯,確實是受了“奸人”挑撥的。不過李旦也著實佩服邊柳的膽子,畢竟是他堅持要放蔡邕離開的,又特別囑咐自己等人不用中途截殺。


    邊柳聽到王允為蔡邕請求,總覺得怪怪的,不過想來也合情合理,他們本來就是一路人,若不然,曆史上一年後,王允的慶功會上,蔡邕也坐不到那麽前,可惜,蔡邕那一聲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如今關東諸侯你爭我奪,董卓躲在長安不敢出來,不正是我們占據洛陽的最好時機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