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怎麽會出現在此?”


    荀彧帶著郭嘉找了一間僻靜的茶樓,又上了二樓雅間。


    “不怕文若笑話,先前聽聞文若在袁盟主手下為官,所以便變賣了家當,想北上請文若代為引薦。沒想到中途卻聽見了緱氏發生的事情,這不,想來看看有無出路!”郭嘉自嘲道。


    郭嘉出身寒門,當然,這時候的寒門可不是寒酸之意。


    要不然郭嘉也不能輕輕鬆鬆拿出幾錠金子;像朱儁同為寒門,其母親的私產就能值一百萬錢;


    擱後世妥妥的中產階級以上。


    這時候的寒門是相對於世家大族、地方豪族來說的,一般指祖上闊過,但父祖輩沒有繼續在朝廷擔任高官,地方上也沒有強盛的宗族勢力,而自身的經學水平又暫時稱不上名士。


    像荀彧這種,哪怕他不願出仕,但無論走到哪裏,當地官員都會待以上賓,盡心招攬。


    而像郭嘉這種,地方上當個小吏或許不難,但要擺脫鬥食小吏的身份繼續往上,那就得四處尋找晉升之階了。


    ……


    “不知奉孝可找到出路?”荀彧問道。


    郭嘉無奈的搖了搖頭,端起桌上的杯子,結果因為是茶水又覺得有些乏味,歎了口氣說道:“唐公欲效周公下士,設招賢館,招攬士子,廣布錢財,隻可惜有才之士徘徊數日,卻未見得唐公一麵,此舉可謂是隻學的周公之表,而未學得其用人之能。”


    “所以奉孝先前在街頭故作狂狷,以成仙氣運之說挑釁他人,望以此傳達唐太守之耳,以展心中才學?”荀彧恍然道,荀彧知道郭嘉生性不羈,卻也知他不好與人爭辯。


    “文若知我!”郭嘉淡淡道,不過很快又揶揄一笑,“不過也不全是為此,先前那幾人胸無半點才學,見些許錢財便兩眼放光,人與亦雲,誇誇其談,比之雞鳴狗盜之輩尚且不如,我羞與之為伍。”


    “奉孝有鴻鵠之才,鵷鶵之潔,如今與這鴟鳥搶一腐鼠,實在是太委屈了!”荀彧遺憾的說道。


    “不敢!”郭嘉連忙表示。


    “奉孝接下來將如何自處?”荀彧問道。


    郭嘉誠懇的說道:“唐瑁不知退守潁川以求自保,又寄托於關東豪傑,妄圖借他人之兵退卻董賊。以我看來,不過是取死之道。”


    “奉孝覺得關東豪傑不會出兵相助?”


    “自然,若是諸人有意出兵,此時聯軍早已陳師洛陽城下。文若從袁盟主那來,不知我言對否?”


    荀彧看了郭嘉一眼,便點了點頭。


    郭嘉見荀彧承認袁紹沒有出兵的念頭,於是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於是便說道:“我本欲借先前事端,見唐瑁一麵,若唐瑁肯用我之才,我再考慮是否效力;若是唐瑁無半點明辨,我這還想著北上找文若代為引薦,如今在這裏見到文若,態度如故,我也不用擔心文若不肯見舊人了。”


    “奉孝莫要打趣我,我現在的情況,其實和奉孝差不多,所爭的不過是一隻大點的腐鼠罷了!”說著,荀彧便把袁紹的一些用人選人之事說了出來。


    郭嘉聽聞,不由得哀歎一聲。也不知道是在為袁紹徒有虛名,還是在為自己無法遇到明主。


    “奉孝若是不介意,來日我為你引薦一人,此人內有雄韜偉略,外有拔犀擢象之才,而且此人用才唯賢,絕不會隻看出身門第。”


    “文若說的該不會是典軍校尉曹操吧?”


    “奉孝也知道曹操的事了?”荀彧覺得有些驚訝,又想到對方的才華,覺得猜到曹操也理所應當。


    “具體還不清楚,不過算算時間,能和文若遇到,又有可能令文若如此推崇的,也隻有揮師西行,遇挫不折的曹操曹孟德了。”


    “實不相瞞,此前我已經建議曹操告別袁紹,發兵東郡。而此來,除了替袁紹一探究竟外,還有就是拜訪陳留衛子許,從他口中得知緱氏之虛實,不料剛一入城,就讓我遇到了奉孝,看來我此行收獲當不止於此了。”


    郭嘉聽完卻說道:“連文若也讓曹操先奪謀身之地,看來群雄討董大勢已去,接下來就是群雄逐鹿的時代了!”


    “奉孝總是能一語中的,隻是大漢的劫難卻更重了!”荀彧歎息道。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世間之事,向來如此,文若又豈能不知?”郭嘉沒有多少感傷,畢竟,他連漢祿都沒吃上。


    “那我代為引薦之事?”荀彧想知道郭嘉願不願意投靠曹操,畢竟現在的曹操勢力可太單薄了。


    “在下卻之不恭了!”郭嘉相信荀彧的眼光,同時更相信,隻要有人能善用他,不論是誰,都能在亂世占據一席之地。


    “好!”提前為曹操尋覓到一大才,荀彧頗為高興,接著又說道:“我初來緱氏,此地詳情不如請奉孝告知一二!”


    “固所願也!”郭嘉拱手道,“據我所知,此地做主的不僅有唐瑁,還有一人,名為李旦。”


    “李旦?”


    “是的,此人羽林郎出身,先後在蹇碩,何進,董卓等人手下做事。弘農王死訊傳出之時,他正在弘農王郎中令李儒身邊做事,故而能瞞天過海,將弘農王救出!”


    荀彧低眉思索著,若是這麽說,那這弘農王還真可能是死裏逃生之人,不像是假冒的。


    接著,荀彧便問道:“唐瑁與李——李旦實力如何,可守得住董卓進攻?”


    郭嘉搖了搖頭,說道:“唐瑁與李旦拿下轘轅關後,效仿先帝,成立六軍,對外宣稱有八千勁卒。但據我這兩日觀察糧草運送,兵器打造來看,縣城與轘轅關的兵馬加起來,最多隻有三千人。而這其中,隻有三分之一的軍隊能夠著甲,也就是說,此時董卓派出任意一員大將,緱氏頃刻之間就會淪為人間煉獄。”


    荀彧突然有些惱火,先帝所立太子,國之正君,居然被唐瑁李旦置身於如此危險的境地,以此實現自己的野心,實在是可惡至極。


    “奉孝可有見過弘農王,其人如何?”


    “唉——”郭嘉長歎一聲,“雖沒見過,不過也可以猜想得到,這座城裏的故天子,和長安城裏的現天子,恐怕是同病相憐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