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心裏長歎一聲,但仍舊臨危不亂,沉著應戰。
這是一位平素愛打獵習武的楚王,箭術也是一流水平的。
此時他專挑敵軍的馬射箭,一則馬目標大易射中,二則馬倒而敵車傾,可成為臨時有效阻礙。
保衛楚莊王的,是楚國勇力指數超一流的左廣將軍屈蕩。
屈蕩的一杆大戟,單單重量就是普通士兵所用之戟兩倍以上。此時掄將起來,晉軍一時哪敢靠近?
青年猛將唐狡也急了,他率領的幾輛戰車此時雖然被圍,但他完全不顧生死,就一個勁的衝殺。
衝殺了幾次,晉軍死傷累累,但晉軍士卒們仍奮勇拚殺著。
在晉軍主力已然潰敗的情況下,這一小股晉軍居然如此頑強,其中一定有因!
唐狡很快明白了,敵人是想要擒拿大王!難怪如此拚命,你們擒賊先擒王,難道老子就不會?
唐狡再次催動戰車,這一次他朝著荀罃殺去。唐狡已經看清了,那位穿白袍的年輕將軍正是這夥晉人的主將。
荀罃正使勁指揮部下向楚莊王全力進攻,哪曾想敵人會突然向自己殺來?
荀罃反應過來時,唐狡的大戟已經將他的車右給刺死,然後再一戟,禦者也被砍翻落車。
唐狡用戟抵住荀罃的胸,令自己的車右跳上荀罃的戰車,就這樣,把荀罃給俘虜了。
唐狡大吼道:還有誰要送死來的嗎?
晉軍被這一聲吼給震了一跳,再一看,媽也,主將都被俘了,自己還玩個毛錢命啊。頓時潰散而去。
再看戰場。此時晉軍已然全線潰敗撤退,楚軍殺向晉軍如猛虎入群羊,不可一世的晉軍遭受到了近百年來的第一次慘敗。
晉軍十萬將士,其中中軍損失十之七八,下軍損失十之四五,唯一保全的是上軍。
為何上軍能夠保全?
因為,上軍將正是大名鼎鼎的士會。
他冷靜地指揮自己的部隊有序撤退,這是他在戰前作了充分準備的結果。
大戰之前,他的上軍沒有出現過任何愣頭青,都在指定位置嚴陣以待。
不但沒出現過愣頭青,而且士會早就在鄭國派使者前來唆使晉軍務必與楚軍一戰時,便堅決支持荀林父準備撤軍的決定。
但是,三軍主將荀林父、士會、趙朔的決定被先縠等人給攪黃了。當荀林父還在糾結要不要撤時,士會和趙朔開始為自己的部隊作起了準備。
其中趙朔早就安排人手赴黃河搜集渡船。隻是令趙朔沒想到的是,雖然準備了一些渡船,但由於晉軍這次失敗來得太快,以致於渡船根本不夠用,反而出現了同胞戰友互相爭搶渡船而殘殺的嚴重後果。
隻有士會,他沒有為撤退作準備,也沒有為進攻作準備。
士會所作的所,是防守的準備!
他的上軍兩名軍中大夫分別是韓穿和鞏朔,受士會之命,早就在趙旃出使楚營前,便在敖山前埋伏了七支伏兵。
郤克親自在那裏指揮,沒有士會親自下達的命令,全軍都不得輕舉妄動。
隨著中軍和下軍的潰敗消息傳來,士會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
因為此時的楚莊王已經發現,晉三軍中,隻有上軍還完整的存在著。
那就消滅晉上軍!
楚莊王命令參與此次戰役的附庸國唐國軍隊悉數向晉上軍發起進攻!
士會根本不怕唐軍,因為他的部隊都作足了戒備。
但是,現在整個晉三軍已經有兩軍完敗了,自己的上軍如果能夠擊潰唐軍,表麵上看來是件大好事,至少為晉軍挽迴些顏麵,而且這是有把握的。
但是,老練的士會把政治運用到了此次戰役上!
大家都戰敗了,唯有自己的上軍勝了,迴去後會怎麽樣?
這不是遭人妒忌嗎?
你士會以後還想不想在晉國混了?
再者,萬一與唐軍糾纏,而楚軍其他部隊從各自戰場脫身後,立即加入圍攻上軍的戰役,那自己的上軍豈不危矣?
必須保全上軍,同時必須如中軍和下軍一樣,打了敗仗而撤退!
士會看了一眼郤克,堅毅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憂鬱。郤克同樣用堅定的目光看了看士會,他有心想指揮著上軍打個翻身仗。
但很顯然,郤克從士會的眼神中看出了主將的憂鬱。
“您下命令吧,我們都遵照您的號令!”郤克很果斷幹脆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郤克的兒子郤錡此時跟在兩人身邊,他問士會:“現在出擊是個機會,要打嗎?”
士會搖搖頭,不能再把上軍給全押上了。
他對郤克父子以及韓穿、鞏朔等人道:“如今楚軍士氣正旺,雖然我們一時可以擊敗前進進攻的唐軍,但一旦楚軍圍攏過來,我們就危險了。
撤軍吧,再說,這次戰敗的責任,總是需要我們這樣的人一起分擔的。”
主動分擔戰敗責任!這是怎樣的一種擔當精神啊。
既是擔當,更是士會的智慧,為人處世的智慧。
曆史最終證明,士會的決定是明智的!
雖然,士會很清楚,此時的上軍將士們眼看著自己的同胞戰友犧牲在戰場上,他們都恨不得立刻出擊,雖然不能挽迴敗局,但至少可以取得一場局部的勝利。
但士會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大局,一個有利於晉國的大局。
一場大戰失敗了,要承擔責任,那就大家都來承擔吧。
如果自己的上軍出擊獲勝了,那中軍和下軍的將佐們,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士會命令埋伏著的七支部隊有序撤退,一邊撤退一邊又設置了三道防線,依次輪流撤出戰場。
晉上軍,不但整個撤退井然有序,而且沒讓唐軍占一絲便宜。
在戰車為王的春秋戰場上,他的防線多用樹枝亂石阻路,有效阻擋了楚軍的追兵。
而且,士會很清醒,他不與中軍、下軍去搶船。他知道,渡船會迴來的。
他將上軍全部部署在渡口附近的製高點上,看著中軍和下軍的戰士們為搶渡船而自相殘殺,非常痛心。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哪怕是戰敗了,也應該敗得有尊嚴!哪怕是撤退,也應該撤退得有秩序!
戰士們的生命,是整支軍隊的有生力量!
士會深知這一點,他很好地保護著自己的戰士們,成為晉國三軍唯一沒有損失的軍隊。
不但士會的上軍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因為士會把上軍自戰場上撤出來後,並沒有急著渡河,而是占領了黃河旁邊的製高點,嚴陣以待,最終迫使楚軍不敢全麵追擊正在渡口搶船的晉軍。
臨危不亂的士會再次展現了一員名將應該具備的風采,正是他以及他的上軍主要將領們的沉著冷靜,使已經完全失敗了的晉軍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實力。
這便是晉楚曆史上第二場大規模的直接麵對麵的戰爭,史稱邲地之戰。
邲地,今河南鄭州北。據說,因為泌水入滎陽稱“蒗蕩渠”,可寫作“兩棠”,所以不少史書將此戰也稱為“兩棠之役”。
此戰以楚軍大勝而告終,從而宣告了楚國奪得了晉楚爭霸賽的冠軍。
從此,春秋江湖新的盟主誕生了,那便是楚莊王。這是繼齊恆公、晉文公之後又一個沒有任何爭議的春秋霸主。
這是一位平素愛打獵習武的楚王,箭術也是一流水平的。
此時他專挑敵軍的馬射箭,一則馬目標大易射中,二則馬倒而敵車傾,可成為臨時有效阻礙。
保衛楚莊王的,是楚國勇力指數超一流的左廣將軍屈蕩。
屈蕩的一杆大戟,單單重量就是普通士兵所用之戟兩倍以上。此時掄將起來,晉軍一時哪敢靠近?
青年猛將唐狡也急了,他率領的幾輛戰車此時雖然被圍,但他完全不顧生死,就一個勁的衝殺。
衝殺了幾次,晉軍死傷累累,但晉軍士卒們仍奮勇拚殺著。
在晉軍主力已然潰敗的情況下,這一小股晉軍居然如此頑強,其中一定有因!
唐狡很快明白了,敵人是想要擒拿大王!難怪如此拚命,你們擒賊先擒王,難道老子就不會?
唐狡再次催動戰車,這一次他朝著荀罃殺去。唐狡已經看清了,那位穿白袍的年輕將軍正是這夥晉人的主將。
荀罃正使勁指揮部下向楚莊王全力進攻,哪曾想敵人會突然向自己殺來?
荀罃反應過來時,唐狡的大戟已經將他的車右給刺死,然後再一戟,禦者也被砍翻落車。
唐狡用戟抵住荀罃的胸,令自己的車右跳上荀罃的戰車,就這樣,把荀罃給俘虜了。
唐狡大吼道:還有誰要送死來的嗎?
晉軍被這一聲吼給震了一跳,再一看,媽也,主將都被俘了,自己還玩個毛錢命啊。頓時潰散而去。
再看戰場。此時晉軍已然全線潰敗撤退,楚軍殺向晉軍如猛虎入群羊,不可一世的晉軍遭受到了近百年來的第一次慘敗。
晉軍十萬將士,其中中軍損失十之七八,下軍損失十之四五,唯一保全的是上軍。
為何上軍能夠保全?
因為,上軍將正是大名鼎鼎的士會。
他冷靜地指揮自己的部隊有序撤退,這是他在戰前作了充分準備的結果。
大戰之前,他的上軍沒有出現過任何愣頭青,都在指定位置嚴陣以待。
不但沒出現過愣頭青,而且士會早就在鄭國派使者前來唆使晉軍務必與楚軍一戰時,便堅決支持荀林父準備撤軍的決定。
但是,三軍主將荀林父、士會、趙朔的決定被先縠等人給攪黃了。當荀林父還在糾結要不要撤時,士會和趙朔開始為自己的部隊作起了準備。
其中趙朔早就安排人手赴黃河搜集渡船。隻是令趙朔沒想到的是,雖然準備了一些渡船,但由於晉軍這次失敗來得太快,以致於渡船根本不夠用,反而出現了同胞戰友互相爭搶渡船而殘殺的嚴重後果。
隻有士會,他沒有為撤退作準備,也沒有為進攻作準備。
士會所作的所,是防守的準備!
他的上軍兩名軍中大夫分別是韓穿和鞏朔,受士會之命,早就在趙旃出使楚營前,便在敖山前埋伏了七支伏兵。
郤克親自在那裏指揮,沒有士會親自下達的命令,全軍都不得輕舉妄動。
隨著中軍和下軍的潰敗消息傳來,士會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
因為此時的楚莊王已經發現,晉三軍中,隻有上軍還完整的存在著。
那就消滅晉上軍!
楚莊王命令參與此次戰役的附庸國唐國軍隊悉數向晉上軍發起進攻!
士會根本不怕唐軍,因為他的部隊都作足了戒備。
但是,現在整個晉三軍已經有兩軍完敗了,自己的上軍如果能夠擊潰唐軍,表麵上看來是件大好事,至少為晉軍挽迴些顏麵,而且這是有把握的。
但是,老練的士會把政治運用到了此次戰役上!
大家都戰敗了,唯有自己的上軍勝了,迴去後會怎麽樣?
這不是遭人妒忌嗎?
你士會以後還想不想在晉國混了?
再者,萬一與唐軍糾纏,而楚軍其他部隊從各自戰場脫身後,立即加入圍攻上軍的戰役,那自己的上軍豈不危矣?
必須保全上軍,同時必須如中軍和下軍一樣,打了敗仗而撤退!
士會看了一眼郤克,堅毅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憂鬱。郤克同樣用堅定的目光看了看士會,他有心想指揮著上軍打個翻身仗。
但很顯然,郤克從士會的眼神中看出了主將的憂鬱。
“您下命令吧,我們都遵照您的號令!”郤克很果斷幹脆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郤克的兒子郤錡此時跟在兩人身邊,他問士會:“現在出擊是個機會,要打嗎?”
士會搖搖頭,不能再把上軍給全押上了。
他對郤克父子以及韓穿、鞏朔等人道:“如今楚軍士氣正旺,雖然我們一時可以擊敗前進進攻的唐軍,但一旦楚軍圍攏過來,我們就危險了。
撤軍吧,再說,這次戰敗的責任,總是需要我們這樣的人一起分擔的。”
主動分擔戰敗責任!這是怎樣的一種擔當精神啊。
既是擔當,更是士會的智慧,為人處世的智慧。
曆史最終證明,士會的決定是明智的!
雖然,士會很清楚,此時的上軍將士們眼看著自己的同胞戰友犧牲在戰場上,他們都恨不得立刻出擊,雖然不能挽迴敗局,但至少可以取得一場局部的勝利。
但士會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大局,一個有利於晉國的大局。
一場大戰失敗了,要承擔責任,那就大家都來承擔吧。
如果自己的上軍出擊獲勝了,那中軍和下軍的將佐們,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士會命令埋伏著的七支部隊有序撤退,一邊撤退一邊又設置了三道防線,依次輪流撤出戰場。
晉上軍,不但整個撤退井然有序,而且沒讓唐軍占一絲便宜。
在戰車為王的春秋戰場上,他的防線多用樹枝亂石阻路,有效阻擋了楚軍的追兵。
而且,士會很清醒,他不與中軍、下軍去搶船。他知道,渡船會迴來的。
他將上軍全部部署在渡口附近的製高點上,看著中軍和下軍的戰士們為搶渡船而自相殘殺,非常痛心。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哪怕是戰敗了,也應該敗得有尊嚴!哪怕是撤退,也應該撤退得有秩序!
戰士們的生命,是整支軍隊的有生力量!
士會深知這一點,他很好地保護著自己的戰士們,成為晉國三軍唯一沒有損失的軍隊。
不但士會的上軍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因為士會把上軍自戰場上撤出來後,並沒有急著渡河,而是占領了黃河旁邊的製高點,嚴陣以待,最終迫使楚軍不敢全麵追擊正在渡口搶船的晉軍。
臨危不亂的士會再次展現了一員名將應該具備的風采,正是他以及他的上軍主要將領們的沉著冷靜,使已經完全失敗了的晉軍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實力。
這便是晉楚曆史上第二場大規模的直接麵對麵的戰爭,史稱邲地之戰。
邲地,今河南鄭州北。據說,因為泌水入滎陽稱“蒗蕩渠”,可寫作“兩棠”,所以不少史書將此戰也稱為“兩棠之役”。
此戰以楚軍大勝而告終,從而宣告了楚國奪得了晉楚爭霸賽的冠軍。
從此,春秋江湖新的盟主誕生了,那便是楚莊王。這是繼齊恆公、晉文公之後又一個沒有任何爭議的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