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前麵我們說的,公子重耳終於收獲了這陣來自晉國國內的東風。雖然對於他們來講,這個代價是巨大的,畢竟狐突一直為重耳在努力,是重耳在國內的重要支持力量。


    現在狐突死了,狐毛、狐偃兩兄弟自然悲痛萬分。但正是狐突的死,讓晉國國內頓時凝聚起一股反對晉懷公、迎接重耳的巨大力量!


    狐突因為寧可身死也不願讓自己的兒子背叛自己的主人,不但為我們奉獻了“教子不二”的成語典故,也成為了曆代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大力推廣的典範人物。


    首先是重耳,後來即位成為晉文公後,為感念狐突對他的忠誠,不但厚葬狐突於其封邑內的少陽山,即今山西交城縣境內的馬鞍山,還立祠以祭祀。


    山西的馬鞍山又稱狐爺山,這個狐爺,可不是什麽狐狸爺爺的意思,而是指晉國大夫狐突!


    1700多年後,宋朝皇帝宋宣宗專門在山西清徐縣城西南的西馬峪村北修建了狐突廟,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狐突廟。後來,元朝對狐突廟進行修葺,對廟裏的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進行了彩漆。


    到了明代,狐突廟又擴建了獻殿。清代又擴建了山門、樂台以及鍾、鼓二樓,最終形成了一片東西寬30米、南北深75米、占地約2200平方米的重院建築,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意思的是,人們對於狐突的遭遇非常同情,祭祀狐突成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漸漸也有了些神話傳說。也即人們在長期祭祀狐突的過程中,使狐突逐漸被神化。


    最終確定讓狐突成為神仙的便是宋朝皇帝宋徽宗。這是一位除書法藝術舉世無雙外,還是一位愛好封神的皇帝,比如將關羽封為“崇寧真君”神,狐突則被宋徽宗封為“護國利應侯”!


    由於晉國一帶幹旱少雨,後來晚清時,山西巡撫曾國荃奏請清光緒帝在狐突封號前加“靈弼”二字,即“求雨普澤”之意,從而狐突搖身一變,從一位晉國大夫變成了雨神。


    好了,現在狐突卒了,這是晉懷公下得最臭的一招棋。這招棋一落子,遠在秦國的重耳就開始行動了。


    公元前636年1月底,秦穆公為自己這位已經62歲高齡的女婿配套了一支全副武裝且技戰素質超一流的秦軍,由秦國公子縶、原晉國大夫邳鄭之子邳豹率領,護送重耳越過黃河,直接向晉國進發。


    這個時候的重耳,可謂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短短數年,自己便從一名身無分文、差點餓死的流亡公子,變成了此時率領大軍、劍指國君寶座的領袖人物。


    重耳站在黃河岸邊,心情極其澎湃激蕩:晉國啊晉國,本公子終於迴來了。


    晉國就在眼前了,重耳有些著急,希望大家都快一點。迴頭一看,卻發現老仆壺叔大包小包地整理著許多東東,忙得不亦樂乎。


    原來,壺叔平日裏管著的是一行人的行李,這些行李裝著的都是坐席蚊帳、鍋碗瓢盆等生活器具,如今當然都殘舊不堪了。


    重耳見了,笑道:“壺叔,你做什麽啊,這些東西還要留著幹嘛,一迴到晉國,大家馬上便榮華富貴,要什麽沒什麽?扔了吧,都是一些破舊之物了。”


    說者無意,但聽者卻是心裏一動:公子今日能夠扔了這些陪伴了十多年的老物件,那我們這些追隨於他身邊的舊臣老友,豈不也是可能如此?


    狐偃是這麽想的,介子推也是這麽想的。狐偃對重耳說:“公子,前麵便是晉界了。現在的形勢對您來說是一片大好,內有晉國諸臣,外有秦國大兵。公子迴晉國後,應該是能夠順利奪得國君之位。臣心願已了,使命已成,再跟著公子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就請公子允許臣留在秦國吧。”


    重耳大驚,狐偃這可是自己的肱股之臣,最信任的舅舅,眼看成功在望,他怎麽生出此等離心呢?忙道:“重耳正想要與舅父共享榮華富貴,舅父何出此言?”


    狐偃也就直說了:“以前公子流亡諸侯,臣必然忠心追隨。但這些年下來,窮困潦倒,千辛萬苦,臣已是心力耗盡,就象這些坐席蚊帳、鍋碗瓢盆,留著也沒多大用了。”


    重耳終於聽出味道來了,滿臉羞慚,忙叫壺叔將這些物件舊事都裝上船。然後是連連向狐偃道歉,指天立地發誓道:“今日重耳迴國,如果忘了舅父的功勞,那便請上天不佑重耳,子孫後代無福!”


    旁邊的介子推聽了,心裏暗自歎氣,心想,公子此人怎麽樣,其實這19年來,大家都看得是清清楚楚。他就純粹是一個運氣好,除此之外,什麽也不是。所以,他雖然當時沒有說要離開重耳,但已是心生退意。尤其是當狐偃搞一出迫使重耳對著黃河盟誓後,看不起狐偃,更不想與狐偃這樣表功之徒為同僚。


    介子推認為重耳能夠迴國奪得君位是天意,但狐偃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所以認為狐偃實則是一個貪圖富貴之徒,自己不屑與之同朝,故心生退意。


    史料記載,介子推此後便不再與狐偃等人一起,他故意落在最後,渡過黃河後,他便不辭而別,直接迴到了老家!他的故事,我們後麵還要講。


    重耳在黃河邊以子孫後代向狐偃等人發誓,要與大家共享富貴,但後來呢?他殺了顛喆,燒死了介子推,還差點殺了魏犨!但似乎上天確實應驗給了重耳一個後代之禍: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