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如何,此時逐滅群公子是符合晉國眼前利益的。


    晉獻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國君,在他的任上,他必然要實現晉國的進一步強大。一個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對外征伐,擴張領土,掠奪人口與資源。血液裏流淌著百年來與戎狄之間戰火氣息的晉獻公,天生就是一個熱愛攻伐的主。


    一個熱愛攻伐戰爭的國君,如果不將國內的所有隱患都排除了,怎麽安心拓土擴疆?現在,群公子事件落下帷幕,晉獻公必須考慮的是曲沃這樣的大城問題。


    自己父親就是從曲沃打出來的,現在自己坐在了都城翼都,那會不會曲沃今後再上演這麽一個戲法呢?雖然不可能是哪支小宗,那會不會是某個其他的什麽勢力呢?


    在晉獻公看來,外部力量是難以侵占晉國的,因為晉國的地理位置太獨特了。向東,是巍巍太行山脈,向南,又是巍巍中條山,向西是呂梁山及黃河,向北是太嶽山及更北的恆山山脈。


    晉國正處於這些大山以及黃河、汾河這些大河所共同構築的天然盆地裏,臨汾盆地。


    如果沒有戰爭的威脅,比如沒有戎狄進犯,或者沒有列國諸侯攻伐吞並,或者幹脆戰爭永遠不來,那晉國正處於一塊風水寶地。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潛心發展,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富得冒油的諸侯國。


    但那隻是如果,春秋江湖,血腥著呢,你不去攻伐別人,別人也會來攻伐你。


    晉獻公眼睜睜看著中原大地上,東方大國齊國在齊桓公領導下掀起一波波氣壯山河的攻伐稱霸戰,還有南方的楚國到處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雲,西方大國秦國馳騁西陲盡掃西戎部落。


    英雄呐,咱老晉人哪點不比他們差?老晉人的曆史,本來就是沙場點兵蕩氣迴腸的戰鬥史。


    隻有走出去,晉獻公才能開始他的征伐之路。走出去之前,不將家裏的隱患消除了,哪裏放心得下?所以說,晉獻公的盡逐群公子之舉,雖然被定性為晉國曆史上最嚴重的錯誤之一,但放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他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他重用士蒍,並在士蒍的精心部署下解決了這個問題,士蒍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重用。晉獻公任命士蒍為大司空,交給他解決另一個隱患的重任,那就是前麵講過的曲沃問題。


    曲沃這樣的大城,無論誰在那裏,隻要據城而亂,都夠晉獻公喝一壺的。


    解決辦法就是在曲沃與翼城之間,再修一座規模超過曲沃的大城,然後將晉國都城遷去那裏即可。


    士蒍再次領命,經過整整一年多的努力,在曲沃和翼城之間,修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新城,絳城。晉獻公看著這個氣勢恢宏的絳城,他作出了遷都絳城的決定。


    遷都絳城是晉獻公在位時的又一個重要舉措!我們說過,曲沃與翼城相隔僅三十公裏,在其中間建立一座都城,完全可以實現都城對這兩地的直接管控。無論是曲沃,還是翼城,一舉一動盡在絳城的眼皮子底下!


    內部隱患終於全部得到消除,在國際關係上,晉獻公終於可以將周天子給予的權力給運用起來了。


    什麽權力?原來,公元前676年春,晉獻公即位晉國國君後不久,按規定需要到周天子那裏受封。於是,晉獻公便赴洛邑朝覲周天子。


    這次朝覲,不但使自己的地位得到當時天子周惠王的承認,而且周惠王重提了當初分封晉國以及先王周平王對於晉文侯的勉勵,鼓勵晉國忠於王室,為周王朝征伐四方,以討不遵。


    當然,當時周惠王還給予了晉獻公真他的賞賜,這個我們不去管了,反正賞賜的頂多也無非是一些酒杯祭器之類的。但周天子的勉勵卻是實質性的,也就是說,晉國擁有著與齊國一樣的權力:征伐四方,以討不遵。


    周王室雖然日漸衰落,但周天子並非個個是混蛋。周惠王敏銳地感覺到齊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了,一個過於強大的諸侯對於天子的威望來講是不利的。


    周天子需要培植另外一個諸侯,希望他快點強大起來,以抗衡齊國這樣強大的諸侯。這個諸侯是誰呢?


    秦國實在太遠了,楚國又不能視同姬姓血親的,更何況,楚國還僭越稱王呢。那隻能是同姓的晉國,晉國的國君,正是現在的晉獻公!


    公元前668年,晉獻公宣布將晉都城由翼城遷至絳城。從此,春秋江湖舞台的晉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以絳城為都城,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春秋風雲。


    剛遷到絳都不久的晉獻公,就盯上了虢國。對,晉國準備找虢國的晦氣了。為什麽是虢國呢?這裏有幾個原因,首先是曆史上的恩怨。


    前麵講過,晉國早在晉文侯在位時,就支持了周平王,而虢國支持的是另外一個周攜王。矛盾由此種下,晉文侯更是在襲殺了周攜王後,使虢國頓時失去了所謂的正統天子的庇護,從此對晉國是如同血海般的深仇大恨。


    到後來,曲沃桓叔、曲沃莊伯和曲沃武公數次攻下晉國公族大宗的翼城,但總是功虧一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周天子的反對。而主要反對的聲音來自當時擔任周王朝卿士的虢公,也正是這個虢公,數次率王師及虢軍、諸侯聯軍來教訓曲沃。


    當時的曲沃隻能是忍氣吞聲,無可奈何地看著翼城這隻煮熟的鴨子一次次飛走。


    尤其是曲沃莊伯那一次,本來已經取得了周天子的支持,當時甚至還派出王師來支持曲沃,也再次占領了翼城。結果就是這個虢公使了陰招,使周天子立即反悔,轉而支持翼城。


    晉國與虢國的矛盾根本沒法調和,但虢國當時國力強大,多次率諸侯教訓晉國,晉國一次次忍氣吞聲。


    然後是群公子事件中,雖然晉獻公消滅了絕大多數的群公子,但仍有幾個漏網之魚突圍而逃到了虢國。虢國人對他們還挺客氣。這是晉獻公的一塊心病,斬草必須除根。


    長遠的考慮則是虢國正處於晉國南邊,當時分為北、南兩虢國,實質上是同一個虢國,北虢國是依附於南虢國的。


    晉軍要進入中原,必然要經過虢國。也就是說,虢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他是晉國進軍中原的一隻攔路虎,從戰略層麵考慮,虢國必須除去。


    公元前668年,晉獻公親率晉軍討伐虢國。結果,信心滿滿的晉獻公卻遭受到了敗績。


    原來,虢國並非弱旅,不但南北兩個虢國緊緊相聯,虢國北邊還有一個虞國,晉軍如果南下中條山進攻虢國,必須要借道虞國。


    虢國作為當時周王朝的卿士諸侯,與虞國本就同為姬姓,並且結成聯盟。所以晉軍向虢國進發,必須繞道虞國,而繞道虞國則必須沿山道通行,戰車等很難通過。


    結果,晉軍到達虢國時就是一支輕裝且疲憊的部隊,而且,虢國早就從虞國處得到了晉軍來犯的情報,怎麽打得過虢國?史料記載,晉獻公討伐虢國,落敗而歸。


    晉獻公哪裏肯咽下這口氣?第二年,重新整頓兵馬的晉獻公再次討伐虢國。


    這一次,大司空士蒍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對晉獻公道:“主公,虢國當然要討伐,但現在我們師出之名還不夠,尤其是虢國實力較強,內部也團結。我們還是要等等,時機出現,再伐不遲。依臣之見,眼下我們晉國還是先吞並幾個小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