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將軍請講!”


    “此去東郡,險阻重重,操一人之力恐難以挽大廈將傾。故而,操想請先生與我同往,跨千山,渡萬水,生死與共,砥礪相隨。”


    “此誠亦我所願耳,然卻不是此時!”荀彧激動的說道。


    “先生之意,操已明了。事不宜遲,我當立即向袁紹請辭,他日先生抵達東郡,我必掃榻相迎!”


    “承將軍之恩,彧必踐今日之言!”荀彧說著,便甩開曹操的手,大踏步而去。


    曹操看著荀彧的背影久久沉默。


    “兄長,別看了。人家請人幫忙,都是高官厚祿,你倒好,又是千山,又是萬水的,還險阻重重,生死與共,人家本來準備來的,被你這一嚇也跑了!”曹洪喪氣道。


    “哈哈哈!子廉,這你就不懂了。有的人要用高官厚祿來請,而有的人,偏偏要避開這些俗物!”曹操踮起腳跟拍著曹洪的肩膀說道。


    “兄長的意思是說,他剛才說的那句不是客套話,而是真的時機未到?”


    “那是當然!”曹操得意道。


    “那什麽時候才是時機成熟?”


    “子廉,你想想,我們現在是什麽情況,荀先生又是什麽情況?”曹操問道,很快又自行解答,“說句不好聽的話,我們現在都是吃袁紹的,用袁紹的,寄人籬下。現在我們要走,還要帶走他的人,你覺得袁紹能同意嗎?即使同意了,那他心裏能好受嗎?”


    “那我們偷偷的走?”曹洪小心翼翼問道。


    “當然不能!不僅不能偷偷的,反而要正大光明的告辭,袁大盟主寬賢待士,定然會贈我們不少糧草兵士。隻是,這些隻能袁大盟主開口送,我們不能主動要!”


    曹操說完,頓了一下,又問道:“你明白了嗎?”


    曹洪點了點頭,說道:“應該是明白了,兄長放心,糧草之事我一定看管的嚴嚴的。”


    曹操一囧,他真是白說了這麽多了!


    他搖了搖頭,重新坐迴帥案之上。


    曹洪則靠過來說道:“兄長,我剛遇到荀先生之前,正聽到有人說,西邊的小皇帝是董賊立的,根本不是天命所歸,先帝真正立的皇帝已經死了,那我們就應該效仿桓帝立靈帝那樣,從旁支中挑選一德高望重著,這樣順天應民,興盛大漢!”


    曹操輕蔑一笑,袁紹此時正和韓馥派來的人商議推舉劉虞為大漢新帝,以此和董卓分庭抗禮。


    “子廉,你說,如果北麵多一個皇帝會怎樣?”曹操問曹洪。


    “我能怎麽看?我隻是覺得天上沒有兩個太陽,這地上要是多了一個皇帝?我們該聽誰的?”曹洪一愣。


    “是啊!這地上怎麽可以有兩個皇帝呢?”


    曹操心想著,眼前的曹洪雖然不懂皇權大勢,但說的話,正是普天下多數人的想法。


    曹操拿著帥案上的書信拂掃著,似乎在清理著灰塵,片刻後,又抬起頭,詢問曹洪:“子廉,你說這人一旦掌握了權勢,是不是就會變成傻子?”


    “兄長這話是什麽意思?”


    “你知道王匡嗎?”曹操問道。


    “這我當然知道,先前我隻聽說他輕財好施,文武高才;結果到了河內我才發現,就沒有一個人不罵他的。”


    王匡是董卓所封的河內太守,不過卻是討董聯軍中最積極的。


    隻是他在征討董卓的時候,為了籌集軍資,就派了一批讀書人到民間糾察不法行為,然後罰沒大量財物。因此名聲喪盡。


    後來,他被董卓以疑兵之計打敗,手下“泰山兵”幾乎喪盡。如今,則是前往泰山那邊重新招兵買馬去了。


    不過和曹操前往揚州那邊招兵買馬一樣,應當是非常不順利。


    ……


    曹操點了點頭,他想到了大將軍何進,當初靈帝在位時,大將軍何進也算是兼聽則明,隻是靈帝去世不久,就變得一任己意,不辯忠奸了。


    最讓曹操敬佩的袁紹,昔日是何等意氣風發,如今,卻連荀彧這樣的大才都不把握。若不是他想著立劉虞為皇帝,荀彧又怎麽會趕著來為自己出謀劃策呢?


    “子廉啊,若是有朝一日,我大權在握,你可一定要時常提醒我,這一路走來我們是如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兄長,那我該怎麽告訴你?”曹洪覺得有些跟不上曹操的思維。


    “嗯——”曹操想了想,盯著曹洪說道:“到時候,你就告訴我,咱們的錢糧不多了!”


    “不是,兄長,咱們的錢糧從來沒多過啊!”曹洪急著說道。


    “嗬嗬嗬!”曹操自嘲一笑,“也是哈!”


    “兄長,你要是不信,我現在就把賬簿搬過來給你看!”曹洪急了。


    “我忙著呢,哪有心情看這些!”曹操轉過頭,又對著書信揣度了起來。


    “兄長,你這看的是什麽?”曹洪好奇的問道,他注意到,除了荀彧在的時候,曹操就沒放下過手中的信。


    “來,你也看看!”曹操直接遞了過來。


    “兄長,這不好吧?”


    “廢什麽話,讓你看你就看!”曹操並沒有試探曹洪的意思,隻是想讓他幫忙參謀一下。


    曹洪一看,居然是衛茲的書信,當即也露出笑容。


    “兄長,要我說,這衛先生可是我們的大恩人,不僅散盡家財幫我們,而且戰場上,若不是他拚死力戰,我們也未必能撤走。你看看,他現在的書信上,還對著兄長大誇特誇,將兄長比作管仲呢!”曹洪興奮的說道。


    “那你說說,管仲有啥了不起的?”曹操問道。


    曹洪想了想,他比曹仁讀的書多一點,但也隻是多一點,憋了半天,才說道:“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氣的直接把信搶了迴去,又自己琢磨了起來,因為在他的印象中,衛茲絕不做無來由的事情。


    信中既然沒有提及重要的事情,那一定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藏在其中。


    想了想,他又問道:“你就不記得管仲其他的事了?”


    “我好像記得還有一個成語,叫做管鮑什麽的!”


    “好啦,我想我明白了!”曹操說道。


    “兄長,你明白什麽了?”


    “我在想,這天上不僅有可能會出現第二個太陽,還有可能出現第三個!”


    不顧曹洪的蒙頭轉腦,曹操又細細品讀起衛茲在信中說的最後一句話。


    這看似在抱怨滎陽用兵不慎,實則在說什麽呢?


    是唐瑁心藏叵測,不足與謀?


    還是天子的身份有問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