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盤點


    張銘舒將冷修陽安排迴來,擔任總教頭,就在白石鎮這邊教導年輕人。


    雖然會讓他積攢人脈與威望,不過,看看上一任總教頭任遠,就可以知道,這份威望在張家的現有體係之下,並不能帶來多少威脅。


    風險在可控範圍之內,任何決策,都是存在風險的。


    溫新榮與溫勳榮兄弟倆重建的溫家、黃臨概與黃臨當重建的黃家;


    施北酣、施北鹿等施家的人,陸續遷移過來,聚落而成的施家;


    白書平、白書華等人所在的白家;


    韓敢、韓淵父子的韓家;


    展寧、展鷹父子的展家;


    章嶺冪、章少庭所在的上章鎮章家,與章峰幕、章少慶所在的下章鎮章家;


    陳峻熙與陳峻絡兄弟的陳家;


    海曲縣的童家鎮童家、臥龍鎮龍家;


    懷仁縣午家鎮午家、安慕遠所在的安家;


    黃南振的黃家、關南興的關家;


    孟朗越等孟家子弟,依然是東關孟家的人,這麽多年了,孟家的底蘊深厚,但是,卻沒有擴張的意思。不過,在張翕當上家主之後,孟家也有了分出一支,到灌雲縣開枝散葉的計劃了。


    孟家的新任家主是孟秋妍的哥哥孟青彥。


    柳坑的柳家,現任家主還是柳修霖,不過按照柳家的老傳統,家主基本就要去準備閉關突破了。當年的柳韻就是這樣的安排。


    如今返虛境的柳韻,已經很少出麵了。這些都是柳家的底蘊所在啊。張家擋在外麵,外界根本威脅不到柳家。


    大柳樹的布局還是很嚴密的。


    柳家沒有少家主的傳統,也沒有所謂的嫡係傳承,都是從後輩子弟裏麵,選拔優秀的人才上位的。所以,新的代理家主,是結丹境修士——柳明。


    石橋鎮的朱家,朱堅成閉關突破失敗,身隕道消之後,朱堅楨成為了新的家主。


    原先家族最有潛力的朱奇墨戰死之後,朱明霆等子弟也是迅速脫穎而出,朱明霆如今已經被確定為下一代的家主了。


    旁係上位當家,內部的動蕩肯定是不小的。而朱堅楨又不是一個擅長權謀的家主,根本無法很好的服眾。


    內部的利益糾葛之下,嚴重影響到了他自己的修行,他早就想做甩手掌櫃了。既然朱明霆的實力最強,並且一直追隨在家主身邊,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灌雲縣的冷家莊,青蓮鎮、青雲鎮、青陽鎮、青溪鎮,等地,又進行了撤並。


    當初為了扶持部分新勢力,拆了許多小鎮,像四青之地一樣,可以撤並不少。


    不過,上麵插手,也是為了避免下麵直接動刀兵,廝殺損失整體的實力。


    可是,矛盾並沒有被化解。


    孫承平與孫東魚父子的孫家、陳高達與陳艾凡父子的陳家、周文軒與周明麓父子的周家等;


    幾經波折之後,丁氏身後的丁家,也被張翕安排到海曲縣來了。與童家和龍家做鄰居。


    還有範若華身後的範家,也從古燕國秘境中,遷出來了一部分族人,落戶在五蓮縣,負責幫助張家馴獸。


    還有之前從懷仁縣遷出來的一範二林三田四王、墨、曾、鍾、方、葉等家族,雖然也衰弱過,但是,渡過了陣痛期之後,逐步融入到張家的氛圍之中。


    如今,他們也逐漸發展起來,培養出了新一代,也嚐試著送到海寧城,送到新家主與少家主身邊去做事。


    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之後,趙孝傑也終於從南方傳來了好消息。


    借著蕭郡主,以及司天滎的麵子,以及推薦信,趙孝傑去南方,請來了上官老先生,一位大儒境的高人,同時還帶來了上官家的一個小分支,以及在準備北上前來張家了。


    張家這邊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新建書院的工作。五縣隻有一個實力不強的縣學,肯定是不夠用的。而且,縣學還不具備溝通和連接【太學宮】力量的資格。


    那樣的話,實在是太被動了。隨著亂世格局逐步穩定之後,即使邊界間還常有摩擦,小股的戰鬥經常發生。


    不過,三個國家之間,都有相對穩定的區域,在各自朝堂無法完全掌控的情況下,各地的書院更加興盛了。


    科考和晉階,已經徹底脫離了政權的掌控。


    各大世家與各地書院的親密聯手之下,變得勢大難製。


    徹底尾大不掉了。


    張銘舒決定自己家建立一個書院,就叫【新海書院】,地點就定在朐山的山腳下,與海寧城相伴。


    附近有郯城那邊的東海郡學,曾經有過的書院遺址,北邊有蘭陵書院,近的有朐山書院,幾乎已經找不到了。叫東海書院也不合適。


    而白石書院,又已經被其他地方給提前建立了。


    琅琊書院的名號,被王氏在南邊重建了。


    張家又想保留懷仁縣學,所以,也不合適叫懷仁書院了。


    最後,由張銘舒拍板叫新海書院。


    請來的上官家大儒,叫做上官謹言,大儒境的老書生。


    他們這一支從上官家分出來,一共兄弟五個。都是書生。戰力有限,境界和學術都很不錯。


    四個弟弟都是【學士境】的書生,也都是老學究了。分別是上官諾言、上官諱言、上官誓言、上官諫言。


    最年輕的上官諫言出生的時候,聖統帝還沒有登基呢。


    如今都聖統五十四年了。


    兄弟五人,還有一位母親在世,下麵兒孫兩輩,加起來也有幾十人。這麽一大家子人,要從南方北上,需要打通沿途的關節。


    趙孝傑先傳信迴來,他在南邊,請九江太守李銘英出手幫忙,可以一路通關到大江以北。


    渡過大江之後,就需要張家自己出力了。


    九江郡往北是廬江郡,渡江後可以選擇淮南郡、臨淮郡、淮陽郡等路線,不過,趙孝傑最終還是建議,再走廣陵郡,借道韓氏的地盤。


    上官家的背後,是古楚國秘境內的主家,真正是上官大族。不過,那裏麵的人,很少出力。反而是外麵的上官家發展得不錯。


    不過,沒有了主家的約束,外麵的上官家各個分支之間,並不團結。


    這一年,張家也接連收到了不少噩耗。曾經為家族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兩位老靈植師——老陸和老羅,在秋日裏攜手駕鶴西去了。


    然後是關南興的父親,關九侗,那個流民出身的武夫,隨著張家征戰半生,沒有死在戰場上,但是,卻在最近,殞命於一場緝盜的臨時行動裏。


    身上的傷病是部分原因,導致他的實力在不斷下滑。化勁歸元境的戰力,發揮不出一半。在帶隊圍剿一夥進入海寧縣的盜匪的時候,戰死在一處山林裏。


    冬天的時候,有接到了孟家的消息,孟元德、孟陽德、孟高德,這三位曾經出手幫助張家的老書生,年紀最大的孟元德,今年也離世了。


    這兩年,似乎隨著趙思琪的離去,整個張家範圍內,都陷入到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更新迭代的過程裏。


    而張銘舒,卻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漫無目的的,巡視著北山穀。


    與張無雙商量著哪裏可能出現漏洞,父女兩人親自修改起來。


    他雖然狀態很不好,不過,也依然在堅持做事。


    而家族的事務,已經很少會來煩擾到他了。


    張翕已經逐漸適應了新的角色。家族的事務有兒子張焉樺在幫他解決著,真正讓他感覺到心累的是,幾個夫人和妾室都匯聚到一起了,其中的摩擦也多了。


    每天都能夠給他變著新的花樣出來,讓他一個頭兩個大。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深刻體會到,妻妾並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他隻有一招雙修功法,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如果,丁氏不總是來找事情的話,張翕相信自己的生活會幸福很多。


    聖統五十四年,各地依然無法平靜,除了不斷爆發的盜匪還有動亂,各個家族之間的競爭與戰鬥,也在不斷加劇。


    之前的大戰,吸走了大部分的戰力,如今大型的戰事結束了,各家的主力迴歸了,之前十幾年所積累下來的矛盾,就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


    地方上的爭鬥不停,像韓氏,一邊在惡龍潭秘境參戰,一邊也驅使著附庸的小家族,在家族的邊界區域,不斷挑動下麵的矛盾。


    爭鬥從未停止。


    也有家族的人在背後勾結盜匪,有的是為了自己在家族內部的爭鬥上位,有的則是為了借盜匪山賊的手,消耗對手的力量。


    上層到朝堂上的爭鬥也同樣激烈,暗流洶湧。


    趙王為了科考的名額問題,與書院以及各大世家,又大鬧了一場。在冬月的大朝會上搞得不歡而散。


    聽說,西邊秦家在與來自西域的入侵者交戰,之前駐紮在司州附近的大軍,已經在往西調動了。


    但是,動靜最大的,卻是南邊。鏞國出現了多場叛亂。已經爆發了大半年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情況下,鏞國的朝堂混亂不堪,新來的金檜貫一派,與其他幾派之間的利益爭奪,已經白日化了。


    從高層蔓延到地方,各個派係之間已經明刀明槍在爭奪了。而司馬雙火卻緩和不了局勢。


    上官謹言一家,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前預判到了即將到來的暴風雨,果斷答應了張家的邀請,舉家北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仙命書:家族修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烽茫閉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烽茫閉路並收藏玄仙命書:家族修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