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我是來向你致歉的。”
書房內,唐瑁坐在主位,李旦站在書案對麵。
至於邊柳,則是站在一旁,李旦說是要和唐瑁討論一些事情,讓他旁聽。
“算了,練兵的事,我也聽族人說了。”
唐瑁做過太守,自然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底下人的那些齷齪他不是不清楚,隻是矛盾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這次若是李旦不出手,唐瑁確實要找李家人說個明白,可是唐瑁都快把自己人打個半死了,他心底那點氣也就消了。
他終究是讀書人,不像夷狄之人那般野蠻。
“隻是,我希望你能換一個聰明點的人來訓練。”唐瑁接著說道,說完,又示意李旦坐下。
“唐公放心,接下來的訓練我會親自負責。”
“啊——”這倒讓唐瑁有些坐不住了。
因為按照雙方的分工,唐家負責提供物資,而李旦則要去外麵招兵買馬,聯諾豪傑。如果李旦也待在莊子裏,那豈不是渾噩度日,徒廢錢糧?
“你先前說你不僅能得到族中的支持,而且還能在外招攬起千人的兵馬,隻是我看你這次隻帶來了不到兩百人,莫非之前的話是框我的?”唐瑁責怪道。
“這便是我今日來,要和唐公商量的事。”李旦坦誠的說道,“不是我招不到人,現在外麵都是流民,隻要一天能提供一頓飯,就能有數不盡的好漢為我們效死,隻是我擔心唐公這裏糧食支撐不了那麽久。”
“你放心,哪怕是再多出一千壯漢,莊子上的糧食也夠吃一個月,而且我正在想辦法聯係潁川老家那邊,讓他們送糧食過來。”唐瑁信誓旦旦的說道。
李旦搖了搖頭,遺憾的說道:“事情和我們估計的不一樣,一個月的時間恐怕不夠。”
“為什麽?”
“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人發兵攻打董卓。”
“怎麽可能?我聽說,這次參與討董的人有陳留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這些都是享譽一方的豪傑,他們早已匯集在了酸棗;除此之外,還有後將軍袁術屯兵魯陽,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他們共同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又有冀州牧韓馥為大軍提供糧草,如此這般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怎麽會不發一兵呢?”
劉辯退位之前,唐家也可以說是躋身進了大漢最頂級的家族,唐家也有屬於他們的關係網。
此時盛行的名士遊曆,士子遊學,都是促成這個關係網的重要一部分。
“而且,我還聽說,董卓已經下令遷都,如果不是畏懼聯軍勢大,董卓又怎麽會遷都呢?”
唐瑁得到的消息畢竟不完整,在他看來,聯軍如此多人,就算一時無法徹底消滅董卓,雙方也能打個勢均力敵。到時候,他們把已故的弘農王擺出來,就能成為聯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沒有出兵,這是事實。而我打聽到的消息是,聯軍內部整日高談闊論,飲酒作樂,絲毫沒有出兵的打算。”李旦坦白的說道。“除此之外,董卓也不是下令遷都,這個時間點,恐怕他所立的小皇帝已經到了長安了。”
“那董卓本人?”
“他還留在洛陽,說是要迎擊關東聯軍,不過事實上,他的目的是劫掠富戶,搶奪財產。”
“朝中有那麽多王公大臣,難道就沒有人阻止董卓?”唐瑁詢問道。
“朝中的那些王公大臣,早已為了腰間的那根綬帶,還有綬帶上的大印,臣服於董卓的淫威了。”李旦嘲諷道。
“不可能。之前我還得到消息,如楊公、黃公等人還在朝堂上公然反對董卓遷都。更別說是公然劫掠百姓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
“唐公,和你說實話吧!你所敬仰的楊彪,黃琬那些人在不久後就去向董卓叩頭請罪了,要不然,董卓將天子遷都長安,怎麽會這般順利?”李旦的言語中充滿了嘲諷的意思。
“怎麽會?怎麽會這樣?我大漢養士四百年,難道就沒有一個忠義耿直之人嗎?”唐瑁眼神飄忽,這一瞬間,他感覺自己讀的聖賢書都蒙上了塵垢。
在唐瑁想來,董卓專權,忠義賢德之士即便不能仗劍除賊,至少也不能同流合汙,自甘墮落。
心中的高山崩塌,如同看到了大漢墜入深淵一般。
屋內陷入了暫時的寧靜。
“你確定你打探到的消息都是真的?”
“至少我告訴唐公的都是真實發生的。”
唐瑁再次陷入沉默。
三公級別官員的倒戈,對於天下人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李旦卻從沒和這些官員打過交道,也沒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甚至他說這些話,目的是不是打擊一下唐瑁讀書人的傲氣也很難說。
“我們原本也沒指望他們,這對我們接下來的事情並沒有影響。”李旦開口道。
唐瑁搖了搖頭,不同人看待事物終究是不一樣的。
李旦想著轉移一下話題便問道:“他這段時間學的怎麽樣了?”
唐瑁點了點頭,想了一會還是開口說道:“我辦事,你放心。”
邊柳正聽著這個時代的人說著他曾了解的曆史,內心又多了一層感受。
是絕望無助,是狼子野心,是委曲求全,亦或是寧為玉碎……
曆史書是冷漠的,對經曆這段曆史的人來說卻是殘酷的。
可惜了,他要不是長得這樣一張臉,有著現在這個尷尬的身份,他說不定還能冒充個神棍,“預言”一下天下大勢,說不定還能混個前程。
但是以他現在的身份,說多了很容易引人懷疑。
李旦聞言問道邊柳,“剛才我說的這些人物,你都知道是誰嗎?”
邊柳點了點頭,這些個大官,不僅唐姬給他介紹過,唐瑁閑暇時也和他說過。
“董卓就是搶了‘我’家產的人,其他人則是之前幫我看家的。”
“好啦,你知道他們的身份就行,不需要用你的理解把他們表述出來。”李旦說道。
邊柳點了點頭,想了想又說道:“隻是根據唐公跟我介紹的來看,楊彪黃琬這幾個人不像是那麽沒骨氣的人,我最近在看書,手中正好看到了臥薪嚐膽的勾踐,還有胯下忍辱的韓信,說不定,他們也正在做同樣的事呢?”
聽到邊柳這麽說,唐瑁猛然一震,激動的說道:“對,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哈哈哈!”
李旦也沒有反駁,因為這些事情他隻是講給唐瑁聽,是越王勾踐,還是魏王豹,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相反,能讓唐瑁不那麽垂頭喪氣,對他助益反而要高一點。
“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唐瑁終於想到了重要的事情。
“此地離洛陽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又靠著太室、少室諸山,董卓一時不會把手伸到這裏來。而且唐公畢竟有官位在身,一般的毛賊也不會貿然來犯。隻是此時我們不宜把聲勢弄大,否則董卓的大軍一到,我們頃刻之間就會粉身碎骨,連向關東那幫人求援都沒辦法。”
唐瑁感覺自己原本的計劃節奏一下子被打亂了 ,他雙手交替打擊著問道:“所以……”
“所以我這次隻帶了不到兩百餘人,一來是考慮糧草的事情;二來,這點人唐公可以對外說,是看莊護院的,連我也可以是唐公請來的護院教頭,若是人數再多一點,可就有可能引起他人的警惕了。”
“你說得對,你說得對。”唐瑁連連點頭,片刻後,又坐直了身子,問道:“你說聯軍中人之所以不肯出兵是不是因為缺少了個名頭,若是我們派人聯絡一下,告訴他們弘農王仍活著的消息,他們會不會?”
“這件事我絕對不會答應!”李旦“蹭”的一下從胡蹬上站了起來,“他是我們最重要的利器,在關東聯軍沒有出兵之前,我們絕對不能提前暴露他。”
唐瑁仔細想了想,也點了點頭,這也符合他的利益。
“隻是我們接下來?”
“等!”李旦一口咬定,“隻要袁紹張邈等人的軍隊還在關外,董卓就不敢懈怠,而這麽多的軍隊相持著,錢糧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到時候,他們一定會出兵。”
……
書房內,唐瑁坐在主位,李旦站在書案對麵。
至於邊柳,則是站在一旁,李旦說是要和唐瑁討論一些事情,讓他旁聽。
“算了,練兵的事,我也聽族人說了。”
唐瑁做過太守,自然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底下人的那些齷齪他不是不清楚,隻是矛盾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這次若是李旦不出手,唐瑁確實要找李家人說個明白,可是唐瑁都快把自己人打個半死了,他心底那點氣也就消了。
他終究是讀書人,不像夷狄之人那般野蠻。
“隻是,我希望你能換一個聰明點的人來訓練。”唐瑁接著說道,說完,又示意李旦坐下。
“唐公放心,接下來的訓練我會親自負責。”
“啊——”這倒讓唐瑁有些坐不住了。
因為按照雙方的分工,唐家負責提供物資,而李旦則要去外麵招兵買馬,聯諾豪傑。如果李旦也待在莊子裏,那豈不是渾噩度日,徒廢錢糧?
“你先前說你不僅能得到族中的支持,而且還能在外招攬起千人的兵馬,隻是我看你這次隻帶來了不到兩百人,莫非之前的話是框我的?”唐瑁責怪道。
“這便是我今日來,要和唐公商量的事。”李旦坦誠的說道,“不是我招不到人,現在外麵都是流民,隻要一天能提供一頓飯,就能有數不盡的好漢為我們效死,隻是我擔心唐公這裏糧食支撐不了那麽久。”
“你放心,哪怕是再多出一千壯漢,莊子上的糧食也夠吃一個月,而且我正在想辦法聯係潁川老家那邊,讓他們送糧食過來。”唐瑁信誓旦旦的說道。
李旦搖了搖頭,遺憾的說道:“事情和我們估計的不一樣,一個月的時間恐怕不夠。”
“為什麽?”
“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人發兵攻打董卓。”
“怎麽可能?我聽說,這次參與討董的人有陳留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這些都是享譽一方的豪傑,他們早已匯集在了酸棗;除此之外,還有後將軍袁術屯兵魯陽,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他們共同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又有冀州牧韓馥為大軍提供糧草,如此這般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怎麽會不發一兵呢?”
劉辯退位之前,唐家也可以說是躋身進了大漢最頂級的家族,唐家也有屬於他們的關係網。
此時盛行的名士遊曆,士子遊學,都是促成這個關係網的重要一部分。
“而且,我還聽說,董卓已經下令遷都,如果不是畏懼聯軍勢大,董卓又怎麽會遷都呢?”
唐瑁得到的消息畢竟不完整,在他看來,聯軍如此多人,就算一時無法徹底消滅董卓,雙方也能打個勢均力敵。到時候,他們把已故的弘農王擺出來,就能成為聯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沒有出兵,這是事實。而我打聽到的消息是,聯軍內部整日高談闊論,飲酒作樂,絲毫沒有出兵的打算。”李旦坦白的說道。“除此之外,董卓也不是下令遷都,這個時間點,恐怕他所立的小皇帝已經到了長安了。”
“那董卓本人?”
“他還留在洛陽,說是要迎擊關東聯軍,不過事實上,他的目的是劫掠富戶,搶奪財產。”
“朝中有那麽多王公大臣,難道就沒有人阻止董卓?”唐瑁詢問道。
“朝中的那些王公大臣,早已為了腰間的那根綬帶,還有綬帶上的大印,臣服於董卓的淫威了。”李旦嘲諷道。
“不可能。之前我還得到消息,如楊公、黃公等人還在朝堂上公然反對董卓遷都。更別說是公然劫掠百姓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
“唐公,和你說實話吧!你所敬仰的楊彪,黃琬那些人在不久後就去向董卓叩頭請罪了,要不然,董卓將天子遷都長安,怎麽會這般順利?”李旦的言語中充滿了嘲諷的意思。
“怎麽會?怎麽會這樣?我大漢養士四百年,難道就沒有一個忠義耿直之人嗎?”唐瑁眼神飄忽,這一瞬間,他感覺自己讀的聖賢書都蒙上了塵垢。
在唐瑁想來,董卓專權,忠義賢德之士即便不能仗劍除賊,至少也不能同流合汙,自甘墮落。
心中的高山崩塌,如同看到了大漢墜入深淵一般。
屋內陷入了暫時的寧靜。
“你確定你打探到的消息都是真的?”
“至少我告訴唐公的都是真實發生的。”
唐瑁再次陷入沉默。
三公級別官員的倒戈,對於天下人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李旦卻從沒和這些官員打過交道,也沒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甚至他說這些話,目的是不是打擊一下唐瑁讀書人的傲氣也很難說。
“我們原本也沒指望他們,這對我們接下來的事情並沒有影響。”李旦開口道。
唐瑁搖了搖頭,不同人看待事物終究是不一樣的。
李旦想著轉移一下話題便問道:“他這段時間學的怎麽樣了?”
唐瑁點了點頭,想了一會還是開口說道:“我辦事,你放心。”
邊柳正聽著這個時代的人說著他曾了解的曆史,內心又多了一層感受。
是絕望無助,是狼子野心,是委曲求全,亦或是寧為玉碎……
曆史書是冷漠的,對經曆這段曆史的人來說卻是殘酷的。
可惜了,他要不是長得這樣一張臉,有著現在這個尷尬的身份,他說不定還能冒充個神棍,“預言”一下天下大勢,說不定還能混個前程。
但是以他現在的身份,說多了很容易引人懷疑。
李旦聞言問道邊柳,“剛才我說的這些人物,你都知道是誰嗎?”
邊柳點了點頭,這些個大官,不僅唐姬給他介紹過,唐瑁閑暇時也和他說過。
“董卓就是搶了‘我’家產的人,其他人則是之前幫我看家的。”
“好啦,你知道他們的身份就行,不需要用你的理解把他們表述出來。”李旦說道。
邊柳點了點頭,想了想又說道:“隻是根據唐公跟我介紹的來看,楊彪黃琬這幾個人不像是那麽沒骨氣的人,我最近在看書,手中正好看到了臥薪嚐膽的勾踐,還有胯下忍辱的韓信,說不定,他們也正在做同樣的事呢?”
聽到邊柳這麽說,唐瑁猛然一震,激動的說道:“對,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哈哈哈!”
李旦也沒有反駁,因為這些事情他隻是講給唐瑁聽,是越王勾踐,還是魏王豹,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相反,能讓唐瑁不那麽垂頭喪氣,對他助益反而要高一點。
“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唐瑁終於想到了重要的事情。
“此地離洛陽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又靠著太室、少室諸山,董卓一時不會把手伸到這裏來。而且唐公畢竟有官位在身,一般的毛賊也不會貿然來犯。隻是此時我們不宜把聲勢弄大,否則董卓的大軍一到,我們頃刻之間就會粉身碎骨,連向關東那幫人求援都沒辦法。”
唐瑁感覺自己原本的計劃節奏一下子被打亂了 ,他雙手交替打擊著問道:“所以……”
“所以我這次隻帶了不到兩百餘人,一來是考慮糧草的事情;二來,這點人唐公可以對外說,是看莊護院的,連我也可以是唐公請來的護院教頭,若是人數再多一點,可就有可能引起他人的警惕了。”
“你說得對,你說得對。”唐瑁連連點頭,片刻後,又坐直了身子,問道:“你說聯軍中人之所以不肯出兵是不是因為缺少了個名頭,若是我們派人聯絡一下,告訴他們弘農王仍活著的消息,他們會不會?”
“這件事我絕對不會答應!”李旦“蹭”的一下從胡蹬上站了起來,“他是我們最重要的利器,在關東聯軍沒有出兵之前,我們絕對不能提前暴露他。”
唐瑁仔細想了想,也點了點頭,這也符合他的利益。
“隻是我們接下來?”
“等!”李旦一口咬定,“隻要袁紹張邈等人的軍隊還在關外,董卓就不敢懈怠,而這麽多的軍隊相持著,錢糧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到時候,他們一定會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