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遇強敵,以此保身,更積內力,再取敵命。”
孟良細細讀過最後十六字,忽覺北冥神功與淩波微步配套,當真十分精妙。
打得過,便吸人內力。
打不過,便逃,過後再來吸他。
淩波微步以易經注明方位,孟良於此一竅不通,但眼下倒也不著急。
他身負過目不忘之能,半小時後,便將這套繁複的步法記在心中。
卷好卷軸,對著玉像拜了兩拜,孟良又將其放迴了遠處,以待日後段公子來取。
“不知這位老兄看到蒲團已破,會不會以為我也磕了一千個頭。”
起身後,見左側有個洞門,孟良緩步走了進去,這裏鑿著四個大字。
“琅嬛福地。”
一排排的木製書架已空,就沒什麽看頭了,但角落處放著幾個燭台。
孟良摸出火折子,點亮燭台,尋到了一條往上去的階梯,他順石階往上,一路上水聲隆隆。
走了三百餘階,眼前忽然大亮。
走出山洞,一眼望去,隻見怒濤洶湧,水流湍急,端得是一條大江。
這江水湍急異常,水中挾著樹枝石塊,轉眼便流得不知去向。
“這定是瀾滄江了,隻是不知哪裏可以渡江。”
孟良抬眼望去,忽遠遠地望見一座渡橋,他心中大喜,立時運氣奔走。
真氣流轉,他越奔越快,不消片刻,便踏過江岸,尋到了上渡橋的小徑。
沿著小徑一路行去,走了約半個小時,到了鐵索渡橋橋頭,隻見橋邊石上刻著善人渡三個大字。
“善人渡,渡善人,名氣取得好。”
心念及此,耳邊再度響起叮地一聲。
“善惡存乎一心。”
“江湖聲望或惡名達到10000。”
“完成後可獲得寶物一件。”
一萬點,孟良心道這可不少,不知每做一件大事會有幾點聲望。
相對來說,惡名可能更容易達到,但於他來說,有些幹不出來。
既然名字中帶著一個良字,自然不能違背良心行事。
但話說迴來,這惡名是由誰來評定呢。
心裏想著,孟良踏上了橋板,幾條鐵索立即晃動起來。
他微微運氣,步伐輕靈,鐵索也穩當下來。
行到江心,往下一瞥,但見江水蕩蕩,激起無數泡沫,聲若雷鳴,又如快馬奔騰。
“尋常人掉下去,隻怕性命難保。”
“我要是掉下去,使個千斤墜的功夫,能不能站得住腳呢。”
“若要與這洪力抗衡,非要是練到極強勁力不可。”
眼見水波滾滾,孟良想起一人一劍還有一雕,獨孤求敗能在山洪練劍,我亦可以走這一途。
須知內力一途,無論外功內功,均能使之長進。
“襄陽城外,荒穀之中,不知埋了重劍沒有。”
“便是沒有那一柄,我也可以打造一柄。”
定下主意,孟良步行走過了渡橋後,尋尋覓覓,找到了一座城鎮。
他換了身行頭,買了匹駿馬,沿著官道一路北上。
身上盤纏不多了,便向官府或是富商大賈拿上一些,偶然見了貧苦百姓,也順道劫富濟貧。
一來二去,聲望漲五點,又莫名其妙來五點惡名,當真奇奇怪怪。
到了襄陽之時,他才略微搞懂,自己學呂秀才拿......盤纏一事,在江湖也略有波瀾,得了個大盜名聲。
“評價在於眾口一詞,這可要慘。”
孟良到了襄陽,先遍走山嶺,終在一處地方尋到了那奇怪的菩斯曲蛇,但這裏果然沒什麽神雕重劍。
他也不氣餒,來時路上,通過查詢各地官府縣誌,得了些許消息。
重劍所用玄鐵,乃是天降的隕鐵,這種奇事大事,自然會記錄在縣誌當中。
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凡有個消息,孟良便發動人力,幫他四處尋找。
到了此刻,手中也有個五六斤玄鐵。
若隻是求重,其實不用這玄鐵也可以,但那樣打造出來,就和關二爺所用青龍偃月刀一般,未免太過巨大。
不適合江湖中人使用。
菩斯曲蛇蛇膽有助長內力之妙用,孟良在襄陽處一邊另尋其他玄鐵消息,一般捕捉食用。
初始這東西腥臭無比,著實難以下咽,後來漸漸倒也能忍受了。
不過在一個半月後,孟良發現其效用大減,便不再服用,離開襄陽繼續尋找。
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又辛苦三月後,終於積攢到足夠的玄鐵。
孟良特意找到西北一位頗有名氣的鐵匠,請他打造這柄重劍,玄鐵雖不是鑄造材料中最為極品之物,但卻是罕見之物。
因此,這位鐵匠二話不說,起火開爐。
“這位兄弟,如此重的劍,若要開鋒,當真不易,我想方得半年才能完成。”
“這劍無須開鋒,隻要將它打造了與尋常寶劍大小相差不大便可。”
這樣打造,倒是簡便的多,鐵匠雖覺奇怪,亦覺可惜,但仍是按照孟良所言,傾力鑄造。
十日後,一柄黑黝黝內透著暗紅的重劍,終於打造好了。
一米出頭的長度,卻有八十斤上下。
孟良伸手拿起,頓感十分沉重,但他運起內力,立時感到輕鬆許多。
“我鑄造以這外物,再去瀾滄江和無量山瀑布,鍛煉運勁發力之法,當能大增內力。uu看書w.ukanshu”
當下謝過鐵匠,背負重劍,孟良又沿著原路,返迴了大理無量山。
獨孤求敗於劍塚中埋藏五劍,前四劍對應他人生中每一階段的武學之道。
孟良過去讀書看劇的時候,也覺得或許這是循序漸進,但自從明了一些武學道理後,便略作推測。
獨孤求敗起初功力不足,便以利劍巧變與人爭鋒。
紫薇軟劍,詭異多變,乃是巧變中多了一絲許多詭譎變化。
後因誤傷義士,遂棄之不用。
他放棄軟劍,改用重劍,一是鍛煉內力,二是轉變為以力破巧之道。
但前後兩者實無高下之分。
若是內力不足,平平一劍莫不是找死,反之,若是巧變到了極致,一劍刺出,敵人亦要迴防。
巧變演化到最後,便形成了獨孤九劍。
兩者殊途同歸,都能漸入無劍之境。
但孟良實不懂劍法,亦非令狐衝那等人才,隻有學重劍來鍛煉武功。
雖然外物輔助到了一定程度便會失效,但到了那刻,我當已是內力大進。
抱著這個信念,孟良提起重劍,躍入了瀾滄江之中。
他使了千斤墜的功夫,氣沉下盤,穩穩地站在了江水之中。
屏氣凝息,奮力與江流相抗,待身形穩定後,便伸劍挑動湍流中的亂石來練習。
孟良一劍將石頭擊迴,等它順流而下,再一次擊迴,如此反複練習,逐漸勁力大進起來。
至月餘後,運用自如,複又入無量山下瀑布,練得十餘日後,剛柔勁力已得心應手。
孟良細細讀過最後十六字,忽覺北冥神功與淩波微步配套,當真十分精妙。
打得過,便吸人內力。
打不過,便逃,過後再來吸他。
淩波微步以易經注明方位,孟良於此一竅不通,但眼下倒也不著急。
他身負過目不忘之能,半小時後,便將這套繁複的步法記在心中。
卷好卷軸,對著玉像拜了兩拜,孟良又將其放迴了遠處,以待日後段公子來取。
“不知這位老兄看到蒲團已破,會不會以為我也磕了一千個頭。”
起身後,見左側有個洞門,孟良緩步走了進去,這裏鑿著四個大字。
“琅嬛福地。”
一排排的木製書架已空,就沒什麽看頭了,但角落處放著幾個燭台。
孟良摸出火折子,點亮燭台,尋到了一條往上去的階梯,他順石階往上,一路上水聲隆隆。
走了三百餘階,眼前忽然大亮。
走出山洞,一眼望去,隻見怒濤洶湧,水流湍急,端得是一條大江。
這江水湍急異常,水中挾著樹枝石塊,轉眼便流得不知去向。
“這定是瀾滄江了,隻是不知哪裏可以渡江。”
孟良抬眼望去,忽遠遠地望見一座渡橋,他心中大喜,立時運氣奔走。
真氣流轉,他越奔越快,不消片刻,便踏過江岸,尋到了上渡橋的小徑。
沿著小徑一路行去,走了約半個小時,到了鐵索渡橋橋頭,隻見橋邊石上刻著善人渡三個大字。
“善人渡,渡善人,名氣取得好。”
心念及此,耳邊再度響起叮地一聲。
“善惡存乎一心。”
“江湖聲望或惡名達到10000。”
“完成後可獲得寶物一件。”
一萬點,孟良心道這可不少,不知每做一件大事會有幾點聲望。
相對來說,惡名可能更容易達到,但於他來說,有些幹不出來。
既然名字中帶著一個良字,自然不能違背良心行事。
但話說迴來,這惡名是由誰來評定呢。
心裏想著,孟良踏上了橋板,幾條鐵索立即晃動起來。
他微微運氣,步伐輕靈,鐵索也穩當下來。
行到江心,往下一瞥,但見江水蕩蕩,激起無數泡沫,聲若雷鳴,又如快馬奔騰。
“尋常人掉下去,隻怕性命難保。”
“我要是掉下去,使個千斤墜的功夫,能不能站得住腳呢。”
“若要與這洪力抗衡,非要是練到極強勁力不可。”
眼見水波滾滾,孟良想起一人一劍還有一雕,獨孤求敗能在山洪練劍,我亦可以走這一途。
須知內力一途,無論外功內功,均能使之長進。
“襄陽城外,荒穀之中,不知埋了重劍沒有。”
“便是沒有那一柄,我也可以打造一柄。”
定下主意,孟良步行走過了渡橋後,尋尋覓覓,找到了一座城鎮。
他換了身行頭,買了匹駿馬,沿著官道一路北上。
身上盤纏不多了,便向官府或是富商大賈拿上一些,偶然見了貧苦百姓,也順道劫富濟貧。
一來二去,聲望漲五點,又莫名其妙來五點惡名,當真奇奇怪怪。
到了襄陽之時,他才略微搞懂,自己學呂秀才拿......盤纏一事,在江湖也略有波瀾,得了個大盜名聲。
“評價在於眾口一詞,這可要慘。”
孟良到了襄陽,先遍走山嶺,終在一處地方尋到了那奇怪的菩斯曲蛇,但這裏果然沒什麽神雕重劍。
他也不氣餒,來時路上,通過查詢各地官府縣誌,得了些許消息。
重劍所用玄鐵,乃是天降的隕鐵,這種奇事大事,自然會記錄在縣誌當中。
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凡有個消息,孟良便發動人力,幫他四處尋找。
到了此刻,手中也有個五六斤玄鐵。
若隻是求重,其實不用這玄鐵也可以,但那樣打造出來,就和關二爺所用青龍偃月刀一般,未免太過巨大。
不適合江湖中人使用。
菩斯曲蛇蛇膽有助長內力之妙用,孟良在襄陽處一邊另尋其他玄鐵消息,一般捕捉食用。
初始這東西腥臭無比,著實難以下咽,後來漸漸倒也能忍受了。
不過在一個半月後,孟良發現其效用大減,便不再服用,離開襄陽繼續尋找。
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又辛苦三月後,終於積攢到足夠的玄鐵。
孟良特意找到西北一位頗有名氣的鐵匠,請他打造這柄重劍,玄鐵雖不是鑄造材料中最為極品之物,但卻是罕見之物。
因此,這位鐵匠二話不說,起火開爐。
“這位兄弟,如此重的劍,若要開鋒,當真不易,我想方得半年才能完成。”
“這劍無須開鋒,隻要將它打造了與尋常寶劍大小相差不大便可。”
這樣打造,倒是簡便的多,鐵匠雖覺奇怪,亦覺可惜,但仍是按照孟良所言,傾力鑄造。
十日後,一柄黑黝黝內透著暗紅的重劍,終於打造好了。
一米出頭的長度,卻有八十斤上下。
孟良伸手拿起,頓感十分沉重,但他運起內力,立時感到輕鬆許多。
“我鑄造以這外物,再去瀾滄江和無量山瀑布,鍛煉運勁發力之法,當能大增內力。uu看書w.ukanshu”
當下謝過鐵匠,背負重劍,孟良又沿著原路,返迴了大理無量山。
獨孤求敗於劍塚中埋藏五劍,前四劍對應他人生中每一階段的武學之道。
孟良過去讀書看劇的時候,也覺得或許這是循序漸進,但自從明了一些武學道理後,便略作推測。
獨孤求敗起初功力不足,便以利劍巧變與人爭鋒。
紫薇軟劍,詭異多變,乃是巧變中多了一絲許多詭譎變化。
後因誤傷義士,遂棄之不用。
他放棄軟劍,改用重劍,一是鍛煉內力,二是轉變為以力破巧之道。
但前後兩者實無高下之分。
若是內力不足,平平一劍莫不是找死,反之,若是巧變到了極致,一劍刺出,敵人亦要迴防。
巧變演化到最後,便形成了獨孤九劍。
兩者殊途同歸,都能漸入無劍之境。
但孟良實不懂劍法,亦非令狐衝那等人才,隻有學重劍來鍛煉武功。
雖然外物輔助到了一定程度便會失效,但到了那刻,我當已是內力大進。
抱著這個信念,孟良提起重劍,躍入了瀾滄江之中。
他使了千斤墜的功夫,氣沉下盤,穩穩地站在了江水之中。
屏氣凝息,奮力與江流相抗,待身形穩定後,便伸劍挑動湍流中的亂石來練習。
孟良一劍將石頭擊迴,等它順流而下,再一次擊迴,如此反複練習,逐漸勁力大進起來。
至月餘後,運用自如,複又入無量山下瀑布,練得十餘日後,剛柔勁力已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