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的雨更大了,老天爺似乎急著將一整年的雨全部下完。


    袁絳說完就站了起來,還拍了拍兩胯。


    “要不今兒個就散了?我義父說了,他已經集結好了大軍,不日就將攻克洛陽,上除國仇,下解家恨,到時候,諸位把天子送到洛陽,我義父請賢達宗親仔細辨認一番,這天子是真是假不自然就真相大白了嗎?


    而且我義父最是敬重忠義博學之士,諸位與其呆在緱氏,董卓的眼皮子底下,不如先行前往南陽,我義父定會親迎諸位,高官厚祿以禮遇。大家說,好不好啊?”


    袁絳的言行讓人不喜,但是袁術四世三公,又有實打實的錢糧兵卒,不少人還真起了去南陽搏個出身的想法。


    唐瑁想過蔡邕的的耿直,但隻要他堅持皇家尊嚴,蔡邕也奈何不了他。


    畢竟,他們現在是討董的人,而蔡邕是董卓的人,雙方本就立場不同。


    隻是唐瑁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袁絳,此人不按套路出牌,胡攪蠻纏,倒是讓他有些騎虎難下了。


    今日本該是宣揚他和李旦救出天子的義舉,然後正式公開天子的存在,接著廣邀四方豪傑,攻進洛陽,揚名立萬的日子;


    但原本人們對天子身份的懷疑隻在私底下,經此一遭,卻放在了麵目上。


    唐瑁悔之晚矣!


    他看向了蔡邕,此人就是始作俑者,難怪先帝當初不用他,其心可誅;


    接著又看向了袁絳,原以為袁紹拒不出兵不是東西,沒想到袁術的人更不是個東西;


    再然後,他又看向申屠蟠,你不是大儒嗎?傻愣愣坐在哪裏要睡著了是怎麽迴事?


    還有荀彧,我承認我昨天說話聲音大了一點,但剛才咱們不是和解了嗎,王佐之才啊,你倒是開口啊!


    “散啦,散啦!”袁絳再度催促道。


    “等等!”


    李旦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言,雖說漢時文武不分家,但他畢竟不是文人出身,所以辯經論名之事,他沒有過多參與,以免落人口舌。


    但此時,唐瑁顯然已經技窮,那他就該用自己的方法了。


    “怎麽,這天下大雨要留下我們,你也想留下我們?”袁絳不屑的說道,接著又掰起了手指頭,“聽說你以前是羽林郎,那又怎樣,我義父在洛陽時,就是虎賁中郎將,從羽林郎,到郎中,到侍郎,再到中郎、中郎將,你和我義父差的遠了。”


    “天子身份天知、地知、我知、唐公知,還有萬千忠義之士知,不是你一個尖嘴滑舌之輩可以汙蔑的。今日天子以堂堂正正之名公告天下,忠義之士自當拜於階下,若有心驚膽戰也可潛身縮首,但唯有一人,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者,當殺之以振君威,削其首以懾不臣。”


    李旦言語之下,已有甲士進入大門。


    正堂之內,眾人顏色劇變。


    郭嘉見此,小聲說道:“天子既然是李旦唐瑁二人救出,他二人本就該有此信念。若不是唐瑁心存與眾人辯明真偽之念,一開始就采用這位李校尉的做法,恐怕事情會簡單許多。”


    荀彧輕輕搖了搖頭,李旦針對的隻是一個小輩,而唐瑁一開始麵對的可是蔡邕。殺了不僅會被認為心虛,還會得罪一大批讀書人。


    “哼,你說的挑撥離間者是誰,唯恐天下不亂者又是誰?如此甲士林立,怎麽,你要對我使用刀劍嗎?”


    “我數到三,你若是不跪倒天子麵前磕頭請罪,不日,你的人頭就會出現在袁術的酒席之上!”


    “你敢殺我,我袁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


    “一!”李旦把手舉到半空,門邊的甲士,手至長柄,劍半出鞘。


    “啟明!”


    “李軍侯!”


    “李校尉!”


    眾人紛紛出言。


    “二!”李旦的右手高高舉起,隻要奮力一揮,袁絳頓時便將人頭落地。


    袁絳此時也不敢再發一言,心中對方才的言語過激有些後悔,但是此時示弱,是他不會去做,也不敢去做的。


    甲士的拔劍聲已經響起,隻待李旦三聲令下。


    今日戍守之人全是唐瑁李旦的心腹,隻要李旦開口,別說是袁術的義子,就是坐在主位的天子,他們都照砍不誤。


    許多人閉上了眼睛,他們這才意識到,唐瑁是知書達理之人,可是他身邊的李旦不是,邊境之人,最是快意恩仇。


    堂上再次寂靜無聲,似乎連同外麵的雨也一塊停了。


    每個人的唿吸都變得沉重和緩慢。


    一下。


    又一下。


    “住手!”


    就在李旦“三”字出口的時候,有人開口了。


    而這次不是旁人,正是堂上一言不發,偶爾還偷偷打個哈欠的天子。


    “李校尉身係國家安危,練達之人,就不要和年輕人一般見識了。”邊柳慢調絲理的開口,將眾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此時邊柳的麵色平常,還略顯一絲慵懶,倒是給人以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錯覺。


    李旦不知道天子為何這時開口,唐瑁也不明白,不過大庭廣眾之下,他們卻也不敢放肆。


    “將甲士也都撤出去吧!”邊柳擺了擺手,繼續吩咐道。


    李旦沉思片刻,一招手,甲士紛紛退出。


    袁絳一時死裏逃生,也摸不清楚年輕天子所作為何,更不敢在此時多說。


    “朕是德薄之人!”


    緊接著,眾人就看到天子緩緩起身,一手還攙扶著唐妃緩緩走上前。


    “初登帝位之時,京師就發生動亂,朕因故退位,得賜弘農王。朕一日不曾有過忌恨之心,皇弟才智勇略皆遠勝於我,由他繼承帝位,未嚐不是社稷之福。


    再後來,兇徒欲圖加害於朕,若不是李校尉和唐妃母族,朕早已魂歸九泉,去見父皇母後了。但朕仍不曾有過報複之心,天下洶洶,戰爭不斷,受苦的終是百姓,糜爛的終是社稷。若是朕的死訊能讓天下安定,朕心想,就此隱居一生,讓世人以為朕已經死去也未嚐不是一件幸事。”


    天子輕輕拍了拍唐妃的手,然後又一臉悲愴的看著眾人。


    “這一年來,唐公多次勸我起兵,可都被朕拒絕了,糾其原因,朕不願因一人之尊貴而連累身邊之人,連累無辜百姓。隻是後來,無數逃難經過緱氏的百姓告訴朕,洛陽生民已經百不餘一,荒野之地白骨漫漫。朕的心好痛,朕不由得問自己,朕已經如此百般忍讓,他們為何還要執意於戰爭,還要如此殘害百姓?”


    天子眼角流出了眼淚,在場之人見天子流露真情,紛紛跪倒在地,一時泣不成聲。


    “最終,朕忍不住唐公所請,決定起兵還天下一個太平,還百姓一份安定。可是朕畢竟年輕識淺,才能有限,所以不得不多多依靠唐公和李校尉。萬幸,此二人不僅為朕奪得了一處安身之地,還將諸位才賢誌高之士引來此處。


    朕今日不發一言,是因為朕深信唐公和李校尉,可是在座的諸位,你們是否值得朕信任,並在將來托以討賊興漢之重任呢?


    今日本該是萬眾一心,共襄討賊的重要日子,可最後卻落得刀劍相逼,親痛敵快,朕的心在痛,痛的直滴血,你們的心難道是鐵石所打,不知道痛嗎?”


    “臣等\/我等愧對陛下!”


    ……


    ps:自秦始皇以後,“朕”是皇帝的獨有自稱,但皇帝也不是每時每刻以“朕”自稱的,有時候也會采用“孤”“寡(德之)人”這些自謙之詞。後兩者並不是諸侯王的專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