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殺襄國國君者,襄國人也
對話千古,我長生的秘密被曝光了 作者:天行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炎王齊想不明白怎麽迴事,趕忙拉著荀虞的手臂走到帳篷內,疑惑問道:“先生快說說,為何大局已定。”
荀虞歎了口氣,感歎道:“倒行逆施,獨斷朝綱。”
“襄國國君之亡,亡在不得人心。”
“此人心,既是天下諸侯之心,亦是襄國百姓之心。”
炎王齊聞言,若有所思。
得人心。
得民心。
順民意。
荀虞教導了他很多年。
他也一直按照荀虞的教導來,確實受益匪淺。
尤其是這幾年,內連貴族,外結諸侯,再次體會到了順民意,得民心的含義。
但.......
炎王齊思量道:“先生說襄國國君倒行逆施,獨斷朝綱,孤倒是能夠理解。”
“襄國這些年兼並各國,不講仁義,隻用武力,天下諸侯多恨之,懼之。”
“他出征在外,依舊把持朝中事務,不曾放權給諸侯王室,乃是獨斷之事。”
“可若說襄國國君在內不得人心,孤卻並不理解。”
“自襄國國君開疆拓土以來,分封公卿眾多,這些公卿多以軍功得以晉升,乃是受惠於襄國國君。”
“他們如何會不愛襄國國君?”
荀虞歎了口氣。
他目光深邃,凝視炎王齊的眼睛,鄭重問道:“君上當真以為,他們會愛襄國國君?”
“這?”
炎王齊本來挺自信。
我為君王,賞賜臣子,給了他們榮華富貴,他們怎麽可能不感恩戴德。
但被荀虞再次詢問,炎王齊倒是開始不自信了。
他低眉垂首,認真思量自己到底哪裏猜錯了。
按理來說,自己的分析並無問題。
這些貴族以軍功起家,都是襄國國君提拔起來。
他們沒道理去恨襄國國君。
那麽,自己錯在哪裏?
炎王齊思量片刻,奈何實在是想不明白。
他微微搖頭,不解道:“孤還是想不明白。”
荀虞意味深長道:“君上隻看到襄國多了很多因軍功受封的貴族公卿,可曾了解過,有多少貴族公卿又因此丟了腦袋,全族遭災。”
“這,孤並沒有注意過。”
炎王齊認真思考,最終搖了搖頭。
他確實沒有關注這點小事。
畢竟炎國之中,也不乏因為各種命令沒有做好受到處罰的諸侯。
雖然炎王齊並不會動輒殺人,但他還真記不住有多少貴族被自己懲罰。
荀虞鄭重道:“十之二三!”
“僅過去三年,襄國國內因軍事調度不能讓襄國國君滿意,而受到懲戒的大夫就有十九位,其中被砍了腦袋的有六位,全族被貶的有三位,其他諸侯無不是貶官降職。”
“嘶~~~”
炎王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道:“怎麽會有如此之多?”
大夫可不是普通的貴族。
這都是有封地,有實權,有軍事力量的高級貴族。
短短三年,就有這麽多大夫受到酷刑,炎王齊也不由頭皮發麻。
他登基二十多年,至今懲罰的大夫也不過如此吧。
而且從未行過滅族之事。
荀虞道:“襄國國君做事急躁,動輒不滿意便會對手下官員貴族進行訓斥,施以懲戒。”
“尤其是在軍事政務上的事情,更是不得拖延半分。”
“凡有拖延,不問原因,先行懲戒。”
“他卻沒有想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非天道,豈能萬事順心。”
“很多貴族公事或有拖延,但卻並非他們的原因。”
“如五年前,襄國有一大夫,其名薛唐。”
“薛唐素有仁德之名,做事有理有法,治下百姓安寧。”
“襄國國君曾派遣使者前往薛唐處催征軍糧。”
“薛唐應了下來,奈何天公不作美,當年大旱,百姓大多顆粒無收。”
“有感於百姓艱難,若是逼迫百姓按照曾經的約定上繳軍糧,不知多少人要賣兒賣女,甚至就此餓死。”
“薛唐壓下了征收的軍令,從自家與諸多貴族借來的部分軍糧前往國都。”
“可到了國都,襄國國君以薛唐違抗軍令,擅自更改聖意為由,將之當街斬首。”
“因為其所欠數額巨大,家族也受到牽連,被盡數貶為奴隸。”
“所幸薛唐素來仁德,有義士多受其恩惠,感慨仁義之士不當受此羞辱,帶著薛唐的子女逃離了襄國。”
“襄國國君不問緣由,對手下諸侯貴族動輒訓斥,懲戒,人人活在高壓恐怖之下。”
“君不君,臣不臣,哪來半點恩義可言?”
“襄國之貴族,畏懼襄國國君,多於感恩。”
“如此上下離心離德,豈有不敗之理?”
炎王齊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他雖是君主,也不禁感到襄國國君做得有些過分,甚至沒有人性。
薛唐愛民本是善舉,卻得到這樣的對待。
這讓天下百姓怎麽看?
這讓襄國的貴族怎麽看?
荀虞繼續道:“自從襄國國君登基以來,連年征戰,連年擴土。”
“襄國國力有限,將有限的民力用於征戰,便不可避免影響生產,生活。”
“這些年,襄國百姓得到了什麽?”
“家家戶戶添新墳,田間土地多荒蕪。”
“年年征戰,錢糧從哪裏來?”
“還不是從襄國百姓身上加稅。”
“這些年襄國加了多少賦稅?”
“每次大戰,必加稅一次。”
“以往還有貴族憐憫百姓,知曉百姓生活困頓,盡可能地給百姓減輕負擔,以防百姓逃亡。”
“可自從薛唐之後,哪還有貴族敢去憐惜百姓?”
“而今的襄國,朝廷與百姓離心離德,互相敵視,已是到了百姓視官員為仇寇的地步,豈有不敗之理。”
炎王齊歎了口氣,連連點頭。
這麽說,襄國的百姓確實慘。
他是君主,豈能不知國家的財源何等重要。
襄國不似炎國,並未進行稅製改革,依舊采用曾經的人頭稅形式。
平靜祥和的年景倒也罷了。
一旦國家進行大型工程,或者對外戰爭,這都是需要用錢用人的大事。
錢從哪裏來?
當然是從百姓身上強行奪來。
襄國征戰二十多年,百姓便要多負擔二十多年的軍事重稅!
如果襄國能用擴張的土地反哺襄國百姓,倒也罷了。
可這些土地襄國至今沒有有效管理。
國雖大,不曾有效開發的土地,便不是國家的土地。
民雖多,不曾妥善管理的百姓,便不是國家的百姓。
襄國之強,外強中幹。
炎王齊大致明白了荀虞意思,但仔細想了想,依舊緊皺眉頭。
他思量道:“先生說得雖然有理,但卻忽視了一件事。”
“襄國國君有得道高人庇佑,又有那不知名的吃人怪物軍團。”
“如此強大的力量,便是我們也未必敵得過他,更何況襄國那些貴族。”
“不能解決襄國國君的那些供奉,以及吃人的怪物,怎麽可能滅亡他。”
荀虞眯著眼睛,目光如同利刃一般,刺入炎王齊的內心。
他抿著雙唇,冷酷道:“殺襄國國君者,襄國人也。”
“何須我們親自動手。”
“啊~~”
炎王齊目瞪口呆,有些不知所措。
殺襄國國君,襄國人也?
這......
荀虞並未賣關子,直接說出自己的謀劃。
他昂首挺胸,神情肅穆,語氣凝重道:“君上需要行三事。”
“做完這三事,襄國國君必亡。”
“還請先生教我。”
炎王齊挺身拜道,神情肅穆,心情並未感到喜悅,反而有些傷感,有些憂慮。
殺襄國國君者,襄國人也!
對君主而言,這是何等殘酷之事。
今日發生在襄國國君身上,他日是否有可能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炎王齊不知道,但他心裏多了幾分警惕,幾分畏懼。
民意,可順,不可逆啊。
荀虞歎了口氣,感歎道:“倒行逆施,獨斷朝綱。”
“襄國國君之亡,亡在不得人心。”
“此人心,既是天下諸侯之心,亦是襄國百姓之心。”
炎王齊聞言,若有所思。
得人心。
得民心。
順民意。
荀虞教導了他很多年。
他也一直按照荀虞的教導來,確實受益匪淺。
尤其是這幾年,內連貴族,外結諸侯,再次體會到了順民意,得民心的含義。
但.......
炎王齊思量道:“先生說襄國國君倒行逆施,獨斷朝綱,孤倒是能夠理解。”
“襄國這些年兼並各國,不講仁義,隻用武力,天下諸侯多恨之,懼之。”
“他出征在外,依舊把持朝中事務,不曾放權給諸侯王室,乃是獨斷之事。”
“可若說襄國國君在內不得人心,孤卻並不理解。”
“自襄國國君開疆拓土以來,分封公卿眾多,這些公卿多以軍功得以晉升,乃是受惠於襄國國君。”
“他們如何會不愛襄國國君?”
荀虞歎了口氣。
他目光深邃,凝視炎王齊的眼睛,鄭重問道:“君上當真以為,他們會愛襄國國君?”
“這?”
炎王齊本來挺自信。
我為君王,賞賜臣子,給了他們榮華富貴,他們怎麽可能不感恩戴德。
但被荀虞再次詢問,炎王齊倒是開始不自信了。
他低眉垂首,認真思量自己到底哪裏猜錯了。
按理來說,自己的分析並無問題。
這些貴族以軍功起家,都是襄國國君提拔起來。
他們沒道理去恨襄國國君。
那麽,自己錯在哪裏?
炎王齊思量片刻,奈何實在是想不明白。
他微微搖頭,不解道:“孤還是想不明白。”
荀虞意味深長道:“君上隻看到襄國多了很多因軍功受封的貴族公卿,可曾了解過,有多少貴族公卿又因此丟了腦袋,全族遭災。”
“這,孤並沒有注意過。”
炎王齊認真思考,最終搖了搖頭。
他確實沒有關注這點小事。
畢竟炎國之中,也不乏因為各種命令沒有做好受到處罰的諸侯。
雖然炎王齊並不會動輒殺人,但他還真記不住有多少貴族被自己懲罰。
荀虞鄭重道:“十之二三!”
“僅過去三年,襄國國內因軍事調度不能讓襄國國君滿意,而受到懲戒的大夫就有十九位,其中被砍了腦袋的有六位,全族被貶的有三位,其他諸侯無不是貶官降職。”
“嘶~~~”
炎王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道:“怎麽會有如此之多?”
大夫可不是普通的貴族。
這都是有封地,有實權,有軍事力量的高級貴族。
短短三年,就有這麽多大夫受到酷刑,炎王齊也不由頭皮發麻。
他登基二十多年,至今懲罰的大夫也不過如此吧。
而且從未行過滅族之事。
荀虞道:“襄國國君做事急躁,動輒不滿意便會對手下官員貴族進行訓斥,施以懲戒。”
“尤其是在軍事政務上的事情,更是不得拖延半分。”
“凡有拖延,不問原因,先行懲戒。”
“他卻沒有想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非天道,豈能萬事順心。”
“很多貴族公事或有拖延,但卻並非他們的原因。”
“如五年前,襄國有一大夫,其名薛唐。”
“薛唐素有仁德之名,做事有理有法,治下百姓安寧。”
“襄國國君曾派遣使者前往薛唐處催征軍糧。”
“薛唐應了下來,奈何天公不作美,當年大旱,百姓大多顆粒無收。”
“有感於百姓艱難,若是逼迫百姓按照曾經的約定上繳軍糧,不知多少人要賣兒賣女,甚至就此餓死。”
“薛唐壓下了征收的軍令,從自家與諸多貴族借來的部分軍糧前往國都。”
“可到了國都,襄國國君以薛唐違抗軍令,擅自更改聖意為由,將之當街斬首。”
“因為其所欠數額巨大,家族也受到牽連,被盡數貶為奴隸。”
“所幸薛唐素來仁德,有義士多受其恩惠,感慨仁義之士不當受此羞辱,帶著薛唐的子女逃離了襄國。”
“襄國國君不問緣由,對手下諸侯貴族動輒訓斥,懲戒,人人活在高壓恐怖之下。”
“君不君,臣不臣,哪來半點恩義可言?”
“襄國之貴族,畏懼襄國國君,多於感恩。”
“如此上下離心離德,豈有不敗之理?”
炎王齊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他雖是君主,也不禁感到襄國國君做得有些過分,甚至沒有人性。
薛唐愛民本是善舉,卻得到這樣的對待。
這讓天下百姓怎麽看?
這讓襄國的貴族怎麽看?
荀虞繼續道:“自從襄國國君登基以來,連年征戰,連年擴土。”
“襄國國力有限,將有限的民力用於征戰,便不可避免影響生產,生活。”
“這些年,襄國百姓得到了什麽?”
“家家戶戶添新墳,田間土地多荒蕪。”
“年年征戰,錢糧從哪裏來?”
“還不是從襄國百姓身上加稅。”
“這些年襄國加了多少賦稅?”
“每次大戰,必加稅一次。”
“以往還有貴族憐憫百姓,知曉百姓生活困頓,盡可能地給百姓減輕負擔,以防百姓逃亡。”
“可自從薛唐之後,哪還有貴族敢去憐惜百姓?”
“而今的襄國,朝廷與百姓離心離德,互相敵視,已是到了百姓視官員為仇寇的地步,豈有不敗之理。”
炎王齊歎了口氣,連連點頭。
這麽說,襄國的百姓確實慘。
他是君主,豈能不知國家的財源何等重要。
襄國不似炎國,並未進行稅製改革,依舊采用曾經的人頭稅形式。
平靜祥和的年景倒也罷了。
一旦國家進行大型工程,或者對外戰爭,這都是需要用錢用人的大事。
錢從哪裏來?
當然是從百姓身上強行奪來。
襄國征戰二十多年,百姓便要多負擔二十多年的軍事重稅!
如果襄國能用擴張的土地反哺襄國百姓,倒也罷了。
可這些土地襄國至今沒有有效管理。
國雖大,不曾有效開發的土地,便不是國家的土地。
民雖多,不曾妥善管理的百姓,便不是國家的百姓。
襄國之強,外強中幹。
炎王齊大致明白了荀虞意思,但仔細想了想,依舊緊皺眉頭。
他思量道:“先生說得雖然有理,但卻忽視了一件事。”
“襄國國君有得道高人庇佑,又有那不知名的吃人怪物軍團。”
“如此強大的力量,便是我們也未必敵得過他,更何況襄國那些貴族。”
“不能解決襄國國君的那些供奉,以及吃人的怪物,怎麽可能滅亡他。”
荀虞眯著眼睛,目光如同利刃一般,刺入炎王齊的內心。
他抿著雙唇,冷酷道:“殺襄國國君者,襄國人也。”
“何須我們親自動手。”
“啊~~”
炎王齊目瞪口呆,有些不知所措。
殺襄國國君,襄國人也?
這......
荀虞並未賣關子,直接說出自己的謀劃。
他昂首挺胸,神情肅穆,語氣凝重道:“君上需要行三事。”
“做完這三事,襄國國君必亡。”
“還請先生教我。”
炎王齊挺身拜道,神情肅穆,心情並未感到喜悅,反而有些傷感,有些憂慮。
殺襄國國君者,襄國人也!
對君主而言,這是何等殘酷之事。
今日發生在襄國國君身上,他日是否有可能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炎王齊不知道,但他心裏多了幾分警惕,幾分畏懼。
民意,可順,不可逆啊。