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們的慣例,新君即位,得先交待一下國際形勢。
此時的周天子是周定王,這位可憐的周天子在位期間給我們留下的故事,主要的便是楚莊王打著勤王的旗號,討伐了陸渾之戎。
然後,楚莊王在洛邑搞了一出中原問鼎的故事。
當然,故事的主角是楚莊王和王孫滿。但不管如何,這是周定王時期的故事。
我們所關心的所,是幾個大諸侯國的情況。
首先必須要講講楚國,畢竟,此時的楚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楚國國君楚莊王在連續平定了國內公族公子燮和大夫鬥克的叛亂、附庸國舒國宗國巢國等國叛亂後,再次率軍平滅了東夷諸國之亂。
然後,又平定了附庸國庸國、麇國造反,以及令尹鬥越椒為首的鬥氏家族叛亂。
接下來相繼滅了庸國、舒國,再是任用賢相孫叔敖,武功赫赫,且國內大治。
此時的楚莊王一心北上中原與晉國爭鋒,誓報城濮之戰,並爭春秋霸主之位!
西方強國秦國呢?
秦國現在基本消停了些,這主要是趙盾擔任中軍元帥時為晉國打下的基礎。此時的國君是秦桓公。
東方大國齊國呢?
齊國總是不老實的,老想著給晉國弄隻小鞋穿穿,老牌強國的麵子一直掛在臉上。
此時的國君是齊惠公。
對齊國,晉國必須要當心,必要時得揮出大棒。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必須令其老老實實歸順於晉國這個中原諸侯聯盟盟主。
宋國、鄭國、曹國、衛國、魯國等傳統諸侯總算還是歸順晉國的。其中最忠心的是宋國和鄭國,但這兩個諸侯總被楚國欺負,需要好好照顧。宋國國君是宋文公,鄭國國君是鄭襄公。
魯國是三心兩意的,前幾年剛被晉國修理過,國君魯宣公甚至還被晉國扣押過一段時間。
對了,魯國現在是鐵心與齊國站在一起的。
曹國國君是曹文公,這是一個鐵心追隨晉國的諸侯。衛國國君是衛穆公,他與晉景公一樣,都是於公元前600年繼任為國君的。衛國也是鐵杆小弟。
至於其他的小國,如燕國是燕宣公時期,許國是許昭公時期,邾國是邾定公時期,杞國是杞桓公時期,紀國是紀莊侯時期,莒國是莒渠丘公時期,滕國是滕昭公時期。
這些暫時可以忽略不計,基本都是追隨晉國的。
需要點到的是另外幾個諸侯。一個是陳國,此時的陳國國君是陳靈公。
此時的陳國更是一個爛透了的國家,國君陳靈公與兩位公族大夫一同與另外一位公族大夫夏禦叔的遺孀夏姬搞亂七八糟的關係,很快便將發生內亂。
對了,陳國剛剛被晉國修理過,中軍佐荀林父剛剛在公元前600年率諸侯聯軍討伐過陳國。
雖然,史書記載荀林父無功而返,但其實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陳國根本無力抵抗。陳國應該是很快便投降了的,所以此時的陳國表麵上是歸順晉國的。
一個是蔡國,國君是蔡文侯,幾乎毫無作為,但基本上是追隨楚國的。
再就是正開始在春秋舞台上亮相的吳國,以及後來的越國,此時都是楚國的勢力範圍。
好了,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此時與楚國結盟的國家主要有蔡國、吳國、越國、秦國以及傳統南方一些諸侯。
與晉國結盟的國家主要有宋國、鄭國、魯國、衛國、曹國、燕國、許國、邾國、杞國、紀國等國。
表麵上臣服晉國但內心不服的,主要是齊國。
對晉國來講,還需要考慮的一個國際關係便是北狄,尤其是北狄中一支叫赤狄的部落,現在是晉國的重要敵人。
剛剛坐上晉國國君之位的晉景公屁股還未坐熱,春秋江湖又出事了!
公元前600年,楚國又北上了。
根據楚莊王的戰略,楚軍的進攻方向當然是鄭國。
作為中軍元帥,郤缺二話不說,率聯軍便奔赴鄭國,並且在鄭國的柳棼擊敗了楚軍!
具體過程是怎麽樣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史料的記錄實在太簡單了。而且,不同的史料記載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如有的說是郤缺率聯軍擊敗了楚軍,有的說是荀林父率聯軍擊敗了楚軍,還有的幹脆就說鄭軍自個兒擊敗了楚軍。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柳棼之役,楚軍是敗了。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楚軍雖然敗了,但仍不消停。這與其他諸侯國不同,一般情況下,一國既然戰敗,那至少會消停個一段時間。
但楚國絕不,楚莊王根本不在乎一次小小的軍事失利。史料記載,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楚軍連續進攻鄭國。
沒人真正洞曉楚國的戰略意圖!晉國各路將佐都未重視起來。
楚莊王進攻鄭國,是一盤戰略級別的大棋:北上中原必然先得鄭國,而得到鄭國對楚國來講是很輕易的,但這不是楚國的最終目的!
楚莊王的最終目的的,是擊敗晉國,以報當年楚國在城濮大戰失敗之仇,從而確定新的中原霸主。
但晉軍貌似很忌憚楚軍,所以往往是要麽不接觸,要麽就小規模的打一仗。
楚莊王需要的失,是晉國三軍與楚軍的終極一戰,一戰而定天下誰為霸主那種級別的一場戰役。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楚莊王不斷示弱。在小規模的對晉作戰中,屢屢敗北,這便助長了晉軍某些將領的驕橫之氣。
這是誰也未曾想過的!是啊,晉國這麽強大,打誰誰就會服,連楚軍也屢屢敗北。
但誰會想晉國的強大背後,正是陷入了楚國這位現任英明國君楚莊王精心擺下的一盤大棋局呢?
所以,盡管楚軍在柳棼之役被晉鄭聯軍擊敗,但很快楚軍又卷土重來。
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楚國是如何圖謀鄭國的。
公元前600年,楚國出兵討伐鄭圖。晉國由代行中軍元帥郤缺率軍援救鄭國,雙方爆發柳棼之役,楚軍敗。
公元前599年,楚國再次討伐鄭國。
連續幾年被楚國打擊的鄭國實在是受不了了,鄭國決定表麵上臣服一下楚國,以免遭受連續的兵禍。
但晉景公聽說鄭國臣服了楚國,非常生氣,立即組織聯軍討伐鄭國。
這一次,是由剛在兩年前提拔為上軍將的士會率領晉軍討伐鄭國。
鄭國一看惹怒了盟主,隻好立即表示歸順晉國。
楚國一看鄭國這根牆頭草又倒向了晉國,於是再次舉兵北上,與晉鄭聯軍在鄭國的穎北爆發了戰爭。
穎北戰役的結果的,當然是按楚莊王的戰略意圖而走的:楚軍敗走。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再次發兵討伐鄭國。
鄭國這一次幹脆不抵抗了,直接表示歸順楚國。
楚軍撤退後,鄭國又立即派人赴晉國說明原因,與晉國再次結盟!
此時的周天子是周定王,這位可憐的周天子在位期間給我們留下的故事,主要的便是楚莊王打著勤王的旗號,討伐了陸渾之戎。
然後,楚莊王在洛邑搞了一出中原問鼎的故事。
當然,故事的主角是楚莊王和王孫滿。但不管如何,這是周定王時期的故事。
我們所關心的所,是幾個大諸侯國的情況。
首先必須要講講楚國,畢竟,此時的楚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楚國國君楚莊王在連續平定了國內公族公子燮和大夫鬥克的叛亂、附庸國舒國宗國巢國等國叛亂後,再次率軍平滅了東夷諸國之亂。
然後,又平定了附庸國庸國、麇國造反,以及令尹鬥越椒為首的鬥氏家族叛亂。
接下來相繼滅了庸國、舒國,再是任用賢相孫叔敖,武功赫赫,且國內大治。
此時的楚莊王一心北上中原與晉國爭鋒,誓報城濮之戰,並爭春秋霸主之位!
西方強國秦國呢?
秦國現在基本消停了些,這主要是趙盾擔任中軍元帥時為晉國打下的基礎。此時的國君是秦桓公。
東方大國齊國呢?
齊國總是不老實的,老想著給晉國弄隻小鞋穿穿,老牌強國的麵子一直掛在臉上。
此時的國君是齊惠公。
對齊國,晉國必須要當心,必要時得揮出大棒。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必須令其老老實實歸順於晉國這個中原諸侯聯盟盟主。
宋國、鄭國、曹國、衛國、魯國等傳統諸侯總算還是歸順晉國的。其中最忠心的是宋國和鄭國,但這兩個諸侯總被楚國欺負,需要好好照顧。宋國國君是宋文公,鄭國國君是鄭襄公。
魯國是三心兩意的,前幾年剛被晉國修理過,國君魯宣公甚至還被晉國扣押過一段時間。
對了,魯國現在是鐵心與齊國站在一起的。
曹國國君是曹文公,這是一個鐵心追隨晉國的諸侯。衛國國君是衛穆公,他與晉景公一樣,都是於公元前600年繼任為國君的。衛國也是鐵杆小弟。
至於其他的小國,如燕國是燕宣公時期,許國是許昭公時期,邾國是邾定公時期,杞國是杞桓公時期,紀國是紀莊侯時期,莒國是莒渠丘公時期,滕國是滕昭公時期。
這些暫時可以忽略不計,基本都是追隨晉國的。
需要點到的是另外幾個諸侯。一個是陳國,此時的陳國國君是陳靈公。
此時的陳國更是一個爛透了的國家,國君陳靈公與兩位公族大夫一同與另外一位公族大夫夏禦叔的遺孀夏姬搞亂七八糟的關係,很快便將發生內亂。
對了,陳國剛剛被晉國修理過,中軍佐荀林父剛剛在公元前600年率諸侯聯軍討伐過陳國。
雖然,史書記載荀林父無功而返,但其實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陳國根本無力抵抗。陳國應該是很快便投降了的,所以此時的陳國表麵上是歸順晉國的。
一個是蔡國,國君是蔡文侯,幾乎毫無作為,但基本上是追隨楚國的。
再就是正開始在春秋舞台上亮相的吳國,以及後來的越國,此時都是楚國的勢力範圍。
好了,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此時與楚國結盟的國家主要有蔡國、吳國、越國、秦國以及傳統南方一些諸侯。
與晉國結盟的國家主要有宋國、鄭國、魯國、衛國、曹國、燕國、許國、邾國、杞國、紀國等國。
表麵上臣服晉國但內心不服的,主要是齊國。
對晉國來講,還需要考慮的一個國際關係便是北狄,尤其是北狄中一支叫赤狄的部落,現在是晉國的重要敵人。
剛剛坐上晉國國君之位的晉景公屁股還未坐熱,春秋江湖又出事了!
公元前600年,楚國又北上了。
根據楚莊王的戰略,楚軍的進攻方向當然是鄭國。
作為中軍元帥,郤缺二話不說,率聯軍便奔赴鄭國,並且在鄭國的柳棼擊敗了楚軍!
具體過程是怎麽樣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史料的記錄實在太簡單了。而且,不同的史料記載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如有的說是郤缺率聯軍擊敗了楚軍,有的說是荀林父率聯軍擊敗了楚軍,還有的幹脆就說鄭軍自個兒擊敗了楚軍。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柳棼之役,楚軍是敗了。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楚軍雖然敗了,但仍不消停。這與其他諸侯國不同,一般情況下,一國既然戰敗,那至少會消停個一段時間。
但楚國絕不,楚莊王根本不在乎一次小小的軍事失利。史料記載,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楚軍連續進攻鄭國。
沒人真正洞曉楚國的戰略意圖!晉國各路將佐都未重視起來。
楚莊王進攻鄭國,是一盤戰略級別的大棋:北上中原必然先得鄭國,而得到鄭國對楚國來講是很輕易的,但這不是楚國的最終目的!
楚莊王的最終目的的,是擊敗晉國,以報當年楚國在城濮大戰失敗之仇,從而確定新的中原霸主。
但晉軍貌似很忌憚楚軍,所以往往是要麽不接觸,要麽就小規模的打一仗。
楚莊王需要的失,是晉國三軍與楚軍的終極一戰,一戰而定天下誰為霸主那種級別的一場戰役。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楚莊王不斷示弱。在小規模的對晉作戰中,屢屢敗北,這便助長了晉軍某些將領的驕橫之氣。
這是誰也未曾想過的!是啊,晉國這麽強大,打誰誰就會服,連楚軍也屢屢敗北。
但誰會想晉國的強大背後,正是陷入了楚國這位現任英明國君楚莊王精心擺下的一盤大棋局呢?
所以,盡管楚軍在柳棼之役被晉鄭聯軍擊敗,但很快楚軍又卷土重來。
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楚國是如何圖謀鄭國的。
公元前600年,楚國出兵討伐鄭圖。晉國由代行中軍元帥郤缺率軍援救鄭國,雙方爆發柳棼之役,楚軍敗。
公元前599年,楚國再次討伐鄭國。
連續幾年被楚國打擊的鄭國實在是受不了了,鄭國決定表麵上臣服一下楚國,以免遭受連續的兵禍。
但晉景公聽說鄭國臣服了楚國,非常生氣,立即組織聯軍討伐鄭國。
這一次,是由剛在兩年前提拔為上軍將的士會率領晉軍討伐鄭國。
鄭國一看惹怒了盟主,隻好立即表示歸順晉國。
楚國一看鄭國這根牆頭草又倒向了晉國,於是再次舉兵北上,與晉鄭聯軍在鄭國的穎北爆發了戰爭。
穎北戰役的結果的,當然是按楚莊王的戰略意圖而走的:楚軍敗走。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再次發兵討伐鄭國。
鄭國這一次幹脆不抵抗了,直接表示歸順楚國。
楚軍撤退後,鄭國又立即派人赴晉國說明原因,與晉國再次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