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手就是個人精,怎麽會不知道朱紅枚這種小女兒心態。


    上次初見麵產生了誤會那是嚴晶心從現實帶了情緒進來,在夢境裏呆幾天也散了。


    而且當時何鐵手也是抱著興師問罪的念頭前來,位置沒擺正所以大意了。


    隻要傾心結交,兩下子就能讓朱紅枚信了她的邪,旬日之後,這倆都好得像姐妹一樣。


    何鐵手的毒藥蟲蛇法門很對朱紅枚的胃口,都是專業人士,能聊到一塊去,還能一起做做實驗什麽的。


    另外關於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個話題朱紅枚跟何鐵手也有共通的理解,那更是有許多體己話可以悄悄說。


    反而是夏青青和袁承誌的孩子沒到這邊來,也不是不來往,洪熙官送了許多從中原運來的事物過去,夏青青和袁家人都很喜歡,可夏青青就是不願意邁出這幾步。


    洪熙官分析是不是因為朱紅枚讓夏青青發酵了肚裏的酸水,所以放不下架子。


    至於袁承誌的孩子,那就不是孩子,袁承誌最小的孫子都比洪文定年紀大。


    而且不管是袁承誌的兒子女兒還是孫子外孫,都跟袁承誌一個模板,老實巴交的乖孩子,自然就沒有那麽外向,不管跟洪熙官還是跟洪文定都玩不到一塊。


    讓性情偏溫和的他們跟洪文定結交,洪熙官還怕哪天洪文定欺負了人家,那多不好意思。


    自家的孩子有多野洪熙官心裏有數,還是讓洪文定當他的山大王吧,他也不缺玩伴。


    倒是當爹的現在有了伴,老夥伴。


    袁承誌的出現幫洪熙官鋪實了武功的入門基礎,讓洪熙官能係統性地補上對武學的理解。


    雖然洪熙官自身的底子打得也挺好,但魏溯難並不能直接在洪熙官身上獲得這種體驗。


    畢竟沒有經曆,哪怕是從洪熙官的記憶裏讀來的,但身臨其境的說法可不僅僅指記憶。


    思維和肌肉記憶不是一迴事,再真實的虛擬體驗也無法替代那一刻的真實感。


    也是有了夢境的經曆魏溯難才有這樣的感受,讓他明白記憶和思維不能劃等號。


    這對他以後的研究會產生很大的啟發,人的記憶到底應該如何定義,僅僅是數據邏輯的表達,還是裏麵有更深層次的東西?


    夢境外的事情應該放在夢境外,夢境裏的時間也一樣值得珍惜,有了袁承誌開辦的補習班,拉下的功課該圓滿填上。


    如此係統地重溫武學的修煉過程,對於魏溯難來說還是頭一遭,再加上袁承誌提供的一對一教習,那更是周到詳盡。


    袁承誌本人就是個乖孩子,從小就是一招一式穩紮穩打地積累上來的,由他來跟洪熙官交流武學,當然也是這樣的模式。


    有好處,每一個武功的細節都會被拆開來,一點一滴的磨透它。


    對於洪熙官來說,理解武學的原理並不難,他缺失的是理解武學的過程,沒有經曆真正的鐵杵磨成針,還是顯得浮光掠影了些。


    這也是嚴晶心在武功上一直比魏溯難高那麽一點點的緣故,嚴晶心有打小積累的基礎在,每接受一種新的武學理念,她隻需要在基礎上進行體悟就行了。


    魏溯難沒有這個過程,一些細微處就缺失了,有些空中樓閣的味道,也不是用不出來,是總差了那麽點意思。


    同樣的滿天花雨乾坤一擲,嚴晶心和她代入的角色用起來精準度就高過魏溯難的載體。


    袁承誌從木桑道人處贏來了功夫,經過了數十年的修習,他能告訴洪熙官,暗器的手法中以氣禦器時就會有一個均衡分配的問題。


    將氣勁均勻地分配成幾股十數股甚至幾十股,又沒有精準的量器怎麽辦?將感覺練出來。


    就像是切豬肉,為什麽有的屠夫一刀下去能精準到錢,有的屠夫卻差了半斤,就看有沒有經曆過不倦練習的過程。


    通過對比每一刀的差別,在千刀萬刀之後手感和眼力就出來了。


    袁承誌也是這麽教洪熙官的,千變萬劫的氣勁法也不是很複雜,但要練出千變萬劫的暗器手法,就得日以繼夜手不釋子。


    下棋吧,當撈一把棋子上來就知道有幾顆的手感出來時,照著真氣的運法打出準頭就有了,毫厘不差。


    據說此道的最高境界是掛一把頭發絲,能精確地知道有幾根。


    洪熙官在袁承誌的說法上進行了一點小總結:“就是把直覺練出來,直覺是在不同感知的基礎上對比出來的,記憶我們每個人都有,但數量繁多的記憶,經過訓練能直接反應出來就是直覺。”


    袁承誌還破天荒地八卦了一把:“別看木桑道長是個臭棋蔞子,但他狂熱的喜愛棋藝,這種性情讓他對千變萬劫的手法始終保持在一個很高的境界之上,我年輕時也不理解,後來我的暗器手法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後也體會到了,現在我也像木桑道長一樣成了棋嗜。”


    當時洪熙官是絕望的,他仿佛看到他頭發花白時到處找人下棋還被嫌棄的樣子。


    即便如此,洪熙官也決定以後對武功要拿出這份熱忱來,嫌棄就嫌棄吧,精於武誠於道,沒有瘋魔的心態成不了活。


    現在這兩位忘年交也快瘋了,每天都繞著營地亂竄,跑得太快弄得披頭散發,跟瘋子沒什麽區別。


    留著長發呢,迎風招展飄飄欲仙,就是仔細一看一老一壯兩爺們,沒來由扭曲了畫風。


    想讓朱紅枚也加入進來的,人家不幹,悄沒聲地跟何鐵手找沒人的地方練去了。


    輕功跟暗器的道理是如出一轍的,或者說武學都是如此,都是體術,都需要身體力行。


    為什麽田伯光和雲中鶴的輕功好,有癮加逃命。


    套到青翼蝠王韋一笑身上也是如此,段譽更是練啥都不靈,唯獨淩波微步從無止息,道理是一樣的,精誠。


    目的先不管,專注程度決定了下限。


    郭靖能將降龍十八掌練得返璞歸真由外而內,就是因為他可以不知疲倦地練習一招,直至將這一招的入微神髓都了然於心。


    武學的所有肌肉記憶變成了本能,那麽它的潛力都會被全部激發出來。


    又或者反過來理解,是形成了肌肉記憶之後讓武學可以延伸出去,與身體形成共鳴,激發了武者的身體潛能。


    在接觸到神形百變前,洪熙官是怎麽都不相信有一種步法不用真氣也能達到輕功的效能,但現在他信了。


    還是身體的直覺反應,任何武功,不管是運用氣勁外放還是調用身體的勁力,都會對外界環境產生影響。


    就如同我們打一拳能帶動空氣流動激起拳風一樣。


    這樣的影響如果能被身體快速感知,甚至不經過思維直接觸發神經反應,那麽它就是一種調用了直覺的體術。


    神行百變就是這樣的體術。


    雖然袁承誌教的神行百變並不像九難那樣做出改良能夠脫離真氣獨自使用,但洪熙官知道這一點,他也印證了這一點。


    武強再強再厲害,都會有動態的,或者會被視覺捕捉,或者會被聽覺、觸覺感應,總之不可能與環境無涉。


    神行百變就是練習這種從環境中捕捉動態的直覺。


    並不是使用者輕功更強或者內力更高,而是神行百變的使用者更依賴於直覺來動作,抓住了對手的反應時間差,就避了過去。


    它就像是獨孤九劍能找出劍招的破綻一樣,能找出空間的縫隙,並進行提前的預判。


    當使用神行百變之人可以預判對手的預判時,就躲開了對手的攻擊。


    這套步法的練習既容易也難,容易在於它並不需要去記憶什麽八卦方位,難點在於它必須將直覺激發出來,需要一定的天賦。


    人的神經反應是有時間的,有人快有人慢,此外還有脫離於已知科學範籌的第六感。


    如果能把這種直覺與身體反應嫁接到一起,它就成了神行百變的終極狀態。


    幸運的是,洪熙官很容易就找到了這種狀態。


    下好跟嚴晶心孜孜以求的人體潛能相對應,隻不過是將危急時刻不經過思維得出反應的能力常態化而已。


    得益於洪熙官體內雄渾的真氣和金剛不壞體造就的靈敏肌膚,洪熙官很快就感受到了這種若有若無的身體反應。


    再加上虎豹雷音和金剛不壞體塑成的鋼筋鐵骨和柔韌性,洪熙官的神行百變比袁承誌用得還好,簡直就是滑不留手。


    他還跟洪文定他們試了試老鷹抓小雞,六個孩子五小毛,愣是圍實了他還被他突了圍。


    因為外界的任何異動,洪熙官都可以通過身體直覺地反應出來。


    也許是看,也許是聞,也許是聽,又或者乾坤點穴大法那樣的氣勁探測網,還有金剛不壞體那樣的皮膚感覺,甚至微量的熱能,少許的振動。


    總之,就是把人的知覺結聯成一個在自己大腦裏的信息觸發機製,就像把所有的外部感知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張互動的網。


    而這張網的末稍連接著他的身體,每一塊骨骼、每一寸肌膚,每一種狀況下應該是什麽反應都一一體驗,並將模式固定下來。


    甚至練到深處,一些從未體驗過的反應也會自動地從腦子裏冒出來,並且不經過思考就直接調動了身體。


    魏溯難能理解它,人腦就是一個混沌機製,它能在千條萬緒中找出直接的答案。


    這是人工智能想實現卻達不到的境界,夢境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載體。


    它能將人潛意識裏看似無關的信息結聯起來,並形成一個相應的立體的映像還原。


    現在鍛煉一下再複刻這樣的機製,在墨玉夢境的幫忙下門檻自然就降低了許多。


    洪熙官的進境因此出乎袁承誌的預料,朱紅枚也一樣。


    哪怕何鐵手的神行百變練得還不如袁承誌,朱紅枚卻青出於藍了,與洪熙官不相上下。


    何等的武學天才!袁承誌幹脆將華山派密傳以外的所有功夫都傾囊相授,以武之名不留遺憾。


    輕功除了神行百變還有攀雲乘龍,後者腿也不屈就能全身拔起竄到樹梢,翻個筋鬥又能無聲無息地落迴原處。


    這個洪熙官一眼就看穿了原理,就是氣勁的法門,將人身當作一個二踢腳,像發射火箭一下推出去。


    不過也有竅門,氣勁沒那麽大的推力,如果真像發射火箭那樣玩,筋皮力竭也辦不到。


    肯定利用空氣動力學,得在身周製造一個空氣囊,像槍管射擊一樣來發射。


    迴來時也一樣,做一個空氣囊來製造阻力,減弱速度和衝量。


    如此就能將人像炮彈一樣彈向空中,又能像飛船迴收著陸一般落地。


    魏溯難的物理可不差,他很容易就從攀雲乘龍身法裏找到了氣勁使用的脈絡,並實現了出來。


    他可比木桑道長更厲害,身法用起來更省力,躍得更高落下更瀟灑,誰讓他懂空氣動力學呢,能掐會算呀。


    到後來洪熙官更是將神行百變和攀雲乘龍身法結合了起來,又糅雜了草上飛的真氣法門,直接升級出雲龍九變來。


    還管是豎著跳,還是橫著跑,亦或閃轉騰挪,都可以實現嘛,把原理找出來就行,讓兩種不同動作銜接得圓轉無滯就完事了。


    這一招朱紅枚可沒那麽快,以致於洪熙官滿天亂飛四處亂竄時洪文定都流口水了,爹又香了,小短腿追得快極了,小嫩手也張開了,不斷地喊著:“爹,也帶我飛一下呀!”


    兒子的要求要滿足,五小子的眼神那麽饞,作為師父也得一視同仁,洪熙官連個三天啥事都不用幹了,就是帶著小子們飛就夠了。


    能飛上天了,看得就遠了,袁承誌幫洪熙官打開了武學的眼界。


    其實武學都是相通的,利用直覺來使用輕功,那利用直覺來創造的劍法是什麽?獨孤九劍不是這麽來的麽。


    看的學的劍法多了,自然就對劍法的架構了如指掌,反正橫豎就是那些個動作,外在的反應也不會脫出藩籬,獨孤九劍也是人創出來的。


    隻不過創造劍法的人發前人之未闡,綜合了劍術的特點並在其上有了新的應用。


    可惜的是洪熙官現在了解的劍法還太少,不然他應該不需要念想獨孤九劍了,自己創一套出來不香麽。


    由輕功到劍法,那內功呢?


    這個稍稍難些,因為內功涉及人體這個容器,有承載的極限,也受內部結構的影響,其中左右運行的因素過多,上限也比較低,因為人體過於脆弱。


    但不同的內功不外乎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深對人體的研究,試驗出新的內勁迴路或者源泉。


    這個試驗需要小心翼翼地嚐試,期間還有可能碰上事故讓進展停滯。


    這就是內功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的原因,同時它還受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比如清代後期隨著空氣的改變造成無法練氣等。


    但這個思維方向沒有問題,隻需要不斷地對功法進行積累比對,開拓新路子是遲早的事情。


    混元功袁承誌不能教,洪熙官也無所謂,不看秘籍不傳口決而已,他隻需要拉上袁承誌不斷地練推手就行了。


    推個手而已,就當動動手腳做做十段錦,有什麽難的?


    十段錦就是個內化外功,這不是教了嗎?頂多就是由單人變成兩人協同而已。


    袁承誌不知道,洪熙官就是這麽從密宗把大手印和真言法給偷出來的,真人君子太方,就這麽著了道。


    推手時肯定得調用氣勁,一次不行多搞幾次,試得多了,真氣運行的蛛絲馬跡就出來了。


    勁從何處發,力向哪方延,總有路徑吧。


    發勁時的身體反應,也總能用乾坤點穴大道那樣的法門探個幾分,再加上剛剛上手的直覺感應法,原樣倒推內功做不到,但了解個七八分沒問題。


    那就夠了,每一樣內功都有其突出的特點,並不需要知道它的每一個細節,隻需要把它最有用的部分挖出來就行。


    半年之後,袁承誌發現已經沒有什麽可教的了,u看書 .uukanshu 好像每一樣洪熙官都能很快掌握,使得還比自己都溜。


    幸好袁承誌是長者,又有君子之風,不然他就得鬱悶到吐血。


    現在袁承誌隻有欣慰,因為他終於將欠下朱砂痣、白月光的情債給還了,還得如此順當,心意圓融,無漏了。


    他倒是輕省了,洪熙官虧大了,因為朱紅枚堅持認為洪熙官故意藏了私。


    為什麽洪熙官能將輕功用得那麽順當,她卻總是差點意思呢?


    洪熙官也覺得不對路,那些動力學原理,即便是朱紅枚掌握得沒有自己那麽通透,但他已經解釋得很詳細了呀。


    以朱紅枚的智商,絕對不應該出現飛起到一半就摔下來的情況,這是什麽情況?


    朱紅枚可不管什麽情況,總之就是洪熙官的錯,娘親沒有辦法帶洪文定飛的問題,它就是爹爹的責任。


    肯定就是洪熙官沒有盡心盡力地教,甚至有可能是洪熙官為了獨霸帶兒子飛的特權,故意瞞下了要決。


    洪文定在老爹懷裏爽快地乘風滑翔時都不忘小手四處亂摸,娘親說了,爹藏了私房錢,得幫娘親找到。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個武俠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索肥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索肥丫並收藏做個武俠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