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東方
教育不僅是教育,讀書也不隻是讀書。
其中也蘊含了經濟、民生、戰爭、秩序、生命、人生、善惡、是非、理想等等。
道理往往都是相通的。
上官謹言抵達白石鎮的時候,張銘舒也得到消息,從北山穀出來,趕過來迎接。
上官謹言一行人抵達白石鎮時,天色已晚,但鎮上依舊燈火通明。張銘舒站在鎮口,身後是一排排整齊的屋舍,炊煙嫋嫋,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上官先生,歡迎光臨白石鎮。”張銘舒迎上前,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上官謹言迴以禮節:“張家主,久仰大名,今日得見,榮幸之至。”
今日一見,果然傳聞還是簡單了。傳說之中,這位張家主是當初傾天監秘密在皇宮內培養的,“家主眼中星辰浩瀚如海啊。”
七階大儒境看四階星元境的術士,張銘舒的實力被上官謹言看出了不少底牌。例如體內的法力,以及數量超多的星子。
張銘舒已經離開冷宮五十多年了,而且王都都被蠻族和偽康國占據多年,再經過最後的大決戰,司州城落下之後,曾經的所有痕跡,都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外界都不知道怎麽傳言張銘舒的出身和手段的。結合他走的是術士途徑,並且星教一直在明裏暗裏扶持,已經有不少人認為,張銘舒就是監正和傾天監當初培養的重要棋子了。
兩人握手,張銘舒引路上官謹言一行人進入鎮內。一路上,張銘舒簡單介紹了白石鎮的情況,上官謹言邊聽邊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賞。
這裏是張家起家的地方,上官先生想要先過來看一看,也沒有什麽。而且,張翕也已經帶人趕過來迎接了。
在上官謹言看來,張家的核心價值觀還是在張銘舒身上,心氣神與核心傳承,都必須從這個老家主身上,眼神出去的。
“張家主,貴鎮的治理頗有成效,值得我們學習。”上官謹言說。
張銘舒擺了擺手:“上官家主過獎了,我們也隻是盡力而為。”
他們來到白石莊,這裏已經擺好了宴席,準備為上官家的人接風洗塵。張銘舒宴請上官謹言等人入座,眾人邊吃邊聊。
接下來,張銘舒與上官家五兄弟,不斷深入話題,秉燭夜談。宴席撤下去之後,上官家的其餘人都到客房休息。
張銘舒與趙孝傑一起,要與上官謹言五兄弟,準備繼續暢談。
趙孝傑先與張銘舒私下提及一事,“兄弟,我感覺身上的魔靈,對於我的身體侵蝕得越來越嚴重了。尤其是在離開你之後,失控的感覺,如影隨形。”
趙孝傑一臉疲憊。
不隻是因為趕了一路,再加上在南方的時候,聽聞趙思琪身故的事情,而且,他同樣在一直抵抗著魔靈對他意誌與意識的侵蝕。
這種影響,越來越嚴重了。
“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被自己控製了。”
張銘舒聽完趙孝傑的話,眉頭緊鎖,他知道魔靈的侵蝕不是小事,隻是他自己身上擁有《命書》,對於這種影響,完全可以忽略,所以,並沒有讓他重視起來。
而且,就算是傾天監與星教,研究和運用魔靈的力量那麽多年,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一旦魔靈的宿主失控的,那就隻能對其身上的魔靈進行迴收了。
以前還有【伏魔殿】在,魔靈還可以重新投入進去,淨化之後,再反複使用。可是,原來的宿主呢?很大可能已經出事了,不在了。
趙孝傑苦笑:“這魔靈就像是個不定時的炸彈,我真擔心哪天會徹底失控。”
他的眼神裏,蒼老了許多,疲憊了許多。
張銘舒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太擔心。很多問題,都是因為他們太過於憂慮,才被製造出來的。”
凡人終有一死。張銘舒在自己心底默默說了這一句。
在趙思琪不得不麵對死亡的時候,他重新理解了這句話。監正臨走前給他留下的第一句重要的話。
生老病死,是世間最常見的事情了。
這時,上官謹言敲了敲門,走了進來:“張家主,趙先生,不知是否方便繼續我們之前的話題?”
他們的家眷已經安頓好了。
張銘舒點頭:“當然,上官先生請坐。”
上官謹言坐下後,直接切入正題:“張家主,我們上官家對於你提及的,在新海書院下,設立農學院的項目,非常認可。”
“民以食為天,”上官諱言立即跟上,“農事是百姓吃飯的重要基礎。農桑關乎衣食。我可以專門負責這個項目。”
提升育種的成功率,挑選更合適的品種,加以培養,還有防止病變等問題,都是十分關鍵的事情。並不是今年豐收的稻種、麥種,下一年就一定不會出事。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提前預防的。
這也是張家雖然也同樣會跟其他地方一樣,遭受各種天災,但是因為他們的各種準備,冗餘存在,抵消了部分天災人禍的影響。
在地方基層治理方麵,張家從一開始,為了治理流民問題,所設立的考察期製度,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如今張家擴張之後,又需要麵臨許多新的問題。
“或許我們的合作,可以共同尋找解決之道。”
張銘舒聽完上官謹言的話,點了點頭:“上官先生所言極是,農事的確是國之根本。我們張家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農事效率,確保糧食安全。”
上官諱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們上官家在農業方麵也有些獨到的見解,比如利用天時地利,調整種植結構,以及推廣一些耐旱、耐澇的作物品種。”
上官諱言就是比較重視農事的書生。
趙孝傑雖然疲憊,但聽到這些,也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向,我們張家在東海郡的農田,也經常受到天氣的影響。”
如果借助修士、術士和書生三途徑的能力,來針對性改善的話,成功的難度或許不會太難。
他們又繼續討論了許多問題。包括對於天下諸侯的分析,對於未來天下一統可能性的討論。
上官家也提及,各地的書院與書生們,與各家諸侯之間的矛盾與裂痕。希望張家在這方麵,為他們提供庇護,他們不願意在這件事上出麵。
天亮了,張翕他們還沒有抵達,但是,白石鎮卻迎來了其他的客人。
公孫家來人了,歐陽家來人了,南宮家來人了,神秘的東方家,居然也來人了,他們都是來看上官家的。
“見過上官先生。”來的人不多,但是,每一個的實力都很強,基本都是六階起步,都來了七階的代表。
“有勞公孫先生過來,帶我問公孫半聖安。”
公孫家雖然與張家有不少合作,但是這次來的人,張銘舒並不認識,而且,同他們的對話裏,張銘舒知道了,公孫家是擁有半聖的家族,難怪可以從北邊一直往南遷移。
雖然說,半聖都住在上麵,基本已經脫離了家族。
“辛苦歐陽先生,諸葛先生。”直到上官謹言與他們見禮完畢,張銘舒才知道,諸葛家的人,居然也低調跟在他們中間。
按理說,諸葛家距離這裏也不遠,甚至可以算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之間,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這麽隱藏身份過來的。
是不是還有什麽隱秘在呢?
“南宮姑姑。”上官謹言五兄弟,一齊對一個美婦人行禮。
“不用多禮,我與他們都不一樣。”剩下的東方家的人打斷了上官謹言的話,“他們都曾經是你祖父的學生,受到過他的教導,而我們家沒有這些關係。”
東方家的人繼續說:“我知道你們都不願意參與文道之爭,所以,我過來是因為另外的事情的。”
“慕容家違反了當初的約定和禁令,所以,我們已經共同決定,將慕容家驅逐出青州城了。張家接納你們的條件便是,要為此出兵,”他轉頭看向張銘舒,“張家主,你可願意接受這個條件。”
張銘舒對於這些信息,都還是懵的。這樣的事情,居然也需要拉上自己家嗎?也對,環繞著青州城可能出現的區域,張家的確是在某個環上麵的位置。
難怪之前諸葛家寧願讓出那麽多區域,將整個五蓮山脈都讓給張家。甚至一直拖延著,就是圍而不打。那種糾結的行為和心態,原來是有這些隱情在啊。
教育不僅是教育,讀書也不隻是讀書。
其中也蘊含了經濟、民生、戰爭、秩序、生命、人生、善惡、是非、理想等等。
道理往往都是相通的。
上官謹言抵達白石鎮的時候,張銘舒也得到消息,從北山穀出來,趕過來迎接。
上官謹言一行人抵達白石鎮時,天色已晚,但鎮上依舊燈火通明。張銘舒站在鎮口,身後是一排排整齊的屋舍,炊煙嫋嫋,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上官先生,歡迎光臨白石鎮。”張銘舒迎上前,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上官謹言迴以禮節:“張家主,久仰大名,今日得見,榮幸之至。”
今日一見,果然傳聞還是簡單了。傳說之中,這位張家主是當初傾天監秘密在皇宮內培養的,“家主眼中星辰浩瀚如海啊。”
七階大儒境看四階星元境的術士,張銘舒的實力被上官謹言看出了不少底牌。例如體內的法力,以及數量超多的星子。
張銘舒已經離開冷宮五十多年了,而且王都都被蠻族和偽康國占據多年,再經過最後的大決戰,司州城落下之後,曾經的所有痕跡,都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外界都不知道怎麽傳言張銘舒的出身和手段的。結合他走的是術士途徑,並且星教一直在明裏暗裏扶持,已經有不少人認為,張銘舒就是監正和傾天監當初培養的重要棋子了。
兩人握手,張銘舒引路上官謹言一行人進入鎮內。一路上,張銘舒簡單介紹了白石鎮的情況,上官謹言邊聽邊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賞。
這裏是張家起家的地方,上官先生想要先過來看一看,也沒有什麽。而且,張翕也已經帶人趕過來迎接了。
在上官謹言看來,張家的核心價值觀還是在張銘舒身上,心氣神與核心傳承,都必須從這個老家主身上,眼神出去的。
“張家主,貴鎮的治理頗有成效,值得我們學習。”上官謹言說。
張銘舒擺了擺手:“上官家主過獎了,我們也隻是盡力而為。”
他們來到白石莊,這裏已經擺好了宴席,準備為上官家的人接風洗塵。張銘舒宴請上官謹言等人入座,眾人邊吃邊聊。
接下來,張銘舒與上官家五兄弟,不斷深入話題,秉燭夜談。宴席撤下去之後,上官家的其餘人都到客房休息。
張銘舒與趙孝傑一起,要與上官謹言五兄弟,準備繼續暢談。
趙孝傑先與張銘舒私下提及一事,“兄弟,我感覺身上的魔靈,對於我的身體侵蝕得越來越嚴重了。尤其是在離開你之後,失控的感覺,如影隨形。”
趙孝傑一臉疲憊。
不隻是因為趕了一路,再加上在南方的時候,聽聞趙思琪身故的事情,而且,他同樣在一直抵抗著魔靈對他意誌與意識的侵蝕。
這種影響,越來越嚴重了。
“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被自己控製了。”
張銘舒聽完趙孝傑的話,眉頭緊鎖,他知道魔靈的侵蝕不是小事,隻是他自己身上擁有《命書》,對於這種影響,完全可以忽略,所以,並沒有讓他重視起來。
而且,就算是傾天監與星教,研究和運用魔靈的力量那麽多年,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一旦魔靈的宿主失控的,那就隻能對其身上的魔靈進行迴收了。
以前還有【伏魔殿】在,魔靈還可以重新投入進去,淨化之後,再反複使用。可是,原來的宿主呢?很大可能已經出事了,不在了。
趙孝傑苦笑:“這魔靈就像是個不定時的炸彈,我真擔心哪天會徹底失控。”
他的眼神裏,蒼老了許多,疲憊了許多。
張銘舒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太擔心。很多問題,都是因為他們太過於憂慮,才被製造出來的。”
凡人終有一死。張銘舒在自己心底默默說了這一句。
在趙思琪不得不麵對死亡的時候,他重新理解了這句話。監正臨走前給他留下的第一句重要的話。
生老病死,是世間最常見的事情了。
這時,上官謹言敲了敲門,走了進來:“張家主,趙先生,不知是否方便繼續我們之前的話題?”
他們的家眷已經安頓好了。
張銘舒點頭:“當然,上官先生請坐。”
上官謹言坐下後,直接切入正題:“張家主,我們上官家對於你提及的,在新海書院下,設立農學院的項目,非常認可。”
“民以食為天,”上官諱言立即跟上,“農事是百姓吃飯的重要基礎。農桑關乎衣食。我可以專門負責這個項目。”
提升育種的成功率,挑選更合適的品種,加以培養,還有防止病變等問題,都是十分關鍵的事情。並不是今年豐收的稻種、麥種,下一年就一定不會出事。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提前預防的。
這也是張家雖然也同樣會跟其他地方一樣,遭受各種天災,但是因為他們的各種準備,冗餘存在,抵消了部分天災人禍的影響。
在地方基層治理方麵,張家從一開始,為了治理流民問題,所設立的考察期製度,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如今張家擴張之後,又需要麵臨許多新的問題。
“或許我們的合作,可以共同尋找解決之道。”
張銘舒聽完上官謹言的話,點了點頭:“上官先生所言極是,農事的確是國之根本。我們張家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農事效率,確保糧食安全。”
上官諱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們上官家在農業方麵也有些獨到的見解,比如利用天時地利,調整種植結構,以及推廣一些耐旱、耐澇的作物品種。”
上官諱言就是比較重視農事的書生。
趙孝傑雖然疲憊,但聽到這些,也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向,我們張家在東海郡的農田,也經常受到天氣的影響。”
如果借助修士、術士和書生三途徑的能力,來針對性改善的話,成功的難度或許不會太難。
他們又繼續討論了許多問題。包括對於天下諸侯的分析,對於未來天下一統可能性的討論。
上官家也提及,各地的書院與書生們,與各家諸侯之間的矛盾與裂痕。希望張家在這方麵,為他們提供庇護,他們不願意在這件事上出麵。
天亮了,張翕他們還沒有抵達,但是,白石鎮卻迎來了其他的客人。
公孫家來人了,歐陽家來人了,南宮家來人了,神秘的東方家,居然也來人了,他們都是來看上官家的。
“見過上官先生。”來的人不多,但是,每一個的實力都很強,基本都是六階起步,都來了七階的代表。
“有勞公孫先生過來,帶我問公孫半聖安。”
公孫家雖然與張家有不少合作,但是這次來的人,張銘舒並不認識,而且,同他們的對話裏,張銘舒知道了,公孫家是擁有半聖的家族,難怪可以從北邊一直往南遷移。
雖然說,半聖都住在上麵,基本已經脫離了家族。
“辛苦歐陽先生,諸葛先生。”直到上官謹言與他們見禮完畢,張銘舒才知道,諸葛家的人,居然也低調跟在他們中間。
按理說,諸葛家距離這裏也不遠,甚至可以算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之間,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這麽隱藏身份過來的。
是不是還有什麽隱秘在呢?
“南宮姑姑。”上官謹言五兄弟,一齊對一個美婦人行禮。
“不用多禮,我與他們都不一樣。”剩下的東方家的人打斷了上官謹言的話,“他們都曾經是你祖父的學生,受到過他的教導,而我們家沒有這些關係。”
東方家的人繼續說:“我知道你們都不願意參與文道之爭,所以,我過來是因為另外的事情的。”
“慕容家違反了當初的約定和禁令,所以,我們已經共同決定,將慕容家驅逐出青州城了。張家接納你們的條件便是,要為此出兵,”他轉頭看向張銘舒,“張家主,你可願意接受這個條件。”
張銘舒對於這些信息,都還是懵的。這樣的事情,居然也需要拉上自己家嗎?也對,環繞著青州城可能出現的區域,張家的確是在某個環上麵的位置。
難怪之前諸葛家寧願讓出那麽多區域,將整個五蓮山脈都讓給張家。甚至一直拖延著,就是圍而不打。那種糾結的行為和心態,原來是有這些隱情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