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這次親眼見到了徐榮的大軍,不知有何評價?”


    唐瑁想到兩次準備起事,都被徐榮所阻,而徐榮,不過是董卓麾下的一員戰將而已。


    李旦的麵色也不太好,雖然不想承認,但是現在麵對徐榮,同等人數下,定然是徐榮輕易獲勝。


    在現代人眼中,熱武器對上冷武器,是絕對的碾壓;


    但在古代,一支盔甲齊備,武器精良的騎兵,對上烏合之眾,同樣也是碾壓。


    “徐榮精通騎戰之術,但更為強大的是,他麾下的大軍具是洛陽城內的精良!”李旦硬著頭皮說道。


    當初天子拜壇設立天子六軍,從並州、幽州諸地調集精英拱衛京都,如徐榮、張遼等人都因此來到洛陽。


    這些人先後在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手中,後來董卓進京,從袁紹手中兼並了這些人。


    此時的董卓也可謂是挾天子而令朝臣。


    這時候,衛茲推著輪椅前進兩步說道:“其實強的不是董卓,也不是徐榮,無論是我和孟德,還是南邊的孫堅,之所以會敗給徐榮,都是因為同一個人。”


    “誰?”唐瑁問道。


    “是朱儁!”李旦開口道。


    “沒錯,出兵作戰的雖然是徐榮胡軫等人,但是布局洛陽,統籌京都的卻是朱儁。”衛茲說道。


    朱儁,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和盧植、皇甫嵩被後人並列為“漢末三傑”。


    朱儁出身寒門,當然,這個寒門是相對於袁紹曹操這樣的顯貴門第來說的。他的這個寒門放到現在,至少也是鄉縣裏的大富豪。


    畢竟早年,朱儁的同郡周規受到三公府征召,將要啟程,向郡府借錢一百萬,作為冠幘費。後來郡府突然催要借款,周規家境貧困,一時間無法籌措。朱儁私自把母親的繒帛拿出來,解了周規的燃眉之急。


    這裏的冠幘費,就是漢靈帝“賣官鬻爵”的名目。而且從中還能看出漢靈帝的商業頭腦。買官的錢不夠?向官府借啊,到時候多還點利息就夠了。


    而朱儁也因為這事得到郡縣一級官員的提攜,先是被任命為主簿,後又被舉孝廉。


    而讓朱儁聲名鵲起則要等到黃巾爆發後,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共同出征。


    第一次黃巾很快就被平定,朱儁率兵迴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更封錢塘侯,加位特進。


    時人稱讚他“天姿聰亮,欽明神武,策無失謨,征無遺慮”,與皇甫嵩齊名,威名滿天下。


    ……


    “可是我聽說,董卓先前商議遷都之時,朱儁拚死反對,甚至差點被董卓所殺。既然如此,朱儁為何還要為董卓出力呢?”唐瑁問道。


    問完之後,唐瑁就後悔了,因為朱儁雖然不滿董卓,但是不能反抗朝廷。


    果然,他很快就聽到衛茲說道:“董卓把持朝政,除了他自身的爪牙之外,朝中公卿大抵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如同蔡邕,荀爽這種,他們感念董卓的提拔之恩,雖然不滿董卓的蠻橫做法,但也隻是選擇直言勸諫,希望董卓能夠成為周公,霍光,最多是把持大權,而不是篡立。”


    “董賊狼子野心,生性殘暴,比之霍光尚差了百倍不止,如何比得上周公?”唐瑁憤恨的說道。


    衛茲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第二類就是如同朱儁、皇甫嵩這種,他們不認可董卓的所作所為,也不自認是董卓的臣。但因為董卓把持著朝政,讓他們不得不聽命於對方。”


    這話唐瑁和李旦都很能理解。


    唐瑁先前在莊子不問世事,李旦在呂布手下做事,雖然他們可以渾水摸魚,但是不能公開的反對朝廷。


    他們沒有和邊柳一般未來人的眼光,站在時代的角度,沒有塵埃落定、蓋棺定論前,到底誰是賊還很難說!


    京中的董卓可能是賊,東麵的袁紹曹操可能是賊,甚至,可能他們都是賊!


    “龍逄慘遭牢獄之死,比幹身受剜心之痛。朱儁身受先帝提拔之恩,怎能做如此愚忠之事?”唐瑁說這話的時候明顯帶上了個人感情。


    “朱儁等人之所以為董卓所驅使,在於舍此之外,無所適從,但眼下,使君和恩公卻有令其棄暗投明的機會。”衛茲說著,看向了一旁一直沉默的“天子”。


    其實邊柳也一直在思考,後代人的觀點中,無論是朱儁還是皇甫嵩,都有好幾次中興漢室的機會,可是麵對這樣的機會,朱儁和皇甫嵩的選擇都讓人大失所望。


    如果劉辯還活著,以劉辯的名義,能不能招攬這兩人呢?


    “我不同意!”未等唐瑁開口,李旦率先說道,“陛下的安危至關重要,朱儁其人是否如先生所想,我等尚未可知,若是其一心臣服了董卓,我等貿然接觸,豈不是自尋死路?”


    “恩公的考慮也有道理!”衛茲沒有反對。


    “那等我們起事,或許可以派人和朱儁皇甫嵩等人接觸一二,若是有他們相助,不異於得十萬大軍。”唐瑁說道。


    李旦沉默了一下,也點頭承認。


    “先生適才說有三類人,不知道第三類又是什麽?”


    “至於最後一種,他們深惡董賊,此時的蟄伏不過是為了迷惑董賊,說不定暗中已經在預謀除賊大計。這些人我也是說不上是誰,很可能默默無名,也可能就藏在我先前所說的第一二類裏麵。”


    “先生一言,如夢驚醒。大漢養士四百年,如我輩忠義之士,定然不乏其人。”唐瑁欣慰的說道。


    隻是這個片刻的欣慰很快散盡,唐瑁接著便說道:“隻是知道這些,對我們眼下又能有什麽幫助呢?”


    “不知道公子有何想法?”繼三人都沉默之後,衛茲突然詢問起少年“天子”。


    邊柳此時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太有想法了。


    隻是,言多必失啊!


    自從和胡昭,司馬懿接觸之後,他便已經決定,做個苟道中人。


    可苟道中人,又豈是那麽好做的?


    如漢獻帝劉協那般, 遇強即屈,可到了最後,身邊的親信一點點被鏟除幹淨。


    他能夠全身而退,以山陽公的身份富貴終老,得虧了他的帝王頭銜,劉家血脈。


    邊柳要是完全效仿劉協,最後恐怕沒能這般善終。


    就好像司馬懿後期在曹魏處事,要是一點本事都不顯露,那曹丕曹叡早就把他舍棄了;


    這男人的真本事,就得和二弟一樣,雖然不能一直露在外麵,可是關鍵時候,他得挺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