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趙盾自執政中軍帥以來,在國君晉靈公尚年幼不能親政的情況下,已經有這麽一些人自晉國政壇消失了,有的被殺,有的被迫流亡:
被殺被刺死的有:公子樂、公子雍兩位晉國公子,太傅陽處父,中軍佐先克,上軍佐箕鄭父,大夫士縠,大夫蒯得,大夫先都,大夫梁益耳,狐氏家臣狐鞫居。
被迫流亡他國的有:中軍佐狐射姑;下軍帥先蔑;大夫士會。
短短四年間,晉國損失了一群牛人,這些牛人的損失,導致了幾個家族的覆滅:
狐氏家族、蒯氏家族、梁氏家族、箕氏家族、陽氏家族等,士氏家族受到極大消弱。
其中先氏家族,本來先氏家族總共有兩人在晉國六卿中,中軍佐先克和下軍帥先蔑,但先克居然被同族的先都給刺殺了,先都因此而償命。
先蔑則因為迎立晉國新君一事中被迫流亡秦國。
不過,先軫還有一個兒子叫先縠,隻要有他在,先氏家族應該還可以延續下去。
趙盾的鐵腕手段當然令晉國人對他非常敬畏,在當時,這種敬畏對於趙盾這樣的中軍元帥來講,是需要的。
現在我們看看,此時的晉國政壇上,還有哪些大家族在?
首先當然是趙氏家族,宗主中軍元帥趙盾,趙氏的牛人還有趙盾的黨兄弟趙穿,趙盾親兄弟趙同、趙括、趙嬰齊。
荀氏家族,宗主為下軍佐荀林父。
胥氏家族,宗主為大夫胥甲。
欒氏家族,宗主為大夫欒盾。
郤氏家族,宗主為大夫郤缺。
先氏家族,宗主為先縠。
賈氏家族,宗主為太師賈佗。賈佗卒於何年不詳,但此時應該是卒了。
此時晉襄公夷地閱兵時任命的晉國六卿,僅剩下了中軍帥趙盾和下軍佐荀林父!趙盾必須要考慮人事問題了。
但我們看到,自從晉襄公搞了一次夷地閱兵安排了晉國六卿後,強大的晉國圍繞著六卿之爭,幾乎是年年都有內鬥,年年都有牛人殞落,年年都有大家族消亡。
這極大削弱了晉國,尤其是使晉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受損。
於是,世敵楚國興奮了。
這個時候,我們得提提此時的春秋江湖局勢。
首先是周天子,天子是周頃王。這是剛即位不久的天子,這個時候的周王室已經窮得叮當響了。
史料記載,周頃王為了辦剛剛崩了的周襄王的喪事,居然派出一個叫毛國的內京畿諸侯國國君毛衛去魯國求取喪葬用品!
魯國人記錄這事時對王室的這種非禮行為非常不屑。
王室衰落成這個樣子,真是令人唏噓。
然後是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晉國當然仍舊是中原霸主,是眾諸侯之長,國君是晉靈公。
執政的是中軍元帥趙盾。
其盟國是齊國,國君為齊昭公;宋國,國君宋昭公;衛國,國君衛成公,陳國,國君陳共公;蔡國,國君蔡莊侯;曹國,國君曹共公;鄭國,國君鄭穆公;燕國,國君燕襄;許國,國君許昭公;邾國,國君邾文公;杞國,國君杞桓公。
此外還有一些滕國、小邾國等。陣勢相當強大,但很快,這個脆弱的中原聯盟便支離破碎了。
再是晉國的敵手,楚國和秦國。楚國此時的國君是楚穆王,這是一個弑殺了其父楚成王而當上的楚王。
楚穆王年輕有為,對晉國一直虎視眈眈,采取的是針鋒相對的強硬政策。
楚穆王一直想著與晉國幹一架,由此來決定誰是真正的江湖老大。
秦國國君是秦康公,秦康公本想著與晉國實現和平相處,以穩固秦國東部邊境,從而專心對西戎用兵。
但晉國在令狐突襲了一心示好的秦軍,終於使秦國拋棄了對晉國的幻想,從此與晉國真正死磕上了。
為了對付晉國,秦國與楚國實現了結盟。
最後是當時還沒有在春秋江湖露臉的吳國、越國、徐國等東夷南蠻等國,這樣的國家很多,舒國、六國、庸國、鍾離、巢國等等。
這些國家,此時的晉國是看不上的,因為太遙遠了,大多還在楚國的勢力範圍內。
晉國還有一大群敵人或者說是潛在的敵人,那便是戎狄部落。
這些部落,伊戎、潞戎等族與晉國還算友好,本來北方的翟國也是晉國的友好鄰邦。
翟國由於狐射姑流亡在那裏,所以近些年來對晉國的態度大變,可以說已經成了敵人。
其餘的戎狄部落,包括長狄、白狄、赤狄等等,許多雖然說是晉國的敵人,但實際上也正是晉國的勢力範圍內,隨時可以吞進肚裏的那種。
現在,由於晉國持續的內亂,晉國的敵人們開始蠢蠢欲動了。
如秦國,先是在公元前619年攻取了晉國的武城,然後見晉國內部混亂,開始謀求分化晉國的盟友。
史料記載,秦國居然派出大將白乙丙出使中原各國。
春秋第一次記錄了秦使白乙丙曾經出使魯國,而且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給魯國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秦使白乙丙既然到了魯國,那也一定是到過陳、蔡、鄭、衛、齊等國。
這是秦國為了戰略需要,在明知晉國是諸侯盟國的情況下,仍舊實行分化晉國的政策。
這樣的政策,極有可能是流亡在秦國為大夫的先蔑或者士會的主意!
由於秦國攻占了晉國的武城,趙盾當然也不肯示弱。公元前617年春,趙盾再次率軍襲擊了秦國,占領了秦國的少梁。
關於少梁、梁國,我們在講秦國風雲時講到過了,這是一個可憐的小國。
說它可憐,是因為它自取滅亡,最後於公元前624年被秦國所滅。
秦國一看晉國攻占了自己的少梁,於是,秦康公親自率軍再次報複,攻占了晉國的北征。
反正,這種攻占對方領地的事,這幾年時有發生,但對趙盾來講是苦不堪言。
除了秦國無休止的騷擾外,楚國也動了。
公元前618春,楚軍北上,向鄭國發動攻擊。
晉國中軍元帥趙盾得急報後親自率兵救鄭,他還聯合了魯、宋、衛、許四國軍隊,組成五國聯軍前去救鄭。
結果這種聯軍的效率實在太低了,等他們達到鄭國時,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
趙盾無奈撤軍,剛迴國,便又得到了陳國被楚軍侵略的求援信。
楚患不斷啊,但趙盾根本沒精力組織救陳的軍隊。於是,陳國投降楚國。
連魯國也受到了楚國的威脅,魯國雖然沒有公開投降楚國,但卻被迫與楚國保持聯係。
如果不是這個時候楚國內部也發生了大夫鬥宜生和仲歸生的叛亂事件,趙盾真的是應接不暇了。
但楚國的國君楚穆王很快便平定了叛亂,然後又出兵北上,這次的目標是宋國。
楚國與鄭國、陳國組成了三國聯軍討伐宋國。宋國怎麽抵得過?於是,宋國幹脆直接表示投降楚國。
不但秦、楚兩國連續給晉國的霸主地位發動強有力的挑戰,戎狄武裝也動了。
公元前618年夏,北狄武裝入侵齊國。
告急信又落到了趙盾的辦公桌上,趙盾真的要急死了。
很顯然,這個時候的國際局勢對晉國來講十分不利。
趙盾執政下的晉國,貌似已經江河日下,所謂的中原霸主已經成了紙老虎。
麵對秦、楚的步步緊逼,晉國的表現是步步後退,終於使眾小弟對晉國開始失望,紛紛叛離,投向楚國為首的南方諸侯聯盟。
被殺被刺死的有:公子樂、公子雍兩位晉國公子,太傅陽處父,中軍佐先克,上軍佐箕鄭父,大夫士縠,大夫蒯得,大夫先都,大夫梁益耳,狐氏家臣狐鞫居。
被迫流亡他國的有:中軍佐狐射姑;下軍帥先蔑;大夫士會。
短短四年間,晉國損失了一群牛人,這些牛人的損失,導致了幾個家族的覆滅:
狐氏家族、蒯氏家族、梁氏家族、箕氏家族、陽氏家族等,士氏家族受到極大消弱。
其中先氏家族,本來先氏家族總共有兩人在晉國六卿中,中軍佐先克和下軍帥先蔑,但先克居然被同族的先都給刺殺了,先都因此而償命。
先蔑則因為迎立晉國新君一事中被迫流亡秦國。
不過,先軫還有一個兒子叫先縠,隻要有他在,先氏家族應該還可以延續下去。
趙盾的鐵腕手段當然令晉國人對他非常敬畏,在當時,這種敬畏對於趙盾這樣的中軍元帥來講,是需要的。
現在我們看看,此時的晉國政壇上,還有哪些大家族在?
首先當然是趙氏家族,宗主中軍元帥趙盾,趙氏的牛人還有趙盾的黨兄弟趙穿,趙盾親兄弟趙同、趙括、趙嬰齊。
荀氏家族,宗主為下軍佐荀林父。
胥氏家族,宗主為大夫胥甲。
欒氏家族,宗主為大夫欒盾。
郤氏家族,宗主為大夫郤缺。
先氏家族,宗主為先縠。
賈氏家族,宗主為太師賈佗。賈佗卒於何年不詳,但此時應該是卒了。
此時晉襄公夷地閱兵時任命的晉國六卿,僅剩下了中軍帥趙盾和下軍佐荀林父!趙盾必須要考慮人事問題了。
但我們看到,自從晉襄公搞了一次夷地閱兵安排了晉國六卿後,強大的晉國圍繞著六卿之爭,幾乎是年年都有內鬥,年年都有牛人殞落,年年都有大家族消亡。
這極大削弱了晉國,尤其是使晉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受損。
於是,世敵楚國興奮了。
這個時候,我們得提提此時的春秋江湖局勢。
首先是周天子,天子是周頃王。這是剛即位不久的天子,這個時候的周王室已經窮得叮當響了。
史料記載,周頃王為了辦剛剛崩了的周襄王的喪事,居然派出一個叫毛國的內京畿諸侯國國君毛衛去魯國求取喪葬用品!
魯國人記錄這事時對王室的這種非禮行為非常不屑。
王室衰落成這個樣子,真是令人唏噓。
然後是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晉國當然仍舊是中原霸主,是眾諸侯之長,國君是晉靈公。
執政的是中軍元帥趙盾。
其盟國是齊國,國君為齊昭公;宋國,國君宋昭公;衛國,國君衛成公,陳國,國君陳共公;蔡國,國君蔡莊侯;曹國,國君曹共公;鄭國,國君鄭穆公;燕國,國君燕襄;許國,國君許昭公;邾國,國君邾文公;杞國,國君杞桓公。
此外還有一些滕國、小邾國等。陣勢相當強大,但很快,這個脆弱的中原聯盟便支離破碎了。
再是晉國的敵手,楚國和秦國。楚國此時的國君是楚穆王,這是一個弑殺了其父楚成王而當上的楚王。
楚穆王年輕有為,對晉國一直虎視眈眈,采取的是針鋒相對的強硬政策。
楚穆王一直想著與晉國幹一架,由此來決定誰是真正的江湖老大。
秦國國君是秦康公,秦康公本想著與晉國實現和平相處,以穩固秦國東部邊境,從而專心對西戎用兵。
但晉國在令狐突襲了一心示好的秦軍,終於使秦國拋棄了對晉國的幻想,從此與晉國真正死磕上了。
為了對付晉國,秦國與楚國實現了結盟。
最後是當時還沒有在春秋江湖露臉的吳國、越國、徐國等東夷南蠻等國,這樣的國家很多,舒國、六國、庸國、鍾離、巢國等等。
這些國家,此時的晉國是看不上的,因為太遙遠了,大多還在楚國的勢力範圍內。
晉國還有一大群敵人或者說是潛在的敵人,那便是戎狄部落。
這些部落,伊戎、潞戎等族與晉國還算友好,本來北方的翟國也是晉國的友好鄰邦。
翟國由於狐射姑流亡在那裏,所以近些年來對晉國的態度大變,可以說已經成了敵人。
其餘的戎狄部落,包括長狄、白狄、赤狄等等,許多雖然說是晉國的敵人,但實際上也正是晉國的勢力範圍內,隨時可以吞進肚裏的那種。
現在,由於晉國持續的內亂,晉國的敵人們開始蠢蠢欲動了。
如秦國,先是在公元前619年攻取了晉國的武城,然後見晉國內部混亂,開始謀求分化晉國的盟友。
史料記載,秦國居然派出大將白乙丙出使中原各國。
春秋第一次記錄了秦使白乙丙曾經出使魯國,而且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給魯國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秦使白乙丙既然到了魯國,那也一定是到過陳、蔡、鄭、衛、齊等國。
這是秦國為了戰略需要,在明知晉國是諸侯盟國的情況下,仍舊實行分化晉國的政策。
這樣的政策,極有可能是流亡在秦國為大夫的先蔑或者士會的主意!
由於秦國攻占了晉國的武城,趙盾當然也不肯示弱。公元前617年春,趙盾再次率軍襲擊了秦國,占領了秦國的少梁。
關於少梁、梁國,我們在講秦國風雲時講到過了,這是一個可憐的小國。
說它可憐,是因為它自取滅亡,最後於公元前624年被秦國所滅。
秦國一看晉國攻占了自己的少梁,於是,秦康公親自率軍再次報複,攻占了晉國的北征。
反正,這種攻占對方領地的事,這幾年時有發生,但對趙盾來講是苦不堪言。
除了秦國無休止的騷擾外,楚國也動了。
公元前618春,楚軍北上,向鄭國發動攻擊。
晉國中軍元帥趙盾得急報後親自率兵救鄭,他還聯合了魯、宋、衛、許四國軍隊,組成五國聯軍前去救鄭。
結果這種聯軍的效率實在太低了,等他們達到鄭國時,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
趙盾無奈撤軍,剛迴國,便又得到了陳國被楚軍侵略的求援信。
楚患不斷啊,但趙盾根本沒精力組織救陳的軍隊。於是,陳國投降楚國。
連魯國也受到了楚國的威脅,魯國雖然沒有公開投降楚國,但卻被迫與楚國保持聯係。
如果不是這個時候楚國內部也發生了大夫鬥宜生和仲歸生的叛亂事件,趙盾真的是應接不暇了。
但楚國的國君楚穆王很快便平定了叛亂,然後又出兵北上,這次的目標是宋國。
楚國與鄭國、陳國組成了三國聯軍討伐宋國。宋國怎麽抵得過?於是,宋國幹脆直接表示投降楚國。
不但秦、楚兩國連續給晉國的霸主地位發動強有力的挑戰,戎狄武裝也動了。
公元前618年夏,北狄武裝入侵齊國。
告急信又落到了趙盾的辦公桌上,趙盾真的要急死了。
很顯然,這個時候的國際局勢對晉國來講十分不利。
趙盾執政下的晉國,貌似已經江河日下,所謂的中原霸主已經成了紙老虎。
麵對秦、楚的步步緊逼,晉國的表現是步步後退,終於使眾小弟對晉國開始失望,紛紛叛離,投向楚國為首的南方諸侯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