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景公重組晉國六卿班底,任命軍中大夫,目的當然是為了進軍中原。


    因為,此時的中原已經有了戰事。


    公元前597年春,楚國國君楚莊王親率楚軍主力強勢北上討伐鄭國。


    鄭軍根本就沒想與楚軍打一仗,直接龜縮都城新鄭,任由楚軍圍攻。


    晉景公頭大如麻,鄭國的求援書已經來了好幾封了,但晉國一直在忙著國家高級領導幹部的平衡與任命中。


    人事問題,別看最後搞了一份大家都認可的名單出來,這過程何其不易?


    晉國為三軍將佐以及各軍大夫這樣的重要人事工作,足足折騰了好幾個月。


    公元前597年夏,三軍人事終於完成了。此時的晉軍軍容整齊、各路將佐意氣風發。


    了不起的中原小強級別的戰鬥諸侯鄭國,居然還在一直抵抗楚國的強勢進攻。


    “鄭國也並非原先寡人認為的那樣是牆頭草嘛,能夠抵抗楚軍三個多月的進攻,那相當了不起了。”晉景公對鄭國的表現非常滿意,鄭國這樣的中原小弟,必須要救。


    晉景公命令荀林父率晉軍救援鄭國,晉國三軍將佐齊出,這對超級大國晉國來講,絕對是一個大手筆。


    晉軍本來戰鬥力頗強,荀林父信心滿滿:三軍皆出動了,楚國佬還不嚇傻了?


    此時的荀林父,正是自擔任晉國中軍元帥以來的第一次正式掛帥出征。


    他相信,救援鄭國的任務一定會圓滿完成。


    隻要把楚軍逼退即可。


    他相信楚軍一定會撤退,因為實踐證明,楚軍在晉軍麵前是不堪一擊的。


    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城濮之戰,楚軍大敗。前幾年的柳棼之役和穎北之役,晉軍僅派出一軍便打敗了楚軍。


    現在呢?


    軍容齊整的晉三軍皆出,楚軍還敢打麽?


    荀林父打一開始便認定楚軍必退,自己率領晉三軍主力,無非是出晉國去中原走一遭而已。


    晉軍剛渡過黃河,突然得報說鄭國已經被楚軍拿下,鄭國國君鄭伯肉袒牽羊向楚國國君楚子投降。


    啊?來晚了?


    荀林父緊急召開了軍事會議。


    “各位,據報,現在鄭國已經被楚國拿下了,我們來晚了。


    既然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那我們出征的意義便不複存在了,因為我們原本的目的是救援鄭國。


    既然鄭國不需要救援了,那本帥決定,就打道迴府吧。”


    荀林父話音剛落,帥帳內頓時吵成了一團。


    二號人物中軍佐先縠當場便表示了反對,他大聲道:“不會吧?就這樣迴去了?敢情元帥帶著晉國三軍就是出來玩的?


    這我真想不通了喂,軍隊是做什麽的?打仗啊。


    國君讓我們率領全國的軍隊去救援鄭國,既然是去救援的,那必定要與圍攻鄭國的楚軍作戰。


    現在,鄭國已失,楚軍尚在,我們怎麽可以撤退?”


    先縠是先氏家族宗主,又是六卿二把手,中軍佐。他自認為自己的這一通慷慨激昂的話會立即得到大家的認可,然後大家都支持自己,紛紛表示繼續進軍。


    誰料,先縠這頓大炮一轟,與會的中軍將荀林父、上軍將士會、下軍將趙朔、下軍佐欒書等大人物們個個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好象先縠是火星球來的怪物。


    對了,上軍佐郤克留守國內,未參加此次救援鄭國的行動。


    欒書剛進入晉國六卿班子,再加上本身為人低調,這樣重大的決策,他不敢輕易發言。


    荀林父、士會、趙朔這三人,心裏都在想:


    你先縠真是一愣頭青啊,你小子剛進入六卿班子,知道什麽是戰爭麽?知道什麽是政治麽?救援鄭國,難道就非得與楚軍一戰?


    他們都很清楚,晉國的內部鬥爭非常激烈,與楚軍一戰,勝利了當然是好事,但萬一失敗呢?


    萬一失敗,那得承擔責任!


    別看大家現在都是光鮮耀人的六卿領導班子成員,後麵不知有多少大家族在盯著這些個領導班子職位哩。


    自城濮之役以來,晉國在將佐們幾乎都形成了一個共識:能不碰楚軍,則堅決不碰!


    擔心被楚軍打敗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冒著巨大風險與楚軍開戰,哪怕是打勝了,對這些卿大夫們的現實利益也是有限的!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因為與楚軍開戰,哪怕是勝利了,也不能替晉國奪取土地!


    與楚軍的戰役,戰役目的幾乎都是為了救援晉國同盟圈的小弟,而不是與楚軍搶奪地盤。


    既然如此,哪怕勝利了也隻能是搶得一些戰利品,而不是土地。


    沒有土地的獲得,那就得不到國君在土地上的賞賜。


    這樣的勝利,對晉國來講是戰略層麵的爭霸需要,當然是好的。


    但對卿大夫們來講,除了一個榮譽,沒有任何實在的封賞。


    城濮之戰那麽大的戰果,當時的晉國國君晉文公封賞土地給誰了?


    一個也沒有!


    要想在與楚軍作戰中獲得土地,除非晉軍直接進攻楚國本土,奪取楚國城池!


    但那是不現實的,楚軍的強悍是天下盡知的。


    春秋走到今天,隻聽說過楚國吞並了哪些諸侯以及滅亡了哪些國家,擴張了多少地盤,沒聽說過有哪個諸侯敢侵占楚國的地盤的。


    晉國當然也做不到,至少現在去討伐楚國是不明智的。


    想當年,齊桓公在時,組織了八國聯軍想要給楚國一點顏色看看,結果還不是無功而返?


    正因為如此,晉國自先軫以後,無論是誰擔任中軍元帥,都心照不宣地遵守著這樣的一未成文的規則:


    盡量不與楚軍正麵衝突!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潛規則在,所以,當荀林父聽說鄭國已經投降楚國,而楚軍此時尚在鄭國,他當即便作出了撤軍的決定。


    他的這個決定,士會、趙朔這樣的政壇老手當然是擁護的。


    但先縠卻是一個剛剛靠著祖上的功勳進入卿級班子的年輕將領,他隻想著趕快立功,根本沒去想立不了功的後果,更不懂晉軍盡量不與楚軍直接對抗的潛規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